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详尽比较郁达夫小说《南迁》与其中对歌德的《迷娘曲》一诗的翻译功能,我们发现,在这两个文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性互动。本文借鉴酒井直树"共喻架构("Schema of Cofiguration)理论,首先阐释歌德如何通过共喻一个女性化...通过详尽比较郁达夫小说《南迁》与其中对歌德的《迷娘曲》一诗的翻译功能,我们发现,在这两个文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性互动。本文借鉴酒井直树"共喻架构("Schema of Cofiguration)理论,首先阐释歌德如何通过共喻一个女性化、情绪化的、需要被驯服的意大利他者形象,来生成充满男子气概的德国主体;其次阐明郁达夫如何通过刻画一个女性化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反向发展了歌德的成长小说;最后通过重回《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梳理出郁达夫在中国古典文学与欧洲经典文本中的穿行路径,以揭示《南迁》主人公伊人不断转换的主体性如何超越了歌德小说的主体塑造范式,并进而发现常被论者忽视的主题:《南迁》对跨国基督教的怀疑,以及郁达夫对欧洲浪漫主义更深刻的批评。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详尽比较郁达夫小说《南迁》与其中对歌德的《迷娘曲》一诗的翻译功能,我们发现,在这两个文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性互动。本文借鉴酒井直树"共喻架构("Schema of Cofiguration)理论,首先阐释歌德如何通过共喻一个女性化、情绪化的、需要被驯服的意大利他者形象,来生成充满男子气概的德国主体;其次阐明郁达夫如何通过刻画一个女性化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反向发展了歌德的成长小说;最后通过重回《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梳理出郁达夫在中国古典文学与欧洲经典文本中的穿行路径,以揭示《南迁》主人公伊人不断转换的主体性如何超越了歌德小说的主体塑造范式,并进而发现常被论者忽视的主题:《南迁》对跨国基督教的怀疑,以及郁达夫对欧洲浪漫主义更深刻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