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临城段)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露阳 《河北水利》 2024年第6期47-47,34,共2页
正式通水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无人机航测建模技术发展迅速,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管理部门通过无人机的拓展功能掌握了更多的工程动态信息以及工程周边时空信息,管理效益显著。在南水北调中... 正式通水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无人机航测建模技术发展迅速,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管理部门通过无人机的拓展功能掌握了更多的工程动态信息以及工程周边时空信息,管理效益显著。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临城段日常管理工作中,无人机航测建模技术在渠道巡检、地形地貌分析、工程规划设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中线干渠的工程安全、运行安全、水质安全提供了宏观多维度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工程 无人机航测技术 建模技术
下载PDF
基于EEMD-Hilbert谱的气液两相流钝体绕流流型识别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露阳 尹佳雯 +2 位作者 孙志强 姚凤艳 周天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36-2546,共11页
为了有效识别气液两相流的流型,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以涡街流量计为元件诱发钝体绕流,通过管壁差压法获取气液两相流钝体绕流的尾迹波动信号,采用集总经验模态分解对信号进行分解,通过Hilbert变换得到Hilbert边际谱,利用最大互相关系... 为了有效识别气液两相流的流型,以水和空气为实验介质,以涡街流量计为元件诱发钝体绕流,通过管壁差压法获取气液两相流钝体绕流的尾迹波动信号,采用集总经验模态分解对信号进行分解,通过Hilbert变换得到Hilbert边际谱,利用最大互相关系数法对固有模态函数进行筛选,选取特征固有模态函数能量比分别与体积含气率、两相雷诺数构建流型图。结果表明,构建的两类新流型图对单相水、泡状流、塞状流、弹状流等典型流型的识别率分别可达91.67%和88.89%,能较好地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钝体绕流 流型识别 集总经验模态分解 HILBERT变换
下载PDF
经腋窝入路与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疗效及美学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露阳 彭书旺 +3 位作者 彭坷平 段姗姗 陈念 黄湘俊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与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癌切除术的88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与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癌切除术的88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44例)与对照组(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4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清除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VS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乳晕入路相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美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经腋窝入路 乳晕入路 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 疗效 美学效果
下载PDF
放疗前贫血对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露阳 王海峰 +3 位作者 张瑾熔 伊斯坎达尔.阿布力米提 潘广鹏 卢喜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2857-2862,共6页
目的分析放疗前贫血对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年龄≥70岁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放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结果贫血组1、2、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率(... 目的分析放疗前贫血对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年龄≥70岁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放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结果贫血组1、2、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59.37%、28.15%、6.25%及25.00%、18.75%、6.25%;非贫血组1、2、3年OS及DFS分别为77.46%、46.48%、23.94%及63.38%、35.21%、16.9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2、3年OS及DFS在血红蛋白、T分期、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示:贫血独立于T、N分期影响1、2年OS及DFS,独立于临床分期、N分期影响3年OS及DFS。结论放疗前贫血为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亦可增加复发或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食管鳞癌 贫血 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水介质中降落球形塑料颗粒与静止气泡的黏附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露阳 孙志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9-1535,共7页
为了揭示球形塑料颗粒在气泡表面的黏附行为及机理,采用高速摄影仪对自由降落的球形塑料颗粒与固定在水槽中静止气泡的黏附过程进行拍摄,利用图像处理方法提取颗粒黏附过程运动特性曲线及碰撞角与运动时间的关系,研究颗粒碰撞位置、颗... 为了揭示球形塑料颗粒在气泡表面的黏附行为及机理,采用高速摄影仪对自由降落的球形塑料颗粒与固定在水槽中静止气泡的黏附过程进行拍摄,利用图像处理方法提取颗粒黏附过程运动特性曲线及碰撞角与运动时间的关系,研究颗粒碰撞位置、颗粒和气泡直径对黏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的黏附主要分为碰撞黏附和滑动黏附,气泡表面的滑动壁面假设与实验值的吻合度较高。此外,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发现,随着碰撞角的增大,感应时间明显增长,但是颗粒陷入气泡表面的时间基本维持在10 ms,颗粒陷入气泡的深度受气泡和颗粒尺寸的共同影响,约占气泡与颗粒直径之和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颗粒相互作用 黏附现象 高速显微摄像 气泡界面假设 感应时间
下载PDF
生态 文明 共生——2017年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生态文明与环境美学”高端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洁 陈露阳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7年第2期5-8,共4页
2017年2月18日下午,主题为“生态文明与环境美学”高端论坛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召开,来自广东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7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武汉大学城... 2017年2月18日下午,主题为“生态文明与环境美学”高端论坛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召开,来自广东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7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在校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望衡发起,朱洁副教授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学院 环境美学 生态文明 高端论坛 陈望衡 中南民族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会议综述 湖北工业大学 罗尔斯顿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露阳 彭书旺 陈晓琼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手术或粗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肉芽肿性乳腺炎依据超声表现不同可分为低回声结节(或)肿块型、弥散分布型、混合回声型。结果106例肉芽肿...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手术或粗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肉芽肿性乳腺炎依据超声表现不同可分为低回声结节(或)肿块型、弥散分布型、混合回声型。结果106例肉芽肿性乳腺炎共115个病灶中,高频超声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良恶性的准确率为62.6%,其中低回声结节(或)肿块型为31.5%,弥散分布型为71.4%,混合回声型为81.6%。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声像图缺乏特异性,其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与超声分型有关,综合评价分析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
下载PDF
术前超声检查对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因素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译斌 廖锦堂 +3 位作者 谢璐璐 齐文君 陈露阳 李悦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061-2065,共5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着重探讨术前超声检查在预测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1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59例,根据术后1年内有无复发将...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着重探讨术前超声检查在预测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1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59例,根据术后1年内有无复发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27例)和早期未复发组(32例)。整理术前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HBV相关HCC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资料,分析其对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前血清AFP≥400 ng/ml、肿瘤最大直径≥5 cm、有大血管侵犯、超声造影显示"快出"增强模式、造影剂显示非均匀分布特征是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FP≥400 ng/ml[比值比(OR)=14.90,95%可信区间(95%CI):1.44~154.39,P=0.02]、肿瘤最大直径≥5 cm(OR=6.75,95%CI:1.07~42.50,P=0.04)、超声造影"快出"增强模式(OR=9.67,95%CI:1.78~52.54,P=0.01)是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组合预测早期复发的敏感性评估发现,超声造影"快出"增强模式与肿瘤最大直径≥5 cm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指标的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均高于其他指标。结论以超声造影"快出"增强模式预测HCC早期复发的敏感性较高,有可能作为复发高危人群筛查的有效指标之一,并为HCC围手术期及术后长远的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完善提供有利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超声检查 复发
下载PDF
对比经皮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译斌 廖锦堂 +3 位作者 李悦怡 谢璐璐 齐文君 陈露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69-187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波消融(MWA)与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对相关电子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并确定2014年5月以前发表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有关MWA与RFA治疗HCC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前瞻性及回顾性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微波消融(MWA)与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对相关电子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并确定2014年5月以前发表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有关MWA与RFA治疗HCC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前瞻性及回顾性对比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相对危险度以及95%可信区间。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总计766例患者。MWA组与RFA组的肿瘤完全消融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年及3年总生存率、1年及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大小HCC亚组分析显示,对于≤5cm的HCC,MWA组与RF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WA对于HCC的疗效与RFA相当。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改良后的MWA在今后应用前景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肝细胞 消融技术
下载PDF
生态文明与环境审美——陈望衡环境美学的新拓展
10
作者 陈露阳 《关东学刊》 2017年第9期62-69,共8页
陈望衡是中国环境美学的重要开拓者。2006年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环境美学专著《环境美学》,2015年又在英国出版了第一部中国人写的环境美学专著《中国环境美学》。近十年来,陈望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美学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注... 陈望衡是中国环境美学的重要开拓者。2006年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环境美学专著《环境美学》,2015年又在英国出版了第一部中国人写的环境美学专著《中国环境美学》。近十年来,陈望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美学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有:"生态乐居""生态文明美""生态进城""生态园林主义""守界和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望衡 生态文明 环境美学
下载PDF
lncRNA MIR31HG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书旺 陈露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3-21,共9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31HG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4月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48例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男女...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31HG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4月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48例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男女各24例。利用TCGA数据库验证lncRNA MIR31HG在甲状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患者术后病理报告确诊为PTC,提取样本RNA行qRT-PCR验证lncRNA MIR31HG在PT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lncRNA MIR31HG的小干扰RNA转染PTC细胞系TPC-1并验证抑制率,保证抑制率>60%,MTT检测TPC-1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分子Akt、磷酸化Akt(p-Akt)、PTEN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头颈部鳞癌、胰腺癌及甲状腺癌组织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高(P<0.05),膀胱癌、前列腺癌组织较癌旁组织低(P<0.05)。PTC组织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高(P<0.05)。TPC-1、K1及BCPAP的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较Nthy-ori 3-1高(P<0.05),且TPC-1相对表达量最高。实验组lncRNA MIR31HG相对表达量均较siRNA-NC组下降(P<0.05),其中siRNA-1组与siRNA-3组沉默效率均>60%。各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1组与siRNA-3组划痕愈合率较siRNA-NC组低(P<0.05)。siRNA-1组、siRNA-3组侵袭至Transwell小室下室的细胞数较siRNA-NC组低(P<0.05)。siRNA-1组、siRNA-3组PTEN mRNA和蛋白较siRNA-NC组升高(P<0.05),且siRNA-3组最高;siRNA-1组、siRNA-3组p-Akt蛋白较siRNA-NC组低,且siRNA-3组最低(P<0.05)。结论lncRNA MIR31HG在PT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PTC患者肿瘤分期有关;下调lncRNA MIR31HG的表达可以抑制TPC-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lncRNA MIR31HG抑制PTEN表达从而激活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 甲状腺 长链非编码RNA/核糖核酸酶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道切开取石术和ERCP球囊扩张取石术治疗细径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彭书旺 陈露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下胆道切开取石和ERCP球囊扩张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细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下胆道切开取石和ERCP球囊扩张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细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ERCP球囊扩张取石术)和对照组3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石复发情况。结果①术中和术后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手术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对照组患者TBIL、DBIL值下降明显,而观察组下降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胆道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④手术疗效方面,两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条件允许情况下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ERCP球囊扩张取石治疗,有助于减少出血、结石复发、胆道狭窄及反流性胆管炎等并发症,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胆道切开取石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细径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动态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露阳 廖锦堂 +6 位作者 齐文君 张波 姜琴 潘瑞哲 王书初 李文政 龙学颖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7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8例共48个病灶。其中30例患者经手术后病理确诊,18例患者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所有患...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8例共48个病灶。其中30例患者经手术后病理确诊,18例患者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3个月行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动态3D-CEUS评价疗效,并与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活检病理或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MRI、PET)、肿瘤标志物水平、患者3个月以上随访结果综合判断的最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EUS、增强CT或MRI诊断肿瘤灭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本组48例患者48个病灶中,75.0%(36/48)的病灶应用动态3D-CEUS后能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操作者评估射频消融术疗效;25.0%(12/48)的病灶应用动态3D-CEUS与应用2D-CEUS相比,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动态3D-CEUS没有改变任何一个病灶的诊断或者临床治疗方案。2D-CEUS及动态3D-CEUS显示40个病灶消融区域无增强,提示肿瘤完全消融;8个病灶边缘部分呈结节样不规则高增强,提示肿瘤部分残存。增强CT或MRI示39个病灶消融区域无增强,提示肿瘤完全消融;9个病灶边缘可见不规则强化,提示肿瘤部分残存。CEUS、增强CT或MRI诊断射频消融术后肿瘤灭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0.0%、100%、95.8%和80.0%、97.4%、93.8%。结论动态3D-CEUS在评价射频治疗疗效方面,与2D-CEUS及增强CT或MRI无明显差异,但动态3D-CEUS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评估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消融技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7
14
作者 齐文君 廖锦堂 +3 位作者 陈露阳 王译斌 谢璐璐 李悦怡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辅以贝伐单抗联合细胞毒性化疗及仅细胞毒性化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成贝伐单抗联合mFOLFOX6治疗组与mFOLFOX6治疗组,每组各14例。于第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辅以贝伐单抗联合细胞毒性化疗及仅细胞毒性化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成贝伐单抗联合mFOLFOX6治疗组与mFOLFOX6治疗组,每组各14例。于第1~4次化疗前1d行常规超声及CEUS,采用动态造影定量分析软件,记录患者肝脏病灶的各项定量参数,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最终结果,分别比较两治疗组中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第1次化疗前1d与第2次化疗前1d病灶定量参数变化百分数的差异。结果:贝伐单抗联合mFOLFOX6治疗组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病灶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I)变化百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FOLFOX6治疗组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病灶各参数变化百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US定量参数PI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贝伐单抗联合细胞毒性化疗早期疗效评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环境审美的时代性发展——再论“生态文明美学”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望衡 陈露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共5页
美学的性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感性显现。不同的文明时代均有不同的美学,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只能属于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即由农业文明的人对自然的臣服,到工业文明人与自然的对抗,再到生态文明... 美学的性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感性显现。不同的文明时代均有不同的美学,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只能属于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即由农业文明的人对自然的臣服,到工业文明人与自然的对抗,再到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双赢。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只能是生态文明美学,与其相应的环境美学也只能是生态文明的美学。人对环境的审美主要体现为生态的审美调节,即审美主体的双元性——人主体性与自然主体的统一和审美价值的综合性——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统一。在这种背景下,人的审美视界空前开阔,审美心胸空前宽广。在生态文明时代,美的本质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只是有交感和谐,还有划界和谐。生态文明既是对工业文明"技"的意义上的吸取与"道"的意义上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道"的意义上的吸取与"技"的意义上的扬弃,因此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共同培育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绿色生活。绿色生活具有浓重的审美性,它主要体现在环保意识、家园意识、人类意识、生态伦理意识、生态科技意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审美意识,主要是以生态文明为美,以朴素为美,以和平为美。从本质上看,所有的文明都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但历代的文明包括猎采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重视的是自然的资源义,而生态文明时代重视的是自然的环境义,也就是说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也正因为如此,生态文明美学的核心是环境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生态文明美学 环境审美 审美主体 审美价值
原文传递
中国山水画中的荒野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露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2,共5页
山水画为中国人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山水就是自然,野性的自然即为荒野。中国山水画热衷于画荒野,与中国的道家哲学有重要关系。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蕴与道家清静无为、崇尚自然的思想高度契合,从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山水画是道家哲学的... 山水画为中国人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山水就是自然,野性的自然即为荒野。中国山水画热衷于画荒野,与中国的道家哲学有重要关系。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蕴与道家清静无为、崇尚自然的思想高度契合,从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山水画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道”的感性显现。中国山水画不止是表现“道”,还表现大自然的生命力。有些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山水画,其自然的生命力还象征着君子的高洁的气节。中国山水画喜欢表现荒野中“丑”“怪”的景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突出自然生命力顽强抗争的英勇气概。中国山水画与中国特有的出世文化包括隐士文化、仙道文化、佛禅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这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清逸品格。中国山水画中的荒野不在生态,在生机;不在尘内,在尘外;不在自然,在文化。中国人最高的精神向往是天地,荒野之美是天地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荒野 审美
原文传递
《闲情偶寄》中的园林美学思想
17
作者 陈露阳 《中国美学》 2018年第1期62-71,共10页
《闲情偶寄》作为出色的描绘生活艺术的著作,其中包含戏曲创作、器玩家具、服饰妆容、养生之道、植物种植等,涉及中国古代生活衣食住行的诸多方面,描绘了当时中国古代文化生活的闲适。《闲情偶寄》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一部标志性著作... 《闲情偶寄》作为出色的描绘生活艺术的著作,其中包含戏曲创作、器玩家具、服饰妆容、养生之道、植物种植等,涉及中国古代生活衣食住行的诸多方面,描绘了当时中国古代文化生活的闲适。《闲情偶寄》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一部标志性著作,《闲情偶寄》中的园林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李渔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描绘从园林设计之巧、园林中的生活,上升到对艺术意境的追求,这也是宜居到乐居的一个转变。李渔继承了前人造园的优秀思想,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独到的见解,别出心裁,独树一帜。这里李渔倡导'不拘成见','出自己裁',不仅是对自身置造园亭的高度概括,而且也是园林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情偶寄 园林设计 园林环境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