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校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陈红都
周志鹏
-
机构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国军转民》
2022年第12期79-81,共3页
-
文摘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基石,国家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固本之策。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是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客观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需要。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识淡薄,开展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比较缺乏并且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针对这些现状,高校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应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丰富和优化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构建丰富的课堂形式,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等方式来促进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最终提高高校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品质。
-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国家安全教育
大学生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伟大建党精神淬炼青年党员党性价值及路径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红都
龚小艳
-
机构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国军转民》
2022年第22期23-25,共3页
-
文摘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当代青年党员需不断提升自己,淬炼党性修养,始终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建党精神培根铸魂,筑牢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斗动力。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下,青年党员不断增强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担当、斗争、创新和做“四有意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关键词
建党精神
青年党员党性
淬炼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新时代坚持“三个务必”的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
- 3
-
-
作者
陈红都
陶玲玲
-
机构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5-30,共6页
-
文摘
党的十八以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了“三件大事”,夺取了新的伟大胜利,继而又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坚持“三个务必”思想。坚持“三个务必”,对于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三个务必”思想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高举伟大旗帜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法宝,是推动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和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内在需要,是直面惊涛骇浪的考验和进行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坚持“三个务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坚定人民至上、密切联系群众,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学习本领,深化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
-
关键词
“三个务必”
新时代
时代价值
实践路径
-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 4
-
-
作者
余义平
陈红都
-
机构
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20期134-136,共3页
-
文摘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大别山精神体现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精神品格,将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使之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了更好地将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可以从推进课堂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活用网络载体等方面入手寻求助力。
-
关键词
大别山精神
高校思政课
价值
路径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建设分析
- 5
-
-
作者
周志鹏
陈红都
刘利
-
机构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国军转民》
2022年第20期29-31,共3页
-
基金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对我国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的启示研究(XJ2022G235)。
-
文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根发芽,预示着中国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通过数据可视化发现,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共党员队伍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致力于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迈进,但面对党员基数快速增长、党员结构日趋复杂、基层党组织逐渐扩大等现实情况时,创新管理运营机制、完善党员队伍、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迫在眉睫。
-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队伍建设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聚合效应”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
- 6
-
-
作者
陶玲玲
陈红都
-
机构
喀什大学
-
出处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第5期59-61,共3页
-
文摘
在大学中,意识形态和政治的研究与微载体的提供者总是一体化的,深入挖掘微载体的应用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校应利用教育微载体的“聚合效应”,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微载体
聚合效应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