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问题研究:基于实证调研的阐释
1
作者 陈邦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3,共12页
实证调研发现,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存在下列困境:基层检察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主体资源存在流失,技术性证据审查的范围与框架不明,技术性证据审查的启动及审查意见的证据效力有争议。困境成因在于,相关立法、司法解释制定背景变迁,造成不... 实证调研发现,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存在下列困境:基层检察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主体资源存在流失,技术性证据审查的范围与框架不明,技术性证据审查的启动及审查意见的证据效力有争议。困境成因在于,相关立法、司法解释制定背景变迁,造成不同规范间有抵触。检察技术人员流失,与员额制改革、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后的待遇等因素有关。受证据法定主义影响,此类证据审查意见的证据资格有争议。优化检察技术性证据审查,应完善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健全技术人员及有专门知识的人指派、聘请机制;应将技术性证据审查意见视为辅助性证据;应界定审查范围与情形,转变审查逻辑并健全机制,赋予审查意见证据资格,健全司法责任制以提升证据审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证据 检察技术人员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工作
下载PDF
美国法庭科学标准化实践评介
2
作者 陈邦达 《中国司法鉴定》 2023年第5期72-80,共9页
美国已建立全国性的法庭科学标准化委员会作为加强法庭科学实践的制度构成。美国法庭科学标准存在一些问题,《国家总统在推动刑事司法改革中的角色》以及《美国法庭科学的加强之路》等文献中均有记载。这些问题包括法庭科学面临不确定... 美国已建立全国性的法庭科学标准化委员会作为加强法庭科学实践的制度构成。美国法庭科学标准存在一些问题,《国家总统在推动刑事司法改革中的角色》以及《美国法庭科学的加强之路》等文献中均有记载。这些问题包括法庭科学面临不确定性和被误读的风险,以及美国法庭科学领域隐藏的危机四伏。具体包括缺乏合适验证的法庭科学方法、缺乏中立的鉴定、存有偏见的分析、法庭科学缺乏足够的培训、法庭科学标准稀缺、经常误导和错误的鉴定结果、缺乏独立的监督等问题,部分法庭科学缺乏整个行业的匹配标准。美国法庭科学标准化改革主要随着刑事司法改革涉及的证据问题而逐步推进,主要分布在指纹鉴定、文书鉴定、车辆鉴定、电子数据鉴定、法医DNA鉴定、管制物品鉴定、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科学标准化 法庭科学标准化改革 司法鉴定标准化
下载PDF
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之协同化建设路径——兼与单一立法路径说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保生 贠丹 +1 位作者 陈邦达 董帅 《中国司法鉴定》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通过对我国司法鉴定规范的相对供给不足与立法模式分歧的研究,基于对《司法鉴定法》立法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和质疑,论证了从法律规范、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司法鉴定标准四个层面推进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协同化建设路... 通过对我国司法鉴定规范的相对供给不足与立法模式分歧的研究,基于对《司法鉴定法》立法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和质疑,论证了从法律规范、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司法鉴定标准四个层面推进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协同化建设路径,即通过四个层面之间的协同作用产生合力,共同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司法鉴定规范四个层面的区别有相对性,不同层面的规范可能具有同样的功能。鉴于我国司法鉴定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均源于司法鉴定管理体制“顶层设计”方面的薄弱,未来应该加强司法鉴定基本原则与司法鉴定评价标准建设,并将其贯彻于现行司法鉴定技术标准之中,这是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 管理体制 协同化路径 基本原则 评价标准
下载PDF
科学证据质证程序研究--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邦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0-165,共16页
科学证据质证程序是法庭甄别"伪科学"证据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法官采信科学证据程序正当的基石。由于科学证据的专业性极强,其质证是实践的棘手难题。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科学证据质证程序,分析审判中心改革下如何完善我国科学... 科学证据质证程序是法庭甄别"伪科学"证据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法官采信科学证据程序正当的基石。由于科学证据的专业性极强,其质证是实践的棘手难题。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科学证据质证程序,分析审判中心改革下如何完善我国科学证据质证程序。考察美国科学证据质证程序相关的证据开示、交叉询问两个阶段,从中归纳域外科学证据质证的经验:以科学证据开示为质证的前置程序,由双方聘请专家证人强化质证,以完善的质证规则规范质证,提高专家证人的中立性。新《刑诉法》实施以来,我国科学证据开示的程序功能孱弱,质证效果不理想,与审判中心改革的要求相悖。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科学证据质证程序,强化证据开示服务于庭审质证的功能,规范鉴定意见书披露的信息范围,健全科学证据质证与采信规则指引质证程序,发挥专家辅助人强化质证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证据 质证程序 证据规则
下载PDF
专家辅助人制度:面临问题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邦达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增加了"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条款,这意味着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出庭对法官采信鉴定意见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实践中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专家辅助人的资格条件不明... 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增加了"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条款,这意味着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专家辅助人出庭对法官采信鉴定意见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实践中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专家辅助人的资格条件不明,专家辅助人的对抗手段有限,专家辅助人出庭的交叉询问不充分等。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应合理界定专家辅助人的资格,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明确专家辅助人的意见属性,解决专家辅助人及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专门知识的人 专家辅助人 鉴定意见质证
下载PDF
论“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刑事诉讼——兼论《刑事诉讼法》第192条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邦达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85-90,共6页
"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刑事诉讼的制度具有保障当事人对鉴定意见的质证权、辅助法官对是否采信鉴定意见作出判断、使重新鉴定申请和决定依据更加充分等功能和价值。其积极作用的奏效,亟待解决如下理论问题:"有专门知识的... "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刑事诉讼的制度具有保障当事人对鉴定意见的质证权、辅助法官对是否采信鉴定意见作出判断、使重新鉴定申请和决定依据更加充分等功能和价值。其积极作用的奏效,亟待解决如下理论问题:"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诉讼地位、中立性、意见效力、选任资格及启动程序等。"有专门知识的人"应界定为"专家辅助人",属于广义的诉讼参与人。他们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要完善启动和选任程序,确保其客观公正地提出意见。可由各省高院牵头成立"专家库",由法庭根据控辩要求从中择优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的费用由司法经费出资以确保其立场中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专门知识的人 参与刑事诉讼 出庭质证 司法鉴定
下载PDF
鉴定人出庭作证新论——兼论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邦达 《中国司法鉴定》 2012年第3期19-24,共6页
近年来,刑事诉讼中诸多冤假错案暴露出有瑕疵的鉴定意见造成法官对案件事实认定错误的问题,使鉴定人不出庭现象备受指摘,各方要求鉴定人出庭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鉴定人出庭作证必须以案件具备其出庭必要性为前提,在鉴定意见质证机制... 近年来,刑事诉讼中诸多冤假错案暴露出有瑕疵的鉴定意见造成法官对案件事实认定错误的问题,使鉴定人不出庭现象备受指摘,各方要求鉴定人出庭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鉴定人出庭作证必须以案件具备其出庭必要性为前提,在鉴定意见质证机制尚未完善之前,如若忽视质证效果而一味强调鉴定人出庭,无异于叶公好龙。深刻洞察制约鉴定人出庭之因素,理性评估出庭作证之效果,客观认识质证功能虚化之成因,才能有助于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科学构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人出庭 出庭率 质证 效果
下载PDF
论刑事诉讼中亟需关注的司法鉴定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邦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97-102,共6页
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吸纳当事人对抗制的合理因素,但对鉴定意见相关规则的完善并未见改革新举。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等法律法规的颁布... 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吸纳当事人对抗制的合理因素,但对鉴定意见相关规则的完善并未见改革新举。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司法鉴定在立法与司法两个层面的认识有新的发展,亟待我们及时总结司法鉴定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剖析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的四个热点问题,反思传统司法鉴定观念根源,以期完善鉴定证据制度的科学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 启动 重新鉴定 审查
下载PDF
DNA数据库:实践、困惑与进路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邦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14-122,共9页
DNA鉴定技术在诉讼中发挥着显著的证明作用。我国自建立法庭科学DNA数据库以来,各地数据库之规模、应用逐步扩大,取得一定实践成效。然而,数据库的运作也存在法律困惑:如何完善立法规范,如何平衡强制采样与正当程序的冲突,如何兼顾DNA... DNA鉴定技术在诉讼中发挥着显著的证明作用。我国自建立法庭科学DNA数据库以来,各地数据库之规模、应用逐步扩大,取得一定实践成效。然而,数据库的运作也存在法律困惑:如何完善立法规范,如何平衡强制采样与正当程序的冲突,如何兼顾DNA信息保存与隐私权保护的目标,如何权衡数据库推广与司法资源有限的矛盾。DNA数据库的制度完善须理性选择立法模式,整合各地既有规范。应在《刑事诉讼法》第130条"人身检查"规定的基础上,细化DNA采样程序;综合考虑案件性质、犯罪危害程度和有利于犯罪分子改造等因素明确入库范围;健全信息保密和救济机制,对DNA数据库的用途、信息保存和销毁期限、违法使用DNA信息的制裁措施加以规范;此外,还应强化质量控制与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数据库 强制采样 DNA信息保存 DNA销毁期限 DNA数据库立法
下载PDF
完善司法鉴定程序 推进鉴定体制改革——《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评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邦达 包建明 《中国司法鉴定》 2016年第6期70-75,共6页
2016年《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司法鉴定实施程序进一步迈向规范化。本次程序通则的修改,是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变革与统一司法鉴定体制改革背景下进行的,致力于解决重复鉴定、对鉴定程序不满引发的投诉多等实践问题... 2016年《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司法鉴定实施程序进一步迈向规范化。本次程序通则的修改,是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变革与统一司法鉴定体制改革背景下进行的,致力于解决重复鉴定、对鉴定程序不满引发的投诉多等实践问题,并将三大诉讼法关于司法鉴定条款的修改加以吸纳。新的程序通则在贯彻鉴定人负责制原则、明确鉴定人权利、调整和规范委托机关和鉴定机构之间的关系、完善鉴定人回避和出庭制度、治理重复鉴定顽疾和强化鉴定程序监督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改变。其实施的效果如何,有待实践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司法鉴定 鉴定程序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视角下科学证据质证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邦达 《中国司法鉴定》 2017年第3期77-81,共5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变革对证据制度的完善带来新的挑战,对科学证据质证程序的健全同样提出新的要求。然而,我国科学证据开示的程序功能孱弱影响质证效果,鉴定人出庭率低造成质证受阻,质证规则不健全导致质证效果欠佳,专家辅助人的...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变革对证据制度的完善带来新的挑战,对科学证据质证程序的健全同样提出新的要求。然而,我国科学证据开示的程序功能孱弱影响质证效果,鉴定人出庭率低造成质证受阻,质证规则不健全导致质证效果欠佳,专家辅助人的定位模糊影响其意见效力,这些都与审判中心变革的要求相悖。科学证据质证应当服务庭审之目的,强化证据开示服务于庭审质证的功能,规范鉴定意见书披露的信息范围,健全科学证据质证与采信规则规范质证程序,发挥专家辅助人强化质证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证据 鉴定意见 质证程序 以审判为中心
下载PDF
司法鉴定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邦达 《中国司法鉴定》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司法鉴定在侦查中对案件事实证明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引发错误认定事实的风险。近年来,侦查中运用司法鉴定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刑事错案的背后揭示鉴定样本的收集过程在规范化、程序化方面做得还不够。鉴定意见随着案卷进入后续程序,并... 司法鉴定在侦查中对案件事实证明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引发错误认定事实的风险。近年来,侦查中运用司法鉴定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刑事错案的背后揭示鉴定样本的收集过程在规范化、程序化方面做得还不够。鉴定意见随着案卷进入后续程序,并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发挥证明作用。侦查中的司法鉴定存在运用尚不充分、样本的收集保管不够规范、司法人员迷信鉴定意见等问题。其进路在于进一步提高侦查中的鉴定技术含量,规范鉴定样本的收集程序,转变对鉴定意见迷信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 侦查 样本收集程序
下载PDF
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之证明难点与破解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邦达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0年第4期15-22,共8页
近年来,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问题引起社会持续关注。案件常见的证明难点在于"一对一"言词证据的认定、行为人是否"明知"对方是幼女的主观识别、被害人对性行为是否"同意"的证明。言词证据的审查认定应... 近年来,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问题引起社会持续关注。案件常见的证明难点在于"一对一"言词证据的认定、行为人是否"明知"对方是幼女的主观识别、被害人对性行为是否"同意"的证明。言词证据的审查认定应注重与科学证据等其他不同来源的证据之间的印证,遵循补强规则。运用经验法则时应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行为人是否"明知"对方是幼女的证明,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不同年龄段的"明知"推定、认定规则,决定了证明任务的区别。被害人对性行为是否愿意的证明同样遵循推定,针对特殊职责人员实施的性侵关键在于"迫使就范"的司法认定。在被害人品性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上,在保护隐私权与对质权的法益冲突时,应优先保护未成年被害人隐私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性侵未成年人 强奸罪证明 明知 性承诺
下载PDF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邦达 《中国司法鉴定》 2015年第4期40-45,共6页
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中暴露出的冤假错案多涉及自侦自鉴,严重影响司法鉴定的中立性和权威性。侦鉴一体从建国初期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上便已根深蒂固,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保留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 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中暴露出的冤假错案多涉及自侦自鉴,严重影响司法鉴定的中立性和权威性。侦鉴一体从建国初期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上便已根深蒂固,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保留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做法过于妥协。狭隘的部门利益观念、对侦查与鉴定关系认识的误区、以前苏联鉴定体制为模型的移植是侦鉴一体的主要成因。侦鉴一体既造成司法鉴定多头管理的后果,又影响鉴定中立,还混淆侦查鉴定与司法鉴定的差异。鉴定中立性是鉴定程序正当的底限。侦鉴分离是保证刑事鉴定主体中立性的基本要求。侦查中应由中立第三方鉴定机构配合侦查机关出具鉴定意见,从而提高侦查中司法鉴定程序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鉴一体 鉴定中立 侦鉴分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供电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邦达 《湖北电力》 2007年第1期21-23,29,共4页
综合介绍并探讨了电铁牵引站供电电压、接触网、牵引变、主接线、相位标识、谐波、负序、功率因素以及供用电关系等若干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牵引站供电 电力机车
下载PDF
论新刑诉法司法鉴定问题的修改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邦达 胡广平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1-66,共6页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对司法鉴定问题作出几处修改: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确立了生物样本采集制度,对鉴定人之出庭范围、人身安全保护、拒不出庭后果作出具体规定,并增设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刑事诉讼制度。...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对司法鉴定问题作出几处修改: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确立了生物样本采集制度,对鉴定人之出庭范围、人身安全保护、拒不出庭后果作出具体规定,并增设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刑事诉讼制度。修改之处在转变盲目依赖鉴定的观念、增强鉴定质证、吸纳当事人主义合理因素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但有关生物样本采集程序以及鉴定人出庭效果等方面依然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 新刑诉法 修改 样本采集 鉴定人出庭
下载PDF
对FACTS应用前景的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邦达 《湖北电力》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从潮流、稳定、经济性、可靠性、FACTS自身的技术问题、运行经验等6个方面论述了FACTS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柔性交流输电 FACTS 电力系统 电网 电力质量 可靠性 经济性
下载PDF
输变电新设备投运时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邦达 《湖北电力》 2004年第4期1-3,12,共4页
 就输变电新设备投产时,定相、核相、冲击合闸试验、主变压器送电、保护校核极性、倒母线操作等6个方面的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及其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初步见解。对开展输电线路互感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输变电设备 输电线路 高频保护 变电站
下载PDF
微机防误装置问题剖析及新防误思维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邦达 《湖北电力》 2006年第3期53-56,共4页
列举了微机防误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问题导致频繁解锁所产生的效应是引起电气误操作的原因之一。提出了全面防止各类电气误操作的新思维。
关键词 微机 误装置 电气误操作
下载PDF
精神病鉴定中的“鉴定留置”问题研究
20
作者 陈邦达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57-66,共10页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实践中精神疾病鉴定的时间因案而异,短则数日,长则可达半年之久。不计入办案期限的做法实际上延长了被告人人身自由受限制的时间,也影响案件侦查、审查起...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实践中精神疾病鉴定的时间因案而异,短则数日,长则可达半年之久。不计入办案期限的做法实际上延长了被告人人身自由受限制的时间,也影响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分析我国精神疾病鉴定的立法与实践,指出精神疾病鉴定过程存在限制当事人人身自由的"鉴定留置"问题,必须对其实施程序加以规制。在比较考察德国与我国台湾"鉴定留置"制度基础上,主张借鉴"鉴定留置"制度,从近期、长期两个层面完善精神疾病鉴定的相关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留置 精神病鉴定 期间 办案期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