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于象外,眼前无非生机——观著名山水画家张葆东先生画作感言
1
作者 陈聿东 《求知》 201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接上期)以造化为师,是我国山水画艺术创作的优秀传统。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强调了画家要对自然山水作直接多角度的审美观照。在强大的人格力量的激励下,历代艺术大师们经受着人生的艰辛,生活... (接上期)以造化为师,是我国山水画艺术创作的优秀传统。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强调了画家要对自然山水作直接多角度的审美观照。在强大的人格力量的激励下,历代艺术大师们经受着人生的艰辛,生活的清苦,却终生不悔,在漫漫岁月中体味着“秋毛冬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家 感言 画作 《林泉高致》 优秀传统 艺术创作 审美观照 自然山水
下载PDF
画乃心印,心游万仞——观著名山水画家郭福深先生画作感言
2
作者 陈聿东 《求知》 2013年第4期65-65,共1页
(接上期)中国画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夫画者,从于心者也”。都强调了心在创作中积极的主导作用。笔墨虽出之于手,实根于心。“心源”才是形成不同绘画风格的根本所在。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 (接上期)中国画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夫画者,从于心者也”。都强调了心在创作中积极的主导作用。笔墨虽出之于手,实根于心。“心源”才是形成不同绘画风格的根本所在。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家 感言 画作 心游 中得心源 创作目的 外师造化 中国画论
下载PDF
画乃心印 心游万仞——观著名山水画家郭福深先生画作感言
3
作者 陈聿东 《求知》 201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画的精髓就是不但要把事物的形神传达给观众,更重要的是画家把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也传染给观众,因此中国绘画艺术在观察事物时总是“感情用事”。用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
关键词 山水画家 感言 画作 心游 思想感情 中国绘画艺术 创作主体 感受生活
下载PDF
本于立意 造物摄情——赏著名花鸟画家单连辰先生画作感言
4
作者 陈聿东 《求知》 2013年第3期66-66,共1页
中国的花鸟画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成为中国画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在津城花鸟画领域,单连辰的中国花鸟画以田园诗般的雅美意境,得到美术界行家和观赏者的认可和好评。单连辰先生早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受过系统的造型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 花鸟画家 立意 感言 画作 造物 天津美术学院 中国花鸟画 造型能力
下载PDF
本于立意,造物摄情——赏著名花鸟画家单连辰先生画作感言
5
作者 陈聿东 《求知》 2013年第4期66-66,共1页
(接上期)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民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
关键词 著名画家 立意 感言 画作 造物 审美需要 中国人民 花鸟画
下载PDF
观于象外 眼前无非生机——观著名山水画家张葆东先生画作感言
6
作者 陈聿东 《求知》 201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观张葆东先生的画集作品,真可谓是喜不自胜,直令人有置身丘壑、“卧青山,望白云”之遐思。其所绘画作近处岩坡,林木扶苏,屋宇隐映;远景峰峦,云霭缭绕,流泉高悬,一派苍茫氤氲的气象。用笔秀劲凝重,墨色苍厚明润,布置茂密,意... 观张葆东先生的画集作品,真可谓是喜不自胜,直令人有置身丘壑、“卧青山,望白云”之遐思。其所绘画作近处岩坡,林木扶苏,屋宇隐映;远景峰峦,云霭缭绕,流泉高悬,一派苍茫氤氲的气象。用笔秀劲凝重,墨色苍厚明润,布置茂密,意境深幽,从中可看出作者状物写情的功力和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家 画作 感言
下载PDF
山东隋代石窟艺术探析
7
作者 陈聿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9-75,共7页
隋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开创了全国再统一新局面的时代。它结束了过去数百年分裂割据的状况,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唐代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铺垫了道路。故其年祚虽短,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 石窟艺术 隋代 山东 中外文化交流 封建社会 鼎盛时期 承前启后 割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