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肢体功能护理干预结合隔物灸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旋 杜志容 陈萍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护理干预结合隔物灸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1月1日~2020年11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护理干预结合隔物灸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1月1日~2020年11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肢体功能护理干预结合隔物灸,两组均干预4周;观察两组临床效果[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后神经受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出院后,两组NIHSS、FMA、MoCA及SS-QO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肢体功能护理干预结合隔物灸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临床效果满意,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受损情况及认知功能,还能提高其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对预防DVT发生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功能护理干预 隔物灸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穴位贴敷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旋 杜志容 陈萍艳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15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罗定市中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8例,根据诊疗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n=42)及B组(n=46),A组来自2018年1月—12月,采用西医常规...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罗定市中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8例,根据诊疗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n=42)及B组(n=46),A组来自2018年1月—12月,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手段;B组来自2019年1月—12月,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比较2组心功能情况、PCT、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在心功能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均改善,且B组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C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穴位贴敷运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可以提高其心功能,降低炎症水平,减少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穴位贴敷 心功能 满意度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与CT
3
作者 卢静鸣 李爱萍 +1 位作者 陈萍艳 汪天柱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8-29,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兰蛋白合成障碍所致铜代谢异常之疾病。常有肝、脑、肾及角膜等多脏器损伤。本文就9例患者的临床神经系表现及脑CT检查做了对照探讨,认为脑CT表现为脑萎缩、脑室扩张占多数。肝豆状核变性之脑CT改变... 肝豆状核变性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兰蛋白合成障碍所致铜代谢异常之疾病。常有肝、脑、肾及角膜等多脏器损伤。本文就9例患者的临床神经系表现及脑CT检查做了对照探讨,认为脑CT表现为脑萎缩、脑室扩张占多数。肝豆状核变性之脑CT改变与临床神经定位无明显一致性。其脑CT改变特点非该病所特有,故不能做为该病的特征依据。同时因症状前型(在该病患者出现临床表现之前已有CT改变),肝型患者均有脑CT改变,故在有该病家族史者可做遗传筛查,疑诊肝型患者的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 CT
原文传递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4
作者 于日升 陈萍艳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6-27,共2页
本文报告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颅内出血8例(男7例、女1例,年龄6个月~7岁,其中Ⅷ因子5例,Ⅸ、Ⅹ、Ⅺ因子各1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外伤性颅内出血的病儿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凝血因子缺乏所致颅内出血要引起高度警惕,尤其对... 本文报告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颅内出血8例(男7例、女1例,年龄6个月~7岁,其中Ⅷ因子5例,Ⅸ、Ⅹ、Ⅺ因子各1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外伤性颅内出血的病儿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凝血因子缺乏所致颅内出血要引起高度警惕,尤其对无阳性家族史、既往无出血倾向的病儿千万不能武断否定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颅内出血之可能,而匆忙进行手术治疗。另外对这种性质出血部位一额、颞、顶尤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临床 凝血因子缺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