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儿童单纯性肥胖伴矮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筱铮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3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单纯性肥胖伴矮小与体内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进行体检的108例单纯性肥胖伴矮小儿童为该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10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的对象均接受体...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单纯性肥胖伴矮小与体内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进行体检的108例单纯性肥胖伴矮小儿童为该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10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的对象均接受体重、身高测量,计算体重指数(BMI)进行分组,之后检测两组甘油三酯、生长激素(GH)及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检测,分析其与儿童单纯性肥胖伴矮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GH水平(3.71±1.23)μg/L低于对照组(13.34±2.78)μg/L, FT4、FT3水平[(16.87±3.14)pmol/L、(6.11±1.06)pmol/L]高于对照组[(14.18±2.15)pmol/L、(3.67±0.58)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21、7.346、30.986,P=0.000、0.000、0.000);血清GH与患者体重指数、身高及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甲状腺激素FT4、FT3与体重指数、身高及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肥胖儿童矮小发病的形成及发展与生长激素水平降低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呈明显相关性,可影响物质代谢及脂肪的分解,在指导单纯性肥胖伴矮小儿童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伴矮小儿童 血清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水平
下载PDF
孕产妇妊娠期梅毒治疗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筱铮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1年第5期44-47,52,共5页
目的探讨孕产妇妊娠期梅毒母婴阻断治疗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福建省厦门市接受诊治的22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妊娠期是否规范梅毒母婴阻断干... 目的探讨孕产妇妊娠期梅毒母婴阻断治疗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福建省厦门市接受诊治的22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妊娠期是否规范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治疗分为未规范治疗组110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未全程实施规范梅毒母婴阻断治疗)和规范治疗组110例(实施规范梅毒母婴阻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情况、新生儿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ring card test,RPR)滴度。结果规范治疗组流产、早产、死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规范治疗组(χ^(2)=8.143,P<0.05)。规范治疗组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先天梅毒等不良新生儿预后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规范治疗组(χ^(2)=45.820,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RPR滴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9,P<0.05)。规范治疗组出生后3个月RPR下降滴度数明显高于未规范治疗组(t=2.885,P<0.05),滴度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明显低于未规范治疗组(t=-11.463,P<0.05)。结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采用规范性母婴阻断治疗,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阻断梅毒垂直传播,降低先天梅毒及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促进新生儿血清RPR滴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妊娠期 治疗 新生儿预后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厦门市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状况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小丽 冯丹琴 +3 位作者 陈筱铮 罗琳华 李德法 叶辉铭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45-1847,共3页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状况,为探索儿童乙肝疫苗无/低应答的再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7岁以下儿童2 812名,依据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定量检测结果,将儿...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状况,为探索儿童乙肝疫苗无/低应答的再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7岁以下儿童2 812名,依据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定量检测结果,将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分为无应答组、低应答组、高应答组3组,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率为24.2%;随年龄增加,无应答率逐渐上升、低应答率和高应答率逐渐下降,除 >1~2岁组及 >6~7岁组与相邻的上一年龄段无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0,0.07,P值均 >0.05),其余各组与相邻上一年龄组无应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1~3岁间,抗-HBs浓度下降幅度最大,中位数从1岁时925.3 m IU/m L下降至3岁时的63.1 m IU/m L。男童无/低应答率分别为23.3%,36.1%,女童无/低应答率分别为25.4%,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在儿童乙肝疫苗免疫2年后,抗体效价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无应答率也逐年上升,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建议以2年为周期对儿童进行抗体检测,及时做好强化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疫苗 乙型 接种 抗体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