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Ⅱ同源蛋白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玉琪 孙益嵘 +1 位作者 陈艺彩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44-850,共7页
FabB和FabF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粪肠球菌基因组中有2个与大肠杆菌fabF同源的基因:fabF1和fabF2,缺少与fabB同源的基因.用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V583总DNA为模板,PCR扩增fabF1... FabB和FabF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粪肠球菌基因组中有2个与大肠杆菌fabF同源的基因:fabF1和fabF2,缺少与fabB同源的基因.用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V583总DNA为模板,PCR扩增fabF1和fabF2基因,以pBAD24为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HW13(fabF1)和pHW14(fabF2).体内体外研究显示:fabF1基因能互补大肠杆菌fabB突变,FabF1具有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Ⅰ(FabB)活性;fabF2能互补大肠杆菌fabF突变,FabF2具有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Ⅱ(FabF)活性.同时发现粪肠球菌FabF2不同于大肠杆菌FabF,它还拥有微弱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Ⅰ(FabB)活性,可使大肠杆菌fabB突变株产生少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上述结果表明,FabF类酶(FabF like enzyme)同样可以具有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Ⅰ(FabB)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FabF同源蛋白 β酮脂酰ACP合成酶
下载PDF
Disrupted ompC Causes Osmosis Sensitivity of Escherichia coli in Alkaline Medium
2
作者 王玉琪 汪玲玲 +5 位作者 孙益嵘 陈艺彩 朱磊 郭丽霞 罗彪 王海洪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31-1138,共8页
The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DH42 is sensitive to high osmolarity in an alkaline medium. Using mini-Tn5 mutagenesis, construction of mutant strains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d subcloning of DNA fragment techniques,... The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DH42 is sensitive to high osmolarity in an alkaline medium. Using mini-Tn5 mutagenesis, construction of mutant strains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d subcloning of DNA fragment techniques, gene ompC was identified as the key factor that, once disrupted, caused osmosis-sensitivity of E. coli strain DH42 grown in an alkaline medium. Through P1 transduction, a mutant strain, D9 (W3110 ompC:kan), was constructed and growth comparison was performed between DH42 and D9 under different pHs and salt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ompC was necessarily required for hyperosmotic adaptation of E. coli in the alkaline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PC OSMOLARITY ALKALINE PH
下载PDF
洗衣液生产环境易感微生物分布及优势菌群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作毅 陈艺彩 +2 位作者 邱孟德 谢小保 欧阳友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0-314,共5页
通过对不同季度洗衣液生产环境包括空气、设备表面、原材料及生产操作人员等各环节的微生物种属分布特点和优势菌群的分析可知,生产环境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呈一定趋势分布:空气中主要以球菌、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和霉菌为主;设备表面和... 通过对不同季度洗衣液生产环境包括空气、设备表面、原材料及生产操作人员等各环节的微生物种属分布特点和优势菌群的分析可知,生产环境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呈一定趋势分布:空气中主要以球菌、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和霉菌为主;设备表面和生产操作人员手部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包括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等,其中第2季度中微生物呈现的种属类别最多;优势菌群属于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伯克霍尔德氏菌属等。通过环境样品微生物的采集、优势微生物的筛选,鉴定了对洗衣液产品构成潜在风险的易感微生物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衣液 生产环境 微生物控制 防腐体系
下载PDF
卡松防腐体系液体洗涤剂中的耐药菌系统发育分析
4
作者 邱孟德 刘庆刚 +1 位作者 陈艺彩 谢小保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2年第4期65-68,共4页
模拟污染液体洗涤剂中活性成分的降解、污染机理,对污染微生物菌种进行分离鉴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样品的防腐剂残留量仅约为1ppm,细菌总数达到106CFU/mL以上,污染前后表面活性剂的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从污染样品分离出的微... 模拟污染液体洗涤剂中活性成分的降解、污染机理,对污染微生物菌种进行分离鉴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样品的防腐剂残留量仅约为1ppm,细菌总数达到106CFU/mL以上,污染前后表面活性剂的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从污染样品分离出的微生物是肠道常见的非致病菌。其污染机理可能是微生物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防腐剂产生降解作用,导致防腐体系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洗涤剂 微生物 防腐 卡松 污染机理
下载PDF
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定性检测方法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海燕 邓颖庄 +2 位作者 李婉华 陈艺彩 王丽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5-323,共9页
该研究构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定性检测方法并开展应用效果评价。通过低菌浓度接种,选取合适培养条件及增菌基础肉汤,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增菌液配方,通过多重比较优化选择分离培养基配方。以GB 8538-2022方法为对照,选取市售包装... 该研究构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定性检测方法并开展应用效果评价。通过低菌浓度接种,选取合适培养条件及增菌基础肉汤,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增菌液配方,通过多重比较优化选择分离培养基配方。以GB 8538-2022方法为对照,选取市售包装饮用水加入不同类别、菌量标准菌后,使用臭氧发生器分别通气0、30、60、90 min后,再进行膜过滤富集增菌-选择划线分离-MALDI-TOF MS仪鉴定的定性测试,比较两者的灵敏度、选择性、特异性,并选取不同类别样品进行应用效果测试。该研究构建的定性检测方法第一步增菌选取TSB添加甘露醇4 g/L配方,42℃培养6~8 h;第二步选择分离选取CN添加丙酮酸钠0.20 g/L配方,42℃培养24~48 h,利用MALDI-TOF MS仪对可疑菌可实现准确、快速、高通量鉴定。该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识别限为3 CFU/250 mL,可识别1000~10000 CFU/250 mL干扰菌,对不同样品的检测识别效果较现行国标差异显著(x^(2)=25.45,P<0.05),相对现有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安全、高效等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饮用水 铜绿假单胞菌 培养基优化 MALDI-TOF MS
下载PDF
工业腐败微生物种属特性及抗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艺彩 谢小保 +2 位作者 施庆珊 欧阳友生 陈仪本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58-1565,共8页
为科学治理工业领域中微生物对杀菌剂的抗药性,从工业产品、原料及水样中采集腐败微生物,细菌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API鉴定系统及16SrDNA序列分析,真菌按《真菌鉴定手册》及18SrDNA序列分析分别进行鉴定;通过测定杀菌剂的最... 为科学治理工业领域中微生物对杀菌剂的抗药性,从工业产品、原料及水样中采集腐败微生物,细菌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API鉴定系统及16SrDNA序列分析,真菌按《真菌鉴定手册》及18SrDNA序列分析分别进行鉴定;通过测定杀菌剂的最小抑制浓度(MIC)来评估微生物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腐败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细菌约占46.91%,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革兰氏阳性菌约占32.71%,主要种属为芽孢杆菌属、微杆菌属、李斯特氏菌属及球菌等;真菌约占12%,主要包括青霉属、木霉属和曲霉属。MIC测试结果显示,主要抗药性微生物为假单胞菌属,约占33.78%,平均抗性水平达到36mg/L,且传代不稳定。结论认为,工业上微生物污染主要由细菌耐药性引起,细胞膜结构及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在该类杀菌剂抗药性产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抗药性 工业杀菌剂 最小抑制浓度
原文传递
异噻唑啉酮衍生物类工业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艺彩 谢小保 +2 位作者 施庆珊 欧阳友生 陈仪本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因其广谱的抗菌性而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诸多领域。本文主要阐述了该类工业杀菌剂的发展历程、主要化合物结构种类、特性、在工业上的应用及微生物对其产生抗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动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异噻唑啉酮衍生物 工业杀菌剂 杀菌机制 微生物抗药性
原文传递
细菌中酶蛋白硫辛酰化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建荣 余永红 +2 位作者 陈艺彩 鄢明峰 张文彬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78-2293,共16页
硫辛酸为含有两个硫原子的八碳脂肪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药物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细胞中硫辛酸是重要的辅因子,影响多种α-酮酸脱氢酶活性,参与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模式生物大肠杆菌中酶蛋白硫辛酰化... 硫辛酸为含有两个硫原子的八碳脂肪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药物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细胞中硫辛酸是重要的辅因子,影响多种α-酮酸脱氢酶活性,参与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模式生物大肠杆菌中酶蛋白硫辛酰化途径研究得较为清楚,包括依赖于LipB-LipA的硫辛酸从头合成途径和依赖于LplA的硫辛酸补救合成途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不同细菌中酶蛋白硫辛酰化途径具有较高的多样性,部分细菌中GcvH蛋白也参与硫辛酰化修饰过程,相关催化酶类也不尽相同。本文系统总结了硫辛酸依赖的多酶复合体、硫辛酰修饰的结构域和GcvH蛋白,以及不同细菌中酶蛋白硫辛酰化途径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了解细菌酶蛋白硫辛酰化机制、开发针对性的抗菌药物以及利用生物法高效生产硫辛酸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硫辛酸从头合成途径 硫辛酸补救合成途径
原文传递
一株工业腐败物中魏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生物膜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龙杰 周刚 +4 位作者 施庆珊 陈艺彩 陈仪本 欧阳友生 胡文锋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工业腐败物中高产细菌生物膜菌株,并明确该菌的部分产膜特性。【方法】通过微孔板结晶紫染色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产膜能力评价,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同时利用扫描... 【目的】分离和鉴定工业腐败物中高产细菌生物膜菌株,并明确该菌的部分产膜特性。【方法】通过微孔板结晶紫染色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产膜能力评价,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结晶紫染色法分别研究材料及温度对该菌产膜特性和能力的影响。【结果】筛选出一株高产细菌生物膜菌株,经鉴定该菌为魏氏柠檬酸杆菌;其在玻璃、不锈钢和聚氯乙烯(PVC)材料表面均能形成生物膜;温度条件显著影响产膜能力,在30°C时,菌株在PVC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能力最强。【结论】工业腐败物中含有高产细菌生物膜菌株,并且产膜受附着物和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柠檬酸杆菌 鉴定 扫描电镜 生物膜 温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