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萤火虫算法的桥梁颤振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陶仕博 汤爱平 +1 位作者 胡庆杰 刘克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4-150,共7页
在进行颤振临界状态分析时需要求解高次非线性方程组,为了克服传统解法的缺陷,采用混合萤火虫算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使用双参数优化模型,将桥梁颤振临界状态的求解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为弥补萤火虫算法的不足,在萤火虫算法基础上,将... 在进行颤振临界状态分析时需要求解高次非线性方程组,为了克服传统解法的缺陷,采用混合萤火虫算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使用双参数优化模型,将桥梁颤振临界状态的求解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为弥补萤火虫算法的不足,在萤火虫算法基础上,将量子遗传算法的量子计算、交叉和变异操作与萤火虫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混合萤火虫算法。最后,通过若干试验对比分析,证实了该优化模型的可靠性及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 优化模型 量子遗传算法 混合萤火虫算法 最优解
下载PDF
桥梁主梁风雨致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陶仕博 辛大波 欧进萍 《钢结构》 2011年第5期23-25,共3页
利用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搭建的风雨联合作用试验系统,在不同风速和雨强组合作用下进行节段模型的静力三分力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雨强下节段模型的静力三分力系数,获取桥梁主梁断面在风雨联合作用下的静力特性。试验表明:随着雨强的增大,... 利用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搭建的风雨联合作用试验系统,在不同风速和雨强组合作用下进行节段模型的静力三分力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雨强下节段模型的静力三分力系数,获取桥梁主梁断面在风雨联合作用下的静力特性。试验表明:随着雨强的增大,节段模型阻力系数增大,升力系数稍有变化,而扭矩系数基本不变,并进一步分析系数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桥梁 静力三分力 节段模型 风雨场 风洞试验
下载PDF
速滑服风致减阻效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辛大波 陶仕博 严力 《冰雪运动》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针对速滑服风致减阻效能的优劣,分析了身着速滑服运动员模型风致阻力的组成,提出了分别基于风洞试验以及材料表面微观几何特征观测的速滑服减阻效能评价方法,并进行速滑服的减阻效能评价试验。试验表明,具有较低的材料表面轮廓算数平均... 针对速滑服风致减阻效能的优劣,分析了身着速滑服运动员模型风致阻力的组成,提出了分别基于风洞试验以及材料表面微观几何特征观测的速滑服减阻效能评价方法,并进行速滑服的减阻效能评价试验。试验表明,具有较低的材料表面轮廓算数平均偏差值的速滑服减阻效能优异,试验也相互验证了两种比赛服减阻效能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方法 速滑服 减阻效果 风洞试验 表面特征
下载PDF
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延林 曹洋 陶仕博 《低温建筑技术》 2009年第11期82-85,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碎石或灰土圆柱芯增强体与粘性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单位桩模型,通过复合试样的三轴试验模拟现场碎石桩和灰土桩的工作状态,探讨桩与土的相互作用问题。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复合体的竖向强度不能将两种材料按一定几何比例...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碎石或灰土圆柱芯增强体与粘性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单位桩模型,通过复合试样的三轴试验模拟现场碎石桩和灰土桩的工作状态,探讨桩与土的相互作用问题。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复合体的竖向强度不能将两种材料按一定几何比例简单叠加。试验揭示了桩土应力比变化规律及其机理。复合试样在荷载及应变不大时,桩土应力比增加很快,随后荷载逐渐向桩周土集中,桩土应力比减少,这种规律与现场测试的桩土应力比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应力比 碎石桩 灰土桩
下载PDF
建筑结构风雨场特性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亮 辛大波 陶仕博 《低温建筑技术》 2010年第8期40-42,共3页
考虑降雨对建筑结构风致作用的影响,首要问题是掌握结构在风雨联合作用下的风雨场特性。本文通过在大气边界层风洞洞体中内置降雨系统,建立风雨联合作用系统,并搭建风雨场信息采集系统,在不同风速和雨强组合下进行风雨联合作用试验,采... 考虑降雨对建筑结构风致作用的影响,首要问题是掌握结构在风雨联合作用下的风雨场特性。本文通过在大气边界层风洞洞体中内置降雨系统,建立风雨联合作用系统,并搭建风雨场信息采集系统,在不同风速和雨强组合下进行风雨联合作用试验,采集并分析风雨场的风特性。结果表明:随雨强的增大平均风速、湍流强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顺风向脉动功率呈下降趋势,且波动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 雨场 联合作用
下载PDF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陶仕博 张庆 朱春凤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本文介绍了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针对大学本科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将正面管教理念应用到课堂中,结合课堂实例,阐述正面管教工具在课堂上的应用策略。本文认为,应用正面管教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根本... 本文介绍了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针对大学本科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将正面管教理念应用到课堂中,结合课堂实例,阐述正面管教工具在课堂上的应用策略。本文认为,应用正面管教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抗拒心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管教 本科课堂 正面管教工具 价值感 归属感 感情联结
下载PDF
用非暴力沟通跨越师生沟通障碍
7
作者 陶仕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8期489-490,492,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构建新时代良性师生关系,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高等院校中师生间沟通障碍问题,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师生非暴力沟通策略。运用此策略,师生能够顺利解决沟通中的矛盾和冲突。在真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构建新时代良性师生关系,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高等院校中师生间沟通障碍问题,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师生非暴力沟通策略。运用此策略,师生能够顺利解决沟通中的矛盾和冲突。在真诚的沟通中,师生间构建起和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暴力沟通 沟通障碍 师生关系 冲突 和谐关系
下载PDF
吸气作用下圆柱涡激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汤爱平 陶仕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1,共5页
为研究吸气对圆柱涡激振动的控制效果,采用吸气控制方式,选取不同的来流风速、吸气速度和吸气角度进行风洞试验.通过在风洞中使用质量阻尼系统使圆柱发生涡激振动,并对比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定常吸气对涡激振动临界风速、涡激振动锁... 为研究吸气对圆柱涡激振动的控制效果,采用吸气控制方式,选取不同的来流风速、吸气速度和吸气角度进行风洞试验.通过在风洞中使用质量阻尼系统使圆柱发生涡激振动,并对比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定常吸气对涡激振动临界风速、涡激振动锁定区间长度以及降涡激振动的幅值都有影响;当吸气角度为0°,45°或180°时,吸气对涡激振动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当吸气角度为90°或135°时,控制效果最显著;吸气系数对控制效果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分析圆柱表面风压特性可知:吸气控制对流场既有稳定作用,又有扰动作用.当吸气流量比较小时,稳定作用占主导;随着吸气量增大,扰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涡激振动 流动控制 定常吸气 风洞试验 风压分布
原文传递
涡发生器作用下圆柱涡激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陶仕博 刘殿忠 汤爱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8,共5页
采用三角形涡发生器,选取不同的发生器构型、风偏角及风攻角进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涡发生器能够缩短圆柱涡激振动的锁定区间,降低涡激振动的振幅.风偏角和风攻角的选取对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当风攻角为70°时,控制效果最好.即使涡... 采用三角形涡发生器,选取不同的发生器构型、风偏角及风攻角进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涡发生器能够缩短圆柱涡激振动的锁定区间,降低涡激振动的振幅.风偏角和风攻角的选取对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当风攻角为70°时,控制效果最好.即使涡发生器设置在分离点之前距离较远处,也能对边界层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涡发生器推迟了圆柱表面边界层的分离,对流场三维特性的影响表现在降低了圆柱表面风压展向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涡激振动 涡发生器 流动控制 风洞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