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鸿莲 卓名 +2 位作者 黄庆 李新梅 叶乔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了解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观察20例ICU的感染性休克患儿和20例健康体检小儿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补体水平。结果①感染性休克患儿CD3、CIM、N...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了解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观察20例ICU的感染性休克患儿和20例健康体检小儿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补体水平。结果①感染性休克患儿CD3、CIM、NK细胞活性和IgM、补体C3水平比健康小儿明显降低[(55.41±21.09)%与(73.93±5.77)%;(20.87±8.16)%与(39.04±4.24)%;(11.56±6.65)%与(16.94±4.55)%;(0.88±0.43)%与(1.32±0.50)%;(0.91±0.36)g/L与(1.31±0.44)g/L;均P<0.01];IgA水平升高[(3.02±1.23)g/L与(2.05±0.71)g/L,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外周血CD4细胞活性可以反映感染性休克患儿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鸿莲 卓名 +2 位作者 梁春杰 王薇 黄大鸣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20-20,7,共2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机体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高压氧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经高压氧治疗后患者PLT明显升高,MPV、PDW...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机体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高压氧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经高压氧治疗后患者PLT明显升高,MPV、PDW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压氧通过减少血小板的消耗,阻止缺氧缺血性损害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小板参数 检测 血小板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鸿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5-436,共2页
目的 探讨黄芪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方法 将 65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33例 ,对照组 32例 ,均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另外加用黄芪注射液 2g/kg加入 10 0g/L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静滴 ,1次 /d ,疗程 4周 ... 目的 探讨黄芪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方法 将 65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33例 ,对照组 32例 ,均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另外加用黄芪注射液 2g/kg加入 10 0g/L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静滴 ,1次 /d ,疗程 4周 ,于治疗前后采血行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 ,并观察其变化。结果 两组血清心肌酶谱各项均较初测参数明显下降 ,但下降程度不同 ,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肌酶水平下降 ,与影响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儿童 心肌炎 心肌酶
下载PDF
核酪口服液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鸿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792-792,共1页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儿童 核酪口服液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脏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鸿莲 梁春杰 +1 位作者 王薇 陈冠华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49-49,30,共2页
目的 探讨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在黄芪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经黄芪治疗后,患者CI、EF、FS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黄芪可改... 目的 探讨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在黄芪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经黄芪治疗后,患者CI、EF、FS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黄芪可改善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小儿 病毒性心肌炎 心脏功能 病毒唑 能量合剂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陈鸿莲 张振英 叶国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3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患儿20例,不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Tei指数检测其心功能,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LVEF、LVFS、E/A与...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患儿20例,不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Tei指数检测其心功能,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LVEF、LVFS、E/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心Tei指数、右心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左心Tei指数(0.33±0.03)、右心Tei指数(0.26±0.0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芪治疗组治疗后左心Tei指数(0.31±0.03)、右心Tei指数(0.24±0.0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左、右心Tei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尸〈0.05)。临床疗效常规治疗组有效12例,黄芪治疗组有效18例。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注射液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免疫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卓名 陈鸿莲 +2 位作者 蔡娜丽 张振英 叶国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与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40例HIE患儿,按入院时间顺序以单双号分为黄芪治疗组(20例)及常规治疗组(2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HIE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器官功能障碍及合...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与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40例HIE患儿,按入院时间顺序以单双号分为黄芪治疗组(20例)及常规治疗组(2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HIE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器官功能障碍及合并症的发生率;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观察黄芪注射液在体外对PBMC产生IL-6及TNF-α能力的直接影响。结果与常规治疗相比较,黄芪注射液治疗后患儿异常的原始反射、肌张力、意识障碍及惊厥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高胆红素血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黄芪注射液治疗后血浆及PBMC 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而常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将黄芪注射液直接加入PBMC培养系统后,其IL-6及TNF-α产生明显受抑制(P均<0.05)。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抑制PBMC产生IL-6及TNF-α等损伤性细胞因子,发挥减轻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损害、缩短病程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黄芪注射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梁春杰 陈鸿莲 +2 位作者 王薇 黄大鸣 徐华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8期2408-2409,共2页
目的 观察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 2 7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 3组 ,C组采用常规治疗 ,A组和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专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 ,A组将药贴置于第 3- 4胸椎棘突两... 目的 观察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 2 7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 3组 ,C组采用常规治疗 ,A组和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专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 ,A组将药贴置于第 3- 4胸椎棘突两侧 (肺俞穴 ) ,B组将药贴置于双侧肩胛下区。结果 A组和B组显效率均明显优于C组 (P <0 .0 5 ) ,止咳、平喘、消除肺部音时间均短于C组 (P <0 .0 5 )。A组与B组比较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有效、安全 ,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超导透皮给药 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 哮喘 中药贴片 小儿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早期应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卓名 陈鸿莲 +4 位作者 梁春杰 黄大鸣 叶国杰 林湛 蔡娜丽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早期应用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HIE 130例,按家长意见分为治疗组65例及对照组6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加用中药黄芪注射液。恢复期两组均给予保护脑细胞、高压氧、针灸、功能训练...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早期应用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HIE 130例,按家长意见分为治疗组65例及对照组6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加用中药黄芪注射液。恢复期两组均给予保护脑细胞、高压氧、针灸、功能训练。对两组患儿均进行随访。结果6、12、18个月龄时治疗组平均发育商(D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龄后两组患儿DQ各能区得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26.67%)明显高于治疗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P<0.05)。结论HIE患者早期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能改善其预后,降低脑瘫发生率,防止智能发育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黄芪注射液 预后 新生儿
下载PDF
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春杰 王薇 +2 位作者 黄大鸣 陈鸿莲 卓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189-1190,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 2 94例肺炎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专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 ,治疗Ⅰ组药贴置于第 3、4胸椎棘突两侧 (肺... 目的 :探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 2 94例肺炎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专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 ,治疗Ⅰ组药贴置于第 3、4胸椎棘突两侧 (肺俞穴 ) ,治疗Ⅱ组药贴置于双侧肩胛下区。结果 :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在退热、止咳、缓解气促、消除肺部罗音方面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 ,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比较各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专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肺炎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小儿 电超导 透皮给药 肺炎 常规治疗 中药贴片 对照组 结论 意义 差异
下载PDF
中药贴片电超导透皮给药佐治小儿腹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春杰 王薇 +2 位作者 黄大鸣 陈鸿莲 廖辉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佐治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 2 1 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1 0 5例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 1 0 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专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 ,药贴置于脐部两侧 (... 目的 探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佐治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 2 1 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1 0 5例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 1 0 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专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 ,药贴置于脐部两侧 (天枢穴 )。结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专用中药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佐治小儿腹泻有效、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贴片 电超导 透皮给药 小儿 腹泻 治疗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病人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的处理措施
12
作者 吴乃德 黄庆 陈鸿莲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4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术后病人 心脏外科 人机对抗 机械通气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法洛氏四联征 缩窄性心包炎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涂层中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方法的改进研究
13
作者 陈鸿莲 王丽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第7期82-83,共2页
文章尝试用四氢呋喃对涂层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进行超声提取,然后通过样品滴加装置控制速度滴加乙腈沉淀后用气质联用仪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滴加乙腈的速度进行沉淀,检测出的样品数据结果比手动滴加乙腈的检测结果数据偏差稳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涂层 样品滴加装置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腹部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鸿莲 黄云平 +2 位作者 黄庆 李新梅 叶乔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960-1962,共3页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患者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63例腹部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63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4株...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患者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63例腹部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63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6株(73.08%),革兰阳性球菌22株(21.15%),真菌6株(5.77%);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2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粪肠球菌5株,奇异变形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40.0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者占36.54%。结论 SICU是感染最易发生的科室,腹部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也在不断变化,临床医师应重视对病原菌的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经验性用药转为规范的目标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腹部手术 腹腔感染 病原学
原文传递
Survivin蛋白和PC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邹继彬 黄广恩 +1 位作者 陈中坚 陈鸿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636-1638,共3页
目的 研究survivin蛋白和PCNA在鼻咽癌 (NPC)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96例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有survivin... 目的 研究survivin蛋白和PCNA在鼻咽癌 (NPC)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96例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有survivin蛋白的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为 75 0 % (72 /96) ;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鼻咽癌细胞PCNA的标记指数高于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者 ;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 ;生存年限 <5年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比生存年限 >5年的高。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有survivin蛋白的表达 ,其表达与PCNA有关 ;survivin蛋白能促进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蛋白 PCNA 阳性表达率 鼻咽癌组织 临床意义 颈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细胞 表达水平 生存 阳性率
原文传递
食管癌Survivin和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邹继彬 黄广恩 陈鸿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898-900,共3页
目的研究Survivin蛋白和PC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98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的Survivin蛋白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80.6%,显著高于癌旁正... 目的研究Survivin蛋白和PC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98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的Survivin蛋白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80.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7.1%(P<0.01);低、高分化癌的阳性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94.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73.4%(P<0.05);小于3年生存期的Survivin阳性率比大于3年生存期的高。癌组织PCNA标记指数LI(72.6±10.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的(37.5±11.5)%(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LI也比无淋巴结转移的高;Survivin的阳性率越高,PCNA的LI也越高。结论Survivin在食管癌中高表达,癌组织分化越差,阳性率越高,越易转移,预后越差,Survivin与PCNA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SURVIVIN PCNA 表达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血小板参数变化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春杰 陈鸿莲 +2 位作者 黄大鸣 王薇 卓纯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3-233,共1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6 6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 6 5例健康儿童的血小板数 (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大血小板比率 (P LCR)。...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6 6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 6 5例健康儿童的血小板数 (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大血小板比率 (P LCR)。结果治疗前PLT减少 ,MPV、PDW、P LCR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 ) ;治疗后PLT上升 ,MPV、PDW、P LCR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 ) ;PLT与MPV呈负相关 (P <0 .0 0 1 )。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变化有助于ITP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原发性 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参数
原文传递
黄芪注射液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鸿莲 卓名 +4 位作者 梁春杰 黄大鸣 叶国杰 林湛 蔡娜丽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80例,依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80例,依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早(生后6h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惊厥发生率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5.00%与67.50%,χ^2=4.501,P〈0.05);生后7~8d和12~14d的行为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前者亦明显低于后者(48.57%与74.19%,χ^2=4.642,P〈0.05;31.42%与58.06%,χ^2=4.601,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与22.50%,χ^2=2.000,P〉0.05)。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黄芪注射液,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窒息 黄芪注射液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