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AIDS感染者10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筱纯 吕晓菊 +1 位作者 叶慧 高燕渝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分析HIV感染及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109例抗-HIV初筛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女性感染者比例逐年上升,性接触传播占24.8%,血液传播占11.0%,静脉... 目的分析HIV感染及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109例抗-HIV初筛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女性感染者比例逐年上升,性接触传播占24.8%,血液传播占11.0%,静脉药瘾占8.3%。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80.7%)、消瘦(56.0%)、咳嗽咳痰(33.9%)、腹泻(25.7%)和淋巴结肿大(21.1%);最常见的临床机会性感染是肺部感染(49.5%)、乙型肝炎(22.9%)、带状疱疹(15.6%)、梅毒(14.7%)、丙型肝炎(13.8%)和口腔真菌感染(12.8%)。实验室检查78.0%患者淋巴细胞减少、68.8%低蛋白血症、35.8%白细胞减少、32.1%贫血。63例(57.8%)患者进行T细胞检查,CD4+/CD8+比值均小于1,其中62例患者CD4+/CD8+比值均小于0.5。结论109例HIV感染患者主要经性接触传播。HIV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不具特异性,临床应提高认识,重视抗HIV血清试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临床表现 机会性感染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丁娟娟 吕晓菊 +3 位作者 陈筱纯 吴疆 高燕渝 马晓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7-440,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5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544株大肠埃希菌经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从中随机选取276株用...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5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544株大肠埃希菌经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从中随机选取276株用药敏纸片检测,仅52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对符合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的TEM、SHV、OXA型3种β-内酰胺酶。结果52株大肠埃希菌含TEM型46株,SHV型1株,OXA型6株。其中同时含TEM型和SHV型1株以及含TEM型和OXA型5株。结论TEM-1型广谱酶的高产是华西医院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主要机制,另外本次研究首次在西南地区发现OXA-1型ESBLs,也是造成耐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耐药性 耐酶抑制剂TEM型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娟娟 陈筱纯 +3 位作者 吕晓菊 高燕渝 马晓波 吴疆 《西部医学》 2009年第4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的发生和耐药基因传播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544株,随机选取276株进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纸片的筛查,对筛出...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的发生和耐药基因传播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的大肠埃希菌544株,随机选取276株进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纸片的筛查,对筛出的耐药菌株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MIC值测定和PCR扩增分析。对符合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大肠埃希菌进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采用多重PCR技术对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进行TEM、SHV、OXA型三种β-内酰胺酶的筛查。结果TEM型46株,SHV型1株,OXA型6株,TEM型和SHV型均阳性1株,TEM型和OXA型均阳性5株。产TEM型β-内酰胺酶中TEM-1型最常见,耐酶抑制剂TEM型β-内酰胺酶(IRT)未发现。结论TEM-1型广谱酶的高产是华西医院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主要机制,本研究首次在西南地区发现OXA-1,是造成耐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耐药性 耐酶抑制剂TEM型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四川省西部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宇 方刚 +13 位作者 杜飞 覃志英 刘青恋 方世梅 倪萍 王保清 童文彬 马晓珍 陈娜 付清培 陈筱纯 李银乔 敬嵛淋 刘家洁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3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评价2012年四川省西部的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今后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按照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在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了3轮脊灰疫苗强化免... 目的评价2012年四川省西部的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今后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按照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在阿坝、甘孜、凉山地区开展了3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进行了每轮服苗结束后接种率现场快速评估和脊灰疫苗接种后目标儿童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3轮脊灰强免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7.54%、97.77%和96.94%,均达到了95%以上的目标。共报告零剂次儿童15 583人,零剂次儿童主要集中在0~1岁组(51.71%),大于1岁年龄段儿童的零剂次比例明显下降。3轮快速评估接种率分别为99.53%、98.42%和97.96%。接种1个月后,0~14岁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97.70%。结论该次强免活动疫苗接种率较高,接种效果较好,0~14岁儿童对脊髓灰质炎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但零剂次儿童的存在,提示常规免疫工作中有薄弱环节,免疫空白仍然存在。儿童完成全程免疫是保证免疫效果的基础,强化免疫只能是一种对常规免疫的补充,不能以强化免疫代替常规免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免疫规划仍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疫苗 强化免疫活动 效果评价
下载PDF
qnr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微生物与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高燕渝 马晓波 +2 位作者 俞汝佳 陈筱纯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分析qnr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微生物与临床特征,为控制qnr阳性菌感染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通过PCR扩增筛选产qnr阳性株,通过测序、接合试验进行确证。收集qnr阳性菌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其微生物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3... 目的分析qnr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微生物与临床特征,为控制qnr阳性菌感染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通过PCR扩增筛选产qnr阳性株,通过测序、接合试验进行确证。收集qnr阳性菌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其微生物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34例qnr阳性细菌感染者资料,结果显示2005年10月—2006年4月期间我院存在qnr阳性菌株的流行,以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qnr阳性菌株对头孢菌素类与氟喹诺酮类高度耐药。结论qnr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增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导致患者预后恶化,抗生素选择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包含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细菌的存在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NR 氟喹诺酮类耐药 临床分析 水平传播
下载PDF
2008~2010年18个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试点县报告病例结果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富珍 张国民 +14 位作者 郑徽 高培 曹凤瑞 蒋征刚 颜丙玉 范军星 邵晓萍 陈筱纯 张晓曙 龚晓红 缪宁 陈园生 孙校金 梁晓峰 崔富强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评价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肝发病情况。方法在18个乙肝监测试点县,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cable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NNDRS)报告的乙肝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标本采集,对血标本进行乙... 目的评价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肝发病情况。方法在18个乙肝监测试点县,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cable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NNDRS)报告的乙肝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标本采集,对血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A Virus,Anti-HAV)IgM检测。按照《乙肝诊断标准》(WS 299-2008)对病例进行诊断,评价乙肝病例报告的准确性,分析急性乙肝发病水平。结果2008~2010年,18个乙肝监测试点县NNDRS报告的631例急性乙肝中,只有223例复核诊断为急性乙肝,355例为慢性乙肝;报告的4536例慢性乙肝中,406例复核诊断为急性乙肝,3563例为慢性乙肝。报告的乙肝(含急性、慢性、未分类)病例中,9%~15%为急性乙肝,67%~82%为慢性乙肝。急性乙肝发病处于较低水平,估算发病率从2008年的7.34/10万下降至2010年的3.86/10万。结论NNDRS中报告的乙肝病例存在分类诊断错误,报告数据不能反映乙肝真实的发病水平。有必要按照《乙肝诊断标准》(WS 299-2008)规范乙肝病例报告,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提高乙肝监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评价
原文传递
四川省Ⅱ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宇 方刚 +15 位作者 杜飞 覃志英 刘青恋 方世梅 粘绪华 童文彬 马晓珍 陈娜 杨汝沛 黄蓉娜 王艳梅 付清培 陈筱纯 李银乔 敬嵛淋 刘家洁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5期407-412,共6页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Ⅱ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irculating TypeⅡVaccine Hyperviariable Poliovirus,cVHPVII/TypeⅡ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cVDPVII)的循环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预防控制...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Ⅱ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irculating TypeⅡVaccine Hyperviariable Poliovirus,cVHPVII/TypeⅡ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cVDPVII)的循环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预防控制脊灰和维持无脊灰提供参考。方法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8月~2012年2月,四川省发生了cVHPVII/cVDPVII事件,现场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此次循环事件共发现4例病例,在4例病例和1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HPVⅡ/VDPVⅡ。结论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 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率是此次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各级卫生部门所采取的包括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OPV应急免疫等多项措施,阻断了cVHPVII/cVDPVII,控制了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I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循环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GAVI项目四川省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查及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佩如 胡新 +11 位作者 杜飞 刘宇 漆琪 刘家洁 赵家俊 李银乔 陈筱纯 王进 马千里 郑红茹 敬嵛淋 刘力铭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了解产妇乙肝标志物筛查情况及乙肝病毒(HBV)母婴阻断工作开展现状,评价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产妇筛查及新生儿母婴阻断措施开展情况。方法在四川省彭州市和西充县选取2013-01-01/2014-03-31期间在医院产前筛查出的乙... 目的了解产妇乙肝标志物筛查情况及乙肝病毒(HBV)母婴阻断工作开展现状,评价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产妇筛查及新生儿母婴阻断措施开展情况。方法在四川省彭州市和西充县选取2013-01-01/2014-03-31期间在医院产前筛查出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住院分娩产妇及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医疗机构产妇HBV血清学标志物筛查均采用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产妇HBs Ag阳性筛查率为5.18%,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99.72%。随访的330名HBs 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均开展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ep B)免疫策略,89.79%的新生儿接种10μg重组Hep B(酵母)。新生儿HBs Ag阳性率2.1%,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阳性率93.09%。不同喂养方式(χ~2=8.210,P=0.004)和母亲乙肝病毒e抗原(HBe Ag)产前不同检测结果(χ~2=4.500,P=0.034)对新生儿HBs 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地区HBV垂直传播母婴阻断措施实施效果显著,且不受喂养方式和分娩方式的影响,HBs Ag和HBe Ag双阳性和HBV DNA水平较高(>106 U/ml)孕妇应为母婴阻断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预防接种
原文传递
四川省某边远地区儿童监护人风疹防治知识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敬嵛淋 孙月明 +12 位作者 班玉萍 刘丽珺 马千里 郑红茹 王进 刘宇 杨勇 李银乔 刘家洁 秦涌 陈筱纯 刘力铭 漆琪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儿童监护人的风疹防治知识。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理县0-2岁儿童监护人,开展风疹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知晓率等指标。结果在424名儿童监护人中,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含...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儿童监护人的风疹防治知识。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理县0-2岁儿童监护人,开展风疹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知晓率等指标。结果在424名儿童监护人中,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含风疹成分疫苗(RCV)知晓率分别为8.5%、2.1%、4.5%,儿童母亲接受过孕前风疹抗体检查、TORCH检查分别占5.6%、10.1%。94.6%的监护人愿意了解风疹防治知识;获取知识的优先途径为接种医生(72.9%),优先方式为宣传材料(63.2%)、新媒体(56.1%)、面对面沟通(49.8%)。结论调查地区儿童监护人的风疹防治知识知晓率低,需开展针对性强的宣传沟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 知识 知晓率 边远地区
原文传递
四川地震灾区甲型肝炎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后四年保护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徽 杜飞 +6 位作者 陈筱纯 王富珍 张国民 陈园生 缪宁 孙校金 崔富强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4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评价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甲型肝炎(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后4年的保护效果。方法在被动监测分析中,选择都江堰、什邡、江油和茂县作为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县(区、市,下同),浦江、广汉、游仙和马尔... 目的评价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甲型肝炎(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后4年的保护效果。方法在被动监测分析中,选择都江堰、什邡、江油和茂县作为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县(区、市,下同),浦江、广汉、游仙和马尔康作为对照县,比较分析2005~2012年甲肝、细菌性痢疾(菌痢)等发病情况,数据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主动监测数据来源于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四川省彭州、崇州、江油、绵竹、汶川、理县6个地震灾区县开展的甲肝监测项目。结果被动监测数据显示:2009-2012年HepA接种地区甲肝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80/10万,比2005~2008年的年平均发病率(7.43/10万)降低了74.83%。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地区免疫覆盖人群(〈15岁),2008年以后甲肝年平均发病率均〈0.05/10万,低于对照地区。此外,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以外的成人,甲肝发病率较群体性预防接种前也出现明显下降。主动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6个监测县共实验室诊断12例甲肝,但无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覆盖的年龄组人群。结论 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对18月龄~12岁儿童开展的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同时也在HepA群体性预防接种地区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屏障,减少了成人甲肝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 甲型肝炎疫苗 群体性预防接种 保护效果
原文传递
四川省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病毒/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循环事件的调查及其应急处置 被引量:7
11
作者 覃志英 杜飞 +15 位作者 刘宇 刘青恋 付清培 方世梅 粘绪华 童文彬 马晓珍 陈娜 杨汝沛 黄蓉娜 王艳梅 陈筱纯 李银乔 敬嵛淋 刘家洁 方刚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24-930,共7页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VH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事件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使用和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期,制定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的策略...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VH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事件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使用和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期,制定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的策略提供补充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和标本检测、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儿童OPV接种率快速评估、病例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OPV应急强化免疫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结果 2011-08/2012-02从送检的阿坝县4名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经鉴定为Ⅱ型(PV-Ⅱ),其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Ⅱ型Sabin脊灰疫苗株比较,分别有5、6、8、11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分别为0.55%、0.66%、0.89%、1.22%,共享5个突变位点,且高度同源,根据WHO新修订的Ⅱ型VDPV鉴定标准,其中3例标本为VDPV,1例标本为VHPV,表明阿坝县发生了Ⅱ型VHPV/VDPV循环事件。事件发生后,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OPV强化免疫等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成功阻断了VHPV/VDPV循环传播,没有出现新发VHPV/VDPV病例。结论 OPV低免疫覆盖率,是本次VHPV/VDPV循环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为避免VHPV/VDPV循环的出现和传播,在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和提高接种覆盖率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IPV替代OPV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病毒 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循环 调查 应急处置
原文传递
四川省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的流行病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敬嵛淋 郑红茹 +11 位作者 漆琪 马千里 王进 杜飞 刘宇 李银乔 陈筱纯 刘家洁 胡新 赵家俊 方刚 栾荣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04-808,共5页
目的观察四川省甲肝减毒活疫苗(简称"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来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对四川省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的全省甲肝发病情况、甲肝突发公共卫生、甲肝疫苗接种率事件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观察四川省甲肝减毒活疫苗(简称"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来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对四川省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的全省甲肝发病情况、甲肝突发公共卫生、甲肝疫苗接种率事件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全省甲肝报告发病率下降明显,疫苗实际保护率逐年上升至79.21%(2014年)。全省甲肝报告发病率与甲肝疫苗调查接种率呈显著负相关(rs=-0.898,P<0.05)。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甲肝高发地区甲肝报告发病率下降显著,疫苗实际保护率达80%以上。全省甲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显减少,2010-2014年全省仅发生1起甲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甲肝疫苗的保护效果显著。民族地区的免疫规划工作仍需加强,以进一步提高甲肝疫苗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甲肝 甲肝减毒活疫苗 疫苗实际保护率
原文传递
四川省1例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宇 杜飞 +13 位作者 方刚 覃志英 黄顺和 巨洪平 童文彬 马晓珍 陈娜 刘力铭 胡新 陈筱纯 李银乔 敬嵛淋 刘家洁 徐佳薇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阐述四川省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按照相关要求,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结果 2014-06,四川省发现1例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事件发... 目的阐述四川省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按照相关要求,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结果 2014-06,四川省发现1例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事件发生后,四川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了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成功控制疫情,未再发现新发病例。结论通过本次事件的应对证明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本次事件也暴露出了四川省在维持无脊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
原文传递
2005-2015年四川省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宇 胡新 +3 位作者 陈筱纯 刘家洁 李银乔 赵家俊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通过了解2005-2015年四川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地防控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5年四川省报告的甲肝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四川省甲肝发病整体呈下降... 目的通过了解2005-2015年四川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地防控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5年四川省报告的甲肝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四川省甲肝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下降了70.86%;全年均有发病,8、9月份为发病的最高峰,但流行高峰已呈现逐渐削平的趋势;年均发病率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87∶1,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均有发病,5~9岁组儿童发病相对较高,发病呈现2个年龄小高峰,分别为5~9岁和25~34岁;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最高,为51.21%,其次是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为17.03%和6.31%。结论四川省甲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甲肝疫苗预防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明显;卫生部门应继续做好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加强对高发地区和人群的健康教育,同时强化疫情监测和预测,及时识别暴发或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 分析
原文传递
2012-2016年四川省麻疹病例临床症状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家洁 漆琪 +2 位作者 刘宇 李银乔 陈筱纯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2-2016年麻疹病例的临床症状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2-2016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对临床症状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2012-2016年4 092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中,出疹4 015例(98.12%)...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2-2016年麻疹病例的临床症状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2-2016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对临床症状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2012-2016年4 092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中,出疹4 015例(98.12%)、发热3 991例(97.53%)、咳嗽3 687例(90.10%)、结膜炎2 627例(64.20%)、卡他2 323例(56.77%)和柯氏斑1 924例(47.02%);咳嗽、卡他和结膜炎同时存在1 715例(41.91%);合并肺炎和/或腹泻1 076例(26.30%)。出疹、卡他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史病例的临床症状少。结论麻疹病例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并受年龄和接种MCV的影响。应加强实验室监测以及时发现麻疹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临床症状 监测
原文传递
四川省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及态度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敬嵛淋 杜飞 +2 位作者 方刚 陈筱纯 刘宇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893-897,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在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防治知识及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在高校开展行之有效的肝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95所高校按各校人数1%比例随机抽取在校学生共计12957名进行肝炎防治知识及态度的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四川省在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防治知识及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在高校开展行之有效的肝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95所高校按各校人数1%比例随机抽取在校学生共计12957名进行肝炎防治知识及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88.62%被调查大学生知道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在18.99%-66.32%之间;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医学和非医学专业的同学知晓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当"得知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时,8.58%的同学会尽量回避交往,当问及"与乙肝病毒携带者进餐的态度",选择介意和很介意的同学占26.63%%;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对乙肝非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相关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提高,大学生更趋向于采取正向态度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广播电视、医生教育及宣传画报是在校大学生获取肝炎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四川省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知识掌握不全面系统,不同人群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不同,故有必要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肝健康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乙型病毒性肝炎 知识 态度
原文传递
≥16岁健康人群接种20微克/毫升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清培 陈海平 +10 位作者 周启富 李丽 周成林 陈筱纯 董春明 陈云霞 敖睿 郭绍红 聂跃花 梁晓峰 杨超美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6,116,共6页
目的评价≥16岁健康人群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 B-SCY)20微克/毫升(μg/ml)安全性和免疫... 目的评价≥16岁健康人群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 B-SCY)20微克/毫升(μg/ml)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筛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且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10毫国际单位(mⅠU)/ml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20μg/ml Hep B-SCY和10μg/ml Hep B-SCY,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每剂接种后30min和6、24、48、72h以及4-28d进行安全性观察,完成3剂接种后1-2个月采血。采用化学微粒子发光法,对同一观察对象免疫前、后双份血清,同时检测免疫前HBsAg、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Anti-HBs和免疫后Anti-HBs,免疫前Anti-HBs〈10mⅠU/ml的、免疫后Anti-HBs≥10mⅠU/ml判定为阳转,Anti-HBs≥100ml U/ml判定为高应答反应。结果 1350名观察对象中,44人报告不良反应,其发生率:Hep B-SCY 20μg/ml组为3.11%,且不高于Hep B-SCY 10μg/ml组(3.41%),其中1级2.67%,2级0.15%,3级0.30%,无〉3级严重反应;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红斑、红肿、瘙痒和轻度体温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及其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940,P=0.7592;χ^2=1.2095,P=0.2714)。1117名完成全程免疫者,分别按照免疫前对象全数据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免疫前HBsAg阴性和Anti-HBs〈10m IU/ml对象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1(PPS1)、免疫前HBsAg阴性和Anti-HBs〈10m IU/ml以及Anti-HBc阴性对象符合方案集2(PPS2)进行免疫原性分析。FAS、PPS1、PPS2的Anti-HBs阳转率,20μg/ml组分别为98.25%、98.53%、98.66,10μg/ml组分别为98.53%、99.02%、98.9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84,P=0.7099;χ^2=0.5243,P=0.4690;χ^2=0.1834,P=0.6685);免疫后高应答反应率20μg/ml组分别为90.21%、90.07%、91.40%,分别高于10μg/ml组87.89%、88.26%、89.77%,两组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438,P=0.2141;χ^20.9008,P=0.3426;χ^20.7770,P=0.3781)。FAS、PPS1、PPS2的免疫后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20μg/ml组分别为1070.50m IU/ml、1048.48m IU/ml、1112.34m IU/ml,10μg/ml组分别为681.14m IU/ml、675.12m IU/ml、718.86m IU/ml,20μg/ml优于10μg/ml(t=22.9581,P〈0.0001;t=19.9813,P〈0.0001;t=19.4190,P〈0.0001)。结论≥16岁健康人群接种20μg/ml和10μg/ml HepB-SCY同样安全有效,且接种20μg/ml HepB-SCY产生的Anti-HBs GMC明显高于10μg/ml HepB-S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岁健康人群 预防接种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 安全性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2016-2017年四川省民族地区甲型肝炎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宇 刘丽珺 +5 位作者 陈筱纯 刘家洁 胡新 包莹 杨庆 李银乔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四川省民族地区甲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减少甲肝发病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省民族地区3个县发病时间为2016-01-01/2017-12-31的98例甲肝散发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用条件Logis... 目的探讨四川省民族地区甲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减少甲肝发病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省民族地区3个县发病时间为2016-01-01/2017-12-31的98例甲肝散发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四川省民族地区甲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无甲肝疫苗免疫史、有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史、居所卫生状况不清洁、生食肉类这4个因素。结论应在民族地区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进一步做好适龄儿童甲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努力提高接种及时性,积极推广成人甲肝疫苗接种,将有望减少四川省民族地区甲肝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儿童甲型肝炎疫苗和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分析
19
作者 漆琪 方刚 +9 位作者 陈云霞 刘宇 周成林 王进 覃志英 陈筱纯 敬俞淋 马千里 郑红茹 刘青恋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评价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儿童甲型肝炎(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 A)、麻腮风联合(麻风腮)减薛活疫苗(1ive,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MMR)群体性预防按种效果。方法 四川省卫... 目的评价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儿童甲型肝炎(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 A)、麻腮风联合(麻风腮)减薛活疫苗(1ive,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MMR)群体性预防按种效果。方法 四川省卫生厅安排于2013年5月6日~12日在芦山县、宝兴县全县及其他县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开展了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采用HepA和MMR分别对18月龄~14岁儿童和8月龄~14岁儿童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然后分析评价地震灾区报告和现场快速评估的HepA和MMR接种率。结果截至2013年5月16日,雅安市8个县区共报告38988人接种Hep A,38696人接种MMR,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9.01%和98.87%。芦山县、宝兴县2个匝灾县HepA和MMR评估接种率分别为97.40%和97.06%。结论 四川省“4·20”芦山地震灾区Hep A、MMR群体性预防接种达到预期效果。及时决策、对口支援、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在此次群体性接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甲肝疫苗 麻风腮疫苗 群体性预防接种
原文传递
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20
作者 刘宇 方刚 +16 位作者 杜飞 刘家洁 胡新 赵家俊 漆琪 李银乔 陈筱纯 刘青恋 王进 马千里 郑红茹 敬嵛淋 刘力铭 付清培 吴先萍 祝小平 沈骥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268-1273,共6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灾区县和非灾区县的疾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甲肝、乙脑、流感和流脑4种疾病报告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后,灾... 目的分析和评价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灾区县和非灾区县的疾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甲肝、乙脑、流感和流脑4种疾病报告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后,灾区县平均发病率甲肝为2.617/10万~2.914/10万、乙脑为0.058/10万-0.083/10万、流脑为0.00/10万~0.005/10万和流感为1.36/10万;非灾区县平均发病率甲肝为4.201/10万~4.527/10万、乙脑为0.471/10万~0.531/10万、流脑为0.018/10万~0.020/10万和流感为12.579/10万。疾病发病率灾区县接种后较接种前甲肝下降55%~78%,乙脑下降53%~70%,流脑下降86%~100%,流感上升224.58%;非灾区县接种后较接种前甲肝下降30%~51%,乙脑下降46%~58%,流脑下降32%~86%,流感上升501.31%。疾病发病率下降幅度灾区县较非灾区县明显。结论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后,甲肝、乙脑、流脑和流感的发病率灾区县均低于非灾区县;灾区县自身发病率的变化除流感在接种后1年上升外,甲肝、乙脑和流脑的年平均发病率在接种后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灾区县疾病下降幅度普遍较非灾区县更明显。由此可见,本次在汶川地震灾区开展的甲肝、乙脑、流脑和流感4种疫苗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成功的,对今后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将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 群体性预防接种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