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炭黑&耐高温磁粉/PI树脂基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继博 黄大庆 +2 位作者 周卓辉 胡悦 纵统 《现代盐化工》 2023年第3期23-26,共4页
以聚酰亚胺(PI)树脂为基体、连续玻璃纤维为增强体、耐高温磁粉掺杂炭黑(CB)为吸收剂,采用预浸料-热压工艺制备了吸收剂配料比不同和填料比不同的PI树脂基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层合板,测试并探究了不同CB质量分数和不同填料比对复合材料吸... 以聚酰亚胺(PI)树脂为基体、连续玻璃纤维为增强体、耐高温磁粉掺杂炭黑(CB)为吸收剂,采用预浸料-热压工艺制备了吸收剂配料比不同和填料比不同的PI树脂基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层合板,测试并探究了不同CB质量分数和不同填料比对复合材料吸波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树脂和填料比为1∶1、CB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在常温和高温下的吸波性能最好,不超过﹣10.000 dB时的有效带宽分别为3.030 GHz和1.690 GHz;添加一定量的CB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和力学性能,但过多的CB对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作用很小甚至有所减弱;当CB质量分数为5.0%时,复合材料在350℃下的高温弯曲强度保持率为65.8%、层间剪切强度保持率为65.3%,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结构吸波 连续纤维增强 高温吸波性能
下载PDF
氯硝西泮改善APP/PS1痴呆模型小鼠大脑超兴奋性和认知障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继博 吕美红 +1 位作者 兰丽君 马全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讨APP/PS1痴呆模型小鼠大脑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变化和大脑超兴奋性以及认知功能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7个月龄雄性小鼠WT小鼠和APP/PS1小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区神经肽Y(NPY)和皮质NPY、小清蛋白(PV)、钙网膜蛋白(... 目的探讨APP/PS1痴呆模型小鼠大脑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变化和大脑超兴奋性以及认知功能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7个月龄雄性小鼠WT小鼠和APP/PS1小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区神经肽Y(NPY)和皮质NPY、小清蛋白(PV)、钙网膜蛋白(CR)阳性中间神经元数量变化。将7个月龄雄性APP/PS1分为2组,注射生理盐水组和注射氯硝西泮(CLZ)组,CLZ按0.025mg·kg-1的剂量在每次实验前30min进行腹腔注射,通过新物体识别实验记录和分析小鼠探索新物体的时间和速度之后进行脑电图(EEG)监测,记录和分析每小时癫痫样高尖波的数量变化。结果 APP/PS1小鼠和野生型相比,海马NPY阳性中间神经元和皮质的NPY、PV、CR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都大量减少,注射CLZ组APP/PS1小鼠较APP/PS1小鼠海马和皮质癫痫样高尖波的数量都显著减少,注射CLZ的APP/PS1小鼠较APP/PS1小鼠探索新物体时间有增加趋势。结论 APP/PS1小鼠的中间神经元数量减少导致大脑超兴奋性和认知障碍,CLZ能改善APP/PS1小鼠大脑超兴奋性和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阿尔茨海默病 中间神经元 氯硝西泮 超兴奋性
下载PDF
GPR50敲除导致小鼠神经元数目和发育异常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兰丽君 陈继博 +1 位作者 吕美红 马全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50(GPR50)在大脑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PR50基因敲除小鼠和其同窝野生型小鼠(WT),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GPR50在发育的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分析了P1时期GPR50敲除对皮层深层和浅层神经元数...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50(GPR50)在大脑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PR50基因敲除小鼠和其同窝野生型小鼠(WT),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GPR50在发育的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分析了P1时期GPR50敲除对皮层深层和浅层神经元数目的影响以及对海马区中间神经元的影响。结果:GPR50在发育阶段有较高的表达,与WT组小鼠相比,GPR50敲除不影响皮层深层和浅层的神经元的数目,却导致海马区钙网膜蛋白(Calretintin,CR)阳性中间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最后,成年小鼠脑的高尔基染色实验结果表明:GPR50敲除小鼠皮层锥体神经元的顶树突方向紊乱。结论:GPR50在神经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神经元 神经生物学 @中间顶树突方向 @GPR50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标记EDTMP药物肿瘤骨转移镇痛研究进展
4
作者 程海旭 周光伟 +6 位作者 穆晗 郗健伟 陈继博 魏凯 李辉阳 付博 张雪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529-534,共6页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产生明显的骨痛,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可显著缓解骨痛。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thylenediamine tetramethylene phosphonic,EDTMP)具有亲骨性和螯合能力强的良好化学性质。放射性核素衰变发出的射线产生的辐射生...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产生明显的骨痛,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可显著缓解骨痛。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thylenediamine tetramethylene phosphonic,EDTMP)具有亲骨性和螯合能力强的良好化学性质。放射性核素衰变发出的射线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可破坏病变组织或细胞而达到治疗目的。钐-153(Sm-153)、镥-177(Lu-177)、铥-170(Tm-170)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EDTMP药物可利用EDTMP的骨靶向性和核素射线的杀伤作用,近年来广泛用于骨转移疼痛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核素标记EDTMP药物治疗骨转移疼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可显著减轻骨痛、降低镇痛药需求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 EDTMP 放射性核素 骨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