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临床资料分析
1
作者 陈雪莱 黄建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3期531-533,共3页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宫颈病变进一步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因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存在异常细胞的413例妇女的资料,平均年龄39...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宫颈病变进一步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因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存在异常细胞的413例妇女的资料,平均年龄39.40岁(年龄范围21~7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和HPV-DNA分型。结果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患者中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Ⅱ患者中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Ⅲ患者中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检出符合率最高。慢性宫颈炎患者一种或多种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要低于CIN患者(x~2=32.105,P=0.000),宫颈癌HR-HPV感染率为100%。慢性宫颈炎患者与CIN患者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5,P=0.650)。宫颈病变患者以单一HR-HPV亚型感染率更常见,其与多重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50,P=0.000)。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R-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癌前病变 资料分析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氧化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丽君 金孟浩 +3 位作者 黄建芳 陈雪莱 陈红丽 林群 《健康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探究其与氧化损伤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将40例计划行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分为A组(狭窄程度<90%)26例和B组(狭窄程度≥90%)14例,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探究其与氧化损伤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将40例计划行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分为A组(狭窄程度<90%)26例和B组(狭窄程度≥90%)14例,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比较各组血脂(TG、TC、LDL-C、HDL-C)、氧化损伤因子(LOOH、MPO)、胆红素(STB、SIB、SDB)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胆红素水平与氧化损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B组的TG、TC、LDL-C和氧化损伤因子水平均高于C组,HDL-C、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C组;B组的TG、TC、LDL-C和氧化损伤因子水平均高于A组,HDL-C、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氧化损伤因子水平呈负相关(r_(STBvsLOOH)=-0.6092、r_(SIBvsLOOH)=-0.6972、r_(STBvsMPO)=-0.5429、r_(SIBvsMPO)=-0.6844,均P<0.001;r SDBvsMPO=-0.3870,P=0.0136)。结论血脂水平紊乱及脂质氧化损伤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进展,而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对该病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原因可能与胆红素对氧化损伤因子的负调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氧化损伤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PIVKA-Ⅱ、AFP联合纤溶二项DD、FD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建芳 王怡 +3 位作者 陈怡 郭瑞德 周剑 陈雪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20期2520-252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联合纤溶二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患者及部分温州...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联合纤溶二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患者及部分温州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40例肝硬化(LC)患者,40例健康体检人员(HC);比较3组患者血清PIVKA-Ⅱ、AFP、DD、FDP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IVKA-Ⅱ、AFP指标以及纤溶二项DD、FDP检测在PL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PLC组血清肿瘤标志物PIVKA-I、AFP水平显著高于LC组和健康组(P<0.05),PLC组血清纤溶二项DD、FDP水平显著高于LC组和健康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IVKA-Ⅱ、AFP指标检测的AUC分别为0.935、0.902,DD、FDP指标检测的AUC值分别为0.792、0.827,其中PIVKA-Ⅱ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肿瘤标志物PIVKA-Ⅱ检测在PLC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AFP、DD、FDP检查联合能够显著的区分肝癌和肝硬化患者,有利于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原文传递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尿蛋白电泳联合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建芳 郭瑞德 +3 位作者 陈钦宏 赵润英 黄全海 陈雪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9-600,共2页
关键词 尿蛋白电泳 尿微量白蛋白 尿al微球蛋白 尿肌酐 糖尿病 肾损伤
原文传递
1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特点分析
5
作者 黄建芳 陈雪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2351-2352,2399,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或不伴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及血清自身抗体特点。方法:对102例SLE患者(包括L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以酶斑点法检测抗SSA...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或不伴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及血清自身抗体特点。方法:对102例SLE患者(包括L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以酶斑点法检测抗SSA、SSB、u1RNP、Smith、Jo—1和SCL-70抗体。结果:102例SLE患者发病年龄13~78岁,平均35±14岁;首发症状以关节痛和蝶型红斑最多见,分别为29.4%和26.5%;在SLE引起的器官损伤中,狼疮性肾炎最常见,占63.7%;抗核抗体(ANA)、抗dsDNA、SSA、SSB、U1RNP、Smith、SCL-70和J0-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1%、38.2%、51.9%、11.8%、28.4%、21.6%、1%和0;在各种自身抗体中,抗dsDNA抗体在LN患者中的阳性率(46%)明显高于不伴有LN的SLE患者(24%)(P〈0.05);而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率在LN患者与不伴有LN的SLE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育龄期女性出现关节痛或蝶型红斑时,应考虑SLE的可能,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做到早期鉴定或排除。在自身抗体中,抗dsDNA抗体与LN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狼疮性肾炎 间接免疫荧光法 酶斑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