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不接触技术在梅毒性冠状动脉开口狭窄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一例
1
作者 陈绪发 符竣 +1 位作者 冯学国 陶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5-305,共1页
关键词 升主动脉扩张 梅毒性 不接触技术 外科治疗 开口狭窄 冠状动脉 彩色超声心动图 明胶颗粒凝集法
下载PDF
常温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
2
作者 陈绪发 陶凉 +1 位作者 朱晓东 周宏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寻求更好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直视下的闭合方法。 方法 自 2 0 0 1年 2月~2 0 0 2年 12月 ,对 2 0例患者在常温体外循环下行PDA直视闭合术。体外循环开始后 ,切开肺动脉 ,用流出道探子堵住PDA开口后再行直视修补。并与 8例常... 目的 寻求更好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直视下的闭合方法。 方法 自 2 0 0 1年 2月~2 0 0 2年 12月 ,对 2 0例患者在常温体外循环下行PDA直视闭合术。体外循环开始后 ,切开肺动脉 ,用流出道探子堵住PDA开口后再行直视修补。并与 8例常规深低温低流量下PDA直视闭合术进行比较。结果 常温组与深低温低流量组体外循环时间 (T CPB)、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 (T MV)和总胸引流量(TD)分别为 :(4 4 .11± 35 .85 )min、(89.11± 4 0 .2 9)min ;(7.33± 3.0 4 )h、(4 2 .38± 36 .2 8)h ;(6 .30± 1.6 7)ml kg、(9.4 9± 3.84 )ml kg ,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别 (P <0 .0 5 )。深低温低流量组中有 2例术后超声多谱勒证实PDA修补处有残余分流 ,1例二次开胸止血 ,有 1例并发严重的灌注肺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常温组无一例残余分流 ,仅 1例超声多谱勒示左肺动脉开口处局限性血流加快。 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下用流出道探子堵住PDA开口后行PDA直视闭合术 ,手术效果确切 ,且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 ,是一种较好的PDA直视修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 常温体外循环 深低温低流量
下载PDF
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同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建国 陶凉 +1 位作者 陈绪发 庾华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从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89例65岁以上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手术和冠脉搭...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从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89例65岁以上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手术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70.6±3.4)岁;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45例、Ⅳ级34例;二尖瓣病变45例,主动脉瓣病变22例,联合瓣膜病变2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行二尖瓣成形17例,行二尖瓣置换28例,行主动脉瓣置换22例,行双瓣置换18例,主动脉瓣置换和二尖瓣成形4例;30例为机械瓣置换,42例为生物瓣置换;冠脉搭桥平均2.2支/例.结果 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16.2±2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5±13.6)min.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因主要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79例,随访时间12~5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1例为术后8、12个月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术后2年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4年死于肺癌.其余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对老年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同期手术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应激性溃疡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饶丹 张勤斌 +3 位作者 王嬿 黄圆琴 罗能贞 陈绪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20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成形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及需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及需行心脏矫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20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成形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及需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及需行心脏矫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6例给予常规治疗,埃索美拉唑组112例,术前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片40 mg/d,1 w;术中静注埃索美拉唑注射液40 mg,1次/d;术后静注埃索美拉唑注射液40 mg/d,3 d;分别于术前测大便OB试验1次,术后4h、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测胃黏膜pH值(pHi)。结果:埃索美拉唑组手术后4 h、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测胃黏膜pH值(pHi)分别为6.01±0.64,6.32±0.59及6.58±0.39,而对照组手术后4 h、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测胃黏膜pH值(pHi)分别为3.21±0.22,3.67±0.34及3.43±0.41,与对照组比较,埃索美拉唑组pH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可预防CPB心脏手术应激性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应激性溃疡 胃肠道保护
下载PDF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室间隔封堵的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祥军 陶凉 +2 位作者 陈绪发 马小静 袁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评价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8月,采用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41例膜周部VSD进行封堵治疗。男14例,女27例。体重9.0-71 kg,(46.3±1... 目的评价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8月,采用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41例膜周部VSD进行封堵治疗。男14例,女27例。体重9.0-71 kg,(46.3±16.1)kg,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均为膜周部VSD,破口3-8.5 mm。全麻后经胸骨下段切口显露右室,经右室放置封堵器。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结果41例均成功进行封堵,术后气管带管时间2.5-17 h,(6.2±3.3)h。ICU滞留时间8-21 h,(15.1±4.3)h。引流量35-210 ml,(80±33)ml。41例随访3-15个月,(7.9±4.1)月,无传导阻滞,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血栓形成,三尖瓣无反流,无血红蛋白尿。1例术后出院前发现有残余分流,约1 mm。结论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VSD封堵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微创 AMPLATZER封堵器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1、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对心房结构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运清 王琳 +3 位作者 殷跃辉 苏晞 陶凉 陈绪发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外科换瓣手术的风心病患者43例,其中窦性心律(RSR)组15例,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外科换瓣手术的风心病患者43例,其中窦性心律(RSR)组15例,阵发房颤(PAF)组8例,慢性房颤(CAF)组20例。在外科手术中取左心房组织,分别应用免疫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MMP-1、9和TIMP-1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结果①与RSR组比较,CAF组MMP-9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值均<0.01),TIMP-1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各组间MMP-1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CAF组中,MMP-9蛋白水平、mRNA表达与左心房内径(r=0.512、0.500)、房颤持续时间(r=0.927、0.950)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TIMP-1则与左心房内径(r=-0.695、-0.401)、房颤持续时间(r=-0.672、-0.695)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TIMP-1与MMP-9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0.811、-0.655,P值均<<0.01)。结论风心病合并慢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组织中,MMP-9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均增强,TIMP-1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则减弱;MMP-9/TIMP-1平衡失调促进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参与房颤发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心房重构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 被引量:14
7
作者 庾华东 陶凉 陈绪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691-693,共3页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改良迷宫术(MazeⅢ)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4月,102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AF的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同时采用RFA...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改良迷宫术(MazeⅢ)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4月,102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AF的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同时采用RFA改良迷宫手术,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指标。结果RFA改良迷宫术所需时间(15.2±4.3)min。全组无死亡。与RFA相关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1.0%),心包积液2例(2.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永久起搏器2例(2.0%)。术后12个月时,窦性心律恢复率79.4%(81/102)。其中左心房最大径≤55mm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左心房最大径>55mm的患者[98.3%(57/58)vs54.5%(24/44),χ2=29.265,P=0.000];房颤病程短于2年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病程长于2年者[100.0%(35/35)vs68.7%(46/67),χ2=13.814,P=0.000]。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AF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迷宫手术 射频消融 心内直视手术
下载PDF
冠状静脉窦开口闭锁并永存左上腔静脉一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向阳 陈绪发 +2 位作者 朱洁 庾华东 王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永存左上腔静脉 冠状静脉窦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左心房内径 膜周型室间隔缺损 彩色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内径 闭锁
下载PDF
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反流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宏 陶凉 +2 位作者 陈绪发 朱晓东 庾华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2期900-902,共3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二尖瓣成形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84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9例、过度性房室间隔缺损21例、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5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瓣叶裂隙84...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二尖瓣成形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84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9例、过度性房室间隔缺损21例、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5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瓣叶裂隙84例、瓣环扩大41例。二尖瓣成形方法为瓣叶裂隙缝合78例、交界环缩26例、瓣环环缩7例、双孔法2例等。术中左心室注水观察、评价成形后二尖瓣反流程度,脱离体外循环后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成形结果。结果全组死亡1例,1例因术后血尿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门诊随访,二尖瓣反流0 ̄Ⅰ级反流58例,Ⅱ级11例;术后随访,左心房、左心室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除瓣叶裂隙需要缝合外,还要矫正扩大的瓣环,术中注水试验和食管超声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二尖瓣闭锁不全 心脏瓣膜 人工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时机 被引量:5
10
作者 符竣 陶凉 +3 位作者 陈绪发 庾华东 尚玉强 朱晓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手术治疗时机 ,以提高 IE的治疗效果。 方法  IE合并基础心脏病2 3例患者中 ,手术治疗 13例 ,药物治疗 10例 ;无基础心脏病 15例患者 (IE后引起心瓣膜损害 13例 ,无心瓣膜损害 2例 ) ,手术治疗 9例 ,...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手术治疗时机 ,以提高 IE的治疗效果。 方法  IE合并基础心脏病2 3例患者中 ,手术治疗 13例 ,药物治疗 10例 ;无基础心脏病 15例患者 (IE后引起心瓣膜损害 13例 ,无心瓣膜损害 2例 ) ,手术治疗 9例 ,药物治疗 6例。 结果 原有心脏病变基础上发生 IE者 ,手术 13例 ,全部治愈 ;药物保守治疗 10例 ,死亡 2例。 IE后引起心瓣膜损害患者手术 9例 ,治愈 7例 ,好转 2例 ;4例药物保守治疗好转 2例 ,近期死亡 2例 ,其中 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手术患者中有栓塞史 12例 ,发现赘生物 2 1例 ,血培养阳性 8例。所有手术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 3天~ 6个月 ,近期无感染复发 ,2例瓣膜成形的患者需再手术治疗 ,无死亡。 3例急症手术患者治愈。药物治愈 2例。 结论 原有心脏病变基础上发生 IE患者或 IE引起心瓣膜损害患者 ,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应尽早手术 ,否则可增加病死率 ;对感染、心力衰竭难以控制、赘生物增大有脱落趋势或有多次栓塞史患者应急症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建国 陶凉 +2 位作者 陈绪发 刘燕 庾华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总结43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手术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6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置换术(DVR)10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 目的总结43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手术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6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置换术(DVR)10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共23例,三尖瓣置换(TVR)6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1例,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I级36例、Ⅱ级7例。结论把握好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心瓣膜置换术 手术时机 心肌保护
下载PDF
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庾华东 陶凉 陈绪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392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OPCAB组...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392例左主干病变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OPCAB组279例(71.2%),CCABG(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113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17±0.86)支/人,CCABG组搭桥(4.24±0.94)支/人(t=-0.710,P=0.478)。2组新发心房纤颤[31例(11.1%)vs 8例(7.1%),χ^2=1.459,P=0.227]、围术期心肌梗死[7例(2.5%)vs 3例(2.7%),χ^2=0.000,P=1.000]、肾功能不全[9例(3.2%)vs 4例(3.5%),χ^2=0.000,P=1.000]、肺部并发症[15例(5.4%)vs 6例(5.3%),χ^2=0.000,P=1.000]差异无显著性。OPCAB组手术死亡[2例(0.7%)vs 5例(4.4%),χ^2=4.368,P=0.037]、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20 h(8-48 h)vs 51 h(14-130 h),Z=-2.823,P=0.005]、ICU停留时间[51h(38-141)h vs 92 h(42-352)h,Z=-2.618,P=0.009]、术后输血量[500 ml(200-1200)ml vs 800 ml(400-2100)ml,Z=-2.411,P=0.016]、二次开胸[5例(1.8%)vs 10例(8.8%),χ^2=9.052,P=0.003]、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1.1%)vs 9例(8.0%),χ^2=10.647,P=0.001]方面明显优于CCABG组。结论OPCAB在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66例的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学国 陶凉 +2 位作者 陈绪发 尚玉祥 庾华东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57-358,共2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6例0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6例中Ⅰ支病变40例,Ⅱ支病变109例,Ⅲ支病变617例,其中左主干病变83例,均选择胸部正中切口,每例移植血管1~6支...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6例0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6例中Ⅰ支病变40例,Ⅱ支病变109例,Ⅲ支病变617例,其中左主干病变83例,均选择胸部正中切口,每例移植血管1~6支,平均移植血管3.78支;随访1~56个月,631例(82.4%)症状完全消失。127例(16.6%)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6例死亡(0.78%),8例(1.04%)术中改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3~12个月2例因血管桥堵塞需要作PTCA。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6.35±19.8)h。住院时间(18.2±8)d。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绝大多数病例的首选术式,可以做到完全再血管化,满意的桥血流量,低并发症,操作安全,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庾华东 陶凉 +3 位作者 朱晓东 陈绪发 尚玉强 周宏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1-2,共2页
目的 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7例重症瓣膜病瓣膜手术病人。术前平均LVd(A -P) 5 9.9± 13 .8mm(其中 >70mm 69例 ,占 2 3 .2 % ) ,LAs(A -P) 60 .2± 16.6mm(其中 >60mm13 3例 ... 目的 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7例重症瓣膜病瓣膜手术病人。术前平均LVd(A -P) 5 9.9± 13 .8mm(其中 >70mm 69例 ,占 2 3 .2 % ) ,LAs(A -P) 60 .2± 16.6mm(其中 >60mm13 3例 ,占 44 .8% ) ,LVFS 2 9.0 %± 8.4% ,LVEF 5 4.9%± 13 .4% ,C T 0 .66± 0 .0 9。结果 二次开胸 8例 (2 .7% ) ,低心排综合征 16例 (5 .4% ) ,肺功能不全 2 6例 (2 .0 % ) ,肝功能不全 5例 (1.7% ) ,肾功能不全 6例 (2 .0 % ) ,脑合并症 4例 (1.3 % ) ,急性胰腺炎 1例 (0 .3 % ) ,瓣周漏 3例 (1.0 % ) ,心包积液 16例 (5 .4% ) ,死亡 4例 (1.3 % )。术后 10 -14天 ,UCG复查LVd(A -P) ,LAs(A -P) ,C T较术前显著缩小 ,而LVFS和LVEF有所减少。结论 保留二尖瓣装置 ,双瓣置换术中人工瓣膜的合理选择和匹配 ,合并三尖瓣病变的处理 ,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 ,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重症心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10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符竣 陶凉 +2 位作者 陈绪发 尚玉强 瘐华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77-277,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PDA) 室间隔缺损 手术治疗 治疗经验
下载PDF
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建国 陈绪发 +1 位作者 何亚峰 陶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外科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65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61.5%),年龄18~ 70岁,平均(48.4±11.5)岁,术前所有患...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外科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65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61.5%),年龄18~ 70岁,平均(48.4±11.5)岁,术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仍明显,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为62 ~ 140mmng(1mmHg =0.133kPa),平均(85.5±28.6) mmmHg,65例患者均有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扩大的MORROW手术),其中8例(12.3%)合并心脏瓣膜手术,1例(1.53%)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观察手术疗效.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手术无瓣叶损伤及室间隔穿孔发生.手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YEDD)以及二尖瓣反流(MI)程度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3例发生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7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例.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55例(84.6%)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其余10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期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为Ⅰ-Ⅱ级.结论: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以解除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消除或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下载PDF
自体心包成形条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建国 陶凉 +2 位作者 陈绪发 严慧峰 宋来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成形条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11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修复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采用自体心包条环缩瓣环。停体外循环,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评估二尖瓣成形效果。比较患者术前、出院前及...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成形条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11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修复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采用自体心包条环缩瓣环。停体外循环,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评估二尖瓣成形效果。比较患者术前、出院前及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随访12~46个月,记录患者心功能分级。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时间(125.4±31.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5.6±22.7)min,围术期死亡2例。术中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示,无反流42例,微量反流40例,轻度反流20例。与术前比较,出院前及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102例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死亡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85例,Ⅱ级13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自体心包成形条成形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成形术 自体心包成形条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人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庾华东 陶凉 陈绪发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70岁及以上)人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老年(7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资料。其中OPCABG组146例,占7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目的:探讨老年(70岁及以上)人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老年(7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资料。其中OPCABG组146例,占7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61例(29.5%)。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G组平均搭桥(3.58±1.03)支/人,CCABG组平均搭桥(3.45±1.28)支/人,两组无明显差别。OPCABG组术后早期死亡率显著低于CCABG组(1.4%∶8.2%,P<0.01)。与CCABG组比较,OPCABG组的术后平均气管插管时间、平均ICU停留时间、平均输血量、二次开胸、神经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老年人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112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凉 陈绪发 +2 位作者 周宏 朱晓东 曾祥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二尖瓣成形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1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主要病种为房室间隔缺损 2 9例、室间隔缺损 2 5例、动脉导管未闭 14例、房间隔缺损 14例等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二尖瓣成形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1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主要病种为房室间隔缺损 2 9例、室间隔缺损 2 5例、动脉导管未闭 14例、房间隔缺损 14例等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瓣环扩大 5 8例、瓣叶裂隙 37例、前、后瓣叶脱垂 36例等。二尖瓣成形方法为瓣叶裂隙缝合 34例 ,Cosgrove环环缩瓣环 2 2例 ,交界环缩 18例 ,双孔法 14例等。术中左心室注水观察、评价成形后二尖瓣反流程度 ,脱离体外循环后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成形结果。 结果 全组无死亡 ,1例因人工腱索断裂行二尖瓣置换术 ,术后门诊随访二尖瓣反流 0~ 级 72例 , 级 2 6例。术前左心室舒张期末直径大于或等于 4 5 mm6 2例 ,术后随访左心房、左心室缩小 ,与术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t=6 .5 3,7.89,P<0 .0 0 1)。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病理改变较多 ,根据不同病理改变采取相应的二尖瓣成形方法 ,甚至需要同时采用多种措施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成形术 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庾华东 陶凉 陈绪发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重症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268例,占63.1%;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重症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268例,占63.1%;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157例。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09±0.75)支/人,CCABG组搭桥(4.17±0.86)支/人(P>0.05)。两组新发心房纤颤、围术期心肌梗塞、肾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CABG组比较,OPCAB组手术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输血量、二次开胸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重症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