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的可持续设计研究热点与趋势——以《设计与文化》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若煊 张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4,共6页
“可持续”是近年来全球设计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工具对国际期刊《设计与文化》在2012—2022年间的发文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重点梳理“可持续设计”作为该刊研究热点,如何从单一的生态理念发展成多元开放的设计文... “可持续”是近年来全球设计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工具对国际期刊《设计与文化》在2012—2022年间的发文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重点梳理“可持续设计”作为该刊研究热点,如何从单一的生态理念发展成多元开放的设计文化发展目标与价值观,以此丰富“可持续”研究的理论体系,助力更具可持续性的未来设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与文化 可持续 转型设计 文献计量
下载PDF
第二机械时代的“社会有机性”特质——雷纳·班纳姆对于消费与流行文化的多维阐释
2
作者 陈若煊 《中国艺术》 2020年第3期74-83,共10页
雷纳・班纳姆学术生涯自起步走向巅峰的过程,正是以西方消费与流行文化快速发展为其鲜明的时代背景的。亦是基于此,他实现了经典设计艺术史论研究范式向物质文化研究视域的转变。这一转向散见于他一生中洋洋洒洒的七百多篇有关建筑、设... 雷纳・班纳姆学术生涯自起步走向巅峰的过程,正是以西方消费与流行文化快速发展为其鲜明的时代背景的。亦是基于此,他实现了经典设计艺术史论研究范式向物质文化研究视域的转变。这一转向散见于他一生中洋洋洒洒的七百多篇有关建筑、设计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评论文章中,尽管其中囊括了许多自我否定的矛盾观点,以及表面上看似轻松、风趣的语言,但是最终却指向了一个潜在的严肃目的——社会“有机性”。这种“有机性”更多地指向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强调个人精神,同时重在探索社会文化中的各种关系和结构及其如何对人的多样感受与复杂体验产生作用。这些思想最终都被归入他所定义的“第二机械时代”的特质之中,并不断演绎出新的概念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纳・班纳姆 第二机械时代 短暂美学 “象性”
下载PDF
跨越第一机械时代与第二机械时代的先锋思维——雷纳·班纳姆设计批评思想中的技术乐观主义立场
3
作者 陈若煊 《中国艺术》 2020年第2期82-91,共10页
彼得·雷纳·班纳姆(Peter Reyner Banham)是20世纪西方建筑与设计史论领域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出生并成长于早期海滨工业城市的他,从小就积极接触并思考技术问题,后来甚至成为一位坚定的技术乐观主义者。在那个技术保守... 彼得·雷纳·班纳姆(Peter Reyner Banham)是20世纪西方建筑与设计史论领域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出生并成长于早期海滨工业城市的他,从小就积极接触并思考技术问题,后来甚至成为一位坚定的技术乐观主义者。在那个技术保守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年代,他选择以先锋派的视角,将技术与整个文化语境融合在一起,重新回顾并修正历史。同时,他还以开放的姿态深入对新事物的分析与解读,由此成为对未来有深刻指向性的历史学家。他客观而理性地认为,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应当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因而他敏锐地在未来主义、建筑电讯派、反建筑等多变的文化思潮中探寻技术的积极价值。本文主要探索班纳姆在不断反思与自我否定的学术研究过程中,技术思想的缘起、演变,以及对未来技术观的影响,同时阐释他在不断转变"技术观"与拓展"功能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雷纳·班纳姆 现代性 机械美学 建筑
下载PDF
古代“人”与“器物”的关系对于当下生活方式的启示
4
作者 陈若煊 《美与时代(城市)》 2015年第9期100-101,共2页
由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唯物论,我们可以知道"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的发展是由"人"与"物"的相互作用而得以实现,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并随着时间的演进而呈现出不同的主次层级,... 由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唯物论,我们可以知道"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的发展是由"人"与"物"的相互作用而得以实现,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并随着时间的演进而呈现出不同的主次层级,由而生成时代各异的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历史中"器物"与"人"关系的发展过程进行大致的分段梳理,旨在论述这些关系出现的原因、呈现的形态,以及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揭示"器物"与"人"的本质性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为当下机械化生产大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探索新的出路,树立起适合于不远未来的造物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 设计 文化 自然
下载PDF
声音的视觉化——20世纪30年代上海期刊中的无线电
5
作者 陈若煊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3,共7页
20世纪30年代,上海进入报刊出版与无线电广播并行发展的盛期,这两个主流信息媒介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相互演绎,为现代都市建构出立体的多维感官体验。听觉文化在视觉文化中呈现出多元图式:无线电科普期刊赋予“声音机器”以静态、理性的写... 20世纪30年代,上海进入报刊出版与无线电广播并行发展的盛期,这两个主流信息媒介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相互演绎,为现代都市建构出立体的多维感官体验。听觉文化在视觉文化中呈现出多元图式:无线电科普期刊赋予“声音机器”以静态、理性的写实图式;广播类图像赋予“声音叙事”以动态、感性的抽象与神话图式;生活类报刊赋予“声音的沉浸式体验”以理想环境的蒙太奇图式。图像的丰富性与多变性折射出无线电在中国被接受、运用、发展、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进程不仅反映了国人对待技术与西方理性价值立场的态度转变,也体现了中国现代都市生活流行的视听媒介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 听觉文化 视觉文化 期刊 科学图像
原文传递
“听”的多维设计:约翰·瓦索斯与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文化
6
作者 陈若煊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本文以美国设计师约翰·瓦索斯在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领域的创新性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无线电图像隐喻、无线电产品范式、无线电生活方式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他如何在视觉、触觉、听觉及身体的沉浸式体验中以现代主义方式处理人与听觉机... 本文以美国设计师约翰·瓦索斯在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领域的创新性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无线电图像隐喻、无线电产品范式、无线电生活方式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他如何在视觉、触觉、听觉及身体的沉浸式体验中以现代主义方式处理人与听觉机器的关系,并由此为理解20世纪的无线电设计文化提供一种综合性视角。其中,“为听的视觉设计”主要聚焦于瓦索斯如何创造性地应用现代主义的视觉语言再现新时代的社会节奏,赋予无线电以神话与人格化的美学特质;“为听的产品设计”分析了瓦索斯围绕收音机造型、技术、功能、材料、细节等诸多方面的范式创新,并比较它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同构关系;“为听的生活方式设计”关注瓦索斯如何通过无线电空间的整体营造,塑造一种面向未来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瓦索斯 无线电 收音机 听觉文化 工业设计
原文传递
生命科学对现代建筑中“形式主义”倾向的几点修正
7
作者 陈若煊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62,共4页
生命科学与建筑学在20世纪都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撑获得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是平行发展,并没有太多必然联系。然而,建筑学旨在为"人类生存活动"创造适宜环境的思想内核却使得生命科学成为了其有力的工具。&qu... 生命科学与建筑学在20世纪都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撑获得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是平行发展,并没有太多必然联系。然而,建筑学旨在为"人类生存活动"创造适宜环境的思想内核却使得生命科学成为了其有力的工具。"体内平衡""动态活力""张力模型""新陈代谢"等原本属于生命科学范畴的概念,逐渐渗透到了建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使当时建筑界中所盛行的"形式主义"倾向摆脱了功能僵化、造型类型化、缺乏生命活力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改变了人们对建筑所持的固有观念,激发出了更加多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 形式主义 建筑 技术
原文传递
媒介、隐喻和景观——新中国设计与视觉文化中的无线电
8
作者 陈若煊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新中国在跟随电子工业革命的脚步,全面接收技术转移的过程中,不仅建立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工业生产系统,同时还奠定了民用无线电产品设计中的产业标准、美学范式及理性逻辑思维,以信息时代的新型电子"媒介物",拓宽了以工具... 新中国在跟随电子工业革命的脚步,全面接收技术转移的过程中,不仅建立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工业生产系统,同时还奠定了民用无线电产品设计中的产业标准、美学范式及理性逻辑思维,以信息时代的新型电子"媒介物",拓宽了以工具思维为主导的传统"物"之定义;另一方面,无线电产品与符号在新中国视觉文化中,扮演着新型家庭、团结集体、尖端科技、繁荣工业等多种理想景观的符号隐喻,引人思考的是它作为大众"无线"传媒带给人们的听觉现代性体验,以及通过发散性、流动性、运动感等形式,创造出的一套指向科技的、未来的、全球的,同时又蕴含着无限潜能的世界视觉语汇之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无线电 收音机 设计 视觉文化
原文传递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角色探讨
9
作者 陈若煊 《中华少年》 2019年第25期6-6,共1页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是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自主游戏是实现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自主游戏,幼儿可以更好的认识外界,进而有效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锻炼其思维能力。但是,当前现阶...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是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自主游戏是实现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自主游戏,幼儿可以更好的认识外界,进而有效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锻炼其思维能力。但是,当前现阶段下很多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都不能认识到自主游戏的重要意义,导致幼儿创造能力、逻辑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下的幼儿教师,我们应当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游戏,进而有效提升其自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改 幼儿自主游戏 角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