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味理论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但其化学及生物学的表征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思路,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消渴病药方的用药规律;选出核心药对,利用Ch EMBL、CTD、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等数据...中药性味理论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但其化学及生物学的表征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思路,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消渴病药方的用药规律;选出核心药对,利用Ch EMBL、CTD、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等数据库,从"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功能"的相互关联入手,探究药味成分在治疗消渴方面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本研究发现消渴病常用药味以苦甘为主。通过对"知母-黄柏"和"黄芪-葛根"药对中活性结构的靶点和通路预测,得到甘味中的皂苷类成分主要作用于胰岛素、胰岛素及胰腺分泌等通路,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利用;苦味中的黄酮和生物碱等成分主要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等通路,参与调控炎症因子,促进糖异生,改善内分泌,调节糖脂代谢等生理过程。针对"上消、中消、下消"的病症,中药通过抗炎、调节免疫,调节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利用,改善并发症等多通路进行"清热去燥,补肾固涩"的综合干预。本研究为探索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展开更多
文摘中药性味理论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但其化学及生物学的表征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思路,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消渴病药方的用药规律;选出核心药对,利用Ch EMBL、CTD、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等数据库,从"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功能"的相互关联入手,探究药味成分在治疗消渴方面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本研究发现消渴病常用药味以苦甘为主。通过对"知母-黄柏"和"黄芪-葛根"药对中活性结构的靶点和通路预测,得到甘味中的皂苷类成分主要作用于胰岛素、胰岛素及胰腺分泌等通路,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利用;苦味中的黄酮和生物碱等成分主要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等通路,参与调控炎症因子,促进糖异生,改善内分泌,调节糖脂代谢等生理过程。针对"上消、中消、下消"的病症,中药通过抗炎、调节免疫,调节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利用,改善并发症等多通路进行"清热去燥,补肾固涩"的综合干预。本研究为探索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