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安瑶族非遗竹编文化体验馆设计研究
1
作者 曹灿荣 廖曦 +1 位作者 宁嘉琪 陈雅铃 《中国文房四宝》 2024年第5期0155-0156,共2页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技艺,这些文化和技艺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安瑶族自治县,这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神奇土地,不仅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更孕育了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技艺,这些文化和技艺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安瑶族自治县,这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神奇土地,不仅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更孕育了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竹编技艺。这里的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传统技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遗文化,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竹编文化并参与到竹编文化的传承中。而设计一座都安瑶族非遗竹编文化体验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下载PDF
艾灸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影响
2
作者 陈丽红 单坤生 +2 位作者 陈雅铃 杨雪容 王玮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895-899,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12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艾灸预治疗组(41例)、艾灸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 目的观察艾灸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12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艾灸预治疗组(41例)、艾灸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3组均予化疗,艾灸预治疗组于化疗开始前7 d进行艾灸,每日1次,共14 d;艾灸治疗组于化疗开始时进行艾灸,每日1次,共7 d;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计数、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水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水平、骨髓抑制分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艾灸治疗组WBC计数、NEU计数、Hb和PLT计数低于艾灸预治疗组(P<0.05);对照组低于艾灸治疗组(P<0.05)。3组治疗后骨髓抑制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艾灸治疗组治疗后GM-CSF和G-CSF水平低于艾灸预治疗组(P<0.05),对照组低于艾灸治疗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重组人G-CSF使用率高于艾灸治疗组和艾灸预治疗组(P<0.05)。对照组和艾灸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高于艾灸预治疗组(P<0.05);对照组高于艾灸治疗组(P<0.05)。结论艾灸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间接灸 温灸器灸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化疗 骨髓抑制
下载PDF
儿童淋巴瘤早期转化白血病8例诊治分析
3
作者 王玮 刘庆春 陈雅铃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10-611,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早期淋巴瘤转化成白血病的特点,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05-2008年我院收治的8例儿童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血常规、骨髓等特点,以及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患者均在2个月以内就发展为白血病;病理... 目的:分析儿童早期淋巴瘤转化成白血病的特点,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05-2008年我院收治的8例儿童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血常规、骨髓等特点,以及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患者均在2个月以内就发展为白血病;病理上均属于T细胞高度恶性淋巴瘤,外周血中白细胞均升高,血小板均正常,仅轻度贫血;大部分近期疗效较好,骨髓持续缓解,远期疗效需要继续观察。结论:儿童T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早期容易浸润骨髓并转化为白血病,应常规行骨髓检查,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儿童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不同时期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雅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9期169-171,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出凝血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其对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病程差异分为早期组和...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出凝血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其对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病程差异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各5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于3组研究对象体内出凝血指标与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早期组和晚期组各项出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晚期组各项标志物水平均高于早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与晚期组出凝血分子标志物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组与晚期组各项出凝血分子标志物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凝血分子标志物不受凝血因子变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有利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凝血分子标志物 检测价值 阳性检出率
下载PDF
血浆B7-H2、B7-H3、血小板自身抗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羡英 王玮 +1 位作者 严政威 陈雅铃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究血浆B7-H2、B7-H3、血小板自身抗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80例(观察组)和同期体检正常者20名(对照组)。采用流式免疫微球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小板糖蛋白,包括GPⅨ、GPⅠb、GPⅢ... 目的:探究血浆B7-H2、B7-H3、血小板自身抗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80例(观察组)和同期体检正常者20名(对照组)。采用流式免疫微球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小板糖蛋白,包括GPⅨ、GPⅠb、GPⅢa、GPⅡb及P选择素5种成分的自身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浆中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H2(s B7-H2)和B7-H3(s B7-H3)水平。结果:观察组5种血小板糖蛋白成分的自身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种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浆s B7-H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s B7-H3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血小板P选择素抗体与血浆s B7-H3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小板自身抗体及s B7-H2水平均升高,且血小板身抗体P选择素和s B7-H3呈负相关关系,该病理过程可能与B7-H3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7-H2 B7-H3 血小板自身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