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降芳 焦晓阳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经自分泌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并降低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在白血病患者中VEGF浓度的变化可能与血小板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将蛋白酶活化受体作用于血小板,可激活血小板内α颗粒而释放促血管生成调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经自分泌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并降低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在白血病患者中VEGF浓度的变化可能与血小板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将蛋白酶活化受体作用于血小板,可激活血小板内α颗粒而释放促血管生成调节蛋白VEGF,因此对VEGF的研究将会为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本文就VEGF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血病
下载PDF
广东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变迁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源春 韩素琴 +5 位作者 陈卓然 降芳 林纯 刘珺 付茂章 徐勇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824-827,共4页
目的了解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2015年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与变迁,为该院医院感染的防控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应用WHONET5.6、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及SPSS19.0统计软件对汕头大学医学院第... 目的了解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2015年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与变迁,为该院医院感染的防控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应用WHONET5.6、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及SPSS19.0统计软件对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 2010-2015年的病原菌和多重耐药菌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病原菌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居于前六位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多重耐药菌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种多重耐药菌6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U病原菌以医院感染菌为主,病原菌和多重耐药性明显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血小板血管生成调节蛋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
3
作者 王雪华 降芳 焦晓阳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血管生成调节蛋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程中的变化及其预后意义。方法:用ELSIA检测CML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乏血小板血浆(PPP)和血小板提取液中血管生成调节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结果:VEGF浓度在PPP和血... 目的:探讨血小板血管生成调节蛋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程中的变化及其预后意义。方法:用ELSIA检测CML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乏血小板血浆(PPP)和血小板提取液中血管生成调节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结果:VEGF浓度在PPP和血小板提取液中均表现为CML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CML组内则表现为急变期显著高于慢性期和加速期(P<0.01);VEGF水平在血小板提取液中明显高于PPP。结论:CML各期血小板提取液中VEGF水平较PPP内变化更敏感,且随病情发展而增高,其变化有助于监测CML的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潮汕地区EV71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敬鸿 王雪华 +2 位作者 陈婉 降芳 唐月汀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456-1458,共3页
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血清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不同年龄健康儿童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方法检测其血清EV71中和抗体的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GMT)。筛选HFMD患者328例,采用... 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血清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不同年龄健康儿童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方法检测其血清EV71中和抗体的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GMT)。筛选HFMD患者328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在各年龄组中,0-6个月儿童中和抗体阳性率为78.4%,几何平均滴度为1:36.6;7-12个月血清抗体阳性率则显著下降,为28.4%,GMT为1:8.9。从1岁开始血清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有所升高,在2-4岁组阳性率继续升高,而在5-14岁组,阳性率急剧升高为79.3%,GMT为1:71.9。以上各年龄组男女性别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监测的328例HFMD病例中,EV71是主要病原体,是引起重症HFMD的主要病因。结论 EV71在潮汕地区流行情况严重,7-12个月儿童EV71中和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是EV71感染的高危群体。中和抗体水平偏低可能是引起重症HFMD和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 微量中和试验 血清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