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混沌之“道”的当代人文精神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芷烨 徐孙铭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4-96,共3页
老子道的混沌性给人们理解老子哲学带来很大困难,由此导致对老子哲学的定性,要么徘徊在唯物与唯心之间,要么径直认为老子哲学为消极哲学的典范。我们认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揭示出道与万物之间的双向敞开的关... 老子道的混沌性给人们理解老子哲学带来很大困难,由此导致对老子哲学的定性,要么徘徊在唯物与唯心之间,要么径直认为老子哲学为消极哲学的典范。我们认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揭示出道与万物之间的双向敞开的关联及道、体道者所显现出的外在形象,是理解和把握老子之"道"的关键。天道敞开自己,化生万物;人道敞开自己,在回归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并由此而产生对生命存在之源——道的敬畏之情。这种对世界、生命的敬畏态度是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性 敬畏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明清社会劝善书及功过格的历史作用及价值——以《太上感应篇》《太微仙君功过格》《文昌帝君阴骘文》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芷烨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53-56,共4页
在我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以来,一种有效规范民间道德生活秩序的方式是致力于用宝卷、劝善书、功过格等形式将道德伦理观念向社会各阶层渗透,开展各种形式的民间劝善活动。通过劝善书与功过格对各种道德德目的细致规定,人们可以更确切... 在我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以来,一种有效规范民间道德生活秩序的方式是致力于用宝卷、劝善书、功过格等形式将道德伦理观念向社会各阶层渗透,开展各种形式的民间劝善活动。通过劝善书与功过格对各种道德德目的细致规定,人们可以更确切地了解当时社会的道德秩序及状况,同时,劝善书与功过格也为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资源整合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善书 功过格 《太上感应篇》《太微仙君功过格》《文昌帝君阴骘文》
下载PDF
唐君毅论儒学的宗教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芷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35-338,401,共5页
从儒学义理内涵看,儒学具有信仰和超越性的双重内涵,儒教为"本心本性即天心天性"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学既是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又是"儒教",仁心本性为一切宗教精神与信仰之根源。从祭祀礼仪制度层面看,"三祭"... 从儒学义理内涵看,儒学具有信仰和超越性的双重内涵,儒教为"本心本性即天心天性"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学既是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又是"儒教",仁心本性为一切宗教精神与信仰之根源。从祭祀礼仪制度层面看,"三祭"是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重对神的报恩。天地、祖先、圣贤的图像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自然与历史秩序之中,可使人超越当前现实世界,又可使心灵不陷溺于对超世的想象中,实现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在纯宗教心灵观照下的不脱节。因此唐君毅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儒家的超越智慧涵盖了西方的宗教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儒学宗教性 三祭 仁心本性
下载PDF
舍勒的佛教现象学诠释及其限度
4
作者 陈芷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5-128,共4页
舍勒对佛教的研究立足于现象学而展开,在佛学诸要素中,舍勒不注重从意识结构的角度去探讨佛学的特质,而是直接从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入手,剖析佛教的实质。他认为佛教实质是一种受苦的形而上学,这一学说对苦的本质以及如何去苦有其独... 舍勒对佛教的研究立足于现象学而展开,在佛学诸要素中,舍勒不注重从意识结构的角度去探讨佛学的特质,而是直接从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入手,剖析佛教的实质。他认为佛教实质是一种受苦的形而上学,这一学说对苦的本质以及如何去苦有其独特的理解。舍勒指出,佛教慈悲观念的实质意义在于否定自我与个体,从而最终趋向于虚无。舍勒从人格(位格)角度对佛陀等圣者形象所做的现象学描述,具有普适的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勒 佛教 受苦 原初性圣者
下载PDF
赵朴初“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论的创见
5
作者 徐孙铭 陈芷烨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赵朴初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长期性的论述的,其特色是长期相适应,圆融互动。企图超越阶段建立"没有宗教现象存在的"那种社会主义社会是不现实的。社会主... 赵朴初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长期性的论述的,其特色是长期相适应,圆融互动。企图超越阶段建立"没有宗教现象存在的"那种社会主义社会是不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为宗教界发扬其优良传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自身的稳定与更高程度的和谐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社会主义 相适应 圆融
下载PDF
面向文明的反思——《庄子》哲学的批判性申论
6
作者 黄帝荣 陈芷烨 《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2年第3期53-55,共3页
战国中后期,出现了一部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深刻而独特影响的著作--<庄子>.<庄子>是以"批判文明的文化形态"出现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所谓批判文明的文化形态,即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出现的对既有文明的反思和批判... 战国中后期,出现了一部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深刻而独特影响的著作--<庄子>.<庄子>是以"批判文明的文化形态"出现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所谓批判文明的文化形态,即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出现的对既有文明的反思和批判的文化形态.<庄子>产生于雅斯贝尔所说的"轴心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轴心时代 中国思想史 文化形态 《华南经》 文明
下载PDF
基督教问题再思考——从有限自身把握无限他在的角度评析基督教
7
作者 李琳 陈芷烨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2-53,共2页
宗教指向人的存在,是对人的存在状态的一种反思。而人的存在状态的一个最基本事实是人面对无限他在的有限感。作为世界流传最广的基督教,思考人如何超越自身有限性把握无限他在的问题,对西方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是西方文明的母亲。
关键词 基督教 超越 有限 无限
下载PDF
论西方文明等级论框架下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上)
8
作者 陈芷烨 廖加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6-39,共4页
19世纪中叶以来,除了西方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物质文明直接冲击国人的视野以外,更有一整套西方文明的理念和文明等级秩序观念侵入我们的思想世界。从康有为《大同书》中可以清晰看到西方文明等级论中科技的物质文明标准、乐观主义的历史观... 19世纪中叶以来,除了西方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物质文明直接冲击国人的视野以外,更有一整套西方文明的理念和文明等级秩序观念侵入我们的思想世界。从康有为《大同书》中可以清晰看到西方文明等级论中科技的物质文明标准、乐观主义的历史观以及白种人优越论对他的大同社会理想建构的深刻影响,也可以从中看出康有为面对西方文明等级论模式的矛盾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明等级论 康有为 大同 三世说 种族平等
下载PDF
论西方文明等级论框架下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下)
9
作者 陈芷烨 廖加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7-50,共4页
19世纪中叶以来,除了西方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物质文明直接冲击国人的视野,更有一整套西方文明的理念和文明等级秩序观念侵入我们的思想世界。康有为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文明价值理念为普渡众生至大同理想的法宝,并由此提... 19世纪中叶以来,除了西方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物质文明直接冲击国人的视野,更有一整套西方文明的理念和文明等级秩序观念侵入我们的思想世界。康有为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文明价值理念为普渡众生至大同理想的法宝,并由此提倡男女平等,取消家庭家族,提出社会公有的主张。而他对天演进化的盲目乐观和警惕的双重态度,也折射出他面对西方文明等级秩序时的矛盾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 博爱 自由平等 天演进化论
下载PDF
印顺批判熊十力《新唯识论》之深层分析
10
作者 陈芷烨 徐孙铭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印顺和熊十力于1948—1950年之间围绕《新唯识论》相关问题展开的争论,是一场以儒、佛之争为载体,触及到基本哲学立场、价值取向、治学方法等问题的学术论争。如果将这一争议置于与内学院吕澂等人从唯识立场出发对《新论》的评价和二十... 印顺和熊十力于1948—1950年之间围绕《新唯识论》相关问题展开的争论,是一场以儒、佛之争为载体,触及到基本哲学立场、价值取向、治学方法等问题的学术论争。如果将这一争议置于与内学院吕澂等人从唯识立场出发对《新论》的评价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批判佛教"的语境中考察,对问题的实质将会有更清楚地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唯识论》本体论 印顺 真常唯心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