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Tersoff-Brenner势与L-J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双石墨层作用下(13,0)(、22,0)锯齿形碳管以及它们组合的(13,0)/(22,0)双壁碳管的径向压缩力学特性.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三种碳管压缩过程中的构型、能量、压缩载荷等的变化及其差...采用Tersoff-Brenner势与L-J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双石墨层作用下(13,0)(、22,0)锯齿形碳管以及它们组合的(13,0)/(22,0)双壁碳管的径向压缩力学特性.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三种碳管压缩过程中的构型、能量、压缩载荷等的变化及其差异.研究表明,压缩过程中,(22,0)碳管出现了明显的“塌陷”现象,“塌陷”时,能量及外载一度下降;(13,0)/(22,0)碳管的能量吸收能力及承受压缩载荷能力最大;(22,0)碳管的能量吸收能力与承受压缩载荷能力最差,且体积最容易压缩;当压缩应变小于12%时,(13,0)/(22,0)碳管的内管的构型、体积及其能量变化量均很小;内壁与外壁之间的Van der Waals能在整个压缩(13,0)/(22,0)碳管能量变化中仅占很小的份额.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Tersoff-Brenner势与L-J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双石墨层作用下(13,0)(、22,0)锯齿形碳管以及它们组合的(13,0)/(22,0)双壁碳管的径向压缩力学特性.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三种碳管压缩过程中的构型、能量、压缩载荷等的变化及其差异.研究表明,压缩过程中,(22,0)碳管出现了明显的“塌陷”现象,“塌陷”时,能量及外载一度下降;(13,0)/(22,0)碳管的能量吸收能力及承受压缩载荷能力最大;(22,0)碳管的能量吸收能力与承受压缩载荷能力最差,且体积最容易压缩;当压缩应变小于12%时,(13,0)/(22,0)碳管的内管的构型、体积及其能量变化量均很小;内壁与外壁之间的Van der Waals能在整个压缩(13,0)/(22,0)碳管能量变化中仅占很小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