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腹部CT扫描呼吸方法的探讨——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与平静呼吸吸气末屏气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陶客言 付凯 +3 位作者 高燕 张晓军 黄红云 杨靖逸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通过平静呼吸吸气末屏气(组)A与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组)B的比较,找出既能增加屏气时间,又能减少层面差异的方法。方法选胸腹部CT检查的病人(志愿者),进行呼吸训练,用秒表测量A组与B组的屏气时间;两组病例均做常规螺旋CT扫描,选取一... 目的通过平静呼吸吸气末屏气(组)A与过度换气呼气末屏气(组)B的比较,找出既能增加屏气时间,又能减少层面差异的方法。方法选胸腹部CT检查的病人(志愿者),进行呼吸训练,用秒表测量A组与B组的屏气时间;两组病例均做常规螺旋CT扫描,选取一定层面做一次扫描,记录其与螺旋CT扫描图像中相同层面的床位差为层面差。结果两组屏气时间男性有显著差异(P<0.001,t=6.317),女性亦有显著差异(P<0.001,t=12.98)。层面差异测量,两组比较胸部有显著差异(P<0.001,t=5.662),上中腹部有显著差异(P<0.001,t=5.548)A组胸部和上中腹部之间无显著差异(P>0.2,t=1.073)B组。,胸部和上中腹部之间无显著差(P>0.5,t=0.4979)。结论B组屏气时间比A组明显增加,两组屏气的时间男性大于女性,两组屏气时间增加率男性小于女性。同层扫描可重复性的呼吸控制方法,组优于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CT扫描 胸腹部 呼吸控制 过度换气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37
2
作者 蒲红 付凯 +6 位作者 白林 周瀚 陶客言 高燕 张晓军 黄红云 杨靖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4例28个动脉瘤,其中22例为单个动脉瘤,2例为两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7mm,最大3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3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介入术前双源CT评估及指导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宁 蒲红 +3 位作者 王娜 李刚 陶客言 赵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对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术前血管评估及术中指导价值。方法选取300例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双源CT血管造影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实践效果。结果 ... 目的分析双源CT对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术前血管评估及术中指导价值。方法选取300例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双源CT血管造影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实践效果。结果 30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共涉及340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双源CT血管重建可获得病变具体长度,钙化识别率上可达76.5%,显著高于冠脉造影(41.2%),220例涉及240处完全闭塞病变先后接受介入治疗,有120处(50%)获得成功。结论双源CT在钙化病变鉴别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以冠脉血管为目标对象,进行三维图像的构建,从而科学指导介入治疗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 介入术 血管评估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蒲锘 蒲红 +1 位作者 蒋瑾 陶客言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10例的图像质量进行分级(1~4级)评估,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对不同心率...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10例的图像质量进行分级(1~4级)评估,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对不同心率组冠脉成像清晰度分析,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呼吸运动是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清晰度基本不受心率影响,扫描过程中正确屏气是获取最佳图像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成像质量
下载PDF
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 被引量:7
5
作者 孔维芳 蒲红 +5 位作者 陶客言 王娜 印隆林 陈加源 赵源 尚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PE)的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DEP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42例疑似PE患者进行DEPI扫描,以80k V的数据得到CTPA图像,采用Lung PBV软件后处理得到DEPI图像,观察CTPA图像上PE的位置、类型以及DEPI图像肺灌注缺损的位置及形... 目的:探讨肺栓塞(PE)的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DEP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42例疑似PE患者进行DEPI扫描,以80k V的数据得到CTPA图像,采用Lung PBV软件后处理得到DEPI图像,观察CTPA图像上PE的位置、类型以及DEPI图像肺灌注缺损的位置及形态,以肺段为单位对PE的类型及灌注缺损的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以CTPA为标准分析以肺叶及肺段为单位DEPI诊断PE的效率。结果:840个肺段中CTPA检出178个肺段有PE,DEPI检出186个肺段有灌注缺损,部分型PE主要为斑点状、斑片状灌注缺损或无缺损,完全型PE则以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为主,且栓塞与灌注缺损类型存在相关性(P<0.05)。以CTPA为标准,以肺叶及肺段为单位DEPI诊断PE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系数值分别为89.06%、73.97%、0.555,79.77%、93.35%、0.719。结论:DEPI可以一次扫描获得肺组织的解剖与功能信息,有助于PE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肺灌注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价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及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6
作者 孔维芳 蒲红 +3 位作者 王娜 陈光文 李迎春 陶客言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ual energy perfusion imaging,DEPI)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严重程度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经双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omputer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ual energy perfusion imaging,DEPI)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严重程度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经双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omputer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确诊的24例APE患者,观察DEPI图像肺灌注缺损的位置及形态,CTPA图像上肺动脉栓塞(PE)的位置、类型,测量双室短轴最大径,分别计算灌注缺损分数、栓塞分数及双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根据临床指标分为严重组和非严重组,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肺段为单位DEPI及CTPA诊断PE的符合率为83.958%,KAPPA系数值为0.658。严重组中灌注缺损分数、栓塞分数及RV/LV均显著高于非严重组(P<0.05)。灌注缺损分数与栓塞分数及RV/LV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肺灌注缺损分数评价APE的严重程度及右心功能有可行性及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成像 肺灌注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3
7
作者 印隆林 杨志刚 +4 位作者 陈加源 吴筱芸 蒋谨 陶客言 李迎春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连续性AD患者行64层螺旋CTA,对所有数据进行MPR、MIP、VR等重建分析。结果:CTA结果显示依据DeBakey分类法,Ⅰ型夹层14例,Ⅱ型2例,Ⅲ型42例。所...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连续性AD患者行64层螺旋CTA,对所有数据进行MPR、MIP、VR等重建分析。结果:CTA结果显示依据DeBakey分类法,Ⅰ型夹层14例,Ⅱ型2例,Ⅲ型42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明确的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所有患者均明确显示了初始破口的位置,55例显示了一个或多个再破口,3例Ⅲ型患者未显示再破口。39例Ⅲ型患者初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或降胸主动脉近端,其近端瘤颈长度、宽度分别为0.4~10.8cm(平均3.5cm)、2.2~3.6cm(平均2.8cm),瘤体最大径为3.2~9.2cm(平均5.4cm)。图像准确显示了所有患者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以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前评价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冠脉成像中心律不齐的处理方法——心电编辑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高燕 白林 +2 位作者 彭泽华 黄红云 陶客言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双源CT冠脉成像心律不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律不齐影像53例(窦性心律不齐34例,早搏19例)。按心率波动范围分组,评价影像节段质量。对于影像节段显示为Ⅲ,Ⅳ级影像者进行心电编辑处理,比较编辑前后影...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双源CT冠脉成像心律不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律不齐影像53例(窦性心律不齐34例,早搏19例)。按心率波动范围分组,评价影像节段质量。对于影像节段显示为Ⅲ,Ⅳ级影像者进行心电编辑处理,比较编辑前后影像节段评级的变化。结果窦性心律不齐编辑前Ⅲ,Ⅳ级影像比例46.5%,编辑后下降到21.2%;早搏编辑前Ⅲ,Ⅳ级影像比例50.4%,编辑后下降到17.5%;心率波动范围越大,编辑后影像质量改善越明显。结论心电编辑技术可部分改善心律不齐影像的质量,对于严重心律不齐者,心电编辑效果不佳,属检查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脉成像 心律不齐 心电编辑
下载PDF
鼻和副鼻窦病变骨质破坏CT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蒲锘 赵世煜 +2 位作者 付凯 陶客言 陈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05-206,222,共3页
关键词 鼻疾病 鼻窦疾病 CT 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头颈部CTA扫描参数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红云 蒲红 +1 位作者 陶客言 罗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联合动脉成像时调整螺距及阈值,改变触发点,对颅内血管显影的影响。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分为A、B两组行头颈部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A组采用螺距0.9...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联合动脉成像时调整螺距及阈值,改变触发点,对颅内血管显影的影响。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分为A、B两组行头颈部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A组采用螺距0.9,触发点设在主动脉弓升部,阈值为50 HU;B组采用螺距0.7,触发点设在颈动脉主干,阈值为100HU,比较两组的动脉成像质量和颅内静脉显示情况。所得原始数据均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 IP)、容积再现(VRT)重组,将图像质量分为4级。结果 A组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动脉与B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示颅内静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防止颅内静脉的过度显影优于B组。结论双源CT头颈部联合扫描CTA选择合适的参数对获得较好的图像和降低颅内静脉显影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头颈部 动脉 扫描参数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后处理技术:心电图编辑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红云 蒲红 陶客言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后处理技术 编辑 CT 冠状动脉造影图像 无创性评价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技巧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燕 白林 +2 位作者 彭泽华 黄红云 陶客言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技巧。方法:180例患者行双源CT冠脉成像,并采用MPR,MIP及VRT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根据国际冠状动脉分段标准,并按照优、良、中、差4个等级评价冠脉成像质量,分析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及...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技巧。方法:180例患者行双源CT冠脉成像,并采用MPR,MIP及VRT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根据国际冠状动脉分段标准,并按照优、良、中、差4个等级评价冠脉成像质量,分析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180例患者共评价2575个血管节段,优质血管影像达65.2%(1679段),良达25.3%(651段),中达7.3%(188段),差为2.2%(57段);双源CT冠脉成像优良率达90.5%,不可评价率2.2%。主要影响因素有心率波动(106段)、呼吸屏气不良(52段)、对比剂因素(51段),成像参数的选择(35)等。对因心率波动所致图像质量不佳的106个血管节段进行心电编辑处理后,图像质量不佳者减少至53段(50%),且图像无法评价的节段由38段减少至15段(60.5%)。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质量较好,但仍受一些因素影响,仔细的检查前准备、采用心电编辑技术等能有效提高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错构瘤2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勇 陶客言 +5 位作者 黄建林 李俊 何鹏 邹建华 邱明星 熊国兵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总结诊治伴发结节性硬化症(TSC)的肾错构瘤(AML)患者病例资料,并系统回顾30年国内相关文献资料,以期为认识该病特征、提高对其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诊治首例伴发结节性硬化症肾错构瘤患者病例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总结诊治伴发结节性硬化症(TSC)的肾错构瘤(AML)患者病例资料,并系统回顾30年国内相关文献资料,以期为认识该病特征、提高对其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诊治首例伴发结节性硬化症肾错构瘤患者病例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与PubMed,按照预先确定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纳入合格文献的研究特征、研究内容,总结该病特点及诊疗要点。结果纳入共计206例患者,年龄2个月~77岁,男女比例63:70。96例患者包含肾脏肿瘤情况,肿瘤大小为0.4cm^45cm,其中<4cm者31例,4~10cm者26例,>10cm者39例。95例包含治疗方法,34例(25.68%)采用保守治疗,26例(24.32%)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25例(28.38%)采用肾切除术,10例(13.51%)采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结果倾向于小体积肿瘤保守治疗、大体积行RN或NSS及独肾行NSS。25个研究报告了患者肾功能,而手术中仅4个研究报告患者肾功能不全。没有研究陈述具体结局评估,仅21个研究(28.38%)不规范地报道随访结局,随访时间1天~5年。结论提高对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错构瘤疾病特征的认识,加强多学科合作,推荐遵循国际化诊疗指南进行规范诊治。对于症状性TSC相关肾AML,保留肾组织的外科干预应当首先考虑。应综合考虑肿瘤大小、肾脏功能、症状表现以及患者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错构瘤 结节性硬化症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与图像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红云 蒲红 +1 位作者 陶客言 刘月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2期78-79,94,共3页
目的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 目的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利用Inspace软件及Circulation软件分析,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后处理方法。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平均为82.3(56~127)L~./min。采用尽可能使冠状动脉显示良好的最佳收缩期(BestSyst)及最佳舒张期(BestDiast)的重建方法,评价1000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占96%(960/1ooo),2级占3%(30/1000),3级者占1%(10/1000);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严重心律不齐或呼吸带来的运动伪影所致。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情况下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心率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但严重心律不齐还会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蒲红 白林 +5 位作者 彭泽华 蒲锘 陶客言 黄红云 赵原 高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MSCTA检查35例,其中2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SCTA检查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即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MSCTA检查35例,其中2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SCTA检查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即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分析不同重建方法对颈部血管的显示能力,并与DSA对照分析。结果35例MSCTA显示正常血管76支,狭窄血管64支,其中20例DSA结果与之比较,二者对颈部血管狭窄的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A可作为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可基本取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颈动脉 血管造影术 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靖逸 陈加源 陶客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4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rtomography,DSCT)副鼻窦成像技术的最优剂量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副鼻窦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六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不同管电压和(或)管电流对不同组...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rtomography,DSCT)副鼻窦成像技术的最优剂量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副鼻窦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六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不同管电压和(或)管电流对不同组病例进行副鼻窦DSCT成像,第1组采用120kV,200mAs;第2组采用120kV,100mAs;第3组采用120kV,50mAs;第4组采用100kV,100mAs;第5组采用100kV,50mAs;第6组采用80kV。100mAs。由2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对所有副鼻窦重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取其平均值,对各组的得分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2名主任医师以双盲法将所有重建图像分为以下3等:①无明显伪影的优质图像;②少许伪影,但不影响诊断;③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对不同组重建图像的质量等级行x2检验。结果:第1~6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依次为24.97、12.48、6.24、7.49、3.74、3.48mGy。第1~5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组图像质量评分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5组重建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第6组有16例(16/20)的重建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在副鼻窦DSCT检查中采用恰当的管电流及管电压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副鼻窦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双源CT在颈部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贵华 赵原 陶客言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在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 136例临床怀疑有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双源CT颈部增强扫描,血管成像,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价。结果 136例可疑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图像优秀122例(89.7%)、良好12例(...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在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 136例临床怀疑有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双源CT颈部增强扫描,血管成像,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价。结果 136例可疑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图像优秀122例(89.7%)、良好12例(8.8%)、差2例(1.5%)。结论双源CT行颈部动脉造影是一种创伤小、快速、有效的动脉病变的检查技术,在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及性质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颈部 血管造影 动脉造影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蒲红 黄红云 +1 位作者 赵源 陶客言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3-565,共3页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作为无创冠脉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易受心脏博动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还存在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低、运动性伪影干扰、心率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等缺陷^[1]。双源CT(Double—source CT,DSCT)...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作为无创冠脉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易受心脏博动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还存在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低、运动性伪影干扰、心率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等缺陷^[1]。双源CT(Double—source CT,DSCT)作为目前新一代CT扫描技术,由于同时使用两套放射源及探测器进行扫描,明显提高时空分辨率,在临床应用中,尤其在心脏及冠脉CT造影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应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探讨DSCT对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燕 白林 陶客言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1967-1969,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将进行冠脉成像的患者分成A,B,C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随机选取,采用120kV,380MAS常规剂量扫描;B组选取体重指数>25的患者,采用120kV,330MAS进行扫描;C组选取体重指数<25...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将进行冠脉成像的患者分成A,B,C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随机选取,采用120kV,380MAS常规剂量扫描;B组选取体重指数>25的患者,采用120kV,330MAS进行扫描;C组选取体重指数<25的患者,采用100kV,220MAS进行扫描。比较3组影像的质量及剂量指标,噪声指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A,B,C 3组影像最佳期相影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达到优良。A,B,C 3组剂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容积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B组较A组下降23.76%;C组较A组下降75.24%,较B组下降67.51%;剂量长度积(DLP),B组较A组下降32.13%;C组较A组下降77.6%,较B组下降66.98%。有效剂量(ED)下降幅度同DLP。A,B,C 3组的噪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B组>A组。结论根据体重指数选择不同的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方式,在保证优质成像的同时,可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脉成像 低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冠脉优质成像的最佳重建期相与心率的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林 高燕 +1 位作者 彭泽华 陶客言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优质影像的最佳重建期相与心率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对重建影像及节段进行评价,重点探讨LAD、RCA、LCX三大主支优质显示的最佳期相选择与心率的关系。结果优质影像率90%,优质...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优质影像的最佳重建期相与心率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对重建影像及节段进行评价,重点探讨LAD、RCA、LCX三大主支优质显示的最佳期相选择与心率的关系。结果优质影像率90%,优质影像节段率91.8%,最佳重建期相互补达到优质显示例数:LAD116例,RCA110例,LCX108例。结论双源CT大幅提高了冠脉成像质量,但其优质成像的前提在于适应心率变化的最佳重建期相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最佳期相 心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