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曲的口语化成因及其衰变
1
作者 陈良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7-82,共6页
口语化是元曲语言的主要特色。元曲的口语化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孕育的结果,凝聚了特定的文化内容。本文以政治、经济为背景,围绕当时城市、乡村、文人、戏团与元曲的种种关系,论述了元曲口语化的成因及其衰落与演化。
关键词 元曲 口语化 商业性演出 娱神 自误 戏团法
下载PDF
青海河湟地区的“风搅雪”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良昱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9年第3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土族语 艺术形式 演唱者 撒拉语 聚居区 民族语言 汉语 藏语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西宁地区配偶间的特殊称谓
3
作者 陈良昱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6期28-29,共2页
西宁地区夫妇间的称谓,除了国内流行的之外,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其独特之处,现概述如下。 配偶间互称,在农村至今大多不叫名字,一般场合都用“哎”指称呼唤对方,其原因是旧社会婚姻主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配偶婚前不熟,婚初双方羞涩... 西宁地区夫妇间的称谓,除了国内流行的之外,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其独特之处,现概述如下。 配偶间互称,在农村至今大多不叫名字,一般场合都用“哎”指称呼唤对方,其原因是旧社会婚姻主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配偶婚前不熟,婚初双方羞涩,开头不知如何称呼,只好用“哎”,逐渐相沿成习,成了传统。由于每人都有特殊的音色,即使在人多的场合一般也不会误解或闹出笑话。如:“哎,你来把煤气打开。”“哎,赶紧给娃儿们吃给了学里去给。”(赶快给孩子吃饭后,让他去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地区 特殊称谓 丈夫 第三方 白牡丹 水红 婆娘 冤家 心肠 花儿会
下载PDF
从《庖丁解牛》谈今译词语的锤炼——兼与陈鼓应先生商榷
4
作者 陈良昱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6年第3期19-21,共3页
翻译古文,都有一个从意会到言传的过程,意会是心领神会,要达到心领神会,必须对原作反复回味,深入思考,从而对其内容融会贯通,了然于胸。言传是在意会的基础上用标准的现代汉语准确、完美地将原作翻译出来,其要求比意会要高,要有较强的... 翻译古文,都有一个从意会到言传的过程,意会是心领神会,要达到心领神会,必须对原作反复回味,深入思考,从而对其内容融会贯通,了然于胸。言传是在意会的基础上用标准的现代汉语准确、完美地将原作翻译出来,其要求比意会要高,要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言传的语言要求明确、清晰、简洁、富于条理,其中词句的锤炼至关重要。 下面以《庖丁解牛》今译为例,试作分析,《庖丁解牛》是传统篇目,译文极多、本文选取陈鼓应先生《庄子今注今译》的译文(以下简称陈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庖丁解牛 陈鼓应 译词 骨头 筋肉 无厚 译文 动刀 经络 浑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