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6和P15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铨栩 陈湾湾 +2 位作者 张普 罗晓智 赵志光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5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P16和P15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66例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P16、P15的表达情况,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随访数据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恶性... 目的探讨P16和P15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66例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P16、P15的表达情况,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随访数据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恶性黑色素瘤中P16(χ^2=33.470,P=0.000)、P15(χ^2=51.603,P=0.000)的表达率均显著低于皮内痣组织。恶性黑色素瘤中P16的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17.888,P=0.000)、淋巴结转移(χ^2=5.561,P=0.018)和Ki-67增殖指数(χ^2=7.108,P=0.008)呈负相关;P15的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9.156,P=0.000)、淋巴结转移(χ^2=8.817,P=0.003)、远处转移(χ^2=4.970,P=0.026)和Ki-67增殖指数(χ^2=15.422,P=0.000)呈负相关。P16、P15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期明显短于表达阳性的患者(14.0个月vs 28.6个月,P=0.025;14.0个月vs 33.4个月,P=0.003)。结论P16和P15可能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负性作用,可以作为鉴别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黑素细胞病变的指标,也可能对MM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P16 P15 预后分析
下载PDF
肝积方对不同临床病理分型肝癌NET1、CK19蛋白的影响
2
作者 陈铨栩 罗晓智 +1 位作者 张普 陈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积方对不同临床病理分型肝癌患者NET1、CK19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肝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肝细胞肝癌患者中2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及手术治疗为肝细胞肝癌A组,2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肝... 目的探讨肝积方对不同临床病理分型肝癌患者NET1、CK19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肝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肝细胞肝癌患者中2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及手术治疗为肝细胞肝癌A组,2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肝积方治疗,为肝细胞肝癌B组;肝内胆管癌患者中7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及手术治疗为肝内胆管癌A组,8例采用在此基础上加用肝积方治疗,为肝内胆管癌B组。比较不同病理分型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血清AFP、CEA水平,NET1、CK19蛋白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结果 (1)治疗后各组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细胞癌B组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肝细胞癌A组,肝内胆管癌B组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肝内胆管癌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各组AFP与CEA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细胞癌B组AFP与CEA显著低于肝细胞癌A组,肝内胆管癌B组显著低于肝内胆管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各组NET1阳性率以及阳性强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细胞癌B组NET1阳性率以及阳性强度显著低于肝细胞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肝内胆管癌A组与肝内胆管癌B组阳性强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积方用于辅助治疗不同病理分型肝癌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AFP、CEA水平,降低NET1阳性表达以及表达强度,可显著降低对肝内胆管癌CK19蛋白表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积方 临床病理分型 肝癌 NET1 CK19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