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非手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黄卓楠 王国运 +4 位作者 武志慧 刘核秀 毕梦露 曲妮娜 曹小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非手术治疗假性动脉瘤(PSA)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压迫(UGCR)治疗的PSA患者98例,根据治疗是否成功分为UGCR成功组和UGCR失败组,其中UGCR失败组改行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UGTI...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非手术治疗假性动脉瘤(PSA)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压迫(UGCR)治疗的PSA患者98例,根据治疗是否成功分为UGCR成功组和UGCR失败组,其中UGCR失败组改行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UGTI)治疗,根据治疗次数分为UGTI一次治疗成功组和UGTI多次治疗成功组。比较UGCR成功组与UGCR失败组、UGTI一次治疗成功组与UGTI多次治疗成功组一般资料,以及瘤体体积、瘤颈流速及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等超声资料的差异。分析UGCR、UGTI一次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98例PSA患者中,UGCR成功组47例,UGCR失败组51例;UGCR失败组中,UGTI一次治疗成功组43例,UGTI多次治疗成功组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UGCR成功组瘤体体积、瘤颈流速及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均小于UGCR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瘤颈流速和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均为UGCR一次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15、1.378,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UGTI一次治疗成功组瘤颈流速和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均小于UGTI多次治疗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瘤颈流速为UGTI一次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14,P<0.05)。结论 瘤颈流速和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均为UGCR治疗PSA一次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瘤颈流速为UGTI治疗PSA一次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关注瘤颈流速及动脉穿刺至治疗时间有助于提高PSA非手术治疗的一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假性动脉瘤 介入 凝血酶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及术前BRAF基因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昕莹 薛杰 +3 位作者 陈黄卓楠 王国运 武志慧 曹小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96-1701,共6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多模态超声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前BRAF V600E基因检测,探讨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多模态超声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前BRAF V600E基因检测,探讨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毓璜顶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6例PTMC患者(114个病灶),术前均行常规超声、CEUS、SWE检查及BRAF V600E基因检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转移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TM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病灶内钙化类型、病灶增强水平、峰值强度(PI)及弹性模量平均值(Eavg)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病灶内微钙化、超声造影呈等或高增强,CLNM风险更高(P<0.05),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2.3%)及准确度(73.9%)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微钙化、CEUS呈等或高增强可以独立预测CLNM,而术前BRAF基因突变结果并不能作为预测CLNM的危险因素。基于临床资料和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在术前评估PTMC患者CLNM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预测效能,能为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 多模态 BRAF V600E基因
下载PDF
基于临床超声及BRAF基因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昕莹 薛杰 +3 位作者 武志慧 陈黄卓楠 王国运 曹小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5期77-79,共3页
目的:基于临床、超声及BRAF V600E基因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经手术病... 目的:基于临床、超声及BRAF V600E基因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MC且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305例PTMC患者(共351个原发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超声特征及BRAF基因结果,探讨与CLNM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原发灶部位、多灶性、血流、微钙化、被膜侵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RAF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原发灶部位、血流与多灶性是PTMC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原发灶位于峡部是预测CLNM的重要特征(OR=2.532,95%CI:1.033~6.207)。结论:患者年龄<43.5岁,原发灶位于峡部、多发、结节内有血流是PTMC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 BRAF V600E基因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研究
4
作者 李思瑶 薛杰 +3 位作者 王国运 陈黄卓楠 武志慧 曹小丽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6585-6593,共9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且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103例。根据颈部中央区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甲状...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且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103例。根据颈部中央区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与CLNM之间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多灶性、微钙化、被膜侵犯及等–高增强是预测CLMN的危险因素(P < 0.05)。五者联合的诊断模型预测效能优于各因素单独预测(P < 0.05)。结论:男性、多灶性、微钙化、被膜侵犯及等–高增强是PT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五者联合时诊断效能较好,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多模态超声 淋巴结
下载PDF
低频低强度超声辐照微泡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 231/DOX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5
作者 武志慧 曲妮娜 +4 位作者 陈黄卓楠 王国运 毕梦露 刘核秀 曹小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低频低强度超声辐照微泡(LILFU-MB)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DOX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筛选LILFU-MB最佳非毒性辐照时间,计算细胞存活率;将MDA-MB-231/DOX细胞分为LILFU-MB辐照组和非LILFU-MB辐照组,绘制药物抑制拟合曲线图... 目的探讨低频低强度超声辐照微泡(LILFU-MB)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DOX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筛选LILFU-MB最佳非毒性辐照时间,计算细胞存活率;将MDA-MB-231/DOX细胞分为LILFU-MB辐照组和非LILFU-MB辐照组,绘制药物抑制拟合曲线图获得两组药物的半抑制浓度(IC_(50)),并筛选阿霉素最佳剂量。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阿霉素组、LILFU-MB组、LILFU-MB+阿霉素组,观察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细胞迁移率。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记录细胞核荧光强度及细胞核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结果LILFU-MB最佳非毒性辐照时间为30 s,该条件下细胞存活率为(92.33±2.58)%,故后续实验中LILFU-MB辐照时间均采用此条件。LILFU-MB辐照组中阿霉素对耐药细胞的IC_(50)低于非LILFU-MB辐照组(7.51μmol/Lvs.35.40μmol/L),后续实验采用35.40μmol/L为阿霉素最佳剂量。阿霉素组和LILFU-MB+阿霉素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增殖速度减慢,其中LILFU-MB+阿霉素组抑制效果最明显。对照组、阿霉素组、LILFU-MB组、LILFU-MB+阿霉素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56.79±1.11)%、(51.34±4.66)%、(46.09±9.42)%、(22.01±6.02)%,其中LILFU-MB+阿霉素组细胞迁移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LILFU-MB+阿霉素组中大部分细胞核明显皱缩和碎裂,胞核蓝染高亮,染色质呈浓缩和边缘化,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凋亡核型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阿霉素组、LILFU-MB组、LILFU-MB+阿霉素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30±0.66)%、(22.68±2.85)%、(20.60±3.72)%、(31.84±2.87)%,其中LILFU-MB+阿霉素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ILFU-MB+阿霉素组P-gp、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Cyt-c、Cl-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ILFU-MB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DOX细胞增殖、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进而逆转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DOX细胞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照 低频 低强度 微泡 三阴性乳腺癌 多药耐药性 阿霉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