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ManTra-Net网络的图像篡改检测
1
作者 陈赵乐 张洪志 《长江信息通信》 2023年第7期71-73,共3页
篡改后的图像经常被用于恶意的谣言,威胁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对篡改图像进行检测有利于维持社会信息的准确性。当前,篡改检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精确识别和定位被篡改的图像区域依旧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传统的篡改检测方法只针... 篡改后的图像经常被用于恶意的谣言,威胁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对篡改图像进行检测有利于维持社会信息的准确性。当前,篡改检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精确识别和定位被篡改的图像区域依旧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传统的篡改检测方法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篡改类型,难以同时针对多种类型的篡改,普遍精度不高,并且检测定位不准确。因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nTraNet网络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首先利用ManTra-Net局部异常模块来获取图像篡改信息,使得对图像检测时有聚焦点,其次利用注意力机制来提高对篡改信息的关注,忽略无关的语义信息,增强模型的学习能力,并且基于Unet提出一种新的提取特征网络,提取更加有效且空间信息完整的特征。与RGB-N、SPAN、NOI1、RCRCNN、ManTra-Net五个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相对较高的检测和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TraNet 特征提取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赵乐 巩固 +3 位作者 特木尔巴 姚运壮 王小瑜 臧虎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根据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7例,ⅡA型5例,Ⅲ型2例。4例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7例行前路C2,3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行前后...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根据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7例,ⅡA型5例,Ⅲ型2例。4例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7例行前路C2,3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单侧椎弓根处可见模糊骨折线,13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椎动脉、脊髓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未发生钢板螺钉断裂内固定失效等现象。结论对于不稳定Hangman骨折无论是采取前路或者后路手术均可使骨折达到骨性愈合,对严重骨折伴脱位Hangman骨折可以采取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间盘切除术 植骨融合
下载PDF
心肺复苏成功后心脏骤停患者BNP水平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雄 张松涛 +2 位作者 刘雯雯 陈赵乐 赵威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61-64,共4页
目的心肺复苏(CPR)成功后心脏骤停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按CPR后不同时间血清BNP的变化特点将患者分为A、B、C组,A组20例,B组26例,C组28例。A组为CPR成功后不同时间段血清BNP水平持续保持<200 pg/ml者;... 目的心肺复苏(CPR)成功后心脏骤停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按CPR后不同时间血清BNP的变化特点将患者分为A、B、C组,A组20例,B组26例,C组28例。A组为CPR成功后不同时间段血清BNP水平持续保持<200 pg/ml者;B组为CPR成功后3 h及12~24 h血清BNP水平≥200 pg/ml者;C组为CPR成功后3 h的BNP水平升高且≥200 pg/ml,但12~24 h的BNP水平较3 h有所降低者。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其6个月后CPR与心力衰竭相关死亡情况及无病生存情况。结果 A组病死率低于均B组和C组,且C组病死率低于B组(P<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提示血清BNP水平是心脏骤停患者CPR成功后影响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PR成功抢救回心脏骤停患者后其血清BNP水平会随着获救后时间进行大量持续性增高表达,对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出现及提示出现预后不良现象的作用。CPR后早期可根据BNP水平及变化趋势能有效判断患者近期临床及心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心脏停搏 利钠肽 预后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及MPR技术对车祸脊柱骨折患者术前评估意义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杜婵 胡丽 +1 位作者 冯婷 陈赵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7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车祸脊柱骨折患者术前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X线及MS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X线检查及MSCT检查对脊柱骨折...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车祸脊柱骨折患者术前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X线及MS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X线检查及MSCT检查对脊柱骨折部位的检出率及脊柱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的检出率。结果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脊柱中柱和后柱骨折的检出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管狭窄、椎体移位的检出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前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临床上诊断治疗脊柱骨折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信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技术 脊柱骨折 术前评估
下载PDF
白果内酯对糖氧剥夺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蕾 张雄 +1 位作者 陈赵乐 王玉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观察白果内酯对糖氧剥夺(OGD)后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机制探究。方法:分离和培养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糖氧剥夺组(OGD)和白果内酯组(OGD+bilobalide),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小鼠原代... 目的:观察白果内酯对糖氧剥夺(OGD)后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机制探究。方法:分离和培养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糖氧剥夺组(OGD)和白果内酯组(OGD+bilobalide),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糖氧剥夺组利用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模型模拟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白果内酯组在氧葡萄糖剥夺后再恢复前应用20μmol/L的白果内酯。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内游离的钙离子浓度,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Cav1.2蛋白的表达,最后利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L型电压依赖型钙离子通道的功能。结果:与糖氧剥夺组相比,白果内酯组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P<0.05)、Cav1.2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L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功能减弱(P<0.05),但仍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白果内酯可能通过减少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Cav1.2表达和L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的功能降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从而发挥对糖氧剥夺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内酯 糖氧剥夺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L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 Cav1.2 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蕾 邓伏雪 +2 位作者 张雄 陈赵乐 王玉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4期4772-4775,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效果及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生化指标、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8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通过随机数...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效果及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生化指标、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8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血清IL-18、MMP-9、HMGB1、生化治疗、血气分析指标及28 d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血清IL-18、MMP-9、HMGB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效果显著,且可缓解血清IL-18、MMP-9、HMGB1对组织器官所造成的炎症损伤,改善生化指标及血气指标,降低器官损伤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百草枯中毒 急救效果 白介素-1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雄 张松涛 +2 位作者 刘雯雯 陈赵乐 赵威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期33-38,共6页
背景心室膨胀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可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但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AMI患者心室膨胀瘤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 背景心室膨胀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可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影响患者预后,但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AMI患者心室膨胀瘤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4例,根据心室膨胀瘤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30)和未发生组(n=7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发病至治疗时间,入院时心率(HR),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生情况,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前壁梗死情况,病变血管支数,贫血发生情况,冠状动脉溶栓或介入治疗情况,药物使用史〕、白细胞计数(WBC)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预后;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价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两组患者男性比例、BMI、入院时HR、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NYHA分级>Ⅱ级及病变血管支数≥3支者所占比例、贫血发生率、行冠状动脉溶栓或介入治疗及有药物使用史者所占比例、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年龄大于未发生组,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未发生组,前壁梗死发生率、WBC高于未发生组,LVEF低于未发生组(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49,95%CI(2.157,3.365)〕、发病至治疗时间〔OR=3.019,95%CI(2.053,4.162)〕、前壁梗死〔OR=2.408,95%CI(2.214,2.685)〕、WBC〔OR=2.680,95%CI(1.985,2.931)〕、LVEF〔OR=3.047,95%CI(2.013,4.121)〕是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影响因素(P<0.05)。(3)发生组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前壁梗死、WBC、LVEF预测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745、0.712、0.823、0.861。(4)发生组患者出院后1年预后不良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前壁梗死、WBC、LVEF预测AMI患者出院后1年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01、0.734、0.796、0.772、0.812。结论高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延长、前壁梗死、高WBC、低LVEF是AMI患者心室膨胀瘤的危险因素,且上述因素对AMI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室壁瘤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CPT1C的表达水平与甲基化的关联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陈科 陈继军 +2 位作者 陈赵乐 樊菲菲 刘传明 《医学信息》 2022年第18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CPT1C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并预处理胃癌数据集的mRNA表达RNA-seq数据及临床预后相关数据,对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PT1C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并绘制图型。以CPT1... 目的探讨CPT1C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并预处理胃癌数据集的mRNA表达RNA-seq数据及临床预后相关数据,对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PT1C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并绘制图型。以CPT1C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将胃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探索CPT1C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利用DNA甲基化交互可视化数据库(DNMIVD)分析CPT1C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使用GSEA4.0.1软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同时进行多GSEA富集分析的图形绘制。结果CPT1C在胃癌中显著高表达,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删除TCGA胃癌患者中生存时间<30 d的样本后,共有306例样本,CPT1C高表达患者(n=153)预后更差(P=0.01),且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分析平台中,高表达CPT1C的胃癌患者同样与不良预后相关(P<0.05);对TCGA胃癌患者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高表达CPT1C与更短的生存相关(P=0.02),CPT1C基因表达与DNA启动子甲基化呈显著负相关(r=-0.33,P=6.60e-10),并且低甲基化与不良预后相关(P=7.53e-03);GSEA分析结果显示,CPT1C高表达样本富集了ECM受体相互作用、Ca离子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等相关基因集,而CPT1C低表达样本则富集了剪接体,碱基切除修复和氧化磷酸化等相关基因集。结论CPT1C可能作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其可能通过参与ECM受体相互作用、Ca离子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等通路调节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基因组图谱 Kaplan-Meier Plotter DNA甲基化交互可视化数据库 CPT1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