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富水性分区的水文地质剖面图自动绘制方法
1
作者 何亮 陈玲 +1 位作者 陈锁忠 何润知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116-126,共11页
研究顾及富水性分区的水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绘制方法,可以直观形象展示地下岩层的结构和地下水运移条件.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的架构模式,耦合含水层富水性分区条件与地层结构信息,构建了水文地质剖面数据模型,讨论了剖面线与富水性... 研究顾及富水性分区的水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绘制方法,可以直观形象展示地下岩层的结构和地下水运移条件.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的架构模式,耦合含水层富水性分区条件与地层结构信息,构建了水文地质剖面数据模型,讨论了剖面线与富水性分区多边形的空间关系.分别从前端数据获取、地层信息处理、剖面图整体框架生成、含水层与隔水层绘制、富水性分区构建等5个方面阐明了水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生成步骤.以江苏南通市实际水文地质钻孔资料为例,对任一剖面线的水文地质剖面图进行自动绘制和可视化,增强水文地质地层信息的直观性,减少水文地质剖面的解译难点.顾及富水性分区的水文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绘制能够为综合考虑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效指导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空间辅助决策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剖面图 剖面自动绘制 富水性分区 B/S架构 数据模型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锁忠 陶芸 潘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7-72,共6页
苏锡常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了该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投资环境 .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和恶化对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 苏锡常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了该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投资环境 .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和恶化对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地下水位下降 环境地质 可持续发展 苏锡常地区 地面沉降 地裂缝
下载PDF
基于GIS的孔隙水文地质层三维空间离散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锁忠 黄家柱 张金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4-639,共6页
针对自然界中孔隙水文地质层空间分布的不连续性与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研究基于GIS的孔隙水文地质层三维空间离散实现的技术路线,提出基于GIS的孔隙水文地质层不规则六面体元的三维空间离散方法。该法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规则六面体... 针对自然界中孔隙水文地质层空间分布的不连续性与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研究基于GIS的孔隙水文地质层三维空间离散实现的技术路线,提出基于GIS的孔隙水文地质层不规则六面体元的三维空间离散方法。该法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规则六面体元中水文地质层类型的一元性,而且可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的自动提取功能,快速提取各个计算结点上空间位置坐标与各类计算参数,大大缩短水文地质模型空间离散与相关数据文件组织所需的时间,提高地下水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时效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离散 孔隙水文地质层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参数自动提取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锁忠 徐网谷 张磊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14-1319,共6页
本文根据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有关参数的空间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三种类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基于GIS的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自动提取的技术路线。通过点、线、面三者之间空间位置关系的拓... 本文根据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有关参数的空间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三种类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基于GIS的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自动提取的技术路线。通过点、线、面三者之间空间位置关系的拓扑分析,确定地下水开采井、水位动态监测井、线状与面状水系、模拟区域边界、面状参数分布区与模型空间离散网格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经过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互相转换,实现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有关参数的自动提取。根据地下水流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有关参数数据文件的结构,将基于GIS提取的栅格结构数据文件自动转换成模型所需结构的数据文件,达到模型参数数据文件的自动组织与提高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 数值模拟 模型参数 自动提取 GIS
下载PDF
江苏省锡山市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锁忠 黄家柱 闾国年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103,共8页
从地下水运动均衡原理的角度分析江苏省锡山市西部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天然和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要素 ,揭示了该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 ,其中现状开采条件下的 75 %~ 80 %的开采量来自于粘性土层的压密释水量。根据地面... 从地下水运动均衡原理的角度分析江苏省锡山市西部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天然和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要素 ,揭示了该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 ,其中现状开采条件下的 75 %~ 80 %的开采量来自于粘性土层的压密释水量。根据地面沉降的发生机理剖析地面沉降严重发育地区忽略地面沉降影响因子建立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合理的计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原理 地下水开采 地面沉降 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 江苏 锡山市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模型系统集成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锁忠 马千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5期8-10,13,共4页
本文以GIS为主控模块,选择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地下水运动模拟模型系统(GroundwaterModelingSys-tem简称GMS)和美国D.C.Helm、S.A.Leak等人开发的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Compac... 本文以GIS为主控模块,选择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地下水运动模拟模型系统(GroundwaterModelingSys-tem简称GMS)和美国D.C.Helm、S.A.Leak等人开发的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Compac),进行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运动模拟和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集成分析和设计。从GIS、GMS和Compac概念模型供需要求,分析说明集成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思路,且对集成系统的多种数据兼容性、数据分析处理及集成计算、结果可视化和构件化修改功能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下水开采 地面沉降模型 集成系统分析
下载PDF
锡山市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锁忠 闾国年 黄家柱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11,共5页
从地下水运动均衡原理的角度分析了锡山市西部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天然和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要素,揭示了该地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其中现状开采条件下的75%~80%的开采量来自于粘性土层的压密释水量;同时,根据地面沉降... 从地下水运动均衡原理的角度分析了锡山市西部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天然和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要素,揭示了该地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其中现状开采条件下的75%~80%的开采量来自于粘性土层的压密释水量;同时,根据地面沉降的发生机理剖析地面沉降严重发育地区忽略地面沉降影响因子建立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对考虑地面沉降影响因子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的可实现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均衡 地下水开采 地面沉降 地下水资源 计算模型 锡山市
下载PDF
任丘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水水质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锁忠 韩宝平 +1 位作者 余俊吉 单爱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38-345,共8页
对任丘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水水质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人工注水对油田水质的演化影响,其结果表明:注入水对油田水的稀释混合作用明显,破坏了油层内部水-岩作用平衡,改变了井下原来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根据诺模图... 对任丘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水水质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人工注水对油田水质的演化影响,其结果表明:注入水对油田水的稀释混合作用明显,破坏了油层内部水-岩作用平衡,改变了井下原来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根据诺模图求得的一些离子含量与其实际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机械混合与水-岩相互作用并存,这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丘油田 注入水 水-岩作用 油田开发 水质演化
下载PDF
论苏锡常平原第Ⅱ承压水超采区划分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锁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0-13,共4页
自80年代以来,苏锡常三城市及其外围乡镇长期超量开采第Ⅱ承压水,致使水位持续下降。通过分析第Ⅱ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开采现状以及出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在没有现行标准可遵循条件下,系统地确定了超采区的划分方法、划... 自80年代以来,苏锡常三城市及其外围乡镇长期超量开采第Ⅱ承压水,致使水位持续下降。通过分析第Ⅱ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开采现状以及出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在没有现行标准可遵循条件下,系统地确定了超采区的划分方法、划分原则和划分标准。即以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和可开采资源量的比值为基本条件,地面沉降程度和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为制约条件将区内第Ⅱ承压含水层分布区划分成严重、重度、中度、轻度超采区和未超采区,为苏锡常三市可开采资源量的分配和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含水层 超采区 水文地质 江苏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地下水流有限差数值模拟参数自动提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锁忠 闾国年 +1 位作者 朱莹 杨春霞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77-83,共7页
本文根据地下水流有限差模拟有关参数的空间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三种类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基于GIS的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自动提取的技术路线。通过点、线、面三者之间空间位置关系的... 本文根据地下水流有限差模拟有关参数的空间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三种类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基于GIS的点状、线状与面状空间分布参数自动提取的技术路线。通过点、线、面三者之间空间位置关系的拓扑分析,确定地下水开采井、水位动态监测井、线状与面状水系、模拟区域边界、面状参数分布区与模型空间离散格网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经过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互相转换,实现地下水流有限差数值模拟有关参数的自动提取。结合地下水流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有关参数数据文件的结构,将基于GIS提取的栅格结构数据文件自动转换成模型所需结构的数据文件,达到模型参数数据文件的自动组织与提高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效率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 有限差模拟 模型参数 自动提取 GIS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一维水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锁忠 陶芸 陆海英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4,60,共5页
结合江苏省环保信息系统的建设,讨论了WebGIS与一维水质模型集成的关键技术问题。阐明了模型计算中评价河段截取、空间离散及空间数据重采样的方法和过程,对WebGIS与一维水质模型集成思路进行重点研究,提出了模型计算结果于WebGIS上可... 结合江苏省环保信息系统的建设,讨论了WebGIS与一维水质模型集成的关键技术问题。阐明了模型计算中评价河段截取、空间离散及空间数据重采样的方法和过程,对WebGIS与一维水质模型集成思路进行重点研究,提出了模型计算结果于WebGIS上可视化表达内容、表达方式,对实现水环境模型的跨平台操作和数据信息共享做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水环境 水质模型
下载PDF
福建邵武煤矿地下水系统分区的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锁忠 张宏刚 +1 位作者 邹叶锋 赵修军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7年第4期56-59,共4页
位于闽北地区的邵武煤矿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因而矿井充水条件较为复杂。本文利用地下水动力系统的观点分析,在矿区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概化了矿井水文地质边界,分析了整个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关系,提出... 位于闽北地区的邵武煤矿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因而矿井充水条件较为复杂。本文利用地下水动力系统的观点分析,在矿区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概化了矿井水文地质边界,分析了整个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关系,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径流模式,并进而进行了矿区的地下水动力分区,将全矿区分为强交替区、中等交替区和迟缓交替区,并根据三个分区的不同径流特征,提出"分而治之"的矿井防治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强交替区 中等交替区 迟缓交替区 邵武矿区
下载PDF
随机模型预测潜水位动态变化的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锁忠 陶芸 杨旭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2年第1期75-80,共6页
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中水在地球表层不断转化的机理研究一直是水循环和水均衡研究的主要内容 .针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大气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化 ,利用泊松模型讨论了包气带中水分垂直运移的机理以及潜水位动态变化预... 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中水在地球表层不断转化的机理研究一直是水循环和水均衡研究的主要内容 .针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大气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化 ,利用泊松模型讨论了包气带中水分垂直运移的机理以及潜水位动态变化预测方法 ,并计算了地形坡度很小平原地区的潜水位 ,以及预测潜水位动态变化 ,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资料相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位 动态预测模型 方法研究 平原地区
下载PDF
徐州新河煤矿矿井水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锁忠 单爱琴 杨国勇 《江苏地矿信息》 2002年第3期16-17,共2页
通过煤田水文地质学实习基地实习内容的深化建设,提出了新河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途径,对类似条件下的煤矿水害防治及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煤田地质学 新河煤矿 水害 防治 矿井水 排供结合 综合利用
下载PDF
长江下游沿岸(南通-上海段)第I承压水砷超标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锁忠 《江苏地质》 1998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地下水中砷含量过高是由特定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水化学条件所引起的。从长江下游沿岸(南通—上海段)第I承压含水层的沉积环境、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出发,根据砷的水文地球化学性质,借鉴前人的试验资料,分析第I承压水中砷富集... 地下水中砷含量过高是由特定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水化学条件所引起的。从长江下游沿岸(南通—上海段)第I承压含水层的沉积环境、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出发,根据砷的水文地球化学性质,借鉴前人的试验资料,分析第I承压水中砷富集的影响因素及探讨砷超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分析 地下水 长江下游 承压水
下载PDF
泊松模型预测潜水位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锁忠 陶芸 《江苏地质》 1994年第1期37-41,共5页
泊松模型预测潜水位动态变化陈锁忠,陶芸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南京,210049关键词:泊松模型,潜水位,动态预测,江苏盐城UsingthePoissonModeltoPredictDynamicChangesoft... 泊松模型预测潜水位动态变化陈锁忠,陶芸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南京,210049关键词:泊松模型,潜水位,动态预测,江苏盐城UsingthePoissonModeltoPredictDynamicChangesofthePhreaticLeve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潜水位 动态变化 泊松型 水位预测
下载PDF
“环套理论”在镇江缺水丘陵山区供水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陈锁忠 黄家柱 闾国年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文以数学中的集合理论 (交集 )为基础 ,建立镇江缺水丘陵山区供水勘查的逻辑推理模式 ,利用遥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与构造地质勘查以及地球物理综合勘察技术 ,由区域→块段→点的逐步“聚焦”获取富水块段、贮水地质体和贮水构造、布... 本文以数学中的集合理论 (交集 )为基础 ,建立镇江缺水丘陵山区供水勘查的逻辑推理模式 ,利用遥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与构造地质勘查以及地球物理综合勘察技术 ,由区域→块段→点的逐步“聚焦”获取富水块段、贮水地质体和贮水构造、布井具体位置的信息。通过供水勘查实践 ,验证了“环套理论”在构造复杂的缺水丘陵山区供水勘查中的优越性 ,同时也指出了“环套理论”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套理论 丘陵山区 供水 勘查
下载PDF
苏锡常平原第Ⅱ承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锁忠 《江苏地质》 1995年第1期21-25,共5页
苏锡常平原第Ⅱ承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陈锁忠(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南京,210049)关键词:地下水,含水层,超采区,水文地质,江苏。MethodtoClassifytheOverloadMiningDistrict... 苏锡常平原第Ⅱ承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陈锁忠(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南京,210049)关键词:地下水,含水层,超采区,水文地质,江苏。MethodtoClassifytheOverloadMiningDistrictsofNo.ⅡConfinedW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含水层 超采区 水文地质
下载PDF
“多元信息供水勘察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以镇江市缺水丘陵山区为例
19
作者 陈锁忠 杨旭 蒋海琴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1年第2期24-29,共6页
以数学中的集合理论 (交集 )为基础 ,采用“多元信息供水勘查理论”逐步逼近 ,建立镇江地区缺水丘陵山区供水勘查的逻辑推理模式 ,利用遥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与构造地质勘查以及地球物理综合勘察技术 ,由区域→块段→点的逐步“聚焦”... 以数学中的集合理论 (交集 )为基础 ,采用“多元信息供水勘查理论”逐步逼近 ,建立镇江地区缺水丘陵山区供水勘查的逻辑推理模式 ,利用遥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与构造地质勘查以及地球物理综合勘察技术 ,由区域→块段→点的逐步“聚焦”获取富水块段、贮水地质体和贮水构造、布井具体位置的信息 .通过供水勘查实践 ,验证了“多元信息理论”在构造复杂的缺水丘陵山区供水勘查中的优越性 ,同时也指出了“多元信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信息理论 丘陵山区 供水勘查研究 江苏镇江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集成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锁忠 《江苏地质》 1999年第1期40-44,共5页
以GIS为主控模块,选择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地下水运动模拟模型系统(GroundwaterModelingSystem简称GMS)和美国D.C.Helm等人开发的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Compac),进行苏锡常地区GIS... 以GIS为主控模块,选择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地下水运动模拟模型系统(GroundwaterModelingSystem简称GMS)和美国D.C.Helm等人开发的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Compac),进行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运动模拟和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集成分析和设计。从GIS、GMS和Compac概念模型供需要求,分析说明集成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思路,且对集成系统的多种数据兼容性、数据分析处理及集成计算、结果可视化和构件化修改功能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下水 地面沉降 模拟模型 集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