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制度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鲜瑜
《中国司法鉴定》
2022年第1期17-29,共13页
我国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制度呈现出保障技术性证据质量、监督制约公安机关对技术性证据的取证水平、弥补相关人员不出庭的制度局限、促进检察机关重新配置资源等功能特点。检察机关针对审查技术性证据的文件扩展了技术性证据的范围...
我国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制度呈现出保障技术性证据质量、监督制约公安机关对技术性证据的取证水平、弥补相关人员不出庭的制度局限、促进检察机关重新配置资源等功能特点。检察机关针对审查技术性证据的文件扩展了技术性证据的范围,明确了进行审查的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来源与条件,规定了审查人员的安全、费用各项保障与审查人员的义务。但从制度史的阐释而言,证据审查制度仍面临制度定位不清晰、配套机制不流畅以及内部技术资源短缺等问题。为落实检察机关对技术性证据的有效审查,充分发挥技术性证据在案件中的应有作用,不仅需要明确将技术性证据审查意见书仅作为审判参考,将技术审查人员定位于专家辅助人的角色,而且还应建立技术性证据审查专门制度,进一步完善技术性证据的审查范围与启动条件,合理配编司法技术人员、建立技术专家名单、鼓励帮助技术人员提升业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
技术性证据
鉴定意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鉴定人撤销鉴定意见的问题与对策——基于63例民事案件撤销鉴定意见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陈鲜瑜
《中国司法鉴定》
2022年第5期10-16,共7页
在民事司法实践中,鉴定人自行撤销鉴定意见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鉴定人撤销鉴定意见的时间多为鉴定意见被采信前,且多是迫于当事人上访、投诉、闹鉴等压力下的自保行为。然而鉴定人撤销鉴定意见降低了诉讼效率、影响裁判...
在民事司法实践中,鉴定人自行撤销鉴定意见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鉴定人撤销鉴定意见的时间多为鉴定意见被采信前,且多是迫于当事人上访、投诉、闹鉴等压力下的自保行为。然而鉴定人撤销鉴定意见降低了诉讼效率、影响裁判公信力,并且变相鼓励当事人采取不当行为推翻鉴定意见。在此背景下,2019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二条对鉴定人自行撤销鉴定意见进行了规制。但该规定仍存在语焉不详、可操作性差、缺乏对鉴定人出具鉴定意见的过程管控等问题。为了规制司法实践中鉴定人的撤销鉴定意见行为,在“以撤销为例外,不撤销为原则”的指导下,立法只应准许鉴定人在鉴定意见被采信后撤销错误的鉴定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司法鉴定
鉴定人
撤销鉴定意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司法鉴定制度变迁四十年及其改革趋势
被引量:
16
3
作者
陈如超
陈鲜瑜
《证据科学》
2019年第3期333-346,共14页
从1979年至今,我国司法鉴定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制度变迁历程。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塑造的刑事司法鉴定格局,至今依然保留了侦鉴混同与司法鉴定的国家垄断主义等权力性特征;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奠...
从1979年至今,我国司法鉴定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制度变迁历程。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塑造的刑事司法鉴定格局,至今依然保留了侦鉴混同与司法鉴定的国家垄断主义等权力性特征;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奠定的民事司法鉴定的制度框架,则逐渐从权力型鉴定过度到司法鉴定辅助法官断案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双重功能局面。从整体而言,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特别是刑事司法鉴定制度需要根据当前诉讼制度改革的宏大背景进行相应调整。调整的趋势主要包括:不断强化司法鉴定的权利属性,以及继续弱化司法鉴定的权力色彩,实现当事人权利对公检法机关鉴定权力的有效制约;实现司法鉴定意见庭审质证的实质化;加强鉴定人权利与责任的体系化与匹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鉴定
制度变迁
民事司法鉴定
刑事司法鉴定
原文传递
刑事审讯的法律控制
4
作者
陈鲜瑜
王勇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8-94,共7页
1979年至2018年,国家基于对权力的限制和人权的保障,构建了'过程—结果'的刑事审讯双重控制机制。然而经过40年的构建,刑事审讯控制体系仍不完善。虽然刑讯逼供很少发生,但审讯违法问题依然存在,审讯的人员、时间、地点不合法...
1979年至2018年,国家基于对权力的限制和人权的保障,构建了'过程—结果'的刑事审讯双重控制机制。然而经过40年的构建,刑事审讯控制体系仍不完善。虽然刑讯逼供很少发生,但审讯违法问题依然存在,审讯的人员、时间、地点不合法等程序性违法问题依旧频繁出现。为了达到'既获得口供,审讯又不违法'的目的,应及时立法完善全程录音录像、界定审讯时间、规范律师介入的审讯程序,赋予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沉默权以及严格排除非法审讯获得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讯
审讯程序违法
审讯方法违法
法律衍变
原文传递
题名
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制度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鲜瑜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出处
《中国司法鉴定》
2022年第1期17-29,共13页
文摘
我国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制度呈现出保障技术性证据质量、监督制约公安机关对技术性证据的取证水平、弥补相关人员不出庭的制度局限、促进检察机关重新配置资源等功能特点。检察机关针对审查技术性证据的文件扩展了技术性证据的范围,明确了进行审查的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来源与条件,规定了审查人员的安全、费用各项保障与审查人员的义务。但从制度史的阐释而言,证据审查制度仍面临制度定位不清晰、配套机制不流畅以及内部技术资源短缺等问题。为落实检察机关对技术性证据的有效审查,充分发挥技术性证据在案件中的应有作用,不仅需要明确将技术性证据审查意见书仅作为审判参考,将技术审查人员定位于专家辅助人的角色,而且还应建立技术性证据审查专门制度,进一步完善技术性证据的审查范围与启动条件,合理配编司法技术人员、建立技术专家名单、鼓励帮助技术人员提升业务能力。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
技术性证据
鉴定意见
Keywords
procuratorate organ
criminal litigation
technical evidence
appraisal opinion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鉴定人撤销鉴定意见的问题与对策——基于63例民事案件撤销鉴定意见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陈鲜瑜
机构
四川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司法鉴定》
2022年第5期10-16,共7页
文摘
在民事司法实践中,鉴定人自行撤销鉴定意见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鉴定人撤销鉴定意见的时间多为鉴定意见被采信前,且多是迫于当事人上访、投诉、闹鉴等压力下的自保行为。然而鉴定人撤销鉴定意见降低了诉讼效率、影响裁判公信力,并且变相鼓励当事人采取不当行为推翻鉴定意见。在此背景下,2019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二条对鉴定人自行撤销鉴定意见进行了规制。但该规定仍存在语焉不详、可操作性差、缺乏对鉴定人出具鉴定意见的过程管控等问题。为了规制司法实践中鉴定人的撤销鉴定意见行为,在“以撤销为例外,不撤销为原则”的指导下,立法只应准许鉴定人在鉴定意见被采信后撤销错误的鉴定意见。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司法鉴定
鉴定人
撤销鉴定意见
Keywords
civil justice
forensic appraisal
appraiser
revocation of appraisal opinion
分类号
DF8 [政治法律—法学]
DF7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法鉴定制度变迁四十年及其改革趋势
被引量:
16
3
作者
陈如超
陈鲜瑜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高校市级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证据科学》
2019年第3期333-346,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全流程管控的精细化执行技术及装备研究”(2018YFC0830400)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司法鉴定体系化风险及其管控机制”(19SKGH01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从1979年至今,我国司法鉴定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制度变迁历程。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塑造的刑事司法鉴定格局,至今依然保留了侦鉴混同与司法鉴定的国家垄断主义等权力性特征;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奠定的民事司法鉴定的制度框架,则逐渐从权力型鉴定过度到司法鉴定辅助法官断案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双重功能局面。从整体而言,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特别是刑事司法鉴定制度需要根据当前诉讼制度改革的宏大背景进行相应调整。调整的趋势主要包括:不断强化司法鉴定的权利属性,以及继续弱化司法鉴定的权力色彩,实现当事人权利对公检法机关鉴定权力的有效制约;实现司法鉴定意见庭审质证的实质化;加强鉴定人权利与责任的体系化与匹配性。
关键词
司法鉴定
制度变迁
民事司法鉴定
刑事司法鉴定
Keywords
Judicial expertise
System vicissitude
Civil judicial expertise
Criminal judicial expertise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刑事审讯的法律控制
4
作者
陈鲜瑜
王勇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8-94,共7页
基金
2014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刑讯逼供的国家治理及其效果评估研究”(2014PY28)的成果
文摘
1979年至2018年,国家基于对权力的限制和人权的保障,构建了'过程—结果'的刑事审讯双重控制机制。然而经过40年的构建,刑事审讯控制体系仍不完善。虽然刑讯逼供很少发生,但审讯违法问题依然存在,审讯的人员、时间、地点不合法等程序性违法问题依旧频繁出现。为了达到'既获得口供,审讯又不违法'的目的,应及时立法完善全程录音录像、界定审讯时间、规范律师介入的审讯程序,赋予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沉默权以及严格排除非法审讯获得的证据。
关键词
刑事审讯
审讯程序违法
审讯方法违法
法律衍变
Keywords
criminal trial
illegal interrogation procedures
illegal interrogation methods
law evolution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制度研究
陈鲜瑜
《中国司法鉴定》
202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鉴定人撤销鉴定意见的问题与对策——基于63例民事案件撤销鉴定意见的实证分析
陈鲜瑜
《中国司法鉴定》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司法鉴定制度变迁四十年及其改革趋势
陈如超
陈鲜瑜
《证据科学》
2019
16
原文传递
4
刑事审讯的法律控制
陈鲜瑜
王勇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