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描述国内外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研究现况,为我国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概括性评价的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Scopus、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目的:描述国内外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研究现况,为我国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概括性评价的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Scopus、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19年7月1日。纳入以居家安宁疗护为主题的文献,采用Donabedian的评价框架对服务的结构、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总结。结果:纳入的92篇文献共介绍了58个国外的居家安宁服务项目和25个国内的居家安宁服务项目。国内的服务对象多为肿瘤病人,而国外的服务对象更为多元化。服务团队成员均以医生、护士为主,但国内其他学科背景的成员有待增加。服务形式均以家庭访视结合电话随访为主,但国外服务频次高于国内。护士的服务频次高于医生。安宁疗护知识宣教及死亡教育是国内服务的特色。国内文献多关注病人方面的结果指标,而国外文献更关注医疗资源相关的结果指标。结论:国内居家安宁服务可酌情扩大收治范围,完善多学科服务团队,充分发挥护士的重要作用,增加服务频次,在服务评价中可增加医疗服务体系相关的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描述国内外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研究现况,为我国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概括性评价的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Scopus、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19年7月1日。纳入以居家安宁疗护为主题的文献,采用Donabedian的评价框架对服务的结构、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总结。结果:纳入的92篇文献共介绍了58个国外的居家安宁服务项目和25个国内的居家安宁服务项目。国内的服务对象多为肿瘤病人,而国外的服务对象更为多元化。服务团队成员均以医生、护士为主,但国内其他学科背景的成员有待增加。服务形式均以家庭访视结合电话随访为主,但国外服务频次高于国内。护士的服务频次高于医生。安宁疗护知识宣教及死亡教育是国内服务的特色。国内文献多关注病人方面的结果指标,而国外文献更关注医疗资源相关的结果指标。结论:国内居家安宁服务可酌情扩大收治范围,完善多学科服务团队,充分发挥护士的重要作用,增加服务频次,在服务评价中可增加医疗服务体系相关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