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西缘峨边群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风霖 王剑 +4 位作者 崔晓庄 沈利军 李夔洲 庞维华 任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6-1947,共12页
【目的】扬子西缘峨边群传统上被认为是华南中元古代晚期的代表性地层单元之一,其沉积时限与物源特征可为重建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背景下扬子陆块的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约束。【方法】对峨边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开展了岩石... 【目的】扬子西缘峨边群传统上被认为是华南中元古代晚期的代表性地层单元之一,其沉积时限与物源特征可为重建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背景下扬子陆块的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约束。【方法】对峨边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开展了岩石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获得了峨边群枷担桥组两件变质细粒岩屑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区间为1950~900 Ma,主要相对概率峰值为~910 Ma、~1570和~1730 Ma,以及次要峰值为~1130 Ma、~1390 Ma、~1840 Ma、~2500 Ma和~2550 Ma。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908±8 Ma(MSWD=0.10,n=5)和905±5 Ma(MSWD=0.52,n=9)。【结论】结合区域已有相关资料,峨边群枷担桥组的沉积时限为~910 Ma至~860 Ma,其主要沉积物源来自扬子西缘南侧的古—中元古代岩浆岩,推测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微陆块拼合的构造背景,与Rodinia超大陆的全球性汇聚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代 峨边群 碎屑锆石 物源分析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从哥伦比亚到冈瓦纳
2
作者 王剑 崔晓庄 +4 位作者 王伟 姚卫华 杜秋定 沈利军 陈风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9-1875,共27页
【目的】元古宙—早古生代全球超大陆聚合—裂解深刻影响并约束了华南古大陆的地质演化过程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方法】以全球超大陆聚散旋回为主线,重点针对华南古大陆元古宙—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形成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资源环... 【目的】元古宙—早古生代全球超大陆聚合—裂解深刻影响并约束了华南古大陆的地质演化过程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方法】以全球超大陆聚散旋回为主线,重点针对华南古大陆元古宙—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形成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等内容,力求系统梳理、全面总结与客观评述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与认识,提升对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认识与研究水平。【结果与结论】扬子地块古元古代早期经历了与劳伦大陆相似的碰撞事件,显示二者在哥伦比亚(Colombia)超大陆聚合之前即已具有构造亲缘性;尽管扬子地块北缘和西南缘在古元古代中晚期的构造演化存在时空差异性,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聚合—裂解过程基本同步,与此同时华夏地块仅经历了与超大陆聚合有关的俯冲—碰撞事件;华南广泛发育的前~820 Ma不整合界面,代表了新元古代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解体之后新一轮沉积超覆的起点,随后南华裂谷历经了裂谷幼年期(~820~800 Ma)、裂谷成熟期(~800~720 Ma)、早冰期(~720~660 Ma)、间冰期(~660~650 Ma)和晚冰期(~650~635 Ma)等5个演化阶段;华南古大陆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响应于冈瓦纳(Gondwana)大陆的聚合,与印度或澳大利亚显示古地理亲缘性。超大陆聚合裂解与雪球地球等地质事件密切相关,而构造—岩浆—沉积作用主导了前寒武纪铁、铜、锰等大型超大型特色矿产资源的形成,盆地隆—坳格局则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优质烃源岩、规模性储层及区域性盖层等关键石油地质条件的形成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超大陆 罗迪尼亚超大陆 冈瓦纳大陆 扬子地块 华夏地块 元古宙—早古生代
下载PDF
川西金口河新元古代辉绿岩的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
3
作者 刘龙宇 崔晓庄 +3 位作者 陈风霖 龙训荣 马志鑫 孙志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0-1902,共13页
【目的】川西金口河地区出露大量新元古代辉绿岩脉,蕴含扬子克拉通西缘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对理解扬子克拉通早期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聚散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金口河辉绿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目的】川西金口河地区出露大量新元古代辉绿岩脉,蕴含扬子克拉通西缘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对理解扬子克拉通早期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聚散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金口河辉绿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金口河地区侵入峨边群辉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23.5±9.6 Ma(MSWD=1.3,n=10)。金口河辉绿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显示一定程度的Nb-Ta亏损和Eu负异常,兼具岛弧玄武岩和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论】金口河辉绿岩可能起源于浅层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其原始岩浆遭受了俯冲熔体的交代。综合区域相关地质资料,推测其很可能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背景下扬子克拉通的最终拼合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辉绿岩 地球化学 地幔源区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华南扬子陆块成冰纪冰川作用的启动时限及其全球对比 被引量:19
4
作者 蔡娟娟 崔晓庄 +6 位作者 兰中伍 王剑 江卓斐 邓奇 卓皆文 陈风霖 江新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86,共22页
江口冰期和南沱冰期是华南地区引人注目的 2次成冰纪冰川事件,但其确切启动时间及其全球对比关系仍未有定论。为此,对桂北地区成冰系(南华系)长安组底部和南沱组底部冰成杂砾岩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长安组碎屑锆石U-Pb年龄集... 江口冰期和南沱冰期是华南地区引人注目的 2次成冰纪冰川事件,但其确切启动时间及其全球对比关系仍未有定论。为此,对桂北地区成冰系(南华系)长安组底部和南沱组底部冰成杂砾岩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长安组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分布于958—717 Ma,显著峰值为720、753、805及848 Ma,最年轻一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719.6±6.1 Ma,可解释为长安组最大沉积年龄;南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分布于987—649 Ma,显著峰值为650、720、753、779、803、823及848 Ma,最年轻一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649.3±6.2 Ma,可解释为南沱组最大沉积年龄。结合已发表的相关年龄数据可知,江口冰期很可能启动于ca.715 Ma,与塔里木、阿拉伯—努比亚、劳伦等陆块的Sturtian冰川作用高度同步;南沱冰期的启动应晚于650 Ma,与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劳伦等陆块的Marinoan冰川作用基本同步。另外,碎屑锆石U-Pb年龄谱与CL图像显示,长安组和南沱组的物质来源主要为下伏新元古界岩浆—沉积记录,揭示出冰川对下伏地层的强烈刨蚀作用和华南新元古代幕式构造岩浆热事件。扬子陆块成冰纪冰川刨蚀作用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离"有关的强烈伸展活动存在联系,并可能持续至Marinoan冰期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冰纪 冰成杂砾岩 碎屑锆石 江口冰期 南沱冰期 扬子陆块
下载PDF
康滇古陆东缘筇竹寺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锌厂沟剖面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建清 何利 +3 位作者 何平 冉敬 何佳伟 陈风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5-1319,共15页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锌厂沟位于康滇古陆东缘,在剖面测量及样品系统采集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该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地球化学剖面,为该区筇竹寺组沉积环境、物源分析提供了定量的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显示:1)筇竹寺组物源主要来自康...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锌厂沟位于康滇古陆东缘,在剖面测量及样品系统采集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该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地球化学剖面,为该区筇竹寺组沉积环境、物源分析提供了定量的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显示:1)筇竹寺组物源主要来自康滇古陆中元古界东川群、会理群砂泥岩、海相玄武岩,并可能有少许同时代花岗岩,形成于康滇古陆东缘大陆坡或边缘海,自西向东呈康滇古陆—潮坪—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水下隆起有序变化,工区位于浅水陆棚相;2)稀土元素δCe值、δEu值及微量元素Mo、V含量、(V)_(N)(/V+Ni)_(N)比值、(Cu)_(N)(/Zn)_(N)比值反映筇竹寺组底部为深水陆棚环境,上部总体为浅水陆棚沉积环境,局部水体加深为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总体上该区以浅水陆棚为优势相,并具酸性还原环境特点;3)微量元素Rb、Ba、Ga、V、Zn、Mo、Cd、Sn、Zr有明显的富集。主量元素(SiO_(2))_(N)(/Al_(2)O_(3))_(N)比值及微量元素Ba、U含量、Zn-Ni-Co三角图、U/Th比值、Co/Zn比值表明有生物或热水作用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昭通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下载PDF
滇东北盐津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底部绿豆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建清 何利 +3 位作者 陈风霖 冉敬 何平 何佳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45-2255,共11页
本文首次开展了滇东北盐津地区关岭组底部绿豆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LA-ICP-MS对其定年结果为239.60±0.43Ma,即它们可能属于中上扬子地区中-下三叠统之间多层火山岩第二次喷发的产物,而这套火山岩第一次喷发的时间应为246-24... 本文首次开展了滇东北盐津地区关岭组底部绿豆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LA-ICP-MS对其定年结果为239.60±0.43Ma,即它们可能属于中上扬子地区中-下三叠统之间多层火山岩第二次喷发的产物,而这套火山岩第一次喷发的时间应为246-248Ma。该两组年龄与新近发表的哀牢山洋缝合带两侧碎屑锆石250Ma、240Ma两组数据吻合。由于样品烧失量大、蚀变指示强烈,本文的地球化学研究以稀土、微量元素的研究为主。根据微量元素含量,其岩石定名为英安岩。绿豆岩的稀土元素与其围岩具有相似的标准化配分曲线,稀土总量(∑REE)较高。总体上,绿豆岩成分具有典型的俯冲带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岩石成因研究认为其兼具幔源、壳源特征,即其岩浆起源于受俯冲带交代的亏损地幔,并有强烈的地壳沉积物的交代熔融,在其形成过程中,岩浆经历了斜长石的结晶分异作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投影点主要落于活动大陆边缘,极少数点落在与洋内岛弧区的界线。综上,认为250Ma、240Ma是哀牢山洋壳向两侧俯冲,伴随弧火山活动,火山灰远距离搬运到中上扬子地区的两个阶段。其中,240Ma左右哀牢山洋盆向华南地块俯冲所导致的华南地块西缘强烈的火山弧活动以及与其伴随的洋岛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的远距离搬运是形成盐津地区绿豆岩的主要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绿豆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扬子北缘晚古元古代A型花岗质岩: 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证据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明达 崔晓庄 +6 位作者 程爱国 任光明 何虎庄 陈风霖 张恒利 张建强 任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5-584,共20页
为约束扬子陆块晚古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以华山观岩体的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地球化学、年代学、全岩Nd同位素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60±12 Ma(MSWD=... 为约束扬子陆块晚古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以华山观岩体的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地球化学、年代学、全岩Nd同位素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60±12 Ma(MSWD=0.69)和1832±14 Ma(MSWD=0.48)。两类岩石都显示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的ε_(Hf)(t)值(-10.9~-13.8)及其二阶段模式年龄(2962~3183 Ma),揭示其由同一套太古宙的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综合已有ε_(Hf)(t)值资料,表明扬子陆块广泛存在两套太古宙长英质地壳(3.0~3.5 Ga; 3.5~3.9 Ga),为华山观两类花岗岩的岩浆形成提供了物源。华山观岩体两类花岗岩的锆石饱和温度揭示源岩位于较深的地壳,且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有更多热源的参与。结合扬子陆块同期(~1.85Ga)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认为华山观钾长花岗岩具有后碰撞A_2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而华山观二长花岗岩具有A_1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造山后伸展到陆内裂谷过渡的构造背景,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铝质A型花岗岩 造山后伸展 陆内裂谷:Columbia超大陆
下载PDF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的年代学新证据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杰 谢渊 +5 位作者 庞维华 任光明 崔晓庄 任飞 陈风霖 刘星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2-463,共12页
扬子西缘康滇裂谷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澄江组是康滇裂谷最为典型的沉积充填序列,其时代的准确限定是解析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盆地演化... 扬子西缘康滇裂谷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澄江组是康滇裂谷最为典型的沉积充填序列,其时代的准确限定是解析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盆地演化的重要前提。本文对滇东北巧家谓姑地区澄江组火山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获得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年龄806.4±6.7 Ma和下部凝灰岩年龄788.4±5.9 Ma。结合已有年龄数据,将澄江组沉积时代准确限定为800~720 Ma,与开建桥组及陆良组上部为同期异相产物。康滇裂谷的三个次级盆地演化基本同步,均于800 Ma左右开始全面接受沉积,是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缘 新元古代 澄江组 锆石U-PB年龄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火力发电厂中的热工自动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风霖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第6期21-22,共2页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火力发电厂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对火力发电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了提升发电效益和安全性,火电厂对热工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积极的引进,从而能够对节能输变电过程进行不断完善,使...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火力发电厂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对火力发电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了提升发电效益和安全性,火电厂对热工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积极的引进,从而能够对节能输变电过程进行不断完善,使发电厂的供电质量得以提升。文章对火力发电厂中的热工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热工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 电能需求 发电技术 节能输变电
下载PDF
扬子西缘峨边群玄武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风霖 谢渊 +3 位作者 崔晓庄 孙志明 任光明 邓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86,共11页
针对扬子西缘峨边群玄武岩进行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峨边群玄武岩形成年龄为1 018.7 Ma±4.8 Ma(MSWD=1.19),与石棉SSZ型蛇绿岩、会理辉绿岩-花岗岩及昆阳群安山质凝灰岩时代吻合。其w(SiO... 针对扬子西缘峨边群玄武岩进行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峨边群玄武岩形成年龄为1 018.7 Ma±4.8 Ma(MSWD=1.19),与石棉SSZ型蛇绿岩、会理辉绿岩-花岗岩及昆阳群安山质凝灰岩时代吻合。其w(SiO_2)在44.03%~48.75%之间,高w(TiO_2)(2.26%~2.71%),w(Na_2O)为3.04%~3.96%,w(Al_2O_3)=15.28%~16.40%,w(K_2O)=1.09%~2.51%,w(MgO)相对稳定(3.22%~4.9%),Mg~#为33.1~38.4,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总量ΣREE=292.98×10^(-6)~334.44×10^(-6),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La/Yb)_N=14.41~12.62),无明显Eu异常(Eu/Eu~*=0.98~1.06),稀土配分模式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相对富集LILE(如Rb,Ba,Th),没有明显的Nb和Ta异常,具有高的Ti/Yb(5 814~7 123)和Zr/Yb(192~219)比值,显示典型的OIB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峨边群玄武岩可能来自于地幔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的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元古代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洋岛玄武岩(OIB) 扬子西缘
原文传递
滇东北永善下寒武统麦地坪组顶部流纹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利 刘建清 +2 位作者 陈风霖 何平 何佳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9,共13页
在上扬子滇东北永善县下寒武统麦地坪组顶部发现一套流纹岩夹层,这对精确限定地层时代和研究盆地演化的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次研究对其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麦地坪组流纹... 在上扬子滇东北永善县下寒武统麦地坪组顶部发现一套流纹岩夹层,这对精确限定地层时代和研究盆地演化的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次研究对其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麦地坪组流纹岩具高CaO低Na2O,K2O特点,A/CNK与A/NK均值分别为0.55与2.79,为准铝质及钙碱性系列;w(Ni)=23.9~37.1×10^-6,w(Co)=0.78~2.06×10^-6,w(Cr)=1.82~3.01×10^-6,w(Sr)/w(Ba)=0.03~0.05;w(La)/w(Sm)=3.52~4.09;流纹岩稀土总量较高ΣREE变化于237.83~264.99×10^-6之间,LREE相对HREE富集,(La/Yb)N=3.60~4.84,δEu=0.58~0.72呈弱负异常。这表明流纹岩来自深部基性火山熔岩的底侵作用,并有浅部沉积岩混染,是华南古大陆裂解过程中双峰式火山岩酸性端元的代表,具裂谷盆地的典型特征。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为(526.8±1.4)Ma,为灯影组与筇竹寺组(牛蹄塘组)之间的第三次火山喷发作用的产物,同时表明麦地坪组延续至寒武系纽芬兰统第二阶,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下寒武统年代地层格架和寒武纪盆地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地坪组 流纹岩 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滇东北
原文传递
滇中昆阳群富良棚组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星宇 谢渊 +4 位作者 崔晓庄 陈风霖 任光明 孙志明 庞维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53,共10页
为约束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富良棚组的形成时代及其区域地层对比关系,对采自该组上部的玄武质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测试分析。其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050.4±5.3Ma(MSWD=0.71)。结合已有年龄数据,揭... 为约束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富良棚组的形成时代及其区域地层对比关系,对采自该组上部的玄武质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测试分析。其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050.4±5.3Ma(MSWD=0.71)。结合已有年龄数据,揭示富良棚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范围为1050~1030Ma。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εHf(t)值介于-4.9与-5.9之间,加权平均值为-5.4±0.5,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670~2760Ma,指示其形成自新太古代地壳物质的重熔。综合扬子陆块西南缘中元古代晚期沉积演化序列及岩浆活动记录,认为昆阳群富良棚组可与会理群天宝山组以及苴林群普登组为同期异相产物,并推测昆阳群富良棚组应为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时构造体制转换阶段的火山作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 富良棚组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扬子陆块
原文传递
黔东南地区平略组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石磊 崔晓庄 +3 位作者 汪长林 任光明 任飞 陈风霖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了约束黔东南地区下江群平略组沉积年龄及厘定其地层对比关系,本次研究对采自黔东南地区下江群平略组中部的凝灰岩夹层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752.2±4.2 Ma(N=18,MSWD=0.13),指示平略组中... 为了约束黔东南地区下江群平略组沉积年龄及厘定其地层对比关系,本次研究对采自黔东南地区下江群平略组中部的凝灰岩夹层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752.2±4.2 Ma(N=18,MSWD=0.13),指示平略组中部凝灰岩夹层形成时间。结合相关研究资料,认为平略组最大沉积年龄可能为760 Ma,而不是745 Ma。结合区域相关研究资料,认为平略组可与丹洲群拱洞组中上部、板溪群五强溪组中下部、休宁组中上部进行对比。平略组普遍发育的重力流沉积构造,可能是新元古代沉积盆地构造转换的沉积响应,暗示华南裂谷沉积盆地演化可能与幕式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地区 平略组 凝灰岩 锆石U-PB年代学
原文传递
一切皆有可能
14
作者 陈风霖 潘悦婷(指导) 《当代学生》 2020年第8期36-36,共1页
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操场上,淡淡的花香在四周弥漫开来。刚跑完热身跑,我的呼吸尚未平复,大口地喘着粗气。走进体育馆,地板上已铺上了墨绿色的垫子,我连忙小跑过去。A老师站在垫子旁,帽檐的阴影投在她的脸上。今天做前滚翻练习,看着同... 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操场上,淡淡的花香在四周弥漫开来。刚跑完热身跑,我的呼吸尚未平复,大口地喘着粗气。走进体育馆,地板上已铺上了墨绿色的垫子,我连忙小跑过去。A老师站在垫子旁,帽檐的阴影投在她的脸上。今天做前滚翻练习,看着同学们完美的动作,我心里直打鼓,有些忐忑,有些害怕。很快就轮到我了,蹲在垫子前,脑海中想着示范动作,两眼一闭,双脚一蹬,头顶传来强烈的痛感,而我却依旧停留在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动作 前滚翻 一切皆有可能 热身 体育馆 垫子
原文传递
在学海中游泳
15
作者 陈风霖 潘悦婷(指导) 张瑛(指导) 《新读写》 2019年第4期29-29,共1页
狭小闷热的琴房里,坐在身旁的老师眼中透露出的不满令我慌张不已,我的脸涨得通红,手心里全是汗水。“手指抬高!手腕不要晃!指尖用力!敲!”老师的话语还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荡,耳边的节拍器一阵紧似…阵地敲动,我小小的手指怎么也追不上... 狭小闷热的琴房里,坐在身旁的老师眼中透露出的不满令我慌张不已,我的脸涨得通红,手心里全是汗水。“手指抬高!手腕不要晃!指尖用力!敲!”老师的话语还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荡,耳边的节拍器一阵紧似…阵地敲动,我小小的手指怎么也追不上它的节奏,在琴键上就像颤颤巍巍的老太太,不时还会摔几个“跟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 节拍器 老师 手指 琴键 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