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触摸数学史 突破疑惑点 体会一致性——“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拓展课”教学片段与思考
1
作者 陈黎春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在整数除法运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表内除法的自然延伸,也是除数是两位数乃至更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笔算时,已经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格式,但当时用的是表内乘法口...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在整数除法运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表内除法的自然延伸,也是除数是两位数乃至更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笔算时,已经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格式,但当时用的是表内乘法口诀,一步就能求出商,没有涉及从哪位算起的问题。所以,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个单元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高位算起还是从低位算起”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内除法 拓展课 数学史 多位数 书写格式 教学片段 笔算 一致性
下载PDF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2
作者 陈黎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CSSCI 2010年第10期53-55,共3页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比较抽象;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如果两者有机整合达到最佳状态,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锦上添花、如虎添翼。本文通过《认识三角形》一课的教学案例,谈如何把握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突...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比较抽象;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如果两者有机整合达到最佳状态,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锦上添花、如虎添翼。本文通过《认识三角形》一课的教学案例,谈如何把握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突破教学难点,向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这一“青草更青处”漫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三角形》 教学设计 青草 多媒体教学 数学课堂 图文并茂 最佳状态 有机整合
下载PDF
走出误区 进入佳境——对品德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思考
3
作者 陈黎春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年第4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课堂 品德课 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 合作交流 误区 方式
下载PDF
到底能切多少块
4
作者 陈黎春 《小学生课程辅导(数学辅导版)》 2004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蛋糕模型 数学活动课 小学 切分方法 平面几何问题
下载PDF
山穷水尽疑无路 巧用旋转又一村
5
作者 陈黎春 《小学生课程辅导(数学辅导版)》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教学 解题 图形
下载PDF
共有多少只小兔
6
作者 陈黎春 《小学生课程辅导(数学辅导版)》 2003年第3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计算 趣味数学 解题
下载PDF
教学用书:教师有效备课的原点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黎春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8年第5期19-21,共3页
在新课改浪潮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教师,研究出了很多优质课,但广大一线教师的随堂课又是怎样一个状况呢?在大力推进有效教学的今天,他们的课又是否有效呢?调研活动中,我分别听取了两位教师讲的猜数游戏这一内容,教学效果却截然... 在新课改浪潮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教师,研究出了很多优质课,但广大一线教师的随堂课又是怎样一个状况呢?在大力推进有效教学的今天,他们的课又是否有效呢?调研活动中,我分别听取了两位教师讲的猜数游戏这一内容,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学生的收益也相差甚远。为什么同一内容,在不同教师的理解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教师 教学用书 原点 备课 一线教师 有效教学 猜数游戏 教学效果
下载PDF
让数学好玩又易学——"间隔排列"微课教学重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黎春 《辽宁教育》 2015年第7期51-53,共3页
微课虽然内容“微”、时间“微”,但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教学活动的“精华”,同时兼具数学需要的“深刻”与儿童需要的“生动”,让孩子觉得数学好玩又易学。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2014年修订的苏教版小学... 微课虽然内容“微”、时间“微”,但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教学活动的“精华”,同时兼具数学需要的“深刻”与儿童需要的“生动”,让孩子觉得数学好玩又易学。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2014年修订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排列 教材分析 教学活动 专题活动 苏教版 信息技术 学习过程 小伙伴 自主学习 弗赖登塔尔
下载PDF
指向量感的意义构建历程——“长度单位的复习”教学片段与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黎春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0年第6期48-51,共4页
量感是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即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而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那个实际物体的大小是否相吻合的一种感觉。量感的获得与数感、乐感、语感类似,是学生对于量的一... 量感是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即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而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那个实际物体的大小是否相吻合的一种感觉。量感的获得与数感、乐感、语感类似,是学生对于量的一种感觉,既与学生对于量的直觉有关,也与他们对于量的数学经验的积累有关,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每次计量单位的教学,都是一段指向量感的意义构建的历程。这里,以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长度单位的复习"一课为例,谈谈我的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经验 长度单位 苏教版教材 计量单位 量感 实际物体 意义构建 测量工具
下载PDF
质量单位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黎春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第1期58-60,共3页
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一样,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饱含传统民族文化。古今中外.各个国家采用过许多名称各异的质量单位,例如英、美两国的磅,英国的盎司,俄罗斯的普特,我国的钧、斤、两等。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的统一... 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一样,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饱含传统民族文化。古今中外.各个国家采用过许多名称各异的质量单位,例如英、美两国的磅,英国的盎司,俄罗斯的普特,我国的钧、斤、两等。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商品流通和社会公平的需要,质量单位慢慢走向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单位 历史变迁 传统民族文化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发展历史 社会公平 商品流通
下载PDF
液压机活塞及滑套研伤的事故分析与改造
11
作者 陈黎春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2-43,共2页
1前言我厂Y28-630/1000薄板拉伸液压机为四柱式结构,1989年10月安装调试使用,在累计运行1年左右的时间里,滑块与四柱之间的滑套(图1)从安装调试开始一直掉铜末,磨损很快,最后造成油缸保压性能差。经油缸分... 1前言我厂Y28-630/1000薄板拉伸液压机为四柱式结构,1989年10月安装调试使用,在累计运行1年左右的时间里,滑块与四柱之间的滑套(图1)从安装调试开始一直掉铜末,磨损很快,最后造成油缸保压性能差。经油缸分解,发现活塞Tx型胶圈“翻嘴”。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拉伸 液压机 活塞 滑套 研伤 事故分析
下载PDF
感悟新课标 实践新课标——听《过新年》一课有感
12
作者 陈黎春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5年第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新课标 《品德与生活》 实践 感悟 学生 教师 学习 听课
下载PDF
珠算历史:与算具相伴成长
13
作者 陈黎春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6年第6期54-55,共2页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计算工具,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与算盘的成长相随相伴,深深地根植于中国文化的长河里,成为中国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珠算的历史,首先得说筹算是珠算的基础 研究珠算的历史。首先得说说...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计算工具,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与算盘的成长相随相伴,深深地根植于中国文化的长河里,成为中国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珠算的历史,首先得说筹算是珠算的基础 研究珠算的历史。首先得说说筹算。“算”古代又写作篱,即弄竹为算,摆弄竹条计算谓之筹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 留头乘 数术记遗 十进制计数法 华印椿 布数 计算工具 位值制 就这样 三才
下载PDF
集体备课:通向有效课堂的捷径
14
作者 陈黎春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09年第10期14-15,共2页
学校承担教学开放活动,杨老师需要执教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一课。这节课先后试上三次,每次试上后,听课教师都坐下来参与评课,杨老师再根据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理解加以修改。所以我们可以称这样的方式为集体备课。本文仅就"... 学校承担教学开放活动,杨老师需要执教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一课。这节课先后试上三次,每次试上后,听课教师都坐下来参与评课,杨老师再根据大家的建议和自己的理解加以修改。所以我们可以称这样的方式为集体备课。本文仅就"认识圆柱"的集体备课环节作一介绍。活动纪实[第一次试上及集体备课]学生自学书本,圈出关键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依次板书圆柱的特征。教研员1:杨老师的课是为开放活动准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备课 引导学生 听课教师 圆柱 长方体 教研员 新知识 课堂 正方体 基本数学思想
下载PDF
数系家族中的晚辈:小数
15
作者 陈黎春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1年第11期66-68,共3页
人们认识小数远远晚于分数,甚至比微积分还要晚100多年,直到18世纪,才建立起稳定的小数表达形式。究其原因,人类社会发展初期,计物分配、丈量土地等生产劳动中,正整数和分数已经够用了。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天文测量、商业贸易、合金铸... 人们认识小数远远晚于分数,甚至比微积分还要晚100多年,直到18世纪,才建立起稳定的小数表达形式。究其原因,人类社会发展初期,计物分配、丈量土地等生产劳动中,正整数和分数已经够用了。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天文测量、商业贸易、合金铸造等实践活动,对数及计算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而正整数与分数已无法满足要求,小数就被逼着诞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测量 正整数 商业贸易 合金铸造 人类社会发展 微积分 小数 分数
下载PDF
历史是教学的指南——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
16
作者 陈黎春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第4期61-63,共3页
老师们在分析学情时惯用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教学经验,一种是运用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获取。根据经验办事,有时候会想当然,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调查访谈,虽然能得到一手资料,但是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有时不能表... 老师们在分析学情时惯用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教学经验,一种是运用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获取。根据经验办事,有时候会想当然,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调查访谈,虽然能得到一手资料,但是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有时不能表达出真实的想法,所以由此得到的一手资料会有偏差,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鉴于此,我们试图从数学发展的历史中,从人类认识某个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中,推测儿童在学习该知识时的大概进程以及可能碰到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经验 “数与代数” 历史 指南 数学知识 小学生 调查问卷 实际出发
下载PDF
长度计量:从实物参照走向物理特性
17
作者 陈黎春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5年第6期48-49,共2页
长度单位是面积、体积单位的基础,是人类最早发明的计量单位.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是儿童较早学习的计量单位之一。 古代: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长度单位以宏观量(实物)为基础。 计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使用劳动工具... 长度单位是面积、体积单位的基础,是人类最早发明的计量单位.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是儿童较早学习的计量单位之一。 古代: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长度单位以宏观量(实物)为基础。 计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使用劳动工具从事简单劳动那一刻。那时虽然没有计量单位和计量工具,但是智慧的人们把需要测量的物体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比较,就大体知道物体的长度了,如用手指张开的距离或双手伸开的长度去量物体的长。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猜测的,若论有记载的计量历史,也经历了4000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度单位 计量单位 物理特性 小学数学教材 简单劳动 劳动工具 计量工具 物体
下载PDF
在现实与数学间切换定格
18
作者 陈黎春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0年第12期19-20,共2页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从现实出发,基于生活经验,经过探索、反思,达到"数学化"。具体来说,学生学习数学,就是通过不断地联系日常生活现实,进行数学抽象,用现实生活的需要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然而,学生的头脑里,不会停留...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从现实出发,基于生活经验,经过探索、反思,达到"数学化"。具体来说,学生学习数学,就是通过不断地联系日常生活现实,进行数学抽象,用现实生活的需要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然而,学生的头脑里,不会停留在日常生活现实的范围内,而会相对独立地、按照数学内部的规律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习活动 生活现实 小学生 生活经验 学习数学 数学抽象 现实生活 相对独立
下载PDF
追本溯源:数学史视野下数的认识
19
作者 陈黎春 《福建教育》 2018年第40期45-46,共2页
纵观数系发展的脉络,数的产生与数系的扩展都是以“计数单位”的扩展为基础的.从最早的实物对应、结绳刻痕来计量猎物或物体,到产生单位“一”,并以此逐渐产生十、百、千等计数单位,渐渐地,在分猎物、量物体的过程中,人类发现很多时候... 纵观数系发展的脉络,数的产生与数系的扩展都是以“计数单位”的扩展为基础的.从最早的实物对应、结绳刻痕来计量猎物或物体,到产生单位“一”,并以此逐渐产生十、百、千等计数单位,渐渐地,在分猎物、量物体的过程中,人类发现很多时候用“一”来表示还不行,则慢慢产生几分之一及分数的思想,随后逐渐产生小数的思想及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人类所有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数系扩张都是以计数单位的扩展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史 计数单位 小数部分 “一” 物体 猎物 人类
下载PDF
肯说“我儿行”
20
作者 陈黎春 《中华家教》 2003年第9期22-22,共1页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母亲能干,孩子会很不能干。其实,母亲能干,孩子本应该有更多的有利条件被培养成能干的人,但如果是能干的母亲不懂教育方法,处处包办代替,那将会使孩子变得很不能干。我女儿今年三岁多,天天喊着“我长大了”,我就...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母亲能干,孩子会很不能干。其实,母亲能干,孩子本应该有更多的有利条件被培养成能干的人,但如果是能干的母亲不懂教育方法,处处包办代替,那将会使孩子变得很不能干。我女儿今年三岁多,天天喊着“我长大了”,我就索性顺水推舟,让她尝尝长大的感觉。每天吃饭,看到我们大人都用瓷碗、筷子,她也嚷着我大了,不要铁碗和小勺。虽然我也担心瓷碗容易被打破,筷子不易夹到饭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筷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