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十种不同煎煮法的部分药效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馥馨 高晓山 +3 位作者 刘林祥 易红 牛惠珍 刘雪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2-4,共3页
本文报告大黄十种不同制备方法的煎液对小鼠致泻作用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比较。分别煎沸10、30、60min,结果表明时间越长,致塘作用愈强,抑菌作用也有类似趋势;但煎沸120min则致溏和抑菌作用反而减弱。抑菌作用以煎沸30min的... 本文报告大黄十种不同制备方法的煎液对小鼠致泻作用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比较。分别煎沸10、30、60min,结果表明时间越长,致塘作用愈强,抑菌作用也有类似趋势;但煎沸120min则致溏和抑菌作用反而减弱。抑菌作用以煎沸30min的最强;致溏作用以煎沸60min的最强。综合考虑,以煎沸30~60min最理想。直接将大黄加入沸水中(后下)的其致稀便倾向在全部十种煎法的煎液中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药效 煎煮法
下载PDF
膏药工艺质量研究——4.炸料对某些药材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馥馨 杨桦 +1 位作者 刘雪峰 张建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6-7,共2页
实验选取已知成分较为明确的黄连、黄芩、大黄、马钱子、川乌作为膏药的药料,研究在高温炸药后有机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350℃高温下炸药,马钱子的主要生物碱成分仍可检出,200~300℃高温下黄芩中黄芩甙均未检出,但仅黄芩甙元一... 实验选取已知成分较为明确的黄连、黄芩、大黄、马钱子、川乌作为膏药的药料,研究在高温炸药后有机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350℃高温下炸药,马钱子的主要生物碱成分仍可检出,200~300℃高温下黄芩中黄芩甙均未检出,但仅黄芩甙元一直存在。黄连、大黄、川乌在200℃以上炸药可检出与生药相同的成分,但在300~350℃高温下主要有机成分发生了变化或产生新成分。200℃或100℃以下炸药,不能或很少浸出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药 炸料 工艺 质量 药材成分
下载PDF
含黄连方剂及黄连配伍药的文献统计 被引量:38
3
作者 陈馥馨 高晓山 《中成药》 CAS CSCD 1997年第8期40-41,共2页
统计13部宋以前方书的处方.方中含黄连的约占5%左右,而单味黄连的处方只占其中的2%左右,最多不超过6%.常与黄连配伍的药大约只有20几种.其中最常见的两药配伍分别为黄连与黄芩、甘草、黄柏、大黄相配;三味药配伍为黄连、黄芩... 统计13部宋以前方书的处方.方中含黄连的约占5%左右,而单味黄连的处方只占其中的2%左右,最多不超过6%.常与黄连配伍的药大约只有20几种.其中最常见的两药配伍分别为黄连与黄芩、甘草、黄柏、大黄相配;三味药配伍为黄连、黄芩、甘草或黄连、黄芩、大黄。结合现代报道,对黄连与诸药配伍产生沉淀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产生沉淀似乎不能直接视为内服方药配伍禁忌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配伍 方剂
下载PDF
膏药工艺质量的研究——3.膏药原料油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馥馨 杨桦 +2 位作者 张建宝 刘雪峰 王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共3页
本文选用10种植物油、3种动物油,对所熬制膏药基质质量进行研究,据出膏率、经验鉴定、软化点测定、针入度测定结果综合判断,认为:芝麻油熬膏质量最好;线麻、花生、葵花子等油熬膏质量与之接近;芥子、棉子、菜子等油熬膏不甚理想,可考虑... 本文选用10种植物油、3种动物油,对所熬制膏药基质质量进行研究,据出膏率、经验鉴定、软化点测定、针入度测定结果综合判断,认为:芝麻油熬膏质量最好;线麻、花生、葵花子等油熬膏质量与之接近;芥子、棉子、菜子等油熬膏不甚理想,可考虑配伍应用。比较适宜熬膏的植物油皂化价为186.20~196.58,酸价为1.06~11.19,碘化价为110.62~161.83。单用动物油熬膏基质过硬,不宜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药 植物油 芝麻油 工艺 质量
下载PDF
古代中医药文献中的黄连单方及黄连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馥馨 高晓山 《中成药》 CAS CSCD 1997年第9期36-37,共2页
统计40部古代文献中的黄连单方,总数为158个,合并重复,共得96方,其中内服者73方,外用或外治方23方.黄连单方的应用记载年代晚于含黄连复方.从《肘后方》、《小品方》开始,迄于明清,应用逐渐增多,明《普济方》载46方.清《古... 统计40部古代文献中的黄连单方,总数为158个,合并重复,共得96方,其中内服者73方,外用或外治方23方.黄连单方的应用记载年代晚于含黄连复方.从《肘后方》、《小品方》开始,迄于明清,应用逐渐增多,明《普济方》载46方.清《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载有31方,主治病种少于含黄连复方,而且还有1/5至1/3为外用或外治方.古人对于妊娠期用黄连并无避忌.对于新生儿应用黄连或含黄连的复方的“黄连法”虽然也有学者持异议,但从《集验方》开始,十几个世纪一直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黄连粉 黄连法
下载PDF
玉屏风散组成考查及联想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馥馨 高晓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5-46,共2页
玉屏风散出处记载不一,最常见说法为出自《世医得效方》,但传世该书无此方;其次,《丹溪心法》中有此方,但朱丹溪之前几十年的《究原方》(1213年)已有玉屏风散,还有记载出《景岳全书》者,但在该书之前,文献中已多次出现玉... 玉屏风散出处记载不一,最常见说法为出自《世医得效方》,但传世该书无此方;其次,《丹溪心法》中有此方,但朱丹溪之前几十年的《究原方》(1213年)已有玉屏风散,还有记载出《景岳全书》者,但在该书之前,文献中已多次出现玉屏风散。也许不同来源是玉屏风散组成各异的根源。考查40部文献,仅黄芪、防风、白术三药比例,即有12种之多。称出《世医得效方》9部文献中,三药比例却有5种。实际药引、服法以及剂型也有许多变化。近人研究,用药比例不同,药效也有不同,但众多的比例变化还没有进行系统的药效学比较。泛泛地谈论玉屏风散组成比例,似乎并不符合中医实际。不同组成比例的玉屏风散似非单一方剂,而是一组类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配伍 方剂学
下载PDF
应用WQD-I型滴点·软化点测定仪测定中药膏药软化点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馥馨 杨桦 +1 位作者 欧阳东 王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8-10,共3页
实验研究认为应用WQD-Ⅰ型滴点·软化点测定仪与环球式沥青软化点测定器测定中药膏药软化点,两者绝对数虽不相同,但有较为接近的平行关系。鉴于应用WQD-1型用量少,操作简便,可自控升温速度,自动显示数据,故可以代替环球式软化点测... 实验研究认为应用WQD-Ⅰ型滴点·软化点测定仪与环球式沥青软化点测定器测定中药膏药软化点,两者绝对数虽不相同,但有较为接近的平行关系。鉴于应用WQD-1型用量少,操作简便,可自控升温速度,自动显示数据,故可以代替环球式软化点测定器测定软化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药 软化点 中药 测定仪
下载PDF
威灵骨刺膏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陈馥馨 马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4-425,共2页
关键词 威灵骨刺膏 骨质增生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黄连与黄芩、甘草配伍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严梅桢 高晓山 +5 位作者 刘林祥 陈馥馨 杨桦 宋红月 王旭华 易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5-377,共3页
以MIC相对值为指标,观察黄连、黄芩、甘草煎液单味或不同比例配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黄连与黄芩配伍,黄芩的抑菌作用有所降低,但黄连则未见降低;黄芩多于黄连时,黄连的抑菌作用似有增强。黄连与甘草... 以MIC相对值为指标,观察黄连、黄芩、甘草煎液单味或不同比例配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黄连与黄芩配伍,黄芩的抑菌作用有所降低,但黄连则未见降低;黄芩多于黄连时,黄连的抑菌作用似有增强。黄连与甘草配伍,无论比例如何,配伍后的抑菌作用均呈降低趋势。当三药同时配伍时,黄连、甘草的抑菌作用不变,或反增强,只有黄芩的抑菌作用有减弱趋势。黄连与黄芩、甘草两两配伍,单独使用时,其抑菌作用似不如组成三药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黄芩 甘草 金黄色葡萄球菌 配伍 抑菌
下载PDF
中药十八反的新涵义—妨害治疗 被引量:41
10
作者 高晓山 陈馥馨 +8 位作者 刘林祥 李建荣 林娜 王旭华 牛惠珍 吴子伦 朱江 刘飒 刘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754-756,共3页
中药十八反是传统的中药配伍禁忌。禁忌的理由,《本草经集注》称:“相反者,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今画家用雌黄、胡粉相近,便自暗妬:粉得黄则黑;黄得粉亦变。此盖相反之征。”《千金要方》称:“草石相反,使人迷乱,力甚刀剑。”因此。
关键词 中药学 18反 中药配伍
下载PDF
黄连致溶血性黄疸毒性及其防治研究综合报告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晓山 陈馥馨 +13 位作者 杨守业 皮晓霞 李建荣 林娜 刘源 王旭华 严梅桢 高雨农 汪长生 叶爱莲 刘克丽 姜国锋 黄佛生 刘晓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1,74,共3页
关键词 黄连 溶血性黄疸 防治 毒性 研究 综合报告
下载PDF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黄芩甙的含量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桦 陈馥馨 +1 位作者 刘雪峰 易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474-475,共2页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复方制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甙的含量。样品可不经分离,用双波长法消除共存的干扰,直接进行测定。同时使用UV-3000和751型分光光度计,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黄芩甙 咳喘口服液
下载PDF
黄连及黄连、黄芩配伍对大鼠离体血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建荣 高晓山 +5 位作者 林娜 朱江 杨桦 易红 詹贵成 陈馥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31-33,共3页
实验结果证实,黄芩与黄连配伍可以显著拮抗较高浓度黄连对体外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提示黄连与某些药物配伍应用。
关键词 黄连 配伍 红细胞 渗透脆性 黄芩
下载PDF
黄连膏药透皮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桦 詹贵成 +1 位作者 易红 陈馥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366-367,共2页
分别制备含盐酸小檗碱、黄连细粉和黄连浸膏的膏药,贴于大鼠背部,收集尿液。用高效液相法对尿样中盐酸小檗碱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证实3种膏药中的小檗碱成分均能经皮吸收,并从尿中排出。尿中排泄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至第7天仍能维... 分别制备含盐酸小檗碱、黄连细粉和黄连浸膏的膏药,贴于大鼠背部,收集尿液。用高效液相法对尿样中盐酸小檗碱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证实3种膏药中的小檗碱成分均能经皮吸收,并从尿中排出。尿中排泄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至第7天仍能维持较高量,显示中药膏药剂型缓效、长效的特点。同时提示不同制备工艺对小檗碱的透皮量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黄连 膏药 透皮吸收 膏剂
下载PDF
十种煎煮方法对大黄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1.对大黄蒽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跃生 陈馥馨 +1 位作者 刘雪峰 易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5-7,共3页
本文研究了十种煎煮法,以比较其对大黄蒽醌提出率的影响,即①水浸30min煎煮至沸,持续30mem;②不浸,煎煮至沸,持续30min;③水浸30min,煎煮至沸,持续10min;④水浸30min,煎煮至沸,持续60min;⑤水浸30min,煎煮至佛,持续120min;⑥沸水直接煎... 本文研究了十种煎煮法,以比较其对大黄蒽醌提出率的影响,即①水浸30min煎煮至沸,持续30mem;②不浸,煎煮至沸,持续30min;③水浸30min,煎煮至沸,持续10min;④水浸30min,煎煮至沸,持续60min;⑤水浸30min,煎煮至佛,持续120min;⑥沸水直接煎煮10min(后下);⑦沸水热浸10min;⑧45°酒浸12h,煎煮至沸,持续10min;⑨30°酒浸12h,煎煮至沸,持续10min;⑩水浸12h,煎煮,至沸持续10min。结果表明,大黄后下或用酒浸一宿,大黄蒽醌提出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蒽醌 含量 煎煮法
下载PDF
大枣剂量的数量与衡量讨论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晓山 王旭华 陈馥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909-1911,共3页
关键词 大枣 《神农本草经》 《五十二病方》 剂量 《中国药典》 常用中药 区别应用 中医临床
下载PDF
黄连煎液在上消化道吸收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娜 高晓山 +3 位作者 杨桦 陈馥馨 易红 刘飒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36-37,共2页
传统认为,在消化道各段中,食管没有吸收功能,胃粘膜也仅能吸收酒精和极少量的水。近年来,有人因为中药不在上消化道吸收,起效慢,认为不能解决急症急治的需要。黄连为常用的急症药物,其主要成分小檗碱为水溶性生物碱。本实验目的在于通... 传统认为,在消化道各段中,食管没有吸收功能,胃粘膜也仅能吸收酒精和极少量的水。近年来,有人因为中药不在上消化道吸收,起效慢,认为不能解决急症急治的需要。黄连为常用的急症药物,其主要成分小檗碱为水溶性生物碱。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健康动物上消化道分段结扎、观察黄连煎液在上消化道的吸收情况。现报告如下。一、实验材料动物 Wistar远交系大白鼠,体重200~400g,雌雄不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黄连剪液 上消化道吸收
下载PDF
十种煎煮方法对大黄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2.对鞣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计萍 陈馥馨 +2 位作者 王跃生 易红 刘雪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7,共2页
实验研究了10种煎煮方法,以比较其对大黄鞣质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均为30min,煎煮至沸持续时间分别为10min,30min,60min和120min的大黄煎液中鞣质的含量变化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同样条件下,用水浸12h与水浸30min比较... 实验研究了10种煎煮方法,以比较其对大黄鞣质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均为30min,煎煮至沸持续时间分别为10min,30min,60min和120min的大黄煎液中鞣质的含量变化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同样条件下,用水浸12h与水浸30min比较,鞣质含量前者高于后者;沸水加大黄煎煮10min,其鞣质含量高于沸水加大黄热浸10min者;同条件下,用45°酒浸与30°酒浸和水浸的比较,鞣质含量以45°酒浸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煮 大黄煎液 鞣质
下载PDF
上消化道吸收中药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晓山 李建荣 +7 位作者 林娜 王旭华 刘源 陈馥馨 杨桦 易红 罗文毓 李计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433-435,共3页
据285篇口服中草药后不超过30min就出现中毒现象的报告,其中110篇涉及52种中草药,不超过10min。推测这些药物口服后,可能在更短时间内吸收其有关成份达到有效水平。分段结扎实验动物的上消化道,利用化学、药理手段证明:大黄、黄连、藜... 据285篇口服中草药后不超过30min就出现中毒现象的报告,其中110篇涉及52种中草药,不超过10min。推测这些药物口服后,可能在更短时间内吸收其有关成份达到有效水平。分段结扎实验动物的上消化道,利用化学、药理手段证明:大黄、黄连、藜芦的主要药效成份以及乌头碱都可在食道、胃内吸收;食道、胃内吸收生理盐水的能力,约与25~30cm十二指肠吸收能力相当。推论:食道和胃对中草药某些成分的吸收能力,可能具有较普遍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个别中草药成分才吸收。中药传统制剂口服有可能较短时间内主要药效成分达到有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吸收能力 中药 实验
下载PDF
膏药铅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桦 王孝 +1 位作者 刘雪峰 陈馥馨 《中药通报》 CAS 1987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文将膏药经两种不同方法预处理后,以络合滴定法测定铅含量,利用两法测定同一样品的铅含量差异是否显著,判断膏药质量,较经验鉴别更为准确精密。同时探讨实验条件并进行回收率测定。
关键词 膏药 红斑 铅丹 含铅量测定 络合滴定 质量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