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类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建设 被引量:3
1
作者 院继恒 《高教学刊》 2015年第18期170-171,共2页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师范类高职院校的"现代汉语"课程建设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结合师范类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现代汉语"课程建设要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接轨",就必须调整现...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师范类高职院校的"现代汉语"课程建设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结合师范类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现代汉语"课程建设要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接轨",就必须调整现代汉语教材有关章节内容的比重,建设一部和小学语文新课标相一致的教材,同时还要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增加实践课时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课程建设 小学语文
下载PDF
浅析汉语新词产生的几条途径 被引量:3
2
作者 院继恒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2-33,共2页
近一百年来,中国形成了新词语大规模涌现的高峰。第一次发生在"五四"运动时期,第二次为解放初期,第三个高峰是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每个时期的新词语都深深打上了当时社会的烙印。
关键词 新词语 产生 途径
下载PDF
“同志”称谓的历史嬗变探微 被引量:2
3
作者 院继恒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73-275,共3页
在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词汇常常是最活跃的部分,同一个词语,往往古今用法有别。称谓语作为言语交际使用过程中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它的变化更是变幻莫测。本文就对称谓语"同志"的语义演变进行古今的梳理,并对演变的... 在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词汇常常是最活跃的部分,同一个词语,往往古今用法有别。称谓语作为言语交际使用过程中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它的变化更是变幻莫测。本文就对称谓语"同志"的语义演变进行古今的梳理,并对演变的原因作出简要的阐释,使人们对"同志"一词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志 称谓语 演变
下载PDF
因为创新而美丽——比喻创新略谈
4
作者 院继恒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33-34,共2页
比喻修辞格是汉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用于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根据心理联想,用另一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但比喻难在创新。从本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距离和恰当运用比喻的不同方式、虚拟的喻体方... 比喻修辞格是汉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用于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根据心理联想,用另一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但比喻难在创新。从本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距离和恰当运用比喻的不同方式、虚拟的喻体方面入手,探讨比喻创新的实例,为实现比喻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距离 创新 相似点 方式 虚构
下载PDF
现代汉字常用会意字分析
5
作者 院继恒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2-44,共3页
"会意字"是传统"六书"中的一种结构类型,是在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造字方法。会意字可分为同符会意字、异符会意字、对符会意字三种。会意字字符间的逻辑关系,可归纳出并列、主谓、动宾、偏正... "会意字"是传统"六书"中的一种结构类型,是在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造字方法。会意字可分为同符会意字、异符会意字、对符会意字三种。会意字字符间的逻辑关系,可归纳出并列、主谓、动宾、偏正四种构意模式,与合成词的某些结构类型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意字 字符 构形 构意
下载PDF
古典诗歌中几种特殊修辞格应用的探讨
6
作者 院继恒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修辞格在文学中的作用极为重要,本文探讨三种特殊修辞格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
关键词 修辞格 古典诗歌
下载PDF
魏阙遥相斥,山水近相容:论唐代的山水情志诗
7
作者 李荷蓉 院继恒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9-30,共2页
"魏阙"(政治舞台)与"山水"(自然家园)是传统文人最重要的两种情志选择,影响着他们的命运悲喜。本文从唐代山水情志诗入手具体探讨这两种看来矛盾而实际相反相成的选择对唐代文人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魏阙 山水 文人情志 命运悲喜
下载PDF
《白鹿原》中历史和人性的话语焦虑探析
8
作者 院继恒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7期3-4,共2页
《白鹿原》的价值在于历史和人性话语焦虑的冲突与交融。带着"文化寻根"的使命,作者希冀向读者展示稳定或超稳定的民族文化性格,而传统文化与现代语境的焦虑状态在小说中处处得到彰显;以民族秘史和人性史为工具,作者试图描写民族历史... 《白鹿原》的价值在于历史和人性话语焦虑的冲突与交融。带着"文化寻根"的使命,作者希冀向读者展示稳定或超稳定的民族文化性格,而传统文化与现代语境的焦虑状态在小说中处处得到彰显;以民族秘史和人性史为工具,作者试图描写民族历史的发展动力,却无法控制宏大历史对其的影响和控制;寄希望于传奇性的故事吸引读者,以获得商业市场的认可,不得不牺牲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掌控。这些历史与人性的话语的多重焦虑展示了作家在市场消费语境下的文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历史和人性 话语焦虑 探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