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干扰对张家界市大鲵饵料鱼及大鲵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庆华 陶水秀 +5 位作者 蒋万胜 胡骁 刘柯 陈进豪 付磊 曹威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99-207,共9页
为了探究旅游干扰对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种群数量及其饵料鱼种类、资源量的影响,对湖南省张家界市重度与轻度旅游干扰下大鲵栖息地的旅游干扰内容、饵料鱼的种类与渔获量、大鲵种群数量进行了同步调查与估算... 为了探究旅游干扰对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种群数量及其饵料鱼种类、资源量的影响,对湖南省张家界市重度与轻度旅游干扰下大鲵栖息地的旅游干扰内容、饵料鱼的种类与渔获量、大鲵种群数量进行了同步调查与估算,并比较了旅游重度干扰区在旅游开发前后饵料鱼种类的差异,以及旅游重度与轻度干扰区饵料鱼种类与渔获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湖南省张家界市的大鲵栖息地共发现饵料鱼类4目10科22属25种;旅游重度干扰区现在饵料鱼的物种数大于旅游开发前,也大于轻度干扰区,但统计上无显著差别;Jaccard系数分析显示重度与轻度干扰区之间饵料鱼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较小;与轻度干扰区相比,重度干扰区的渔获量较多,但大鲵种群数量较少。以上信息提示,在张家界市目前适度开发和管理模式下,旅游干扰对大鲵饵料鱼资源没有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重度干扰区可能由于游客活动带来的噪声增加或者洞穴数的减少等其他干扰因素使大鲵种群数量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饵料鱼 栖息地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张家界
下载PDF
滇东海峰岩溶盆地石漠化坡地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碳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进豪 范弢 户红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39,共7页
[目的]探讨滇东海峰自然保护区岩溶盆地内小生境裂隙土壤异质性特征,为该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通过野外取样结合比重计法、团聚体湿筛法等方法,分析海峰石漠化坡地不同小生境裂隙土壤机械组成、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随... [目的]探讨滇东海峰自然保护区岩溶盆地内小生境裂隙土壤异质性特征,为该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通过野外取样结合比重计法、团聚体湿筛法等方法,分析海峰石漠化坡地不同小生境裂隙土壤机械组成、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1)地表小生境和地下裂隙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关联,结合小生境类型和裂隙形态初步将采样裂隙分类命名为土面漏斗、石沟裂隙和石坑小生境。(2)土面漏斗、石沟裂隙和石坑小生境由于裂隙形态、小生境类型以及有无根系等因素导致土壤性质存在异质性。石坑小生境砂粒含量显著高于土面漏斗和石沟裂隙(p<0.05),粉砂粒含量显著低于石沟裂隙,表层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石沟裂隙(p<0.05);土面漏斗砂粒含量显著高于石沟裂隙,粉砂粒含量显著低于石沟裂隙,表层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石沟裂隙。(3)土面漏斗、石沟裂隙和石坑小生境的土壤稳定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差,为土壤的漏失提供便利。深根系植被介入裂隙—土壤系统,改善土壤性质,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结论]海峰岩溶盆地小生境裂隙土壤性质存在异质性,应加强对小生境的保护和利用,种植深根系植被,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地 土壤漏失 裂隙 机械组成 团聚体 有机碳
下载PDF
湖南鱼类新记录种——长鳍异华鲮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庆华 胡骁 +2 位作者 陶水秀 陈进豪 刘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0-654,共5页
2016年8月,于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捕获一种鱼类,对其10尾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测量与计数,确定为野鲮亚科异华鲮属鱼类。采用PCR技术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扩增,测定其基因序列,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对比,发现... 2016年8月,于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捕获一种鱼类,对其10尾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测量与计数,确定为野鲮亚科异华鲮属鱼类。采用PCR技术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扩增,测定其基因序列,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对比,发现其与长鳍异华鲮(Parasinilabeo longiventralis)、长体异华鲮(Parasinilabeo longicorpus)、异华鲮(Parasinilabeo assimilis)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1.6%~1.8%、1.9%;将其形态数据与以上3种鱼的形态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其与长鳍异华鲮在形态学上最接近,但其个体偏小,大部分数据交叉,各鳍条数少1~2个。初步确定该鱼类为长鳍异华鲮,是湖南省的新记录种。对该种鱼的分布区域、生存环境的初步分析认为,长鳍异华鲮是栖息在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的喀斯特地区的季节性洞穴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异华鲮 新记录种 形态特征 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湖南
下载PDF
滇东南岩溶山地不同恢复模式云南松水分利用策略的差异 被引量:4
4
作者 户红红 陈进豪 +3 位作者 牟洋 方薇 匡媛媛 范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4,共8页
研究云南松不同恢复模式下的水分利用策略以探究植物合理的种间配置结构,为岩溶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测定云南松及混交群落内4种植物(清香木、香樟、滇青冈、锥连栎)的茎秆水和不同水源的氢氧同位素值,结合植... 研究云南松不同恢复模式下的水分利用策略以探究植物合理的种间配置结构,为岩溶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测定云南松及混交群落内4种植物(清香木、香樟、滇青冈、锥连栎)的茎秆水和不同水源的氢氧同位素值,结合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值,进而探究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岩溶地下水是喀斯特植物的稳定水源,云南松混交林中20~60 cm土壤层含水量显著高于纯林,旱雨季最大相差10.36%和15.19%,表明混交林内水分条件更好。2)云南松混交林相较于纯林,水源的利用比例季节波动小,旱季香樟与清香木加大了对岩溶地下水的利用比例18.1%、19.2%,降低了种间竞争,其深根提升上来的水分又可惠及云南松及浅根植物。3)与纯林中云南松相比,混交林中云南松叶片δ13C值季节变化小,表明水分利用效率相对稳定。云南松可以与清香木、香樟等阔叶树种混交种植,能够提高云南松的存活率,也减少植物群落在水源利用中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稳定氢氧同位素 叶片δ13C 植物水分利用
下载PDF
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5
作者 陈进豪 《中国新通信》 2022年第20期44-46,共3页
智能家居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因此,应用智能家居的家庭可以生活得更安全、更节俭、更简单、更舒适。这个系统主要以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系统硬件构建为基础,通过Android平台开发和设计一个客户端让用户用于监测和控制消防系统,... 智能家居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因此,应用智能家居的家庭可以生活得更安全、更节俭、更简单、更舒适。这个系统主要以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系统硬件构建为基础,通过Android平台开发和设计一个客户端让用户用于监测和控制消防系统,同时本系统在软件设计方面主要采用了C/S架构,并给予webservice的开发模式进行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查看与家庭环境中温度、湿度和浓度有关的数据,同时远程控制家居环境中的窗帘和灯光。最后,本文针对系统进行了功能、集成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符合智能系统的应用、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符合市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 智能家居 系统设计 P2288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
下载PDF
滇东岩溶断陷盆地地表/地下不同侵蚀场土壤的可蚀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綦璨 范弢 陈进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4,共9页
以滇东海峰岩溶盆地土壤复合侵蚀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土壤可蚀性指数(CSEI)的分布特征,探讨地表、地下土壤可蚀性的关联性、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深入认识岩溶地区土壤侵蚀机理,治理石漠化现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土壤比重... 以滇东海峰岩溶盆地土壤复合侵蚀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土壤可蚀性指数(CSEI)的分布特征,探讨地表、地下土壤可蚀性的关联性、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深入认识岩溶地区土壤侵蚀机理,治理石漠化现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土壤比重计法、团聚体湿筛等方法,分析了滇东岩溶断陷盆地地表、地下不同侵蚀场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可蚀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随侵蚀过程发生变化。土壤中黏粒、SOC、大团聚体(>0.25 mm)呈递减趋势,粉砂、小团聚体(<0.25 mm)呈递增趋势。不同侵蚀过程土壤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地表侵蚀过程土壤黏粒(20.91%~45.62%)、砂粒(44.96%~64.59%)、SOC(4.93~88.72g/kg)、大团聚体(17.82%~99.86%)含量>地下漏失过程(15.30%~30.86%,43.63%~64.59%,3.57~19.05 g/kg,16.81%~85.94%);粉砂(4.85%~30.84%)、小团聚体(0.14%~82.18%)含量<地下漏失过程(16.03%~25.86%,14.06%~83.19%)。(2)CSEI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CSEI与黏粒、砂粒、大团聚体、SOC、MWD、GMD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粉砂、小团聚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SEI的主要影响因素为SOC和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黏粒、砂粒、SOC、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对地表侵蚀过程CSEI影响更大,其他因素对地下漏失过程CSEI影响更大。(3)CSEI对岩溶盆地地表、地下侵蚀过程土壤可蚀性的评价具有适用性,CSEI_(地下)>CSEI_(地表),二者随侵蚀过程和土层深度的变化而上升,地下漏失过程存在二次侵蚀影响。其土壤侵蚀过程是地表、地下复合、持续进行的过程,植被-土壤的协同恢复能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断陷盆地 土壤侵蚀 CSEI 地表侵蚀 地下漏失
下载PDF
少儿画苑
7
作者 冯才权 刘正杞 +8 位作者 吴铮铮 冯斐斐 倪业翔 马鸿俊 陈进豪 邓昌 林琪皓 冯然然 黄子珊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2年第12期78-79,共2页
原文传递
少儿画苑
8
作者 冯才权 冯然然 +10 位作者 冯斐斐 李粤腾 刘正杞 黄欣怡 黄子珊 陈进豪 邓昌 王琳 倪业翔 梁富杰 张梓源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2年第11期78-79,共2页
原文传递
少儿画苑
9
作者 冯才权 陈芳洁 +15 位作者 冯然然 陈诗琦 戴如迪 邓昌 吴铮铮 黄子珊 黄欣怡 冯斐斐 沈世航 戴如凯 邓春颖 洪明 马鸿俊 刘正杞 何金浪 陈进豪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9年第12期58-60,共3页
原文传递
少儿画苑
10
作者 冯才权 冯斐斐 +18 位作者 沈世航 黄子珊 冯然然 陈芳洁 黄欣怡 戴如凯 何金浪 邓昌 戴如迪 吴铮铮 刘正杞 马鸿俊 邓春颖 陈诗茵 曾汉伦 冯天一 陈诗琦 洪明 陈进豪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9年第11期54-56,共3页
原文传递
少儿画苑
11
作者 冯才权(指导) 陈进豪 +20 位作者 黄振辉 刘正纪 马青颖 梁富杰 梁煊翊 冯斐斐 何莹 张慧怡 倪业翔 莫爵荣 黄子珊 何意晴 张文熙 吴铮铮 杨芷聆 冯秀丽 张远志 杨瀚翔 邓昌 陈健富 王琳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8年第11期48-50,共3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