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理想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的评价研究
1
作者
Kevin L. King
DMD, MS
+10 位作者
Carla A. Evans
DDS, DMSc
Grace Viana, MSc
Ellen BeGole, PhD
Ales Obrez, DMD, PhD.
Grace Viana, MSc
Ellen BeGole, PhD
Ales Obrez
DMD, PhD.
陈贵(译)
姜若萍(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0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正畸医师、全科牙医以及非牙科专业人员对理想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的选择。方法:参与研究的评判者分3组共120人.每组40人。评判者在观看理想微笑动画的时候指出他们喜欢的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由软件(Perceptomet...
目的:评价和比较正畸医师、全科牙医以及非牙科专业人员对理想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的选择。方法:参与研究的评判者分3组共120人.每组40人。评判者在观看理想微笑动画的时候指出他们喜欢的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由软件(Perceptometrics)播放动画并比较评判者的反应。每个评判者参与两个类似的实验.一个是来判断他们最喜欢的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另一个是他们所能接受的这个位置的变异范围。对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post—hoc Scheffe两两比较方差分析,检验3组之间的差别。结果:3组评判者对理想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判断的均值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值为上颌侧切牙切缘高于切端平面0.6mm。没有评判者喜欢上颌侧切牙切缘与切端平面平齐。正畸医师和全科牙医对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变化的可接受范围比非牙科专业人员要小。所有评判者的平均可接受范围如下:上界是高于切端平面1.0mm,下界是高于切端平面0.3mm。结论:本研究中的评判者认为理想上颌侧切牙切缘应高于切端平面约0.5mm左右。当侧切牙轻微龈向高于切端平面时看上去最自然,高出的距离有一个可接受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侧切牙
垂直向
牙科专业人员
切牙切缘
正畸医师
全科牙医
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
原文传递
利用部分骨整合微种植体进行前牙转矩控制:I型生物创新技术
2
作者
Kyu-Rhim Chung
Seong-Hun Kim
+3 位作者
Yoon-Ah Kook
Ju-Hyon Son
陈贵(译)
姜若萍(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9年第6期17-24,共8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称为I型生物创新技术的矫治方法。该技术利用部分骨整合型微种植体(C—Implant)在前牙整体回收过程中对前牙进行转矩控制。这种植入于后牙颊侧牙槽骨的部分骨整合型微种植体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同时对抗垂直向压...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称为I型生物创新技术的矫治方法。该技术利用部分骨整合型微种植体(C—Implant)在前牙整体回收过程中对前牙进行转矩控制。这种植入于后牙颊侧牙槽骨的部分骨整合型微种植体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同时对抗垂直向压低力和前后向内收力的反作用力。通过在放入微种植体头部小管的多用途弓上弯制较大的人字曲,可以产生对抗前牙整体内收时舌倾的转矩。方法:通过具体病例来展示这种异于传统矫治理念及方法的.利用C-Implant治疗最大支抗病例的临床步骤.同时阐述了该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机制。结果:作者展示了C-Implant如何在前牙整体回收时进行有效地转矩控制以及其可能的适应证和简单的力学原理。结论:能抵抗旋转力的C-Implant可用于前牙整体回收,并在压低前牙的同时不必顾虑支抗磨牙的伸长。I型生物创新技术是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前牙转矩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机制
微种植体
骨整合
前牙
转矩
支抗磨牙
矫治方法
反作用力
原文传递
题名
理想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的评价研究
1
作者
Kevin L. King
DMD, MS
Carla A. Evans
DDS, DMSc
Grace Viana, MSc
Ellen BeGole, PhD
Ales Obrez, DMD, PhD.
Grace Viana, MSc
Ellen BeGole, PhD
Ales Obrez
DMD, PhD.
陈贵(译)
姜若萍(审)
机构
不详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
出处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0年第2期1-7,共7页
文摘
目的:评价和比较正畸医师、全科牙医以及非牙科专业人员对理想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的选择。方法:参与研究的评判者分3组共120人.每组40人。评判者在观看理想微笑动画的时候指出他们喜欢的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由软件(Perceptometrics)播放动画并比较评判者的反应。每个评判者参与两个类似的实验.一个是来判断他们最喜欢的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另一个是他们所能接受的这个位置的变异范围。对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post—hoc Scheffe两两比较方差分析,检验3组之间的差别。结果:3组评判者对理想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判断的均值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值为上颌侧切牙切缘高于切端平面0.6mm。没有评判者喜欢上颌侧切牙切缘与切端平面平齐。正畸医师和全科牙医对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变化的可接受范围比非牙科专业人员要小。所有评判者的平均可接受范围如下:上界是高于切端平面1.0mm,下界是高于切端平面0.3mm。结论:本研究中的评判者认为理想上颌侧切牙切缘应高于切端平面约0.5mm左右。当侧切牙轻微龈向高于切端平面时看上去最自然,高出的距离有一个可接受的范围。
关键词
上颌侧切牙
垂直向
牙科专业人员
切牙切缘
正畸医师
全科牙医
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
分类号
R781.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利用部分骨整合微种植体进行前牙转矩控制:I型生物创新技术
2
作者
Kyu-Rhim Chung
Seong-Hun Kim
Yoon-Ah Kook
Ju-Hyon Son
陈贵(译)
姜若萍(审)
机构
不详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
出处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9年第6期17-24,共8页
文摘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称为I型生物创新技术的矫治方法。该技术利用部分骨整合型微种植体(C—Implant)在前牙整体回收过程中对前牙进行转矩控制。这种植入于后牙颊侧牙槽骨的部分骨整合型微种植体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同时对抗垂直向压低力和前后向内收力的反作用力。通过在放入微种植体头部小管的多用途弓上弯制较大的人字曲,可以产生对抗前牙整体内收时舌倾的转矩。方法:通过具体病例来展示这种异于传统矫治理念及方法的.利用C-Implant治疗最大支抗病例的临床步骤.同时阐述了该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机制。结果:作者展示了C-Implant如何在前牙整体回收时进行有效地转矩控制以及其可能的适应证和简单的力学原理。结论:能抵抗旋转力的C-Implant可用于前牙整体回收,并在压低前牙的同时不必顾虑支抗磨牙的伸长。I型生物创新技术是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前牙转矩控制技术。
关键词
生物力学机制
微种植体
骨整合
前牙
转矩
支抗磨牙
矫治方法
反作用力
分类号
R965 [医药卫生—药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理想上颌侧切牙垂直向位置的评价研究
Kevin L. King
DMD, MS
Carla A. Evans
DDS, DMSc
Grace Viana, MSc
Ellen BeGole, PhD
Ales Obrez, DMD, PhD.
Grace Viana, MSc
Ellen BeGole, PhD
Ales Obrez
DMD, PhD.
陈贵(译)
姜若萍(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0
0
原文传递
2
利用部分骨整合微种植体进行前牙转矩控制:I型生物创新技术
Kyu-Rhim Chung
Seong-Hun Kim
Yoon-Ah Kook
Ju-Hyon Son
陈贵(译)
姜若萍(审)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