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科临床教学中应用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效果 被引量:24
1
作者 陶奕瑾 钟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眼科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以案例为基础(case based-learning,CBL)和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引入眼科学临床教学中,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对... 目的:为了提高眼科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以案例为基础(case based-learning,CBL)和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引入眼科学临床教学中,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2013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级的131名学生分别采用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章节的教学。通过课堂测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等综合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班级综合成绩明显优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班级。结论:应用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 PBL教学 眼科学 医学教学
下载PDF
“双轨合一”模式下眼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陶奕瑾 陈琴 +2 位作者 寸青 杨文艳 钟华 《医学新知》 CAS 202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眼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和具备基础科研能力的实用型眼科学人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研究生临床能力得到了加强,但科研能力的培养大大削弱。本文通过分析"双轨合一"培养模... 眼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和具备基础科研能力的实用型眼科学人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研究生临床能力得到了加强,但科研能力的培养大大削弱。本文通过分析"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实践中眼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问题,对如何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合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 眼科学 科研能力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武洪安 陶奕瑾 +3 位作者 袁援生 魏嘉 范道青 杨文艳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2期98-101,104,共5页
目的评估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SMS治疗模式("手术-药物-二次手术")和LMS治疗模式("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药物-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连续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 目的评估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SMS治疗模式("手术-药物-二次手术")和LMS治疗模式("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药物-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连续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2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2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166眼行SMS治疗模式,B组146眼行LMS治疗模式。随访12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模式下眼压、杯/盘比值及视野的变化情况。结果首次小梁切除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成功率为84.9%,12个月时为80.1%;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6个月的眼压控制成功率为27.4%,12个月时为17.1%。SMS治疗模式组和LMS模式组的二次手术率分别为10.2%和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治疗至6个月和12个月时,SMS模式和LMS治疗模式的垂直杯/盘比及视野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S模式和LMS治疗模式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年期随访在控制视野及视神经进展方面效果相似,但从控制眼压方面SMS治疗模式的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LMS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小梁切除术 药物
下载PDF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Ranib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4
作者 武洪安 杨文艳 +2 位作者 田琨 杨玥 陶奕瑾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4期1-4,20,共5页
目的评估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2只... 目的评估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2只眼),入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0.5 mg/0.05 m 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再行复合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术中联用丝裂霉素C(0.4 mg/m L,3~5 min)。根据患者屈光介质情况术前或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原因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其中中央静脉阻塞(11只眼)、分支静脉阻塞(6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只眼)。玻璃体腔注药后1 d,新生血管开始逐渐消退,2~5 d 22只眼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术前眼压平均为(42.27±2.95)mm 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降至(12.05±2.78)mm Hg,术后3个月(14.22±2.70)mm Hg,术后6个月降至(15.09±4.21)mm Hg,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眼压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量为(3.14±0.71)种,术后数量降至(0.82±1.14)种。完全成功12眼(54.5%),部分成功6眼(27.3%),总手术成功率81.8%(18/22)。手术并发症:术后浅前房4例,经散瞳药物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前房积血2例;脉络膜脱离1例,药物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玻璃体腔注射 RANIBIZUMAB 全视网膜光凝术
下载PDF
垂体瘤患者视野缺损和视功能特点 被引量:4
5
作者 陶奕瑾 赵灿 +3 位作者 张扬 茶雪平 袁援生 钟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59-662,共4页
目的 探讨垂体瘤患者视野损害、双眼视功能与垂体瘤体积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垂体瘤的42例患者的病历及视野资料通过方差分析及线性相关分析研究视野缺损类型,平均缺损(MD),模式标... 目的 探讨垂体瘤患者视野损害、双眼视功能与垂体瘤体积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垂体瘤的42例患者的病历及视野资料通过方差分析及线性相关分析研究视野缺损类型,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和视野指数(VFI)与垂体瘤体积的关系.结果 25例(占60%)患者因视力下降就诊.34例(占81%)患者视野异常,其中 15例(占44%)表现为特征性的双眼颞侧偏盲.视野缺损较重眼MD、VFI与肿瘤体积呈负相关(MD:r=-0.548,P<0.01;VFI:r=-0.544,P<0.01).以H-P-A进行分级的视野缺损中,各级之间MD、PSD、VFI、双眼整合VFI及肿瘤体积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F=24.517,P<0.01;PSD:F=3.452,P<0.05;VFI:F=27.431,P<0.01;双眼整合VFI:F=21.057,P<0.01;肿瘤体积:F=2.985,P<0.05).结论 视力和视野损害是垂体瘤患者的眼部主要表现;不同大小的肿瘤造成的视野缺损类型多样,双眼视功能也有不同,随肿瘤体积增大,视野和视功能损害也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野 垂体肿瘤 平均缺损 模式标准差 视野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