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和西方哲学价值体系中,由公(public)与私(private)衍生出的论辩传统影响深远,而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学术争鸣在重视打破学科壁垒的学术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面向。延续其著作《中国“中世纪”的终结》(The End of the Chinese ‘Midd...在中国和西方哲学价值体系中,由公(public)与私(private)衍生出的论辩传统影响深远,而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学术争鸣在重视打破学科壁垒的学术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面向。延续其著作《中国“中世纪”的终结》(The End of the Chinese ‘Middle Ages’)设定的研究方向和理路,哈佛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系荣休教授宇文所安(Stephen Owen)2021年岁末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皆我所有:北宋时代的快乐、拥有与命名》(All Mine!:Happiness Ownership and Naming in Eleventh-Century China)以十一世纪的中国为文化背景,引入公与私的概念再度审视北宋独具一格的文化史,以欧阳修、苏轼、司马光、黄庭坚等文化精英讨论“快乐”与“拥有”的问题为主线,通过文本细读来分析北宋文化精英是如何试图通过“命名”来平衡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并为自己的玩好和园林构筑美学空间。展开更多
文摘在中国和西方哲学价值体系中,由公(public)与私(private)衍生出的论辩传统影响深远,而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学术争鸣在重视打破学科壁垒的学术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面向。延续其著作《中国“中世纪”的终结》(The End of the Chinese ‘Middle Ages’)设定的研究方向和理路,哈佛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系荣休教授宇文所安(Stephen Owen)2021年岁末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皆我所有:北宋时代的快乐、拥有与命名》(All Mine!:Happiness Ownership and Naming in Eleventh-Century China)以十一世纪的中国为文化背景,引入公与私的概念再度审视北宋独具一格的文化史,以欧阳修、苏轼、司马光、黄庭坚等文化精英讨论“快乐”与“拥有”的问题为主线,通过文本细读来分析北宋文化精英是如何试图通过“命名”来平衡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并为自己的玩好和园林构筑美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