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成人近段坐骨神经的弥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镜聪 李新春 +4 位作者 孙翀鹏 陈妙玲 何建勋 赵康艳 俞家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47-1650,共4页
背景:弥散张量成像及神经纤维束示踪的出现为外周神经细微结构的显示及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前瞻性分析健康成人大腿近段坐骨神经纤维束示踪、弥散张量成像的可行性及最佳成像参数。方法: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技术对2... 背景:弥散张量成像及神经纤维束示踪的出现为外周神经细微结构的显示及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前瞻性分析健康成人大腿近段坐骨神经纤维束示踪、弥散张量成像的可行性及最佳成像参数。方法: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技术对28名健康志愿者双侧坐骨神经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及神经纤维束示踪,b值分别为1200,1400,1600s/mm2。结果与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及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功者26名,成功率93%,神经纤维束示踪图上能清晰显示近段坐骨神经,与T1WI上解剖图像融合较好。两侧坐骨神经具有相同的弥散特征:随着b值增加,信噪比逐渐减少,b值为1200s/mm2,信噪比值最大为142.72±32.25,神经纤维束长度最长,所占体素最大,但不同b值的弥散张量参数无差异(P>0.05),且两侧坐骨神经弥散张量参数无差异。说明正常成人大腿近段坐骨神经的弥散张量成像及经纤维束示踪是可行的,可清晰显示坐骨神经走行及弥散特征;最佳b值为1200s/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坐骨神经 磁共振成像 神经纤维束示踪术 成年人
下载PDF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影像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镜聪 曾裕镜 +2 位作者 黄柏锋 刘锦文 蓝博文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3期3479-3480,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BE)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表现。结果 20例患儿中18例表现为苍白球,呈对称性T1WI高信号。16例患儿底丘脑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5例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BE)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表现。结果 20例患儿中18例表现为苍白球,呈对称性T1WI高信号。16例患儿底丘脑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5例患儿桥脑背侧、中脑呈T1WI高信号,桥脑腹侧T1WI呈等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示所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团信号未见明确异常。结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纵隔少见恶性肿瘤的CT及PET/CT诊断 被引量:8
3
作者 陈镜聪 李新春 +3 位作者 陈妙玲 赵康艳 曾庆思 邓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6期40-42,49,共4页
目的探讨纵膈少见恶性肿瘤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纵膈少见恶性肿瘤28例,2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一周内行18-FDG-PET/CT检查。结果 28例中,男24例,女4例,平均年龄42岁。包括胸腺癌9例,... 目的探讨纵膈少见恶性肿瘤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纵膈少见恶性肿瘤28例,2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一周内行18-FDG-PET/CT检查。结果 28例中,男24例,女4例,平均年龄42岁。包括胸腺癌9例,上皮来源性恶性肿瘤9例,生殖源性肿瘤7例,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恶性节细胞嗜铬细胞瘤及硬化性脂肪肉瘤各1例。CT平扫为单发巨大等低密度软组织影,平均大小为8.3cm,3例病灶内见脂肪影,4例病灶中央伴斑点状钙化;3例呈圆形或卵圆形,25例呈分叶状;25例边缘不清,3例边缘尚清晰;增强呈中度或明显强化,8例伴坏死无强化区。5例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转移,2例胸膜转移,8例胸腔积液,1例胸椎骨转移。PET的SUV值平均12.4(范围4.7-17.8)。结论纵膈少见恶性肿瘤多具有恶性肿瘤的共同特征,CT表现多无特征性,但CT检查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密度、边缘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SUV值呈高摄取,CT与PET/CT相互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纵膈 计算机断层 PET/CT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的DTI参数与神经根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镜聪 钟瑜 +4 位作者 刘贵华 曾祥灵 翟少智 陈康胤 蓝博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79-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DTI对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损伤情况的诊断价值,并分析DTI参数与神经根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及MRI平扫显示为单侧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3例,均行DTI检查,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神经纤维束长... 目的:探讨DTI对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损伤情况的诊断价值,并分析DTI参数与神经根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及MRI平扫显示为单侧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3例,均行DTI检查,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神经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分级;比较腰椎间盘突出L_(4)~S_(1)神经根受压侧与健侧之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异;分析受压侧DTI参数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73例患者中,受压侧神经根与健侧对应神经根FA值、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27例为轻度,38例为中度,8例为重度,轻、中、重度患者的FA值、神经根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受压神经根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均与VAS评分均呈负相关(r=-0.881,-0.540,-0.803;均P<0.05);ADC值与VAS评分无相关性(r=-0.095,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的DTI参数,即FA值、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发生改变,且与VAS评分具有相关性,可评价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示踪 磁共振成像 腰骶神经根 疼痛
下载PDF
皮肤神经内分泌癌MRI表现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镜聪 李新春 +1 位作者 陈妙玲 赵康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8-1098,共1页
患者男,61岁。4个月前偶然发现左顶部头皮及右颈各有一肿物,均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且逐渐增大。查体:左顶部见1.5 cm×1.5 cm皮下肿物,向外突出,右颈部肿物大小约1.7 cm×1.5 cm;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示左顶头皮及皮下一个... 患者男,61岁。4个月前偶然发现左顶部头皮及右颈各有一肿物,均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且逐渐增大。查体:左顶部见1.5 cm×1.5 cm皮下肿物,向外突出,右颈部肿物大小约1.7 cm×1.5 cm;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示左顶头皮及皮下一个约1.4 cm×1.0 cm圆形结节,边界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DTI在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镜聪 黄柏锋 +1 位作者 刘锦文 何国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9期20-21,共2页
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 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MRI检查和DTI检查,对两组研究对象的L5、S1神经根参数、DTI–FT影像学表现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结果:对照组受检者左侧和右侧两节段神经根各向异性分数(FA)、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个不同层面神经根之间的FA值、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侧神经根FA值低于健侧,且患侧神经根不同层面FA值较健侧低,患侧神经根不同层面之间的ADC值和FA值比较,中层FA值较近端低,高于远端,且中层ADC值高于近端,低于远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分析DTI–FT影像学表现,对照组神经根纤维示踪L4、L5、S1神经束完整性和连续性较好,而观察组患者的受压神经根与对侧相比明显变形、稀疏。结论:DTI–F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临床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揭示病因,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 腰骶神经根压迫症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正常臂丛神经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妙玲 李新春 +3 位作者 陈镜聪 孙翀鹏 何建勋 赵康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 目的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SNR。结果 34名健康志愿者中32名DTI及DTT成功。C5~8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依次为:0.46±0.03和(1.16±0.15)×10-3mm2/s、0.45±0.04和(1.13±0.19)×10-3mm2/s、0.44±0.04和(1.18±0.19)×10-3mm2/s、0.39±0.05和(1.26±0.18)×10-3mm2/s。b=9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最大。b=700 s/mm2时,SNR最大(18.28±7.38);b=900 s/mm2时,SNR是最大SNR的93%。结论采用1.5T临床型MR机b值为900 s/mm2时,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FA值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兔坐骨神经牵拉损伤与修复的纤维束示踪成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邹乔 李新春 +5 位作者 侯仲军 陈镜聪 万齐 孙翀鹏 周嘉璇 何建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562-3565,共4页
目的:制作兔坐骨神经急性牵拉伤可逆损伤模型,探讨纤维示踪成像(DTT)评价坐骨神经急性牵拉伤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白兔,牵拉右侧坐骨神经建立退变与修复模型;左后肢为假手术侧。于术后1、3 d及1、2、3、4、6、8周行MR... 目的:制作兔坐骨神经急性牵拉伤可逆损伤模型,探讨纤维示踪成像(DTT)评价坐骨神经急性牵拉伤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白兔,牵拉右侧坐骨神经建立退变与修复模型;左后肢为假手术侧。于术后1、3 d及1、2、3、4、6、8周行MR扩散张量成像并行纤维示综,测量神经纤维束长度及平均神经纤维密度指数。MRI检查完毕,于各时间点取1只兔坐骨神经行病理检查。结果:坐骨神经牵拉伤术后1 d^2周损伤侧纤维束长度与假手术侧有明显差异(P<0.05);3~8周损伤侧坐骨神经纤维束长度与假手术侧无明显差异。术后1 d^8周损伤侧平均神经纤维密度指数与假手术侧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牵拉伤后1 d牵拉段可见较多髓鞘扭曲,3 d牵拉段轴索明显崩解。2周神经退变与再生并存,8周神经纤维再生基本成熟。结论:神经纤维束长度及平均神经纤维密度指数~时间曲线与病理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可作为评价神经损伤退变及再生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束示综成像 磁共振成像 坐骨神经 病理
下载PDF
失神经骨骼肌修复的MR定量与肢体功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新春 陈妙玲 +3 位作者 陈镜聪 孙翀鹏 何建勋 赵康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兔急性失神经骨骼肌退变与修复的T2值-时间曲线变化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44只新西兰兔采用挤压右侧坐骨神经的方法建立腓肠肌退变及修复模型。于造模后不同时间段行双侧小腿(失神经侧、假手术侧)MR扫描,分别测量不同时... 目的探讨兔急性失神经骨骼肌退变与修复的T2值-时间曲线变化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44只新西兰兔采用挤压右侧坐骨神经的方法建立腓肠肌退变及修复模型。于造模后不同时间段行双侧小腿(失神经侧、假手术侧)MR扫描,分别测量不同时间段失神经腓肠肌T2值及横截面积,观察展趾反射、Tarlov坐骨神经评分,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48h开始升高,48h至9周T2值与假手术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均高于假手术侧。T2值-时间曲线为逐渐上升-缓慢下降型。失神经侧后肢横截面积于术后1周开始缩小,6周萎缩最明显,7周逐渐恢复,10周后肢横截面积基本恢复正常。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与同侧后肢功能评价指标之间呈负相关(r=-0.84、-0.48,P均<0.05)。结论定量测量失神经骨骼肌的T2值可预测肢体功能的变化趋势:随着T2值升高,肢体功能障碍加重,T2值开始缩短时,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动态测量T2值可作为早期、无创检测失神经骨骼肌退变及修复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去神经法 磁共振成像 肢体功能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MSCT表现 被引量:7
10
作者 廖俊杰 毕纯龙 +3 位作者 朱文丰 陈镜聪 黄丽莹 周翠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MS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NKTCL的MSCT表现。结果22例病灶原发于鼻腔,局限型9例,7例病变位于鼻腔前部或鼻前庭,2例位于鼻腔后段,骨质无明显破...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MS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NKTCL的MSCT表现。结果22例病灶原发于鼻腔,局限型9例,7例病变位于鼻腔前部或鼻前庭,2例位于鼻腔后段,骨质无明显破坏;弥漫型13例,侵犯整个鼻腔,包绕中下鼻甲呈铸型生长,部分侵犯鼻前庭、鼻翼、鼻窦及眼眶,中线结构有破坏;2例原发于鼻窦,MSCT平扫为密度欠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7例原发于咽淋巴环,其中5例位于腭扁桃体,2例侵犯多个部位,MS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等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卵巢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妙玲 李新春 +4 位作者 陈镜聪 何建勋 孙羽中鹏 郑晓涛 钟志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并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其中,实性肿块伴囊变9例,囊实性4例,实性1例;12例为... 目的探讨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并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其中,实性肿块伴囊变9例,囊实性4例,实性1例;12例为圆形或卵圆形,2例为分叶状。肿瘤直径2.1~20 cm,平均9.8 cm;T1WI上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主要为等信号夹杂少量高信号9例,高信号为主5例;信号不均匀13例,均匀1例;9例瘤内见斑片状坏死、囊变区,4例囊性肿块内见较多实性软组织影,1例为实性均质肿块;13例轻度强化,1例囊实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与周围血管一致。1例伴发子宫内膜轻度增厚,1例见大量盆腔及腹腔积液。病理证实13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卵泡膜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膜细胞瘤 MRI 病理
下载PDF
下肢高分化及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康艳 李新春 +2 位作者 陈镜聪 何建勋 孙翀鹏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高分化及黏液型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下肢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例高分化型脂肪肉瘤边界清楚,T_1WI及T_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内部分隔... 目的探讨下肢高分化及黏液型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下肢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例高分化型脂肪肉瘤边界清楚,T_1WI及T_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内部分隔厚度>2 mm;CT为均匀低密度,分隔轻中度强化。病理见较多分化好的脂肪细胞。4例黏液型边界大部分清楚,T_1WI等低信号,3例夹杂少许高信号脂肪影,T_2WI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多房分隔;CT上呈等、低混杂密度,不均匀团片样、云絮状强化,实性成分及粗大间隔强化明显。病理上疏散黏液中见短梭形细胞或单泡状脂母细胞。结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典型,多数黏液型脂肪肉瘤伴有少量脂肪,MRI及CT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脂肪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锦文 黄柏峰 +1 位作者 陈镜聪 刘永志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S01期103-105,115,共4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7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诊断(WB-DWI)、全身骨显像扫描诊断(ECT)以及手术病理检查,比较... 目的探究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7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诊断(WB-DWI)、全身骨显像扫描诊断(ECT)以及手术病理检查,比较WB-DWI与ECT检测出的原发灶、转移灶和总阳性灶个数、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对比WB-DWI检测出的良恶性肿瘤ADC值。结果经诊断,ECT诊断有83例患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5.4%,WB-DWI诊断有84例患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6.6%,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WB-DWI诊断对肿瘤原发灶、转移灶和总阳性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CT诊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WB-DWI与ECT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WB-DWI检测出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ADC值(1.1±0.5)明显低于良性肿瘤患者的平均ADC值为(2.5±0.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WB-DWI与ECT在肿瘤疾病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均可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但WB-DWI诊断对原发灶、转移灶和总阳性灶肿瘤的检出率更高,且可通过WB-DWI检查测得的肿瘤ADC值,鉴别和区分患者肿瘤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ECT 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凯军 张磊 +1 位作者 陈镜聪 邓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3期88-89,共2页
目的通过对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不同的检测方案,观察其临床效果,探究不同检测方案的临床特征。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肺动脉栓塞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患者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 目的通过对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不同的检测方案,观察其临床效果,探究不同检测方案的临床特征。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肺动脉栓塞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患者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监测,观察其预测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中,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40.00%,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66.67%;DSA检查阳性预测值为94.44%,阴性预测值为50.00%,灵敏度为77.27%,特异度为83.33%;D-二聚体检查阳性预测值为94.74%,阴性预测值为55.56%,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83.33%;三种方法联合检查阳性预测值为95.12%,阴性预测值为73.33%,灵敏度为88.64%,特异度为91.67%。经统计学分析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该三种方法单独检查(P<0.05)。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预测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 DSA 血清D-二聚体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MRI弥散张量成像对腰骶神经根受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少智 陈镜聪 林红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究腰骶神经根受压患者行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慢性腰背疼痛合并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受检... 目的探究腰骶神经根受压患者行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慢性腰背疼痛合并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受检者共4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受检者均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常规MRI扫描,对观察组患者健侧、患侧神经根各项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对照组受检者双侧FA值、ADC值进行测量和统计学比较,对感兴趣区进行设置并通过后期处理进行受检者腰骶部位神经根纤维束成像。结果对照组受检者双侧FA值、ADC值数据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患侧FA值相比健侧FA值数据明显更低,而患侧ADC值相比健侧ADC值则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纤维束成像结果显示两组受检者神经根走行情况清晰,能够准确分析患者腰骶神经根受压情况。观察组患者患侧神经根与其症状侧相同。常规MRI扫描及症状间缺乏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结果相比于常规MRI扫描结果对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腰骶神经根受压情况的反映效果更清晰和客观,对患者病情诊断效果、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均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因此该种检查方法更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弥散张量成像 腰骶神经根 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兔坐骨神经牵拉伤MTR值与肢体功能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康艳 李新春 +2 位作者 万齐 陈镜聪 孙翀鹏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兔坐骨神经急性牵拉伤后不同时间点牵拉远段神经磁化传递率(MTR)与肢体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后肢为损伤侧,建立坐骨神经牵拉伤模型;左后肢为假手术侧。随机将实验兔分为两组,A组(n=12)于术... 目的:探讨兔坐骨神经急性牵拉伤后不同时间点牵拉远段神经磁化传递率(MTR)与肢体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后肢为损伤侧,建立坐骨神经牵拉伤模型;左后肢为假手术侧。随机将实验兔分为两组,A组(n=12)于术前1天、术后1和3天以及1、2、4、6和8周分别行双侧后肢磁化传递MRI扫描,测量牵拉远段神经及假手术侧神经的MTR值;同时对实验兔的肢体功能进行展趾反射和改良Tarlov评分,分析术后1~8周MTR值与肢体功能的相关性;B组(n=8)于上述各时间点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牵拉远段神经的MTR值于损伤后1天明显降低,2周时达最低值,4~8周逐渐升高至正常水平,各时间点MTR值与假手术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牵拉伤后1天兔展趾反射及Tarlov评分降至最低;伤后1天~1周评分保持较低水平;伤后2~8周评分逐渐增高、肢体功能逐渐恢复。伤后1~8周牵拉远段神经MTR值与肢体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638,P%0.01)。病理检查显示术后1周神经开始退变,2周时髓鞘退变最显著,4周后开始恢复。结论:牵拉远段神经的MTR值与肢体功能评分呈正相关,提示MTR值可用于监测伤后神经功能退变及再生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坐骨神经 磁化传递率 肢体功能评价
下载PDF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及对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红东 马伟琼 +1 位作者 陈镜聪 周玉祥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4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两者的术前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腮腺淋巴瘤、30例多形性腺瘤,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并对两者对比分析。结果:42例腺淋巴瘤共81个病灶,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两者的术前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腮腺淋巴瘤、30例多形性腺瘤,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并对两者对比分析。结果:42例腺淋巴瘤共81个病灶,14例多发共53个病灶,69个病灶位于浅叶后下极,30个病灶结节样强化,19个病灶呈多囊分隔样强化,31个病灶见微囊或裂隙样变,58个病灶肿瘤边缘见血管贴边征,76个病灶快进快退强化。30例多形性腺瘤均为单发病灶,28例位于非浅叶后下极,13例跨叶,18例实性结节强化,12例大囊环状强化,1例见肿瘤血管贴边征,30例渐进、延迟强化。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在肿瘤发生部位、数量、微囊变特点、强化模式、血管贴边征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而多囊分隔样强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各具有一定的CT特征,综合肿瘤数量、位置、囊变特点、血管贴边及强化模式,再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吸烟史能提高对两者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多形性腺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3D-CTA和3D-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影像诊断的应用检出率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凯军 张磊 +1 位作者 陈镜聪 邓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22-23,共2页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实施3D-CTA和3D-DSA检查,观察其临床效果,探究3D-CTA和3D-DSA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6年1月-2017年10月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均进行3D-CTA和3D-DSA检查。...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实施3D-CTA和3D-DSA检查,观察其临床效果,探究3D-CTA和3D-DSA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6年1月-2017年10月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均进行3D-CTA和3D-DSA检查。结果在本研究中90例患者中,3D-CTA发现有9例阴性、71例颅内动脉瘤、3例烟雾病、5例动静脉畸形、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D-DSA发现有3例阴性、74例颅内动脉瘤、4例烟雾病、6例动静脉畸形、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D-CTA结果阴性病例而进行DSA检查为阳性的病例为:3例基底动脉动脉瘤、1例小脑动静脉畸形、1例侧窦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3D-CT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率为90.00%低于3D-DSA阳性率(96.67%)(χ^2=11.632, P<0.05);在本研究中74例颅内动脉瘤进行3D-DSA检查动脉瘤有96个,具有65例单发动脉瘤的患者,9例多发动脉瘤患者;3D-CTA动脉瘤有87个,有9个漏诊,漏诊的动脉瘤都是夹层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3D-CTA动脉瘤的检出率为100%高于3D-DSA(90.63%)(χ^2=13.245, P<0.05)。结论 3D-CTA和3D-DSA都可以准确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但是3D-DSA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阳性率较高,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的漏诊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A 3D-DSA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稽留流产MRI误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变性1例
19
作者 赵康艳 李新春 +2 位作者 蒙秋华 陈镜聪 陈妙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12-1912,共1页
患者女,3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淋漓不尽3月余"入院。查体:子宫增大如孕8周。实验室检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76 mI U/ml。超声:子宫实性占位,肌瘤变性。MRI:子宫明显不均匀增大,宫腔内见约5.13 cm×4.62 cm类圆形异常信... 患者女,3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淋漓不尽3月余"入院。查体:子宫增大如孕8周。实验室检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76 mI U/ml。超声:子宫实性占位,肌瘤变性。MRI:子宫明显不均匀增大,宫腔内见约5.13 cm×4.62 cm类圆形异常信号,T1 WI呈等低信号,其内见部分高信号(图1),T2 WI呈低信号,其内夹杂线状、片状明显高信号(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稽留 平滑肌瘤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20
作者 刘锦文 黄柏峰 +1 位作者 陈镜聪 刘永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5期390-391,共2页
目的探究和分析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例是非骨巨细胞瘤,20例骨巨细胞瘤,然后分别采用增强扫描CT进行扫描,对比2组患者的CT... 目的探究和分析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例是非骨巨细胞瘤,20例骨巨细胞瘤,然后分别采用增强扫描CT进行扫描,对比2组患者的CT值;然后对比2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增强CT扫描值与非骨巨细胞瘤的增强CT扫描值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增强扫描进行骨巨细胞瘤的扫描,能够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骨巨细胞瘤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巨细胞瘤 非骨巨细胞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