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学记》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高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9-75,共17页
(八)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③,使人不由其诚④,教人不尽其材⑤。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⑥。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⑦,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⑧。教之不刑⑨,其此之由乎.[注释]①呻其占毕...
(八)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③,使人不由其诚④,教人不尽其材⑤。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⑥。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⑦,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⑧。教之不刑⑨,其此之由乎.[注释]①呻其占毕:一种解释是,看着简册吟诵。郑玄注:“占,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其所视简之文.”另一种解释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疏
礼记集说
《学记》
经义
礼记集解
比物丑类
郑玄注
使人
孙希旦
良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记》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高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前言《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体系相当严整的教育文献。它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是战国末年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学记》总计不过一千二百二十四字,却把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
前言《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体系相当严整的教育文献。它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是战国末年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学记》总计不过一千二百二十四字,却把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教学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作用和应具备的条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都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文笔之妙,堪称上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文献
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
发虑宪
教育内容
千二百
藏息相辅
化民易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启发式”教学辨析——兼谈孔子“启发式”教学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高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6期61-70,共10页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国和世界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古代大教育家。他在自述其教学法时,曾谈过下面的一段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段话,出自《论语·述而篇》(以下引自《论语》的,只...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国和世界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古代大教育家。他在自述其教学法时,曾谈过下面的一段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段话,出自《论语·述而篇》(以下引自《论语》的,只注篇名)。这是孔子从他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教学理论。后人把“启”和“发”这两个单音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启发”,因而称上述孔子的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人们一提到“启发式”教学时,常常引它来作理论根据。本文对孔子“启发式”教学的辨析,就是对孔子上述一段话的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效果
不愤不启
双音词
子贡
不悱不发
孔门
学而知之
生而知之
顾立雅
子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4
作者
陈高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56-61,共6页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活在我国春秋末叶社会大变革时代。那时,由于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出现了“士”的阶层,孔子就是“士”的一个代表人物。孔子随着当时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第一个创设规模很大的私立学校”,而且主张...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活在我国春秋末叶社会大变革时代。那时,由于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出现了“士”的阶层,孔子就是“士”的一个代表人物。孔子随着当时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第一个创设规模很大的私立学校”,而且主张“有教无类”,“欲来者不拒”。“孔子一生中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达,孔子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知之
启发式教学方法
大变革时代
学术文化
战国时期
仲由
生而知之
主观臆测
六言六蔽
子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记》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高岑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9-75,共17页
文摘
(八)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③,使人不由其诚④,教人不尽其材⑤。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⑥。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⑦,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⑧。教之不刑⑨,其此之由乎.[注释]①呻其占毕:一种解释是,看着简册吟诵。郑玄注:“占,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其所视简之文.”另一种解释是。
关键词
孔颖达疏
礼记集说
《学记》
经义
礼记集解
比物丑类
郑玄注
使人
孙希旦
良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记》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高岑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36-144,共9页
文摘
前言《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体系相当严整的教育文献。它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是战国末年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学记》总计不过一千二百二十四字,却把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教学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作用和应具备的条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都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文笔之妙,堪称上乘。
关键词
《学记》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文献
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
发虑宪
教育内容
千二百
藏息相辅
化民易俗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启发式”教学辨析——兼谈孔子“启发式”教学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高岑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6期61-70,共10页
文摘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国和世界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古代大教育家。他在自述其教学法时,曾谈过下面的一段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段话,出自《论语·述而篇》(以下引自《论语》的,只注篇名)。这是孔子从他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教学理论。后人把“启”和“发”这两个单音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启发”,因而称上述孔子的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人们一提到“启发式”教学时,常常引它来作理论根据。本文对孔子“启发式”教学的辨析,就是对孔子上述一段话的辨析。
关键词
教学效果
不愤不启
双音词
子贡
不悱不发
孔门
学而知之
生而知之
顾立雅
子罕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4
作者
陈高岑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56-61,共6页
文摘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活在我国春秋末叶社会大变革时代。那时,由于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出现了“士”的阶层,孔子就是“士”的一个代表人物。孔子随着当时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第一个创设规模很大的私立学校”,而且主张“有教无类”,“欲来者不拒”。“孔子一生中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达,孔子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关键词
学而知之
启发式教学方法
大变革时代
学术文化
战国时期
仲由
生而知之
主观臆测
六言六蔽
子贡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学记》疏义
陈高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学记》疏义
陈高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孔子“启发式”教学辨析——兼谈孔子“启发式”教学的三个层次
陈高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浅谈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陈高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