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治疗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莘桃 韦永先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904-190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白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非杓型EH患者RAAS及靶器官损害指标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莘桃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0-41,共2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血压昼夜节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49例EH患者,其中血压昼夜节律为非杓型23例(A组)、杓型26例(B组),分别检测两组RAAS指标包括血浆肾素、血...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血压昼夜节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49例EH患者,其中血压昼夜节律为非杓型23例(A组)、杓型26例(B组),分别检测两组RAAS指标包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留取清晨中段尿,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结果 A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LVDD、IVST、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大于B组(P均<0.05)。结论非杓型分布EH患者发生RAAS异常及靶器官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原发性 血压昼夜节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靶器官损害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莘桃 谭小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971-972,共2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早期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3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辛伐他汀、脂必妥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早期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3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辛伐他汀、脂必妥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χ2=4.09,P<0.05;治疗组治疗后TC、LDL-C、HDL-C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老年UAP患者血脂的水平,可为老年UAP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血脂异常/治疗
下载PDF
普伐他汀联合葡醛内酯对高血脂症患者脂代谢及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莘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3期2903-2904,共2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联合葡醛内酯对高血脂症伴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高血脂症伴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3例给予普伐他汀联合葡醛内酯治疗,对照组33例仅给予普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联合葡醛内酯对高血脂症伴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高血脂症伴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3例给予普伐他汀联合葡醛内酯治疗,对照组33例仅给予普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实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2组的AST、ALT、GGT、TC、TG水平均下降(P均<0.05),且实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伐他汀联合葡醛内酯治疗高血脂症伴脂肪肝患者的疗效优于单一普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葡醛内酯 高血脂症 肝损伤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莘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5期3176-3177,共2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予稳心颗粒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B组予稳心颗粒治疗,C组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QTd的变化。结果 A组...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予稳心颗粒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B组予稳心颗粒治疗,C组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QTd的变化。结果 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3组治疗后心率及QTd均有下降。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单用稳心颗粒优于单用门冬氨酸钾镁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门冬氨酸钾镁片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莘桃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4期4049-4050,共2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核对、逻辑核查。结果:危险分层越高,其危险聚集越明显,高危组、极高危组是研究的主体,其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均有升高趋势。结论:中老年EH人群... 目的: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核对、逻辑核查。结果:危险分层越高,其危险聚集越明显,高危组、极高危组是研究的主体,其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均有升高趋势。结论:中老年EH人群是多重危险因素聚集发生率较高的特定群体,因年龄增高,各种危险因素均不同程度的高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高血压 心血管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莘桃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2期133-134,共2页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老年初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老年初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及89.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及71.05%,且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5,P<0.05;χ2=4.070,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患者初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可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老年
下载PDF
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靶器官损害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莘桃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10期2775-2777,共3页
目的:研究靶器官损害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的相关性。方法:对所有入选患者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行血脂、血糖、肌酐清除率检测,行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查,用眼底镜检查眼底。结果:研究发现,RHR2组与RHR3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 目的:研究靶器官损害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的相关性。方法:对所有入选患者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行血脂、血糖、肌酐清除率检测,行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查,用眼底镜检查眼底。结果:研究发现,RHR2组与RHR3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内径宽度、左心室的质量常数和肌酐清除率全部都高于RHR1组。结论:随着患者静息心率的增大,其左室的质量指标增大,且射血分值不断减小,心功能与肾功能逐渐开始恶化,并伴随颈动脉和眼底动脉血管的硬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靶器官
下载PDF
运动与冠心病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莘桃 《体育科技》 1997年第Z2期25-26,共2页
研究冠心病与运动的关系,认为运动可以对抗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冠心病 运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莘桃 许春平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综述
下载PDF
住院老年高血压病人认知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闫静 陈莘桃 +4 位作者 莫冬妮 吴竹杰 马俐 黄莉婷 刘英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高血压病人认知衰弱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衰弱的早期评估、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0月在我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06例。采用Fried标准评估衰弱状态,采用MMSE评估病...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高血压病人认知衰弱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衰弱的早期评估、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0月在我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06例。采用Fried标准评估衰弱状态,采用MMSE评估病人的认知情况,同时存在衰弱及认知功能障碍者定义为认知衰弱。将106例病人分为认知衰弱组(26例)和非认知衰弱组(80例),对2组病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老年综合征及慢性病病史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认知衰弱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认知衰弱的发生率为24.5%。与非认知衰弱组相比,认知衰弱组的病人年龄更大(P<0.01),高血压3级更多见(P<0.01);认知衰弱组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跌倒、慢性疼痛、多重用药、T2DM、CHD及慢性肾脏病更为多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7.828,95%CI1.558~39.321)、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OR=20.364,95%CI3.724~111.346)及慢性肾脏病(OR=5.699,95%CI1.172~27.716)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认知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认知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年龄、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慢性肾脏病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认知衰弱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认知衰弱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TXB_2、6-k-PGF_1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谭小华 周全 +3 位作者 陈莘桃 朱文红 陆青研 吴曙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13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冠心病血浆TXB2、6-k-PGF1的影响。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33例、稳心颗粒组32例和针刺组30例。针药结合组:选取穴位:心俞、内关、神门、郄门、足三里,配合服用稳心颗粒;稳心颗粒组:口服稳心颗粒;针刺组...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冠心病血浆TXB2、6-k-PGF1的影响。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33例、稳心颗粒组32例和针刺组30例。针药结合组:选取穴位:心俞、内关、神门、郄门、足三里,配合服用稳心颗粒;稳心颗粒组:口服稳心颗粒;针刺组:穴位同针药结合组。观察三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和血浆TXB2、6-k-PGF1变化情况。结果:三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针药结合组改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同时,三组治疗前后血浆TXB2、6-k-PGF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针药结合组改善血浆TXB2、6-sk-PGF1明显优于药物组和针刺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TXB2、6-k-PGF1,临床疗效较好,且操作方便简单,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针药结合 血浆TXB 、6一k—PGF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其预后——平均7年纵向观察结果
13
作者 杨春仁 廖志云 +13 位作者 潘毓宁 林英忠 吴隐雄 郭进 徐云 张凌 丘玲 冯一华 黄美杏 林桂华 陆建建 许春平 曾波 陈莘桃 《广西医学》 CAS 1999年第1期39-42,共4页
对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一组(356例)病人,由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者230例,检出率64.6%。检出1142阵次心肌缺血,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973次,占85.2%,有症状性缺血169次,占14.8%,两者之... 对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一组(356例)病人,由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者230例,检出率64.6%。检出1142阵次心肌缺血,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973次,占85.2%,有症状性缺血169次,占14.8%,两者之比为5.7∶1。按临床情况分三组:(1)SMI,100例;(2):有心绞痛史+SMI,80例;(3)有心肌梗塞+SMI,50例;另设对照组60例。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三个组间SMI的ST段降低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2)、(3)组中有症状缺血的ST段降低幅度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而(2)(3)组的SMI较有症状缺血和(1)组的SMI持续时间都长(P<0.05),提示SMI持续时间长短对反映心肌缺血程度、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上比ST段压低程度的变化要敏感。SMI发作时心率增快和无变化的比率相近(50.7%和41.8%),白天日常活动和夜间休息时发作的频率相近(50.7%和49.3%),提示心肌耗氧增加和供氧不足都可能是SMI发作的机制。这对心肌缺血治疗药物应用上的调整是有帮助的。三组病人和对照组经平均7年的随访(失访22例),发生心脏事件:(1)组:心绞痛3例(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无症状性 动态心电图 预后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莘桃 谭小华 +5 位作者 周全 马俐 朱文红 陆青研 谢月萍 吴曙粤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早搏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早搏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操作安全简便、无不良反应的新途径。方法将99例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针刺治疗组、稳心颗粒对照组和针...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早搏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早搏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操作安全简便、无不良反应的新途径。方法将99例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针刺治疗组、稳心颗粒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入选患者均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不停用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的药物,三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药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稳心组、针刺组,总有效率达90.9%,稳心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针刺组,有效率为63.6%。针药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心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治疗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减少数针药组大于稳心组(P<0.05)及针刺组(P<0.01),且稳心组治疗后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减少数大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早搏的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或针刺治疗,单用药物治疗的结果优于单用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结合 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早搏 稳心颗粒 针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