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耿谊 高镇松 +1 位作者 张胜佳 陈伟鹏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546-549,共4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1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等3项心肌酶检测和心电图检查,每周1次,连续4...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1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等3项心肌酶检测和心电图检查,每周1次,连续4周,统计AST、LDH、CPK异常率和心电图异常率,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危险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前4周心肌酶谱总异常率为50.6%,其中,AST异常率为34.8%,LDH异常率为37.2%,CPK-MB异常率为38.4%。前4周心电图总异常率为37.8%。较大剂量氯氮平、长时间联合用药、严重阳性症状、高血压和锥体外系反应是心肌酶谱异常和心电图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并定期监测心肌酶和心电图,控制危险因素,对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肌酶 心电图
下载PDF
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心脏副作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耿谊 高镇松 +1 位作者 张胜佳 陈伟鹏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探讨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对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心脏副作用的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至10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按计划每周1次定期监测心电图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 目的:探讨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对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心脏副作用的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至10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按计划每周1次定期监测心电图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等3项心肌酶,连续观察4周,而对照组51例按常规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各检查一次,然后,比较两组4周累计心电图异常检出率、4周累计AST、LDH、CPK-MB异常检出率及异常患者心肌酶检测值和发现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4周累计心电图异常检出率(26.5%)显著高于对照组(9.8%,P<0.05),发现时间(10.2±2.6)d显著早于对照组(14.3±2.9d,P<0.01)。研究组4周累计AST、LDH、CPK-MB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异常患者检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有利于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的心脏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副作用 心电图 心肌酶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社会支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耿谊 高镇松 陈政雄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社会支持。方法:对3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PTSD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于入院时和治疗4周末评定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然后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社会支持。方法:对3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PTSD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于入院时和治疗4周末评定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然后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PTSD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为: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创伤体验、情境回避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选择性遗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多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抗抑郁药和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佳,显好率分别达90.9%和83.3%。治疗前的SSRS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两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4周末(P<0.05或P<0.01)。结论:PTSD患者具有接触创伤性事件、重现创伤体验、回避和警觉性增高四个特点,主观支持不足和对支持利用度差,需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和适当抗抑郁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焦虑 抑郁 抗抑郁药物 社会支持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耿谊 高镇松 +1 位作者 张胜佳 陈伟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1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B组口服氯氮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治疗初期A组心电图窦...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1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B组口服氯氮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治疗初期A组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束支阻滞发生率,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率及指标异常患者检测值均显著低于B组( P<0.05或0.01);治疗第8周末两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的影响显著小于氯氮平,定期检查心电图及心肌酶状况对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氯氮平 心电图 心肌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耿谊 高镇松 鲁丽娅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范攻击行为积累资料。方法对122例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进行一般资料、量表资料调查,并与同期住院且一般资料相匹配的122例不伴攻击行为者(对照组)对照。结果攻... 目的对比分析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范攻击行为积累资料。方法对122例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进行一般资料、量表资料调查,并与同期住院且一般资料相匹配的122例不伴攻击行为者(对照组)对照。结果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24.4%;攻击行为者中71.3%发生于住院的第1周内;研究组多数病前性格不良,而且既往多有攻击行为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研究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猜疑因子分和阳性症状量表(SAP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者具有其临床特点,必须加强治疗和监护,以防范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抑郁障碍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与自杀行为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宏伟 高镇松 +3 位作者 吴强 黄佩珊 林春湖 陈耿谊 《上海精神医学》 2013年第1期32-39,共8页
背景目前对抑郁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神经-内分泌研究仍较少,且结果多不一致。目的探讨国内抑郁障碍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释放功能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比较14例2个月内有过自杀行为的抑郁障... 背景目前对抑郁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神经-内分泌研究仍较少,且结果多不一致。目的探讨国内抑郁障碍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释放功能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比较14例2个月内有过自杀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研究组)和15例不伴自杀行为的抑郁障碍患者(抑郁对照组)的HPA轴功能。以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examethasone suppression test,DST)、一天中血浆皮质醇浓度的昼夜变化(在帕罗西汀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评估)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小时尿17-羟皮质醇和24小时尿游离皮质酮,评估HPA轴释放功能。同时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另外测定15名无抑郁障碍的健康体检者的白天皮质醇浓度。结果抑郁研究组与抑郁对照组之间24h尿皮质醇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皮质醇浓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血浆皮质醇的午夜分泌低谷均不明显,而治疗后的分泌低谷变得明显。抑郁研究组DST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7%对20%,χ2=4.24,p=0.039)。无论治疗前后,抑郁研究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HAMD量表总分及绝望感和自杀观念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抑郁对照组中这些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研究组早晨8点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抑郁对照组的这一浓度并不比健康对照组高。结论本研究结果与先前关于抑郁症与HPA轴功能关系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尽管如此,有自杀行为与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之间还是存在某些差异。这些差异提示可能存在特定的自杀相关的HPA轴功能紊乱。有必要在大样本研究中进一步验证这些差异,以期能够在只报告有过自杀观念的人群中鉴别出实际有过自杀行为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行为 肾上腺轴 抑郁症 HPA 下丘脑 患者 垂体 轴功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高镇松 林和文 +5 位作者 陈政雄 陈鼎盛 吴树跃 陈耿谊 郑禄城 张剑辉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年第6期328-329,共2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活性与病情的关系。 方法 :对 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 4和 8周末分别进行CPK检测 ,同时以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阴性症状量表 (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 (SAPS)评定其病情严...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活性与病情的关系。 方法 :对 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 4和 8周末分别进行CPK检测 ,同时以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阴性症状量表 (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 (SAPS)评定其病情严重度。选取同期本地区健康体检者 6 9名为对照组。 结果 :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期的CPK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显著下降 ,4周末已降至正常范围 ;在发病期的CPK值与BPRS总分、思维障碍因子分、激活性因子分和SAPS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好转后相关性降低 ,至 8周末已无相关性 ;病例组CPK变化值与BPRS总分减分值、激活性因子的减分值和SAPS总分的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的CPK活性显著升高 ,与病情关系密切 ,与阳性症状相平行 ,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神经 内分泌 免疫、代谢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肌酸磷酸激酶 病情 酶活性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E水平及 PNASS、HAMD量表统计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黄邦锋 卓妙芳 +3 位作者 黄梓銮 高镇松 黄佩珊 陈耿谊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及PNASS、HAMD量表的变化情况。方法对首发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分组)与5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分别于入院第2d、治疗后12周检测其血清ChE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及PNASS、HAMD量表的变化情况。方法对首发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分组)与5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分别于入院第2d、治疗后12周检测其血清ChE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精分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抑郁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病情。结果治疗前精分组、抑郁组、对照组男患者和女患者平均血清ChE水平分别为(13658.12±5236.13 vs 12363.23±4526.32)、(4522.03±1263.52 vs 3802.65±1203.45)、(5698.56±2013.24 vs 4563.56±2033.12)U/L,精分组与抑郁组男、女患者间血清ChE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精分组男、女患者血清ChE水平高于对照组,抑郁组男、女患者血清Ch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P<0.05)。治疗后精分组男、女患者血清ChE水平为(6596.36±2635.12 vs 5365.22±2256.33)U/L,低于治疗前;抑郁组男、女患者血清ChE水平为(5463.12±1265.98 vs 4698.42±2013.65)U/L,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精分组治疗后PANSS量表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显著(P<0.05);抑郁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hE水平显著升高,抑郁症患者显著降低,经治疗后两者血清ChE水平均向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血清CHE PNASS HAMD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治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高镇松 罗明强 +6 位作者 郭婵娥 李章 陈政雄 吴民吉 吴祥水 陈耿谊 林伟松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分区化管治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区化管治 ,分析管治前后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社会功能、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 ,并分析管治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分区化管治效果显著 ,...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分区化管治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78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区化管治 ,分析管治前后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社会功能、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 ,并分析管治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分区化管治效果显著 ,规则治疗率由 2 9.5 %提高到 92 .1% ,总有效率由4 6 .4 %提高到 97.1% ;影响管治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康复时间、病程、初次治疗时的疗效、服药依从性和药物副作用。结论 分区化管治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的康复 ;康复时间短和病程长是康复效果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影响因素 社区 康复 分区化管治
下载PDF
氯丙嗪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高镇松 陈政雄 +7 位作者 林和文 李植荣 陈鼎盛 吴树跃 陈耿谊 郑禄城 张剑辉 黄玉琴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氯丙嗪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单用氯丙嗪和单用氯氮平各治疗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w末和8w末分别进行CPK检测,观察两组血清CPK的动态变化,同时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 目的探讨氯丙嗪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单用氯丙嗪和单用氯氮平各治疗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w末和8w末分别进行CPK检测,观察两组血清CPK的动态变化,同时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其病情严重度,于8w末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同期选取本地区无精神病和精神病家族史的健康体检者69名为对照组。结果(1)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期的CPK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后显著下降;(2)经治疗CPK值逐渐下降并与BPRS总分的下降相平行,但氯氮平组的CPK值在4w末和8w末均显著高于氯丙嗪组且稍高于正常组;(3)在BPRS减分率相当的情况下,氯氮平组的副反应较氯丙嗪组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血清CPK水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的CPK活性显著升高,与病情严重度相平行,氯氮平对CPK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与其较严重的副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下载PDF
叶酸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邦锋 张蕴周 +4 位作者 黄梓銮 卓妙芳 高镇松 黄佩珊 陈耿谊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索叶酸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伴有HHcy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研究组则采用叶... 目的探索叶酸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伴有HHcy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研究组则采用叶酸干预,连续治疗及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HHcy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MoC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对照组MoC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及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Hcy及叶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叶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Hcy及叶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HHcy患者常规治疗同时辅助叶酸治疗,有助于降低Hcy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精神症状,提升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精神分裂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认知功能 利培酮
下载PDF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镇松 林勇强 +5 位作者 李章 陈政雄 林和文 罗明强 陈耿谊 林伟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为社区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社区康复的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795例患者按治疗依从与否进行自然分组,研究组(n=177)为治疗依从性差者,对照组(n=618)为较...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为社区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社区康复的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795例患者按治疗依从与否进行自然分组,研究组(n=177)为治疗依从性差者,对照组(n=618)为较好的治疗依从者;调查观察2年。比较两组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及与病情的相关,分析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间存在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研究组的家庭气氛较差、家人对患者关心程度低、与邻居及同事的关系不好、较常得不到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经济较差(P<0.05~0.01);两组现有病情和社会功能与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家庭经济、在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气氛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084~0.273,P<0.05~0.01),社会影响与各社会心理因素呈负相关(r=0.091~0.285,P<0.05~0.01),且均以研究组的相关性更明显;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差、家庭气氛不良、得不到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病程长是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易感因素。结论:社区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女性构成比高、教育程度低和病程长的特点。必须重视精神分裂症的社区防治和康复,积极改善社会心理因素,对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康复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病人依从 心理学 社会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祥水 高镇松 +5 位作者 李章 罗明强 吴民吉 李植荣 陈耿谊 林伟松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以182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以100例首次住院且与研究组同期出院(±1月)而未复发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评定和比较两组的社会支...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以182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以100例首次住院且与研究组同期出院(±1月)而未复发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评定和比较两组的社会支持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存在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研究组的家庭气氛较差、家人对患者关心程度低、与邻居及同事的关系不好、较常得不到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经济较差(P<0.05-0.01);研究组的社会支持(SSRS)总分(40.1±7.3)和主观支持分(23.9士6.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6±8.3、25.8±8.7,P<0.05~0.01).两组现有病情和社会功能与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家庭经济、在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气氛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179~0.388,P<0.05~0.01),社会影响与各社会心理因素呈负相关(r=-0.186~0.298,P<0.05~0.01),且均以研究组的相关更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密切,积极改善社会心理因素,对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复发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支持 因素分析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HPA轴释放功能与自杀行为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宏伟 高镇松 +3 位作者 郭赛玲 吴强 黄佩珊 陈耿谊 《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释放功能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对26例伴自杀行为(研究组)和28例不伴自杀行为(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昼夜分泌节律,同步测定24 h尿17-羟皮质醇、24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释放功能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对26例伴自杀行为(研究组)和28例不伴自杀行为(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昼夜分泌节律,同步测定24 h尿17-羟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酮、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评估HPA轴释放功能,应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病情。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6周后复查所有检查项目及量表,并与25名健康者(健康组)对照。结果研究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治疗前后上午8点均高于健康组(P<0.05),也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则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下午8点和夜间0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均低于其他采血时点(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夜间0点浓度低于其他采血时点(P<0.05)。两组的24 h尿游离皮质酮浓度在治疗前均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DST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半年研究组再次自杀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伴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HPA轴功能过度释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HPA轴 自杀行为 皮质醇 神经内分泌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和文 高镇松 +3 位作者 陈政雄 吴树跃 陈耿谊 秦才来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不同症状类型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方法 对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第2d、4w末、8w末分别进行血清CPK检测,并与69名健康者对照。结果 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和混合型发病期的患者(入院第2d)血清CPK的活...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不同症状类型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方法 对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第2d、4w末、8w末分别进行血清CPK检测,并与69名健康者对照。结果 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和混合型发病期的患者(入院第2d)血清CPK的活性显著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患者(P<0.01),也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PK的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血清CPK活性明显增高,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和阳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间存在差异性;血清CPK生化指标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与阴性、阳性症状存在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 活性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明强 高镇松 +3 位作者 吴妙新 陈耿谊 陈政雄 肖攀攀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410-411,共2页
目的了解弓形虫感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上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上的变化,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弓形虫抗体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12项指标、评定BPRS、SAPS、SAN... 目的了解弓形虫感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上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上的变化,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弓形虫抗体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12项指标、评定BPRS、SAPS、SANS。然后,按弓形虫抗体阳性和阴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3.1%;两组患者的BPRS总分、SANS总分、SAP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P>0.05),但BPRS中的激活性和敌对猜疑因子分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和P<0.05);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呈高粘滞低脑血流量的血液流变学特点,红细胞压积、电泳时间、电脉率等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弓形虫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存在某些类似的临床特点和血液流变学特性,但也各有其特点,揭示弓形虫感染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弓形虫病 抗体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不同亚型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精神创伤事件及HPA轴功能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镇松 李宏伟 +3 位作者 吴强 郭赛玲 黄佩珊 陈耿谊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应激相关障碍患者遭受精神创伤事件类型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差异性.方法:对29例急性应激障碍(急性组)、2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组)和24例适应障碍(适应组)患者采用创伤性生活事件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进行测...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应激相关障碍患者遭受精神创伤事件类型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差异性.方法:对29例急性应激障碍(急性组)、2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组)和24例适应障碍(适应组)患者采用创伤性生活事件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4 h尿17-羟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酮、8:00 AM血浆皮质醇、0:00 AM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3组生活事件量表总值及负性事件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遭受创伤事件类型构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急性组以死亡威胁事件为主(48.3%),适应组以困境挫折事件为主(62.5%),创伤组以自然灾害类事件为主(50.0%).治疗前3组24 h尿游离皮质酮、8:00 AM血浆皮质醇、0:00 AM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遭受不同类型创伤事件患者治疗前24 h尿游离皮质酮、8:00 AM血浆皮质醇、0:00 AM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且以遭受死亡威胁事件患者较高;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1),但24 h尿游离皮质酮和8:00 AM血浆皮质醇水平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或0.01).结论:不同亚型应激相关障碍患者遭受精神刨伤事件各有特点,不同类型创伤事件对HPA轴功能有相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精神创伤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神经内分泌
下载PDF
抑郁障碍患者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释放功能与病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宏伟 高镇松 +3 位作者 吴强 黄佩珊 林春湖 陈耿谊 《黑龙江医学》 2011年第11期808-810,855,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释放功能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0例抑郁障碍患者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昼夜分泌节律,同步测定24 h尿17-羟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酮、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评估其下丘脑-垂体...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释放功能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0例抑郁障碍患者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昼夜分泌节律,同步测定24 h尿17-羟皮质醇、24 h尿游离皮质酮、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评估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释放功能,同时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评定病情。经常规抗抑郁治疗6周后重复测试1次,分析抑郁障碍患者HPA轴释放功能的变化与病情的相关性,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研究组在入组时(发病期),病情较严重,HAMD总分和CGI-SI分都较高,此期24 h尿游离皮质酮和血浆皮质醇均显著升高(P<0.05),呈HPA过度分泌现象,且其昼夜分泌节律呈钝化现象,午夜0AM分泌低谷现象消失(P<0.01);治疗6周末(好转后),昼夜分泌节律逐渐恢复,DST阳性率达42%;发病期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值与HAMD-17总分的下降、CGI-SI的变化值呈显著正相关(r=0.376,P<0.05;r=0.447,P<0.01)。结论 HPA轴功能过度活动与抑郁障碍的病情严重度相关,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可做为抑郁障碍患者病情复燃或复发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皮质醇 神经内分泌
下载PDF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赛玲 陈耿谊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长期住院的关系。方法:将连续住院10年以上的长期住院患者定为研究组,短于10年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有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对照组低,TSH水...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长期住院的关系。方法:将连续住院10年以上的长期住院患者定为研究组,短于10年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有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对照组低,TSH水平与病程和缺乏活动有关。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长期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志杰 马淑君 陈耿谊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对照研究阿立哌唑与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40例)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分析对比两组... 目的对照研究阿立哌唑与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40例)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催乳素水平变化以及PANSS、BPRS、SANS评分变化。结果 (1)治疗前,两组PANSS、BPRS、SAN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BPRS、SANS评分均有变化,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催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两组催乳素水平均发生了变化,但研究组催乳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在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方面效果相当,但齐拉西酮对患者催乳素水平影响较小,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齐拉西酮 女性精神分裂症 催乳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