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尚书孔传》成书问题新探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以凤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3,共8页
《尚书孔传》的作者及成书问题是长期以来学界争讼的焦点。通过《孔传》与《小尔雅》两书释词的比较研究,证实了孔安国确曾训解古文《尚书》,且其解经成果被收入《小尔雅》。而从"传"字本义、与《孔丛子》的联系、孔氏家学传... 《尚书孔传》的作者及成书问题是长期以来学界争讼的焦点。通过《孔传》与《小尔雅》两书释词的比较研究,证实了孔安国确曾训解古文《尚书》,且其解经成果被收入《小尔雅》。而从"传"字本义、与《孔丛子》的联系、孔氏家学传承等方面看,今本《孔传》当是包括孔安国在内的孔家学者的集体作品,是汉代孔氏家学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孔传》 成书 孔安国 孔氏家学
下载PDF
孔安国在汉代《尚书》学传播中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以凤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2,共4页
汉代《尚书》有今文和古文两个传授系统。孔安国为《尚书》博士,曾授业弟子倪宽,与西汉时期今文《尚书》学的兴盛有密切关系。同时他还整理、认读孔壁古文《尚书》,上献朝廷,并初步训解,传授弟子与后人,开创了古文《尚书》学派。故孔安... 汉代《尚书》有今文和古文两个传授系统。孔安国为《尚书》博士,曾授业弟子倪宽,与西汉时期今文《尚书》学的兴盛有密切关系。同时他还整理、认读孔壁古文《尚书》,上献朝廷,并初步训解,传授弟子与后人,开创了古文《尚书》学派。故孔安国兼通今、古文《尚书》学,对两家之兴均有发起之功,为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安国 今文《尚书》学 古文《尚书》学
下载PDF
孔子孝道思想的理性意蕴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以凤 《唐都学刊》 202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先秦时期,孔子承继上古孝伦理,并进行了创新性发展,构建了儒家孝道之根基。他提出事亲以礼,强调行孝过程中的“敬”,要求情理兼具,以礼规孝;将孝与义相结合,主张父子各安其位,行孝合乎义,以义约孝;同时倡导人子事亲该“隐”则“隐”、... 先秦时期,孔子承继上古孝伦理,并进行了创新性发展,构建了儒家孝道之根基。他提出事亲以礼,强调行孝过程中的“敬”,要求情理兼具,以礼规孝;将孝与义相结合,主张父子各安其位,行孝合乎义,以义约孝;同时倡导人子事亲该“隐”则“隐”、该“谏”则“谏”,于行孝中实现“隐亲”和“谏亲”的辩证统一。孔子孝道思想既有情感的需求,亦有理性的面向,内含着高度鲜明的理性意蕴。而《论语》中受后人诟病的“无违”“父父、子子”“子为父隐”等语实则都有其特定语境,内涵深刻,绝非“愚孝”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孝道思想 理性意蕴
下载PDF
《孔丛子》中孔臧四赋二书的真伪考辨
4
作者 陈以凤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8-51,共4页
今《孔丛子》中所存题名为孔臧的四赋二书,其作者和写作时间历来多为学者们所质疑。通过考察辨析四赋二书的文本内容和学者提出的"伪据",其为东晋时孔家后人所作之说不能成立,当确为西汉孔臧所作。
关键词 孔臧 四赋 二书 真伪
下载PDF
孔壁出书综考
5
作者 陈以凤 《唐都学刊》 2008年第5期10-13,共4页
孔壁出书一事在中国学术史上意义重大,通过对历史文献记载的考证分析,可知此事属实,决非古文经学派的伪造。孔壁古书当由孔鲋所藏,面世于汉景帝末年,包括《古文尚书》《礼古经》《论语》和《孝经》。
关键词 孔壁出书 真伪 时间 种类 藏书者
下载PDF
今本《古文孝经》孔传成书问题考辨
6
作者 陈以凤 《孝感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7-31,共5页
今本《古文孝经》孔传流传过程曲折复杂,非日本人伪造,应是魏晋时期所流传的注本,即《家语后序》中所说的"孔安国传"本。从对史籍的记载著录、文本的体例风格等方面分析,此书非孔安国个人所著。考诸孔安国后人对《孝经》的传... 今本《古文孝经》孔传流传过程曲折复杂,非日本人伪造,应是魏晋时期所流传的注本,即《家语后序》中所说的"孔安国传"本。从对史籍的记载著录、文本的体例风格等方面分析,此书非孔安国个人所著。考诸孔安国后人对《孝经》的传习,关于《古文孝经》训说的史载及其和《孔子家语》、《古文尚书》两书序言的联系,该书最可能成于孔家学者众人之手,当与汉代孔氏家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孝经》孔传 成书 孔安国 孔氏家学
下载PDF
孟子人道修养论刍议
7
作者 巩宝平 陈以凤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8-25,共8页
孟子人道修养论主要由道德、认知、文学三个方面构成。道德修养论主要讲孟子遵循由内而外、各安其位、忧乐圆融的理路,通过弘仁(居仁、存仁、仁民、仁义)、养性(养心、养体、养气、养勇),从士人升为贤圣。认知修养论主要指孟子所论存在... 孟子人道修养论主要由道德、认知、文学三个方面构成。道德修养论主要讲孟子遵循由内而外、各安其位、忧乐圆融的理路,通过弘仁(居仁、存仁、仁民、仁义)、养性(养心、养体、养气、养勇),从士人升为贤圣。认知修养论主要指孟子所论存在事实、理想与偏执三种成分,反映了上古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信息,体现了早期儒家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现象的独特认知;文学修养论主要讲孟子在论证某些观点时,以善于喻例、道德明志、辩证而论见长,显示了论者高超的文学修养水平和文字驾驭能力。孟子人道修养论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儒家主张道德优先、兼顾其他的学术宗旨,为后人在道德、认知与文学方面的人文修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启迪,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道 修养
下载PDF
“以德以法”:孔子“为政在人”思想再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以凤 《武陵学刊》 2023年第2期12-20,共9页
“为政在人”思想是孔子基于春秋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提出的,意在凸显人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核心要旨在于修身与选贤,一方面强调为政者要以德修身,正己正人;另一方面倡导为政者要重视人才,选贤举能。“君子以人治人”体现了儒家对被... “为政在人”思想是孔子基于春秋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提出的,意在凸显人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核心要旨在于修身与选贤,一方面强调为政者要以德修身,正己正人;另一方面倡导为政者要重视人才,选贤举能。“君子以人治人”体现了儒家对被治理者的关注,是为政在人的重要补充。孔子主张的“为政在人”具有综合性,并不排斥法与刑,也不是“一人之治”,内蕴着“以德以法”的理念,要求为政者德法并重、宽猛相济。“为政在人”思想启示我们要重视选贤举能,德法相协,关注立法、司法和守法中“人”的特殊作用,对当下建设法治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德以法” 孔子 为政在人 以人治人 修身
下载PDF
责成人:冠礼的思想意蕴与现代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以凤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4-92,共9页
冠礼是我国古代的成人礼,其仪式庄重有序,围绕着“冠者成人”的主旨展开,彰显着“责成人”之义。作为个体进入社会的标志性仪式,冠礼内蕴丰富,不仅表示对人正式礼教的开始,注重从仪容、举止、言辞上引导冠者走向成人,还涵括道德品行的... 冠礼是我国古代的成人礼,其仪式庄重有序,围绕着“冠者成人”的主旨展开,彰显着“责成人”之义。作为个体进入社会的标志性仪式,冠礼内蕴丰富,不仅表示对人正式礼教的开始,注重从仪容、举止、言辞上引导冠者走向成人,还涵括道德品行的训示教谕,以造就文质彬彬的成人为目标,具有人格养成的教育功能。其立德树人的思想亘古亘今,对于新时代青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与道德培育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礼 成人礼 “成人” 立德树人 教育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孔氏家学考论
10
作者 陈以凤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5-48,53,共5页
先秦时期孔子教育子孙,传授经书,初创孔氏家学,开古代中国家学之先河。其后经孔伋、孔穿、孔谦、孔鲋等孔氏后裔的继承、恪守与弘扬,形成了"儒林相继""世业不替"的家学范式。他们保存典籍、传习经书、著书立说、弘... 先秦时期孔子教育子孙,传授经书,初创孔氏家学,开古代中国家学之先河。其后经孔伋、孔穿、孔谦、孔鲋等孔氏后裔的继承、恪守与弘扬,形成了"儒林相继""世业不替"的家学范式。他们保存典籍、传习经书、著书立说、弘扬儒道,代代相承,促使孔氏家学逐步发展与兴盛,并对于儒学及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孔子 孔氏家学
下载PDF
儒家忧患意识与新时代治国理政
11
作者 陈以凤 《人文天下》 2020年第15期2-8,共7页
忧患意识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儒家忧患意识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抉发与继承儒家忧患意识的精蕴真义,对于新时代治国理政具... 忧患意识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儒家忧患意识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抉发与继承儒家忧患意识的精蕴真义,对于新时代治国理政具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些都是当下需要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报告 忧患意识 治国理政 儒家文化 统筹发展 居安思危 具体内涵 时代
下载PDF
敬老爱幼亲情观与先秦丧葬习俗刍议
12
作者 陈以凤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8-63,共6页
亲情为人间至情,根植于亲情而生的敬老爱幼思想对丧葬习俗的形成深有影响,折射出精神情感与丧葬的关系。敬老思想与孝道密切相关,在二者交互影响下先秦时期兴起了厚葬风气,形成了沐浴、饭含、朝夕奠等一套繁琐的丧葬礼仪,并萌生了“三... 亲情为人间至情,根植于亲情而生的敬老爱幼思想对丧葬习俗的形成深有影响,折射出精神情感与丧葬的关系。敬老思想与孝道密切相关,在二者交互影响下先秦时期兴起了厚葬风气,形成了沐浴、饭含、朝夕奠等一套繁琐的丧葬礼仪,并萌生了“三年之丧”。而先秦时期出现的瓮棺葬、为未成年人服丧等丧葬习俗,则与爱幼护幼思想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丧葬习俗 敬老爱幼 亲情观
下载PDF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作者 陈以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6年第10期97-97,共2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一起交流信息的过程,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还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一起交流信息的过程,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还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浅谈了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发 学生 学习兴趣
下载PDF
世業不替:先秦兩漢孔氏家學中的詩禮傳承
14
作者 陳以鳳 《孔子学刊》 2019年第1期261-278,共18页
趙翼的《廿二史劄記》"累世經學"條中有云:"古人習一業,則累世相傳,數十百年不墜。蓋良冶之子必學爲裘,良弓之子必學爲箕,所謂世業也。工藝且然,况於學士大夫之術業乎!"①在中國家族史上,"累世相傳,數十百年不... 趙翼的《廿二史劄記》"累世經學"條中有云:"古人習一業,則累世相傳,數十百年不墜。蓋良冶之子必學爲裘,良弓之子必學爲箕,所謂世業也。工藝且然,况於學士大夫之術業乎!"①在中國家族史上,"累世相傳,數十百年不墜"之"學士大夫之術業"當非孔氏家學莫屬。它自孔子開創後,代代傳承於家族内部,歷代綿延不絶,所積累的學術成就斐然可觀,堪爲我國古代學術發展的一條重要綫索。在這條綫索之端,先秦兩漢時期以孔伋、孔鮒、孔安國、孔僖等爲代表的孔氏後裔堅守儒學傳統,研習儒家經籍,贊明孔子之道,使孔氏家學形成并蓬勃發展。具體而言,先秦兩漢時期孔氏家學的傳承也有其一以貫之的主綫,即以"夫子之教"爲核心要義。"夫子之教"首重詩禮,學詩學禮家學傳統的開創與代代承繼,也促使孔氏家族形成了詩禮傳家的獨特門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世家
下载PDF
近三十年的晚出古文《尚书》及《孔传》研究述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以凤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2,F0003,共5页
晚出古文《尚书》及《孔传》的真伪问题是一桩传统的学术讼案,至今悬而未决。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对其真伪、流传、出现时间、作者、价值影响等具体问题都作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借助于郭店楚简、上博竹书、清华简等出土文献,进行新的审视和... 晚出古文《尚书》及《孔传》的真伪问题是一桩传统的学术讼案,至今悬而未决。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对其真伪、流传、出现时间、作者、价值影响等具体问题都作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借助于郭店楚简、上博竹书、清华简等出土文献,进行新的审视和研究,极大地推进了《尚书》研究的发展。在讨论中,如何科学客观的认识和研究古籍的流传、成书及真伪等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出古文《尚书》 《孔传》 出土文献 辨伪
原文传递
事君尽礼非谄——《论语·乡党》中的孔子形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以凤 《文史知识》 2013年第2期36-40,共5页
《论语》二十篇,多为语录体,而《乡党》篇对孔子的公私生活作了近乎白描的叙述,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宛然如圣人之在目也”(朱熹《论语集注》),最为特殊。此篇多处描述了孔子入仕为官的言谈举止,他对君主、君命谨小慎微,被时... 《论语》二十篇,多为语录体,而《乡党》篇对孔子的公私生活作了近乎白描的叙述,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宛然如圣人之在目也”(朱熹《论语集注》),最为特殊。此篇多处描述了孔子入仕为官的言谈举止,他对君主、君命谨小慎微,被时人目为谄上之行,今人亦然,如有学者解“鞠躬如也”为“低头哈腰的样子”(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形象 山西人民出版社 《乡党》 言谈举止 语录体 私生活 朱熹
原文传递
试论先秦儒家对孝道的理性化建构
17
作者 陈以凤 巩宝平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5-130,192,共6页
春秋战国时期,上古三代神祗文化渐向以理性精神为主的人文文化转变。先秦儒家从多方面致力于孝道的理性化建构,一方面纳孝于仁、礼,论孝为仁之本根、礼之文理,解决行孝正当性问题;另一方面主张事亲以礼,生死不辍,量力而行,诠释行孝之具... 春秋战国时期,上古三代神祗文化渐向以理性精神为主的人文文化转变。先秦儒家从多方面致力于孝道的理性化建构,一方面纳孝于仁、礼,论孝为仁之本根、礼之文理,解决行孝正当性问题;另一方面主张事亲以礼,生死不辍,量力而行,诠释行孝之具体路径;同时高扬孝道合乎义的精神,以义约孝,规范不当孝行。由此使孝道成为仁、礼、义圆融,情理兼具的辩证理论体系。阐发富含理性之光的先秦儒家孝道,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孝道 理性
原文传递
儒家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李润和先生访谈录
18
作者 李润和 陈以凤 《走进孔子(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陈以凤:李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刊物的采访。我们知道这些年您一直致力于中韩文化的交流,堪称中韩文化交流的使者。首先想问问您:作为一名韩国人,从什么时间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在您从事儒学研究、中国史学研究的路上,是不... 陈以凤:李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刊物的采访。我们知道这些年您一直致力于中韩文化的交流,堪称中韩文化交流的使者。首先想问问您:作为一名韩国人,从什么时间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在您从事儒学研究、中国史学研究的路上,是不是有特殊的领路人?李润和:我刚上大学时就接触到了中国历史,从此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当然,刚开始与其说是在学术上喜欢中国历史,实际上不如说是被当时教授中国历史的老师的人品所吸引,从那时起,我逐渐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文化 儒学研究 儒家文化 韩国 当代价值 历史和文化 兴趣 领路人
原文传递
克绍文武:走出周公遮蔽的成王形象——以清华简《厚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光胜 陈以凤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9-130,160,共13页
先秦时期“重文”现象大量存在,清华简《成人》比《厚父》更接近《孟子》引《书》,直接动摇了《厚父》“时王为周武王”说立论的基础。从人物称谓、用语习惯、咨政方式及思想线索等层面看,《厚父》“时王是周成王”的可能性居多。“周... 先秦时期“重文”现象大量存在,清华简《成人》比《厚父》更接近《孟子》引《书》,直接动摇了《厚父》“时王为周武王”说立论的基础。从人物称谓、用语习惯、咨政方式及思想线索等层面看,《厚父》“时王是周成王”的可能性居多。“周公辅成王”故事的广为流传,客观上弱化了周成王的政治形象。效法祖考、咨政耆老、自儆自诫、勤勉国事,积极参与封建诸侯,征伐淮夷、商奄,建构以德悦天的理论体系,新见文献使我们对于周成王的年少老成、雄才大略,获得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上博简 周成王 周武王
原文传递
一部新时代的孔子弟子新评传——《孔子弟子评传》评介
20
作者 陈以凤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7-128,共2页
从汉代司马迁修撰《仲尼弟子列传》至今,历代学人对孔子弟子都给予了大量关注,成就颇丰。但因材料和时代的限制,这方面的研究仍存有不少问题和缺憾。新时代呼唤一部新的孔子弟子研究作品面世。由杨朝明、宋立林等编著的《孔子弟子评... 从汉代司马迁修撰《仲尼弟子列传》至今,历代学人对孔子弟子都给予了大量关注,成就颇丰。但因材料和时代的限制,这方面的研究仍存有不少问题和缺憾。新时代呼唤一部新的孔子弟子研究作品面世。由杨朝明、宋立林等编著的《孔子弟子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以下简称《评传》),在深入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弟子 孔子 评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评介 研究成果 司马迁 杨朝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