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土中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水平承载特性研究
1
作者 赵学亮 王鑫 +3 位作者 陈馨睿 隋淑环 沈侃敏 邓温妮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6,共13页
通过开展小比尺三筒基础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水平承载特性,建立数值模型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与扩展,分析水平和弯矩荷载下,冲刷率e和相对筒间距S/D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三筒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冲刷修正系数dhe、... 通过开展小比尺三筒基础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水平承载特性,建立数值模型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与扩展,分析水平和弯矩荷载下,冲刷率e和相对筒间距S/D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三筒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冲刷修正系数dhe、dme的计算方法;采用固定荷载比方法,通过数值模型计算M-H加载条件下三筒基础的破坏包络线,分析冲刷率e和相对筒间距S/D对复合加载特性的影响,提出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M-H破坏包络线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冲刷条件下的三筒基础受水平和弯矩作用直至破坏的过程,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失稳破坏3个阶段;三筒基础的水平极限承载力随冲刷率e的增大而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渐增大,相同长径比的三筒基础的水平极限承载力随相对筒间距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冲刷率e的提高,三筒基础的M-H破坏包络线向内移动,随着相对筒间距S/D增大,归一化破坏包络线呈上凸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筒基础 冲刷率 极限承载力 弯矩承载力 冲刷修正系数 包络线
下载PDF
砂土中吸力式筒形基础冲刷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学亮 隋淑环 +3 位作者 陈馨睿 任彦忠 吴成恩 宋启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2,共9页
为研究吸力式筒形基础在砂土中单向流作用下的冲刷机理和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流体体积法跟踪自由液面和嵌套网格技术手段,基于重正化群湍流模型和梅叶-彼德推移质输运公式对吸力筒基础的局部冲刷进行模拟计算。结果... 为研究吸力式筒形基础在砂土中单向流作用下的冲刷机理和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流体体积法跟踪自由液面和嵌套网格技术手段,基于重正化群湍流模型和梅叶-彼德推移质输运公式对吸力筒基础的局部冲刷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流速较低时,吸力筒局部冲刷经历快速冲刷-缓慢发展-冲刷平衡3个阶段;当单向流流速大于2 m/s时,局部冲刷深度出现波动变化,且流速越大,流速对于最大冲深的影响越剧烈;吸力筒露出床面的部分越多,冲刷程度越大,达到冲刷平衡也更快;吸力式三筒基础筒间距影响水流下游方向筒基础内外侧局部冲刷深度的发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工程中的吸力筒基础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筒基础 三筒基础 局部冲刷 高径比 筒间距 单向流 数值模拟 砂土冲刷
下载PDF
动荷载下不同细粒含量粉土孔压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学亮 陈馨睿 +2 位作者 丁鹏程 朱文波 沈侃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2年第2期264-269,共6页
为研究动荷载作用下不同细粒含量粉土试样孔压发展模式,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基于传统分析法和能量分析法研究黏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对孔压发展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黏粒含量9%是粉土孔压累积规律发生改变的转折点,当黏粒含量小于该值时,孔... 为研究动荷载作用下不同细粒含量粉土试样孔压发展模式,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基于传统分析法和能量分析法研究黏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对孔压发展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黏粒含量9%是粉土孔压累积规律发生改变的转折点,当黏粒含量小于该值时,孔压时程曲线呈现“增长-趋稳”规律;而黏粒含量高于该值时,孔压累积呈“增长-变缓-增长-趋稳”变化规律.黏粒含量或者粉粒含量越小,孔压时程曲线越陡峭,动应力-应变滞回圈分布越疏,孔压累积速度越快.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考虑细粒含量粉土孔压发展计算公式以及孔压-累积损耗能量归一化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循环三轴试验 孔压发展模式 能量法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制度下纳米修复材料对杂交籼稻籽粒Cd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茹 陈馨睿 +5 位作者 张颖 崔俊义 武立权 马友华 廖江 何海兵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干湿交替灌溉具有节水高产特性,但在重金属Cd污染稻田,干湿交替灌溉常导致稻米Cd含量>0.20 mg·kg^(-1),通过添加钝化剂可能对水分高效利用及优质稻米生产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为此,本研究以吸收能力较强的籼型亚种为试材,在前期... 干湿交替灌溉具有节水高产特性,但在重金属Cd污染稻田,干湿交替灌溉常导致稻米Cd含量>0.20 mg·kg^(-1),通过添加钝化剂可能对水分高效利用及优质稻米生产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为此,本研究以吸收能力较强的籼型亚种为试材,在前期筛选出的高积累品种(深两优1813)和低积累品种(两优6206)基础上,于Cd轻度污染稻田设置灌溉制度和钝化剂双因素多水平处理开展大田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下,成熟期土壤有效态Cd含量较移栽前降低17.13%~61.01%,而传统淹灌水稻的降低幅度为-43.45%~21.07%,干湿交替灌溉较传统淹灌表现出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P<0.05).水稻植株地上部各器官Cd含量则表现为干湿交替灌溉处理明显高于传统淹水灌溉处理.不同钝化剂处理相比较,多孔纳米陶瓷+石灰处理对于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籽粒Cd含量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多孔纳米陶瓷、石灰+有机肥、石灰+生物炭、石灰及不施任何钝化剂处理(P<0.05).深两优1813和两优6206在多孔纳米陶瓷+石灰组合修复模式下的籽粒Cd含量分别为0.23~0.24 mg·kg^(-1)和0.16~0.21 mg·kg^(-1).产量在灌溉制度、品种、钝化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湿交替灌溉的籽粒Cd含量在多孔纳米陶瓷+石灰组合模式下存在超标风险(深两优1813品种为0.24 mg·kg^(-1);两优6206品种为0.21 mg·kg^(-1)),但通过选用低积累品种,籽粒Cd含量具有可预见性的达标(<0.20 mg·kg^(-1))潜力.因此,干湿交替灌溉+多孔纳米陶瓷和石灰组合修复模式+低积累品种可视为Cd轻度污染稻田节水高产优质稻米的调优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干湿交替灌溉 混合钝化 纳米材料 镉(C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