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高校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
1
作者 王秀清 王姣 +5 位作者 陈鑫蕊 张春庆 宋芳婷 李静平 孙贺 王慧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文章立足于医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作为医学实践教学内涵发展的重要补充,从建设理念、建设内涵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情况,为临床实践教学、线上技能培训... 文章立足于医学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作为医学实践教学内涵发展的重要补充,从建设理念、建设内涵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情况,为临床实践教学、线上技能培训和考核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了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推动了“以学为中心”的深层次教学;利用平台和虚拟仿真项目更好的反哺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技能 虚拟仿真 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应用型 医学生
下载PDF
数字急救系统在医学教育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鑫蕊 赵光 +4 位作者 王秀清 刘冰华 丁琳 张春庆 王慧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1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急救系统在医学教学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20级全科医学班50名学生作为试验组,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学生采用基于数字急救系统的虚拟仿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系统教学法,两组学... 目的:探讨数字急救系统在医学教学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20级全科医学班50名学生作为试验组,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学生采用基于数字急救系统的虚拟仿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系统教学法,两组学生采取随堂测试考核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试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急救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创新点可满足教学和培养医疗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推进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更好更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急救系统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医学教育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解析微移植后小鼠T细胞的早期变化
3
作者 陈鑫蕊 雷阳阳 +6 位作者 王一 刘铁强 蔡博 胡锴勋 余长林 艾辉胜 郭梅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8-1106,共9页
背景目前对于微移植(microtransplantation,MST)后免疫细胞群的表型及分子特征、群体内部的异质性,乃至T细胞的演变过程仍不清楚。目的应用单细胞测序方法解析微移植后小鼠T细胞的早期变化特点及相应机制。方法以20只雌性CB6F1小鼠(H-2K... 背景目前对于微移植(microtransplantation,MST)后免疫细胞群的表型及分子特征、群体内部的异质性,乃至T细胞的演变过程仍不清楚。目的应用单细胞测序方法解析微移植后小鼠T细胞的早期变化特点及相应机制。方法以20只雌性CB6F1小鼠(H-2Kb/d)为受鼠,20只雄性C57BL/6J小鼠(H-2Kb/b)为供鼠,在无任何预处理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预防情况下,向受鼠输注6×107个经G-CSF动员后的供鼠脾单个核细胞(G-CSFmobilized donor spleen cells,GDSC),建立微移植小鼠模型。收集微移植后受鼠0 d、7 d和14 d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0 d取3只受鼠,7 d、14 d各取6只受鼠)。用流式分选仪分选CD3^(+)细胞后合并每个样本的所有数据,基于高度可变的基因对数据进行无监督的聚类,并使用统一流形近似和投影在二维空间中投影细胞。利用已知的性别基因Ddx3y、Eif2s3y、Xist和Tsix来区分供受体。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及无偏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验证。结果微移植后供体细胞以微量嵌合体的形式在受体内存活和增殖。来自scRNA-seq数据的差异基因表达将T细胞分为6个亚群。CD4^(+)T细胞包括3个亚群——CD4^(+)幼稚、CD4^(+)记忆、CD4^(+)调节,CD8^(+)T细胞也包括3个亚群——CD8^(+)幼稚、CD8^(+)记忆、CD8^(+)效应。各亚群在14 d内发生不同比例变化,幼稚群减少,调节群、效应群和记忆群比例增加,其中CD8^(+)效应亚群的细胞毒因子(NKG7、GZMA、CTSW、GZMB、GZMK、KLRC1)表达量均升高,微移植前后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微移植提高了受鼠的免疫杀伤功能,而调节T细胞亚群表达大量免疫抑制因子配体LGALS9、CD274、IL10、PDCD1LG2、CD48、IL2和CD200R1,与效应亚群的受体结合,负向调节细胞毒作用并最终达到免疫稳定状态。结论无预处理条件下,单独输注供体GDSC可形成供体微嵌合,成功建立自然免疫状态下的小鼠微移植模型。微移植可引发受鼠体内早期T细胞,尤其是CD8^(+)效应群和CD4^(+)调节群的差异基因表达、信号通路富集等,提示了相应的细胞毒作用和免疫调节性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微移植的免疫和分子机制提供帮助,并为微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潜在的可能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移植 微嵌合 单细胞测序 T细胞变化 细胞治疗
下载PDF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4
作者 石艳萍 蔡博 +9 位作者 余长林 乔建辉 陈鑫蕊 雷阳阳 王一 姚波 李冰霞 刘铁强 艾辉胜 郭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2-1859,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改良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完全缓解期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并发症,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21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进行亲缘HLA全相合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改良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完全缓解期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并发症,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21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进行亲缘HLA全相合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0例首次完全缓解期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造血恢复、供体植入及并发症情况,计算总生存率、无白血病生存率、治疗相关死亡率、累积复发率,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0(6-16)和13(6-33)d。移植后1个月,22例(44%)患者形成完全供体嵌合体,22例(44%)形成混合嵌合体,其中18例在1-11个月逐渐转变为完全供体嵌合体,维持混合嵌合体状态4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36%,其中II-IV级发生率为18%,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45(20-70)d;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34%,其中局限型、广泛型分别为20%、14%;感染、间质性肺炎和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0%、10%和16%。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白血病生存率、治疗相关死亡率和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8%、64%、16%和20%。回输CD34+细胞数量的增加缩短了中性粒细胞以及血小板恢复时间(r=0.563,r=0.350);回输CD34+细胞数量能够显著影响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OR=1.36,95%CI:1.06-1.84,P=0.024)。结论:改良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患者疗效肯定,但尚需进一步扩大病例数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非清髓性预处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下载PDF
氧化铁/水界面Cd吸附研究:CD-MUSIC模型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熊娟 杨成峰 +2 位作者 陈鑫蕊 汪明霞 谭文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62-1369,共8页
以针铁矿和赤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p H、Cd浓度等对不同类型氧化铁Cd吸附行为的影响,构建氧化铁Cd吸附的CD-MUSIC模型,并分析氧化铁表面Cd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氧化铁表面Cd吸附量和吸附密度均随p H升高、Cd浓度增大而增大。针铁矿... 以针铁矿和赤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p H、Cd浓度等对不同类型氧化铁Cd吸附行为的影响,构建氧化铁Cd吸附的CD-MUSIC模型,并分析氧化铁表面Cd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氧化铁表面Cd吸附量和吸附密度均随p H升高、Cd浓度增大而增大。针铁矿对Cd的吸附量和吸附密度显著高于赤铁矿。CD-MUSIC模型能准确模拟Cd在氧化铁/水界面的吸附特征,拟合结果表明Cd主要以(Fe OH)2Cd+1、(Fe OH)2Cd OH0两种形态吸附在氧化铁表面,其在针铁矿和赤铁矿表面亲和常数(lg KCd)分别是7.3、12.8和6.1、11.0。Cd的形态分布受p H的影响显著,但几乎不受Cd浓度的影响。p H 5.0和7.0时,针铁矿的Cd形态分布与赤铁矿相似,(Fe OH)2Cd+1是主要吸附形态。p H 9.0时,针铁矿上超过80%的Cd以(Fe OH)2Cd OH0形态存在。赤铁矿上,Cd浓度较低时,(Fe OH)2Cd+1是主要吸附形态;随Cd浓度增大,(Fe OH)2Cd+1和(Fe OH)2Cd OH0所占比例均逐渐接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 针铁矿 赤铁矿 Cd吸附 CD-MUSIC模型 形态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