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肠套叠和黏膜脱垂相关的结肠旺炽型血管增生2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育洪 张玉新 +2 位作者 周祥武 周宏锋 赖日权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7期540-542,共3页
与肠套叠和黏膜脱垂相关的结肠旺炽型血管增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消化道良性肿瘤,目前归属脉管肿瘤,临床极罕见,且易与其他类似肿瘤混淆而造成漏诊或误诊。我院于2009年和2015年共收治了2例该疾病患者,现将相关诊治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与... 与肠套叠和黏膜脱垂相关的结肠旺炽型血管增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消化道良性肿瘤,目前归属脉管肿瘤,临床极罕见,且易与其他类似肿瘤混淆而造成漏诊或误诊。我院于2009年和2015年共收治了2例该疾病患者,现将相关诊治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病例1:男,48岁;主诉反复右下腹痛1年余,加重伴头晕、乏力、心慌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肿瘤 结肠旺炽型血管增生 与肠套叠和黏膜脱垂相关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94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明信 陈育洪 +3 位作者 陈晓东 钱民 廖秋林 马建青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949例HIMT(笔者诊治13例,文献报道9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与疗效。结果HIMT常发生于成年男... 目的探讨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949例HIMT(笔者诊治13例,文献报道9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与疗效。结果HIMT常发生于成年男性,大部分以右上腹痛为首发,常伴有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甲胎蛋白(AFP)升高;乙肝表现抗原阳性54例。影像学检查617例,其中547例(88.7%)单发局限性包块;B型超声检查409例,均为肝内不均匀回声包块,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示:肿块内多无明显血供,少部分其内及周围探及血流信号,血流阻力指数(RI)〈0.5;CT检查485例示:肝内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增强各期强化不明显,部分门脉及延迟期呈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核心样强化、分隔样强化等;MR检查216例示:T1W1序列多为低或稍低信号,T2W1序列多为高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与CT相似。病理学检查:镜检可见增生的梭形细胞及浸润的慢性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免疫组化示Vimentin、Aetin、MSA、SMA、CD68等表达阳性555例(83.7%)患者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有局部切除、肝段切除及半肝切除等。132例手术患者随访3个月-15年,1例术后1年复发,1例并发腹腔出血后治愈,1例合并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死亡。99例(14.9%,99/663)行保守治疗,随访3个月~8年,部分病灶消失、缩小,部分无变化。结论HIMT是较罕见的交界性间叶性肿瘤,临床无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性,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确诊需靠肝穿刺活检、手术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局部切除和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肝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超声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明信 朱贤胜 +2 位作者 陈育洪 陈晓东 马建青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72-72,封3,共2页
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liver,IMTL)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被认为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瘤样病变,也称为肝炎性假瘤,其超声影像呈多样化,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本组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ITML患者... 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liver,IMTL)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被认为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瘤样病变,也称为肝炎性假瘤,其超声影像呈多样化,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本组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ITML患者的超声检查情况,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瘤样病变 间叶性肿瘤 超声影像 肝炎性假瘤 血供 炎性反应 超声造影 甲胎蛋白 不均匀低回声
下载PDF
63例肠壁炎性假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信 马建青 +3 位作者 彭光明 陈晓东 廖秋林 陈育洪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5-1418,共4页
目的探讨肠壁炎性假瘤(intestin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IP)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共63例IIP(本院2例,文献报道6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与疗效... 目的探讨肠壁炎性假瘤(intestin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IP)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共63例IIP(本院2例,文献报道6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与疗效。结果 IIP常发生于成年人,以男性多见,大部分以腹痛、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发热,无明显贫血,影象学检查示绝大部分为单发包块(93.7%,59/63),B型超声、CT检查示腹部实性或囊实性肿块,有钙化,本院2例CT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强化,强化不均匀,且进行性强化,延迟增强。钡灌肠显示肠腔不规则或圆形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钡剂可通过,边缘光滑,黏膜完整无破坏,肠镜检查大部分肿物向肠腔内突出,肠黏膜完整(71.4%,20/28),部分为溃疡型肿块,病理为肠黏膜中——重度慢性炎症;镜检可见增生的梭形细胞及浸润的慢性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多种成分相互混杂,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SMA、MSA等表达阳性;63例均行手术切除,随访3月~4年,无复发与转移。结论 IIP是较罕见的间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影象学检查、内镜检查无特征性,综合分析临床、检查,有一定特点,术前易误诊为恶性肿瘤,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假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9例介入诊治的体会
5
作者 李明信 马建青 +2 位作者 陈育洪 王伟中 赵玮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104-1105,共2页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介入诊断及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的意义。方法分析9例FNH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特点。行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5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其中1例加用PVA(聚乙烯醇);行手术切除2例;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1...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介入诊断及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的意义。方法分析9例FNH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特点。行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5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其中1例加用PVA(聚乙烯醇);行手术切除2例;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1例;继续观察、定期复查1例。结果 8例有较典型的DSA表现:供血动脉增粗、迂曲,血管分支多,病灶内富血管,新生血管分布均匀,由粗渐细,供血动脉进入病灶后向周边辐射状供血,未见新生的血窦和血管湖,无动静脉瘘,实质期肿块染色均匀,明显高于肝组织,肿块染色消退明显延迟,其中4例实质期中心部位染色缺损。DSA诊断为FNH 8例,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8.9%。5例进行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术后随访0.5~3.0年,患者症状消失,1例病灶消失,4例病灶明显缩小,无并发症。手术切除治愈2例;射频消融病灶消失1例;继续观察1例,病灶未见增大。结论 DSA检查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FNH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结节增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硬化栓塞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陈育洪 程黎阳 +2 位作者 陈俊勇 李泽航 王乐霄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840-84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16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术后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16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术后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39)和无复发转移组(n=125),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输血、梗阻、手术时间、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大体分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术后癌胚抗原(CEA)、术后镇痛、术后辅助化疗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梗阻、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术后CEA等临床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阻、肿瘤直径≥10 cm、淋巴结转移、低级分化、TNM分期≥Ⅲ期及术后CEA≥5.0μg/L是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这6项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且曲线下面积(AUC)高达0.879(95%CI为0.849~0.909)。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较多,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性和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复发转移 模型验证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育洪 程黎阳 +1 位作者 陈战 雷德桥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15—2019年行LAR术5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国际直肠癌研究小组(Internatio...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15—2019年行LAR术5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国际直肠癌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Rectal Cancer,ISREC)对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进行确诊。观察指标有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肠梗阻、新辅助治疗、肿瘤直径、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吻合口与肛缘距离、预防性肠造口、术后白蛋白及血红蛋白。采用X2检验对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男309例,女196例,平均年龄61(36~73)岁。吻合口漏43例(8.5%),A/B级漏37例(86.0%),C级漏6例(14.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29)、糖尿病(P=0.002)、吸烟史(P=0.027)、BMI≥28 kg/m^(2)(P=0.002)、肠梗阻(P=0.004)、新辅助治疗(P=0.002)、肿瘤直径逸5 cm(P=0.017)、吻合口与肛缘距离≤5 cm(P=0.021)、预防性肠造口(P=0.020)、术后白蛋白<35 g/L(P=0.030)、术后血红蛋白<100 g/L(P=0.029)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217,95%CI:0.070~0.669,P=0.008)、糖尿病(OR=4.617,95%CI:1.391~15.332,P=0.012)、BMI≥28 kg/m^(2)(OR=1.292,95%CI:1.036~1.612,P=0.023)、肠梗阻(OR=8.588,95%CI:1.432~51.511,P=0.019)、新辅助治疗(OR=13.971,95%CI:2.974~65.624,P=0.001)、肿瘤直径≥5 cm(OR=2.46,95%CI:1.377~4.393,P=0.002)、吻合口与肛缘距离≤5 cm(OR=0.171,95%CI:0.100~0.294,P<0.001)、术后血红蛋白<100 g/L(OR=0.91,95%CI:0.875~0.947,P<0.001)是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防性肠造口(OR=0.001,95%CI:0.001~0.011,P<0.001)是吻合口漏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吻合口漏病理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在于采取更好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预防性口服加巴喷丁对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艾娟 蔡俊强 +7 位作者 扶超 程黎阳 丁洪亮 陈育洪 陈俊勇 周祥武 郄文斌 屠伟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93-1998,共6页
目的探索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用于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择期进行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肿瘤分期无差异,采用... 目的探索预防性服用加巴喷丁用于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择期进行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肿瘤分期无差异,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预防性口服加巴喷丁组(G组,n=21)和常规镇痛组(R组,n=22)。G组于手术前晚和麻醉诱导前2 h分别给予加巴喷丁胶囊600 mg口服+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R组则仅给予PCIA。记录R组和G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消耗量、QoR-15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恶心、PONV发生率、补救镇痛及镇吐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等,以及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与气管插管后心血管反应等。结果与R组相比,G组术后10 d内静息状态下和咳嗽状态下、术后9 d内运动状态下VAS评分降低(P<0.05);G组患者术后9 d内患者疼痛满意度评分及术后12 d内Qo R-15评分均较R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术后阿片类药物总消耗量、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气管插管后的心血管反应、补救镇吐的发生率,均较R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口服加巴喷丁可显著降低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出院前的VAS评分和术后阿片类药物总消耗量,并且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和术后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腹腔镜 结肠直肠癌 疼痛 手术后 预防性镇痛 QoR-15评分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程黎阳 陈俊勇 +1 位作者 谢正勇 陈育洪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11-13,共3页
住院时间缩短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临床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受统计、制度、医方及患方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经ERAS路径干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未较传统康复路径明显缩短,使医患实施ERAS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探究E... 住院时间缩短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临床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受统计、制度、医方及患方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经ERAS路径干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未较传统康复路径明显缩短,使医患实施ERAS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探究ERAS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相关影响因素意义重大,有利于准确预测患者住院时间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持续改进、不断优化、逐步规范ERAS路径,进一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促进ERAS推广和应用,造福外科手术患者。本文就目前ERAS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导致ERAS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其他可能因素,并对未来工作的改进措施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住院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明信 马建青 +2 位作者 廖秋林 陈晓东 陈育洪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显微镜下见肿物呈多个血管瘤样肉芽肿性结节,结节间为致密或黏液样变的纤...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显微镜下见肿物呈多个血管瘤样肉芽肿性结节,结节间为致密或黏液样变的纤维结缔组织,结节中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丰富、可见分枝状及裂隙样不规则毛细血管,间质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外渗。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性,核分裂很少见。免疫表型复杂,无特征性表现。2例均行脾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年余均无复发与转移。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上易与脾脏恶性肿瘤混淆,病理上易与炎性假瘤、错钩瘤等混淆,脾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脾/诊断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脾/治疗
原文传递
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信 陈育洪 +3 位作者 朱贤胜 陈晓东 廖秋林 马建青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9-1165,共7页
目的:探讨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SIM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例与文献报道68例S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患者多... 目的:探讨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SIM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例与文献报道68例S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患者多为成年男性,大部分以左上腹痛为首发主要症状,常伴有发热、乏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影像学检查示绝大部分为单发、边界多清楚的局限性包块。B超检查为脾内不均匀回声包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乏血供或少血供;CT检查示脾内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肿块,部分增强各期强化不明显,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与延迟期持续进一步强化,稍低于或等于脾密度,以周边较明显;MRI检查示T1WI、T2WI序列多为低信号,大部分增强扫描各期未见强化,部分动脉期轻微强化,静脉及延迟期进一步明显强化。镜下可见增生的梭形细胞及浸润的慢性炎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免疫组化vimentin、SMA、Desmin、CD68等表达阳性。72例均行脾切除,随访4个月至14年,1例术后2年复发,1例术后4年发生肝转移。结论:SIMT是较罕见的交界性间叶性肿瘤,临床无特征性,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确诊需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脾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但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组织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明信 陈晓东 +2 位作者 马建青 廖秋林 陈育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19,共2页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肿瘤,而脾IMT则更少见。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收治4例脾IMT,结合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国内文献报道的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脾IMT的临床病理特...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肿瘤,而脾IMT则更少见。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收治4例脾IMT,结合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国内文献报道的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脾IMT的临床病理特点[1-1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纳入50例脾I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脾脏
原文传递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24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明信 马建青 陈育洪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0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肝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FN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我院近10年来收治24例FNH,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占75.0%(18/24),CT扫描有中... 目的探讨肝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FN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我院近10年来收治24例FNH,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占75.0%(18/24),CT扫描有中央星状瘢痕14例,占63.6%(14/22),影像学检查符合率:B超33.3%(6/18),超声造影60.0%(3/5),CT77.3%(17/22),MRI50.0%(2/4),DSA88.8%(8/9),PET-CT100%(5/5),手术切除8例,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2例,随访1年,1例病灶消失,1例明显缩小。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5例,其中1例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治疗,随访6个月至3年,1例病灶消失,明显缩小4例。继续观察9例,随访1~3年无明显增大。结论 FNH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对无症状的FNH可继续密切随访,定期观察,对诊断不明或不能排除肝癌者应手术治疗,对诊断明确、有症状或要求治疗者可采用射频消融或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肝动脉硬化栓塞治疗尤其适用于FNH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再认识
14
作者 陈育洪 龙连生 +3 位作者 陈俊勇 谢正勇 丁洪亮 程黎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1-706,共6页
虽然微创理念下进行肿瘤根治及功能保护已成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共识,但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也存在不少争议,其中包括腹腔脏器胚胎发育及膜解剖概念、右半结肠手术相关膜解剖原理、D3切除和内侧界定等。本文分析最近证据级别较高文献... 虽然微创理念下进行肿瘤根治及功能保护已成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共识,但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也存在不少争议,其中包括腹腔脏器胚胎发育及膜解剖概念、右半结肠手术相关膜解剖原理、D3切除和内侧界定等。本文分析最近证据级别较高文献报道及笔者医院临床数据,基于膜解剖理论指导下的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进行再认识,强调手术需要层面优先、血管导向及充分理解筋膜间隙,提出手术界面在壁-肾前筋膜间隙进行解剖,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旁1 cm切开壁腹膜筋膜,手术应遵照规范化操作流程及严格做好质量控制。确定D3清扫范围需要建立临床、影像以及病理多种因素治疗效果评价模式,或术中应用吲哚菁绿、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指导精准淋巴结清扫。目前仍有待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来证明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内侧界,从而制定更加严谨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 腹腔镜 解剖 膜解剖 淋巴结清扫内侧界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育洪 王婕 +4 位作者 陈俊勇 龙连生 谢正勇 丁洪亮 程黎阳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6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对10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实施腹腔镜下IPOM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对10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实施腹腔镜下IPOM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0±10)min、(40±8)h及(7.5±1.5)d。术中发现1例合并脐疝同时行脐疝修补,1例合并右侧腹股沟直疝同时行TAPP术,1例嵌顿性肠梗阻并肠坏死同时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轻微并发症经短期治疗后痊愈,随访3~24个月,均无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发现隐匿疝、术后康复快、能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切口 疝修补术 补片
原文传递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保留左结肠动脉再认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育洪 程黎阳 王长征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319-324,共6页
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历经30余年的探索,逐步成为直肠癌根治的新标准,虽然微创理念下进行肿瘤根治及功能保护已成为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共识,但是肠系膜下动脉(IMA)结扎位置仍有争议,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减少吻合口漏、器官功能保... 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历经30余年的探索,逐步成为直肠癌根治的新标准,虽然微创理念下进行肿瘤根治及功能保护已成为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共识,但是肠系膜下动脉(IMA)结扎位置仍有争议,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减少吻合口漏、器官功能保护有明显优势,而高位结扎在肿瘤根治度、远期生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时至今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日本大肠癌研究会(JSCCR)、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机构对IMA结扎位置尚无明确规定。本文分析最近证据级别较高文献报道及笔者医院临床数据,通过保留LCA再认识,推荐CT血管重建对IMA进行定位及分型,同时建立临床、影像以及病理多种因素治疗效果评价模式,提倡能保则保原则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理念,术中应用边缘动脉弓压力测定、吲哚菁绿、纳米碳等技术,推荐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六步法”保留LCA操作技巧,对于保留难度大、多因素疗效评价预后较差或淋巴结转移者可以选择高位结扎。与此同时,期待基线资料更趋于均衡的循证医学证据,筛查出腹腔镜下保留LCA的最适用人群并制定更加严谨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 No.253组淋巴结 左结肠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