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单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陈淑莲 陈长地 梁世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34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单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3例先天性心脏单间隔缺损患儿展开研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经胸微创介入治疗,观察组33例实施... 目的研究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单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3例先天性心脏单间隔缺损患儿展开研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经胸微创介入治疗,观察组33例实施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将两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心胸比率、心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心内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均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胸比率、LAD、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LVEF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单间隔缺损实施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较高,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单间隔缺损 经皮心导管介入 住院时间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长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阶段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中选取80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介入组和外科组,每组40例。外科组患儿... 目的比较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阶段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中选取80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介入组和外科组,每组40例。外科组患儿采取外科开胸手术进行治疗,介入组患儿采取经导管介入治疗。结果介入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与外科组患儿相当,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显着短于外科组,术中输血量显着少于外科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外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儿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新发瓣膜反流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外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能够获得与外科手术治疗相当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康复更快,具有显着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长地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2期8-9,共2页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呼吸机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和高频通气组。常规通气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营养支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维持等,并给予常规机械通...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呼吸机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和高频通气组。常规通气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营养支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维持等,并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高频通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间治疗结果。结果高频通气组、常规通气组成功救治率均为100.00%(P>0.05);高频通气组患儿与常规通气组相比较,肺损伤率、气胸发生率、感染率更低(P<0.05);治疗后高频通气组、常规通气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 H和吸氧浓度(Fi O)均比治疗前显改善著(P<0.05)。高频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相比较,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更低(P<0.05)。结论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儿血气指数和改善肺通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利于节省治疗时间和费用,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呼吸机 新生儿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长地 梁世山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6期78-78,共1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诊断危重患者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ICU住院怀疑患有败血症的危重患者113例,应用免疫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的PCT(降钙素原)和CRP(C-反应蛋白),并施以血培养。结果在明显...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诊断危重患者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ICU住院怀疑患有败血症的危重患者113例,应用免疫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的PCT(降钙素原)和CRP(C-反应蛋白),并施以血培养。结果在明显感染组(n=53)中,PCT平均含量(1.78±0.53),阳性患者20例(37.74%),CRP平均含量为(16.12±2.29),阳性患者11例(20.75%);无明显感染组(n=37)中,PCT平均含量(0.85±0.31),阳性患者10例(27.03%),CRP平均含量为(9.43±0.41),阳性患者4例(10.81%)。两组PCT和CR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组(n=23)中,PCT平均含量为(2.73±0.61),阳性患者22例(95.65%),CRP平均含量(20.31±3.81),阳性患者19例(82.61%),两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与有明显感染组相比,PCT 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能够作为ICU危重患者早期感染的指标;PCT的水平变化是败血症的预测和预后指标。针对有发生败血症可能的危重患者应当及时检测其血清中的 PCT,能够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能以此获知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危重患者 败血症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