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陶家韵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20-24,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传承的独有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对整个民族、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体系中,传统文化都存在缺失的问题。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传播方式让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传承的独有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对整个民族、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体系中,传统文化都存在缺失的问题。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逐渐边缘化。本文将从学校教育和社会传播层面出发,探讨如何使中华传统文化与新媒体传播方式融合,发挥新媒体的先进模式和技术优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媒体时代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明清桐城士人的德行研究——以《桐城耆旧传》为基本文献素材 被引量:1
2
作者 陶家韵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6-19,共4页
马其昶的《桐城耆旧传》记叙了上起明末、下迄晚清桐城地方人物九百余人的事迹,彰显了在程朱理学影响下的桐城士人的品行气节。这种彰显,包含了作者借著述树忠君报国之大节、立修身致世之小节、正纲常风俗之衰败的深层次期盼。
关键词 桐城耆旧传 德行 气节
下载PDF
马其昶《庄子故》的学术成就及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陶家韵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7期6-12,共7页
"桐城派殿军"马其昶的《庄子故》,引用历代注庄之论一百三十余家,在博采众说方面超越了历代解庄著作;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传承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特质具有积极意义,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文学品评深&qu... "桐城派殿军"马其昶的《庄子故》,引用历代注庄之论一百三十余家,在博采众说方面超越了历代解庄著作;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传承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特质具有积极意义,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文学品评深"得桐城家法,能通文章义趣",对后世《庄子》的阐释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庄子故》 学术成就
下载PDF
桐城派之后人贺培新的文学坚守
4
作者 陶家韵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0-73,共4页
民国之际,文化与文学遭遇现代转型,代表旧学的桐城派备受诟病。桐城派后人贺培新在家学和师学的双重影响下,却表现了其对桐城古文创作、文论和文统的自觉坚守。这种坚守可以窥见桐城派发展壮大的内在原因,也为桐城派终局的研究提供了直... 民国之际,文化与文学遭遇现代转型,代表旧学的桐城派备受诟病。桐城派后人贺培新在家学和师学的双重影响下,却表现了其对桐城古文创作、文论和文统的自觉坚守。这种坚守可以窥见桐城派发展壮大的内在原因,也为桐城派终局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贺培新 坚守
下载PDF
家学师承:论贺培新的散文创作
5
作者 陶家韵 张银飞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57-60,共4页
贺培新是晚期桐城派代表作家,他既是贺涛的孙子,又是吴闿生的学生,散文深受家学师承的影响,显现出文以气盛,长于议论的散文风格,同时家学师承也是贺培新坚守桐城派为文门径的源泉动力,由此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家学师承在桐城派整体演进中... 贺培新是晚期桐城派代表作家,他既是贺涛的孙子,又是吴闿生的学生,散文深受家学师承的影响,显现出文以气盛,长于议论的散文风格,同时家学师承也是贺培新坚守桐城派为文门径的源泉动力,由此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家学师承在桐城派整体演进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学师承 桐城派 贺培新
下载PDF
口述史与桐城派研究
6
作者 陶家韵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83-88,共6页
口述史作为一种新兴的史学研究方法,倡导多学科合作,近年来,桐城派研究形成的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的趋向,为口述史与桐城派研究提供了某种融合的契机,突出表现在口述史有利于充实桐城派的史料来源,开拓研究新局面,以及桐城派在大众... 口述史作为一种新兴的史学研究方法,倡导多学科合作,近年来,桐城派研究形成的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的趋向,为口述史与桐城派研究提供了某种融合的契机,突出表现在口述史有利于充实桐城派的史料来源,开拓研究新局面,以及桐城派在大众化传播上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作用的实现依赖于由访谈准备、访谈现场、材料整理三个环节构成的桐城派口述史实践,而每个环节的不确定性都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准备充分,把握技巧,实用可靠。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桐城派口述史迫切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桐城派 口述史实践
下载PDF
“桐城歌”的保护和传承
7
作者 陶家韵 《中国艺术时空》 2015年第4期80-83,共4页
桐城歌是起源于"桐城派"的故乡——安徽桐城市的一种地方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组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影响广泛而深远... 桐城歌是起源于"桐城派"的故乡——安徽桐城市的一种地方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组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影响广泛而深远。无论从文学的角度或音乐的角度来审视,都极具珍贵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2007年桐城歌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名录。作为桐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歌 口头创作 安徽桐城 艺术价值 民俗活动 刘大櫆 普通话学习 文化多元性 湖北黄梅 质而不俚
下载PDF
浅析《庄子故》对《庄子》的结构简析
8
作者 陶家韵 《传承》 2010年第21期146-147,共2页
清末民初有桐城派"殿军"之称的马其昶所著《庄子故》,不仅深得庄生哲学之旨,同时对《庄子》文学品评也颇具特色。而《庄子故》对《庄子》的文学品评偏重于文章结构的梳理,这一特色的形成主要与马其昶的桐城派作家身份以及当... 清末民初有桐城派"殿军"之称的马其昶所著《庄子故》,不仅深得庄生哲学之旨,同时对《庄子》文学品评也颇具特色。而《庄子故》对《庄子》的文学品评偏重于文章结构的梳理,这一特色的形成主要与马其昶的桐城派作家身份以及当时的八股科举取士制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庄子故》 结构简析
下载PDF
从《诗经》中《颂》诗看诗、乐关系
9
作者 陶家韵 《传承》 2010年第30期156-157,共2页
诗与乐的关系,大抵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诗先于乐,乐迎合于诗;一种认为乐先于诗,诗以乐为根本;第三种看法糅合了前面两种的看法,认为诗乐同源。《诗经》作为一部最早的诗歌总集,本身既包含了诗的本质,又蕴含了乐的因素,《诗经》风、雅... 诗与乐的关系,大抵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诗先于乐,乐迎合于诗;一种认为乐先于诗,诗以乐为根本;第三种看法糅合了前面两种的看法,认为诗乐同源。《诗经》作为一部最早的诗歌总集,本身既包含了诗的本质,又蕴含了乐的因素,《诗经》风、雅、颂不同的分类正契合了诗、乐的不同关系。以《诗经》中的《颂》诗为对象,浅析其所反映出的诗、乐关系,从而一窥整个《诗经》的诗、乐关系之大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颂》
下载PDF
浅议赋体的起源
10
作者 陶家韵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10年第7期189-191,共3页
赋体的起源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如不歌而诵说、受命于诗人说、拓宇于楚辞说、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说、纵横家言说、隐语说、楚民歌说等等,然而赋作为一种新文体是不会凭空而出的,它总是在当时现有的文体中孕育而成的,也就是说当时... 赋体的起源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如不歌而诵说、受命于诗人说、拓宇于楚辞说、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说、纵横家言说、隐语说、楚民歌说等等,然而赋作为一种新文体是不会凭空而出的,它总是在当时现有的文体中孕育而成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各种文体都有可能对赋体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对赋体的形成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诸子散文
下载PDF
姚鼐“格律声色”说探赜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丽 陶家韵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75-79,共5页
"格律声色"说是姚鼐散文八要素说中的"文之粗"说,这一理论是姚鼐在吸收其师刘大櫆文论精华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诞生极大充实了桐城派写作学理论宝库。笔者综合学界的相关论述,归纳提... "格律声色"说是姚鼐散文八要素说中的"文之粗"说,这一理论是姚鼐在吸收其师刘大櫆文论精华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诞生极大充实了桐城派写作学理论宝库。笔者综合学界的相关论述,归纳提炼得出:"格"指篇章的结构布局;"律"指文章的字法、句法、章法;"声"指诵读时声音的大小、长短、快慢、刚柔;"色"指文章的文采、辞藻。为进一步探究"格"、"律"、"声"、"色"说的理论内涵,笔者结合姚鼐的作品进行了相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下载PDF
论吴汝纶教育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翠 周丽 +1 位作者 陶家韵 王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29-130,共2页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吴汝纶,耗尽毕生精力来改革当时的教育事业,为那一时代的改革发展,作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本文选取他教育思想的灵魂、举措、理念、实践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阐释,以期人们对其教育思想及贡献有...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吴汝纶,耗尽毕生精力来改革当时的教育事业,为那一时代的改革发展,作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本文选取他教育思想的灵魂、举措、理念、实践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阐释,以期人们对其教育思想及贡献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汝纶 教育思想 灵魂 举措 理念 实践
下载PDF
晚期桐城派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
13
作者 陶家韵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7期36-39,共4页
对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晚期桐城派作家个体的认知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存在一个整体的框架,并符合时代的潮流。虽然他们没有认清清朝衰败的实质,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但是他们积极的教育实践在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中所发挥的作... 对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晚期桐城派作家个体的认知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存在一个整体的框架,并符合时代的潮流。虽然他们没有认清清朝衰败的实质,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但是他们积极的教育实践在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 晚期桐城派 教育实践
下载PDF
乡村教师职业情怀养成的措施——基于安徽省定向本土化培养教师制度
14
作者 陶家韵 《人生十六七》 2018年第3X期136-138,共3页
乡村教师对于乡村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乡村教师的不稳定性给乡村教育发展带来的制约问题,安徽省定向本土化培养教师制度在政策上确保了乡村教师'下得去'问题,师范院校从课堂教学、教育实习、课外活动等方面帮助师... 乡村教师对于乡村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乡村教师的不稳定性给乡村教育发展带来的制约问题,安徽省定向本土化培养教师制度在政策上确保了乡村教师'下得去'问题,师范院校从课堂教学、教育实习、课外活动等方面帮助师范生养成乡村教师职业情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留得住'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师范院校 师范生 课堂教学 教育实习 教学点 乡村小学 农村留守儿童 本土化 安徽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