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建筑文化中民族性地方性与时代性世界性的对立统一──兼评我国建筑创作中的“西而古”歪风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谋德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20,共6页
文章从建筑文化的内涵论证了必然产生的民族性、地方性和相对应的时代性、世界性。及其对立统一的关系。提出多元并存,以我为主,创作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的“新而中”的建筑。批评了殖民地建筑文化和“西而古”建筑风... 文章从建筑文化的内涵论证了必然产生的民族性、地方性和相对应的时代性、世界性。及其对立统一的关系。提出多元并存,以我为主,创作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的“新而中”的建筑。批评了殖民地建筑文化和“西而古”建筑风格,并指出其产生的根源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化 民族性 地方性 时代性 世界性
下载PDF
一个值得商榷的建筑创作命题——“只有世界的,才是中国的”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谋德 《新建筑》 1999年第4期52-53,共2页
认为“只有世界的,才是中国的”提法,强调建筑的时代性、世界性,而忽视建筑的民族性、地方性,是不当的。论证了应按鲁迅的提法:“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认为“只有世界的,才是中国的”提法,强调建筑的时代性、世界性,而忽视建筑的民族性、地方性,是不当的。论证了应按鲁迅的提法:“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 时代性 地方色彩 建筑创作 建筑设计
下载PDF
马来西亚新建筑的启示──传统与现代结合之路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谋德 《新建筑》 1997年第4期59-60,共2页
分析、评介了马来西亚新建筑,认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外来建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以及关注当地的气候条件是马来西亚建筑现代化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 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 现代建筑 新建筑 马亚西亚
下载PDF
白族传统建筑是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谋德 《中国勘察设计》 2002年第10期36-42,共7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境内56个民族总称中华民族。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先民汇聚的中心,中原族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各个民族及其文化汇聚、融合、分解、组合、运动达数千年之久,“形成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境内56个民族总称中华民族。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先民汇聚的中心,中原族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各个民族及其文化汇聚、融合、分解、组合、运动达数千年之久,“形成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汉族是多元混血融合形成,其他每一个民族也都是多元融合形成。汉朝以后,以儒家思想为基调的传统文化,在各民族文化中均有影响,甚至在有的边疆民族中,这一文化模式保存的比中土汉族更完整鲜明,所以有“中原失礼,求之四夷”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 传统建筑 本土文化 中原文化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风貌特色的保护
5
作者 陈谋德 王翠兰 《规划师》 1996年第1期42-44,共3页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标志,历史文化名城因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状况,民族习俗而各具特色.而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城市格局、建筑遗存、纪念场所、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又是形成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标志,历史文化名城因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状况,民族习俗而各具特色.而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城市格局、建筑遗存、纪念场所、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又是形成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物质基础,和历史的见证,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是极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两个文明建设均有重大意义.一旦破坏无法弥补,愧对子孙,名城不“名”.因此必须重视名城特色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名城 风貌特色 整体保护 民族特色 名城特色 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保护区 名城保护 艺术价值 传统建筑
下载PDF
要“中而新”,还是“西而古”──评北京两幢建筑创作中主客观的统一问题
6
作者 陈谋德 《新建筑》 1998年第2期49-50,共2页
以北京东长安街上两幢高层建筑为例,阐述了建筑创作中“中而新”和“西而古”的问题,并就创作中如何达到主客观统一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主观 客观 统一 高层建筑 建筑创作
下载PDF
论建筑文化中民族性地方性与时代性世界性的对立统一——兼评我国建筑创作中的“西而古”歪风
7
作者 陈谋德 《建筑与文化》 2005年第11期14-21,共8页
文化是人类价值观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文化的价值体系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主观的东西,相当于狭义文化,即观念形态文化或精神文化。文化的技术体系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客观的东西—... 文化是人类价值观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文化的价值体系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主观的东西,相当于狭义文化,即观念形态文化或精神文化。文化的技术体系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客观的东西——“人化的自然界”,相当于物质文化。二者组成的文化统一体便是广义的文化。建筑文化包括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属于广义文化的范畴,由建筑学和建筑文化学共同研究。建筑文化还有浅层结构、深层结构和相对应的显型建筑文化和隐型建筑文化之别。前者具有符号特性,可以从外部加以把握,包括建筑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可分为物质层次(建筑物、建筑设备)、心物结合层次(建筑技术、建筑制度、建筑语言、建筑艺术)。后者是隐藏在显型建筑文化后面的知识、意向、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所构成的‘民族性格’,因为是一种感性直觉的‘潜意识’或‘集体无意识’……具有顽强的稳定性和延续力……称作文化的深层结构”,也属精神文化和心理层次:建筑情感、建筑意识、建筑观念、建筑思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化学 建筑创作 民族性格 对立统一 世界性 地方性 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技术体系 价值体系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的建筑本体论——读《建筑的革命》等书后的认识与思考
8
作者 陈谋德 《新建筑》 2000年第3期45-48,共4页
认为《建筑的革命》是有关建筑本体论的重要著作。对建筑是什么、为什么、研究什么、建筑的未来等四个本体论问题作了综合论述 ,并提出商榷意见。
关键词 建筑 本体论 科学技术 建筑艺术 物质 精神
下载PDF
名城特色与地方建筑——挽救一个正在消失的历史文化名城
9
作者 陈谋德 《新建筑》 2000年第5期13-16,共4页
以挽救一个正在消失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实例,论证了保护传统地方建筑、历史街区和创作有地方特色的新建筑对形成名城特色的必要性。
关键词 名城特色 历史文化名城 地方建筑 保护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风貌特色的保护
10
作者 陈谋德 王翠兰 《南方建筑》 1996年第1期45-47,共3页
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风貌特色的保护陈谋德,王翠兰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标志。历史文化名城因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状况、民族习俗而各具特色。而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城市格局、建筑遗存、纪念... 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风貌特色的保护陈谋德,王翠兰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标志。历史文化名城因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状况、民族习俗而各具特色。而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城市格局、建筑遗存、纪念场所。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又是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 环境保护 总体规划
下载PDF
速写与大师──饶维纯《建筑速成》评介
11
作者 陈谋德 《南方建筑》 1998年第4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建筑画 建筑速写 建筑师
下载PDF
云南高原上的“悬空寺”——剑川宝相寺
12
作者 陈谋德 《风景名胜》 1994年第5期15-15,共1页
云南剑川县西南石宝山中,与石钟寺石窟相距6公里处的危崖峭壁上,有一寺庙高悬,可谓云南高原上的"悬空寺"——宝相寺。山西浑源悬空寺,上接危崖,下临深渊,飞架栈道,联结楼阁,大部悬于崖外,以石坎或木柱支承。宝相寺的独特险奇... 云南剑川县西南石宝山中,与石钟寺石窟相距6公里处的危崖峭壁上,有一寺庙高悬,可谓云南高原上的"悬空寺"——宝相寺。山西浑源悬空寺,上接危崖,下临深渊,飞架栈道,联结楼阁,大部悬于崖外,以石坎或木柱支承。宝相寺的独特险奇,则在嵌入悬崖,高悬半空,无柱支撑。宝相寺始建于元代。原名"祝延寺",与鸡足山祝圣寺齐名。后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 云南剑川 悬空 柱支承 鸡足山 栈道 石坎 峭壁 西南 寺庙
下载PDF
“借题发挥”了些什么?——评《建筑大师——个尴尬的尊号》一文的基本论点
13
作者 陈谋德 《建筑师》 2007年第2期80-81,共2页
本文批评了《建筑大师——个尴尬的尊号》一文中的某些观点。
关键词 “土大师” “富更何堪” “二等公民” “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 “今不如昔”
下载PDF
西部建筑 异彩纷呈——评中国西部建筑优秀设计的创作道路
14
作者 陈谋德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年第3期44-49,共6页
本文从我国西部建筑的创作道路分析,认为继承与创新结合,以创新为主;现代化与民族化结合以现代化为主,值得提倡。对继承与创新、发扬民族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民族化与多样化、建筑与环境、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科技... 本文从我国西部建筑的创作道路分析,认为继承与创新结合,以创新为主;现代化与民族化结合以现代化为主,值得提倡。对继承与创新、发扬民族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民族化与多样化、建筑与环境、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科技是否包含在文化范畴内,认为应深入探讨、作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文化 创作 民族 风格
下载PDF
“中而新”、“新而中”辨──关于我国建筑创作方向的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谋德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33,共7页
本文回顾了“中而新”、“新而中”的历史渊源。本文含义;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论述了近年来人们对二者不同内涵的见解。论证了二者殊途同归和“中而新”将向“新而中”的发展,证明只有“新而中”──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或中国... 本文回顾了“中而新”、“新而中”的历史渊源。本文含义;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论述了近年来人们对二者不同内涵的见解。论证了二者殊途同归和“中而新”将向“新而中”的发展,证明只有“新而中”──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或中国的现代建筑,才是我国建筑创作的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建筑创作 现代建筑
原文传递
多、少·“软”、“硬”·中、西·一元与多元——西部建筑创作实践中涉及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谋德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9-43,共5页
本文探讨了西部建筑创作中,有关建筑与城市风貌特色的几个理论问题:①要有较多数量富有特色的建筑与少量标志性建筑相结合,才有利于形成城市风貌特色。②建筑创作方法多元(样)化与建筑创作方向一元化结合,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本文探讨了西部建筑创作中,有关建筑与城市风貌特色的几个理论问题:①要有较多数量富有特色的建筑与少量标志性建筑相结合,才有利于形成城市风貌特色。②建筑创作方法多元(样)化与建筑创作方向一元化结合,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为主。③虚实并举,“软”继承与“硬”继承结合,以“软’’继承为主。④双向交流,中西互补,洋为中用,以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建筑创作 城市风貌
原文传递
西部建筑 异彩纷呈——评中国西部建筑优秀设计的创作道路
17
作者 陈谋德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40-44,共5页
本文从我国西部建筑的创作道路分析,认为:继承与创新结合,现代化与民族化结合以现代化为主,值得提倡。对继承与创新、发扬民族传统与吸收外采文化、民族化与多样化、建筑与环境、科学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科技是否包含在... 本文从我国西部建筑的创作道路分析,认为:继承与创新结合,现代化与民族化结合以现代化为主,值得提倡。对继承与创新、发扬民族传统与吸收外采文化、民族化与多样化、建筑与环境、科学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科技是否包含在文化范畴内,应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部 建筑 设计 评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