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葡萄糖醛酸酶与两类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陶应田 孟翔凌 +2 位作者 徐阿曼 文刚 涂从银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内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两类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固醇结石与胆色素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Fishman法检测实验组、对照组胆总管胆汁中内、外源性β-G活性。结果胆红素结石组(PS)、胆固醇结石组(CHS)与对照组(CG)比较,内... 目的探讨内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两类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固醇结石与胆色素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Fishman法检测实验组、对照组胆总管胆汁中内、外源性β-G活性。结果胆红素结石组(PS)、胆固醇结石组(CHS)与对照组(CG)比较,内、外源性β-G活性及总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胆红素结石组与胆固醇结石组之间比较(手术当天)外源性β-G活性差异有显著性,内源性β-G活性差异无显著性。(2)实验组手术当天胆汁中内源性β-G活性与术后第七日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外源性β-G活性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内、外源性β-G可能是这两类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与再发的基本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Β-葡萄糖醛酸酶 胆红素/胆固醇结石
下载PDF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陶应田 孟翔凌 徐阿曼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8-229,共2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C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收治 43例 14岁以下CCC患儿性别、年龄、诊断依据、囊肿类型、手术时机和术式进行分析。结果 CCC发病年龄在 2岁以下者占 72 % ;男女比为 ...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C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收治 43例 14岁以下CCC患儿性别、年龄、诊断依据、囊肿类型、手术时机和术式进行分析。结果 CCC发病年龄在 2岁以下者占 72 % ;男女比为 1:3 ;本组入院前后均经B超、CT、磁共振胆管成像 (MRCP)等检查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3 .7%、80 %、78.9% ,共 40例患儿行手术治疗 ,术式为囊肿切除 +肝总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无 1例发生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诊断 治疗 ROUX-EN-Y吻合术 囊肿切除术 胆道重建
下载PDF
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陶应田 王成宏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371-1372,共2页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2年5月到2008年5月六年期间阑尾手术后发生的36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获得治愈,2例手术治疗,本组无死亡病人。结论术后...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2年5月到2008年5月六年期间阑尾手术后发生的36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获得治愈,2例手术治疗,本组无死亡病人。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其中绝大多数经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手术应相当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梗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术后营养支持及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陶应田 彭浩 +3 位作者 余超 何磊 涂从银 文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后营养支持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对43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采取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及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治疗,检测术后的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血Na^+、HCO_3^-、体质量、体质量指...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后营养支持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对43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采取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及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治疗,检测术后的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血Na^+、HCO_3^-、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指标,观察预后及并发症。结果:病人术后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血Na^+与HCO_3^-值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增高(P<0.01);而病人前清蛋白、腹围、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均较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P<0.01)。结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及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 损伤控制外科
下载PDF
胃肠肿瘤术后消化系出血的原因及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陶应田 何磊 +3 位作者 余超 朱广玉 涂从银 文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357-2360,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发生消化系出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选择2009-01/2014-01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胃肠肿瘤术后发生消化系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近期出现消化系出血的19例,远期发生消化系出血的2例.结果:18例患者...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发生消化系出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选择2009-01/2014-01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胃肠肿瘤术后发生消化系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近期出现消化系出血的19例,远期发生消化系出血的2例.结果:1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止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止血、二次手术止血,恢复顺利;1例患者放弃治疗,2例患者手术止血失败.结论: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出血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引起足够重视,要主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规范的手术术式,预防与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并发消化系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结肠癌 胃肠肿瘤 消化系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PGE_2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何磊 孟翔凌 +5 位作者 涂从银 文刚 徐阿曼 张长乐 陶应田 程元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两组,无远处转移组46例,远处转移组15例,其中根治性切除41例,姑息性切除11例,剖腹探查9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病理诊断DukesA、B...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两组,无远处转移组46例,远处转移组15例,其中根治性切除41例,姑息性切除11例,剖腹探查9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病理诊断DukesA、B期20例,C期26例,D期15例,分别检测患者肿瘤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GE2含量,手术前后外周血PGE2、IL-2、CD4+、CD8+含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PGE2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IL-2水平和CD4+/CD8+值降低(P<0.05),IL-2和PGE2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001),外周血PGE2水平DukesD期者显著高于DukesA、B、C期者,结直肠癌患者无转移组外周血PGE2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67,P=0.0001),肿瘤组织的PGE2含量显著高于结直肠黏膜组织,为正常黏膜组织3.7倍[134.43ng/(g·mL)±119.50ng/(g·mL)vs61.01ng/(g·mL)±30.98ng/(g·mL),35.80ng/(g·mL)±10.99ng/(g·mL),P<0.05,P<0.01],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外周血PGE2显著下降,同时IL-2水平和CD4+/CD8+值显著升高,其中根治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姑息性切除组和剖腹探查组术后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升高是肿瘤源性的,参与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存在的免疫抑制过程.根治性切除肿瘤有益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前列腺素E2 肿瘤组织 外周血
下载PDF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7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陶应田 王成宏 童钟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335-335,共1页
术后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并排除其他梗阻原因而获得。本文对我院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间腹部手术后发生的87例肠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关键词 炎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杜敏 王立荣 +3 位作者 宣然 陶应田 何磊 陈炯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95-697,共3页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胃肠外科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相关资料,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28例及手术治疗组22例,分析肠梗阻需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单...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胃肠外科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相关资料,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28例及手术治疗组22例,分析肠梗阻需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手术治疗的相关因素为白细胞计数、腹腔积液、腹膜刺激征(P<0.05),与性别、年龄、保守治疗时间、肠管扩张程度等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腹腔积液是肠梗阻需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影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手术治疗的因素是白细胞计数、腹腔积液和腹膜刺激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结直肠外科手术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β-葡萄糖醛酸酶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磊 孟翔凌 +3 位作者 陶应田 韩文秀 夏泉 黄赵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720-1721,共2页
本文探讨了β-葡萄糖醛酸酶(β-G)是否影响胆囊结石的形成以及内、外源性β-G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关系。结果,AI组与C I组相比,内、外源性β-G的活性显著增高(P<0.05),TB浓度和UCB浓度显著降低(P<0.05);内、外源性β-G的活性呈正... 本文探讨了β-葡萄糖醛酸酶(β-G)是否影响胆囊结石的形成以及内、外源性β-G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关系。结果,AI组与C I组相比,内、外源性β-G的活性显著增高(P<0.05),TB浓度和UCB浓度显著降低(P<0.05);内、外源性β-G的活性呈正相关。β-G影响胆囊结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醛酸酶 胆红素 胆囊结石 胆固醇 粘蛋白
原文传递
内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系
10
作者 陶应田 孟翔凌 +4 位作者 徐阿曼 文刚 涂从银 黄赵刚 夏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内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Fishman法检测35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试验组)和11例胆囊息肉患者(对照组)胆总管内胆汁中内外源性β-G活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当天胆汁中... 目的探讨内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Fishman法检测35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试验组)和11例胆囊息肉患者(对照组)胆总管内胆汁中内外源性β-G活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当天胆汁中内源性β-G活性分别为(7859.1±738.5)、(2174.9±348.4)U/L(P〈0.01);外源性β—G活性分别为(6786.1±544.3)、(1504.7±655.7)U/L(P〈0.01);试验组中13例急性患者手术当天与术后第7天胆汁中外源性β-G活性分别为(8935.7±845.9)、(2176.1±956.7)U/L(P〈0.05);22例慢性患者分别为(5137.2±540.7)、(1838.8±733.3)U/L(P〈0.05);急性患者手术当天胆汁中外源性β-G活性明显高于慢性患者(P〈0.05)。结论内、外源性8.G参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醛酸糖苷酶 胆总管结石
原文传递
PGE2、sIL-2R在结直肠癌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文刚 何磊 +4 位作者 孟翔凌 杨文奇 徐阿曼 陶应田 程元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2组,无远处转移组46例,远处转移组15例,其中根治性切除41例,姑息性切除11例...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2组,无远处转移组46例,远处转移组15例,其中根治性切除41例,姑息性切除11例,剖腹探查9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PGE2s、IL-2R和CD4+、CD8+含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PGE2和sIL-2R水平明显升高,同时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和CD4+/CD8+值降低,IL-2与sIL-2R和PGE2呈显著负相关,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PGE2和sIL-2R水平显著下降,同时IL-2水平和CD4+/CD8+值升高,其中,根治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姑息性切除组和剖腹探查组术后外周血PGE2和sIL-2R水平仍高于正常。结论 PGE2和sIL-2R参与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存在的免疫抑制过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和sIL-2R水平动态检测可视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是否复发或转移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地诺前列酮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原文传递
保留脾脏的第10组与11组淋巴结整体清扫在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磊 文刚 +2 位作者 涂从银 陶应田 丁丁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第10组与11组淋巴结整体清扫在胃癌D2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由...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第10组与11组淋巴结整体清扫在胃癌D2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施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胃癌D2根治术)和托出式保留脾脏第10、11组淋巴结整体清扫术。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第10组和11组淋巴结清扫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组织学分型、pTNM分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脾脏移位、脾扭转、脾梗死、吻合口漏、胰液漏、淋巴液漏)和随访情况。采用定期门诊复查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肿瘤学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结果:3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胃体癌12例,贲门癌20例,均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胃癌D2根治术),成功施行保留脾脏第10、11组淋巴结整体清扫。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42±34)min,术中出血量为(98±67)mL。第10组淋巴结清扫时间为(30±12)min,第11组淋巴结清扫时间(8±3)min。共获取141枚第10组淋巴结,(3.8±2.4)枚/例,阳性淋巴结22枚,淋巴结阳性率为15.60%(22/141),第10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8.75%(6/32)。共获取168枚第11组淋巴结,(4.0±3.6)枚/例,阳性淋巴结36枚,淋巴结阳性率为21.43%(36/168),第11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5.00%(8/32)。32例患者肿瘤组织学分型:高分化8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 10例。pTNM分期:ⅡB期17例、ⅢA期15例。3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2.9±1.8)d。32例患者术后均无脾脏移位、脾扭转、脾梗死、吻合口漏、胰液漏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淋巴液漏,术后引流通畅,术后3周自愈。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并行SOX方案化疗6-8个疗程。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4个月,无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死亡患者。结论:保留脾脏的第10、11组淋巴结整体清扫在进展期胃上部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清扫术 胃癌根治术 整体切除
原文传递
胃癌根治术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
13
作者 何磊 陶应田 +3 位作者 沈毅 徐阿曼 张长乐 孟翔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8期3426-342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1例胃癌术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发病时间及进展时间、检查结果、手术情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1例胃癌术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发病时间及进展时间、检查结果、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细菌培养结果、抗生素使用情况,总结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结果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4)岁。胃癌术后急性阑尾炎症状不典型,31例患者均有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右下腹痛(100.0%),伴发热27例(87.1%),恶心呕吐11例(35.5%),腹胀9例(29.0%),肠梗阻21例(67.7%),腹腔脓性渗出液31例(100.0%)。腹痛至腹膜炎发生时间(15±4)h,阑尾穿孔16例(51.6%),7例患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不升高(22.6%)。剖腹探查诊断17例,延迟诊断率为54.8%。31例患者均经手术和抗感染治疗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胃癌术后急性阑尾炎感染播散快,腹膜炎发生早且发生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合理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是胃癌术后急性阑尾炎治疗的最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阑尾炎 胃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浩 何磊 +2 位作者 陶应田 余超 杨阳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8-760,共3页
目的分析可以影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和病理因素,并评估远处转移对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 目的分析可以影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和病理因素,并评估远处转移对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74例经病理诊断确认的CRC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远处转移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来研究远处转移对CRC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6.9±6.2)个月(5.2~38.1个月),共有17例(9.8%)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95%CI:0.88~0.98),肿瘤浸润深度(OR=2.72,95%CI:1.12~6.61),淋巴结转移(OR=4.45,95%CI:1.29~19.28)是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CRC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重要影响因素(χ~2=26.134,P<0.001)。此外,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发生远处转移(HR=4.17,95%CI:2.03~8.57)是CR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肿瘤浸润深度和发生淋巴结转移是CRC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远处转移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
原文传递
经胃镜空肠置管全肠道营养在胃癌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文刚 何磊 +3 位作者 陶应田 沈毅 余超 杜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3期7773-7774,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胃镜空肠置管全肠道营养(TEN)对胃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价值。方法 57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TEN组经胃镜空肠置管行TEN支持治疗,全肠外营养(TPN)组行TPN支持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治... 目的探讨经胃镜空肠置管全肠道营养(TEN)对胃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价值。方法 57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TEN组经胃镜空肠置管行TEN支持治疗,全肠外营养(TPN)组行TPN支持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57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经TEN和TPN治疗治愈,TEN组胃功能恢复时间8~23d,平均(13±4.2)d,显著短于TPN组[13~31d,平均(18±5.1)d;P<0.05]。两组支持治疗第8天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TEN组免疫学指标CD4+、CD4+/CD8+、IgA、IgG、IgM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显著高于TPN组。结论经胃镜空肠置管TEN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胃功能恢复,是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道营养 胃瘫 胃镜
原文传递
术中内镜在隐源性小肠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磊 文刚 +3 位作者 涂从银 陶应田 程元光 朱广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9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内镜对隐源性小肠出血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48例隐源性小肠出血剖腹探查患者行术中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总结和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 48例患者通过术中内镜明确了出血原因,阳性检出率100%,其... 目的探讨术中内镜对隐源性小肠出血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48例隐源性小肠出血剖腹探查患者行术中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总结和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 48例患者通过术中内镜明确了出血原因,阳性检出率100%,其中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4例,血管瘤4例,Dieulafoy病2例,小肠间质瘤3例,小肠腺瘤性息肉4例,回肠淋巴瘤3例,回肠末段非特异性溃疡4例,小肠海绵状血管瘤10例,小肠动静脉畸形11例,胆肠吻合口曲张静脉出血2例,胰肠吻合口溃疡出血1例。检查平均用时(9±1.6)min,未发生术中内镜相关性并发症。根据术中内镜诊断行小肠楔形切除17例,部分肠段切除3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4年,未发生再出血。结论术中内镜是目前小肠全面检查的最终手段,对隐源性小肠出血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提高病变检出率,而且定位、定性准确,安全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术中内镜
原文传递
术中内镜在急性隐源性小肠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磊 涂从银 +3 位作者 文刚 陶应田 程元光 朱广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3-505,共3页
小肠由于长度长、活动度大、肠襻重叠、蠕动活跃,其出血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药物和介入栓塞治疗不能止血时,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对42例急性隐源性小肠大出血术中进行了内镜检查,对准确定位出血部位效果满... 小肠由于长度长、活动度大、肠襻重叠、蠕动活跃,其出血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药物和介入栓塞治疗不能止血时,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对42例急性隐源性小肠大出血术中进行了内镜检查,对准确定位出血部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大出血 隐源性 术中内镜 急性 价值 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 出血部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