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离在岸联动性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雯诗 叶修群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28,共6页
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考察SHIBOR和CNH-HIBOR的联动性。研究表明:两者短期期限品种的联动性较弱,中长期期限品种以SHIBOR对CNH-HIBOR的影响为主,但离岸市场已开始对在岸市场产生影响;短期期限品种对冲击的响应较为... 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考察SHIBOR和CNH-HIBOR的联动性。研究表明:两者短期期限品种的联动性较弱,中长期期限品种以SHIBOR对CNH-HIBOR的影响为主,但离岸市场已开始对在岸市场产生影响;短期期限品种对冲击的响应较为迅速,而长期期限品种对冲击的响应需要长时间消化。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离在岸市场的联动性正逐步增强,需要进一步强化SHIBOR的基础地位,并不断完善报价机制和放松离岸市场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H-HIBOR SHIBOR 联动性 VAR模型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阶段性差异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 被引量:3
2
作者 叶修群 陈雯诗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6-33,39,共9页
采用资本、劳动、能源三要素生产函数,利用1995—2012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科教、对外开放、政府干预和产业升级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阶段性差异。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各阶段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 采用资本、劳动、能源三要素生产函数,利用1995—2012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科教、对外开放、政府干预和产业升级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阶段性差异。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各阶段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阶段性差异显著。对外开放、政府干预、产业升级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和方向具有明显阶段性差异。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实施差异化区域经济改革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阶段性差异 区域经济
下载PDF
经济改革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实证研究
3
作者 陈雯诗 叶修群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0-55,共6页
在30省市区1995—2012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引入能源因素优化的C—D生产函数探讨了多项经济改革措施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研究表明: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中西部经济促进作用高于东部:外贸开放对东部和西部经济具有正向促进效应... 在30省市区1995—2012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引入能源因素优化的C—D生产函数探讨了多项经济改革措施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研究表明: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中西部经济促进作用高于东部:外贸开放对东部和西部经济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外资开放对中部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对东部和西部存在挤出效应;财政干预对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效应,私有化改革能够有效推动东部和中部经济增长;产业合理化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产业高级化的经济效应与产业发展水平正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改革
下载PDF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叶修群 陈雯诗 刘荣春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能够通过影响地区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而影响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笔者基于2001—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能够通过影响地区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而影响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笔者基于2001—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保税区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总体不显著,但促进作用逐步显现;出口加工区不利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这一负向影响逐渐增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保税区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出口加工区通过制约技术进步负向作用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都会通过制约纯技术效率的提升负向影响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讨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既丰富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相关研究,也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税区 出口加工区 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与国际BIT谈判接轨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晓合 陈雯诗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6-160,共5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次采用负面清单和国民待遇适用于投资准入前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中国现代化和国际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主要功能是为中国开展中美投资协议谈判和未来参加TISA/TPP谈判提供现实依据。然而...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次采用负面清单和国民待遇适用于投资准入前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中国现代化和国际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主要功能是为中国开展中美投资协议谈判和未来参加TISA/TPP谈判提供现实依据。然而,随着负面清单2013版和2014年修订版的公布,笔者发现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与国际BIT文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服务业限制过多、未涉及市场准入问题、不公平竞争和缺乏纠纷解决机制。因此,本文将结合世界上主要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探讨中国负面清单的不足,并尝试为新版负面清单修改与推广提供参考意见,即加强各部门沟通、借鉴美国经验和提高程序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自贸区 负面清单 BIT谈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