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污染土壤对蚯蚓氧化应激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少虎 黄盼盼 +1 位作者 陶宗鑫 周启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53-4359,共7页
以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典型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采用28d毒性直接暴露试验,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进行研究,为土壤生态毒理诊断提供支撑.结果表明,蚯蚓暴露于不同浓度(0~10g/kg)石油烃污... 以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典型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采用28d毒性直接暴露试验,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进行研究,为土壤生态毒理诊断提供支撑.结果表明,蚯蚓暴露于不同浓度(0~10g/kg)石油烃污染土壤7,14,21和28d之后,蚯蚓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对于暴露时间响应不明显.而对于暴露浓度的响应,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趋势没有统一的规律,不能一概而论.而当不同浓度石油烃污染土壤胁迫时,蚯蚓体内MDA的含量与石油烃的暴露浓度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R2>0.85).因此,蚯蚓MDA含量适于石油烃污染土壤胁迫下的生物标志物用以指示脂质过氧化水平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蚯蚓 生物指示物 生态毒性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土壤中蚯蚓对PAHs富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盼盼 陶宗鑫 +2 位作者 王佳佳 徐晶 欧阳少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1-481,共11页
为探究石油烃污染胁迫下土壤生物对多环芳烃(PAHs)的富集作用,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20 g·kg^(-1))石油烃7、14、21和28 d,测定蚯蚓体内总PAHs及各环PAHs的生物富集量和生物富集系数(BCF)... 为探究石油烃污染胁迫下土壤生物对多环芳烃(PAHs)的富集作用,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20 g·kg^(-1))石油烃7、14、21和28 d,测定蚯蚓体内总PAHs及各环PAHs的生物富集量和生物富集系数(BCF),评价了石油污染土壤对蚯蚓的PAHs富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石油烃暴露对照组相比,蚯蚓对总PAHs及各环PAHs的富集量均显著(P<0.05)增长,且随石油烃染毒浓度和暴露时间增加而提高,表现出很强的富集效应。在同一浓度石油烃污染暴露下,蚯蚓对PAHs 2环、3环和4环富集量显著(P<0.05)大于5环和6环富集量,并且石油烃浓度越大,这种选择性富集特征越明显。而且,随着石油烃染毒浓度的增加,蚯蚓对总PAHs及各环PAHs的BCF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以上结果说明,蚯蚓对PAHs的生物富集量与BCF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评估石油烃及PAHs污染对土壤生物生态健康风险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多环芳烃 蚯蚓 富集效应 生态风险
下载PDF
碳中和植物降污固碳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芸 周启星 +4 位作者 陶宗鑫 郑彤 吴康迎 张嘉乐 欧阳少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6-3458,共13页
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承载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需要探索更多的技术手段.植物是构建陆地和海洋碳汇体系的重要载体,同时植物修复技术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科学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植物降污(包括降低环境介质中的... 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承载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需要探索更多的技术手段.植物是构建陆地和海洋碳汇体系的重要载体,同时植物修复技术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科学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植物降污(包括降低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浓度和降解污染物两个方面)或植物固碳单一方面,而没有考虑植物降污固碳的双重效益.为挖掘植物的碳中和效应,从碳中和植物入手,深入阐述碳中和植物的降污固碳效应及其进展,评估碳中和植物与其他生物(比如动物、土壤微生物)以及环境功能材料的降污固碳潜力,并对碳中和植物与动物、微生物以及环境功能材料与生态系统协同耦合降污固碳效应的机制进行探究.最后,对碳中和植物降污固碳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植物 协同耦合 降污修复 光合固碳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